兩會觀點:素質教育“硬體化”淪為另一種應試

分享到:

素質教育並非與應試教育截然對立,但其一旦異化為“分數”的單向度攫取,尤其是罔顧學生之間個體差異、天賦秉性與經驗環境的一刀切式做法,則背離了教育的價值。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范小青女士在兩會上表示,雖然社會各界均認同素質教育,且已擁有了相當基礎,但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是,不少學校將之“硬體化”。比如有的規定學生要得到升學推薦,必須以“三好生”為前提,而“三好生”又捆綁于若干證書。如此一來,小學生雖然在名目繁多的課外輔導班上錘鍊“素質”,但目標卻只有一樣,那就是考證。范女士稱此為“第二種應試教育”,令人深省。

毋庸諱言,純粹以提升分數為目標的應試教育,在時下的教育語境中難有市場。其工業流水般的結構化、標準化、效率化考核,很大程度上漠視乃至扼殺了孩子的天性與潛質。作為工業時代的殘留,唯分數是從的邏輯無論在教育管理的思想上,還是其形式、內容,今天都或時隱時現。盧梭早在18世紀就指出,兒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浪費時間。所謂浪費時間,其實是一種等待、陪伴和堅持。學者唐納森在《大腦的發育》中對之解釋得更為透徹:“在兒童生長髮育過程中,在身體方面和心智方面,都是不平衡的。因為生長從來不是一樣的,而是有時在這一點上突出,有時在另一點上突出。”孩子不是工廠的零部件,急於用“效率邏輯”去定型加工他們,只會毀人不倦,適得其反。

實際上,素質教育並非與應試教育截然對立。應試之道,原本也是對人的智力、心理、耐力等素質的種種錘鍊。但其一旦異化為“分數”的單向度攫取,尤其是罔顧學生之間個體差異、天賦秉性與經驗環境的一刀切式做法,則背離了教育的價值。素質教育的初衷是把兒童立場重新作為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點,在德、智、體、美等種種方面建構出一個完整的人、健康的人和現代的人,把“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的羸弱“學霸”“考霸”,轉型成“標心於萬古之上,送懷于千載之下”的擔當者、實幹者和開拓者。

但從范女士的擔憂中,我們看到,素質教育的應試化傾向正在形成。定向培養、數字考核、分級評定等“一條龍”服務的課外興趣産業鏈悄然形成。無論是科技、英語、航模、美術,還是書法、珠心算、音樂、舞蹈,素質教育的純粹動機,正被利益驅動下的不良商人與未盡完善的教育評價機制雙層逼壓,直至變形、變味、變心。當素質教育被市場肢解,開始評斤論兩地倒買倒賣時,開始被人為地精確算計成等級、分數、證書、敲門磚時,甚至開始以“素質”之名行“應試”之實時,所有參與其間者無一不對教育麻木不仁,且完全沒有對孩子發展、民族振興和國家繁榮的責任感和行動力。無序化和過於逐利的市場綁架、制度欠完善或行政不落地,也反過來“逆淘汰”堅守底線的學校和老師,令甘守清貧的“老實人”反而成為被嘲笑與愚弄的對象,整個生態幾乎傾向應試的泥塘而有失衡之虞。

所以,回過頭來看,教育的珍貴之處就在其不可被算盡,不可被任何公式、程式、定理去批發。教育的全部價值與魅力來自於對人性本身的尊重與成全。這些“務虛”之處,其實正是教育值得所有人敬畏和呵護的原因。讓素質教育回歸本真,讓市場依法走上秩序的軌道,給制度“打補丁”,尤其是改善教育評價(如變結果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和管理思維(如“人”重要還是“分”重要,“人治”重要還是“法治”重要)。只有這些問題被認真對待和解決,那麼“應試”也好,“素質”也罷,就不再是橫亙在學生面前的絕望鴻溝,而是一往無前的坦途與陽光遍地的希望。

(作者邱磊,係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中學教師)

logo_fororder_教育logo

國際在線教育頻道

  • 68890812
  • 68891547
  • yangdongxia@cri.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3906教育部官網新華網教育新華網教育人民網教育人民網教育央視網央視網央廣網教育央廣網教育中國網教育中國網教育光明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15162912光明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半月談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2942半月談中國科技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356中國科技網中工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613中工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