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雲講堂】專訪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喬愛玲教授
2021-06-25 16:09:1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鄭思雯

    國際在線消息:近日,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喬愛玲教授做客《專業雲講堂》,為廣大考生深度解讀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主題:深度解讀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

  嘉賓:喬愛玲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喬愛玲教授

  歷史背景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科創始於1954年,著名教育家傅任敢先生是教育學科的奠基人。目前,教育學院設有首都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院、教育基本理論研究所、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所、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教育技術學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以及若干研究中心,如:教育部的數學教育技術應用與創新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與教育部共建的中國教育政策評估與研究中心、中國基礎教育教科書研究與評價中心;北京市的基礎教育研究基地、基礎教育信息化實驗教學中心、首都教育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等。

首都師範大學主校區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學科實力雄厚,教育學一級學科在教育部第三輪一級學科評估中排名第六,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等級(即處於全國5%-10%的位次),目前,在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科共建世界一流教育學科。學院設有教育學、教育技術學(師範)和教育技術學三個本科專業;擁有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比較教育學、高等教育學、教育經濟與管理、教育技術學六個碩士授權點;擁有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教育學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同時,教育學科為北京市一級學科重點學科,設有教育學博士後流動站。

  教育技術學專業創立於2002年,招收教育技術學本科,2010年獲批教育學一級學科和教育技術學專業博士授權點,2018年增設教育技術學(師範)本科專業,2021年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該專業是北京信息技術人才和中小學教師培養的重要基地。專業堅持立足北京,以服務國家、京津冀重大教育發展戰略需求和北京市四個中心功能定位為目標,以優質學術研究帶動專業發展,以前沿的成果支持專業建設。

  學院現有教授32人,副教授36人,講師2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0人,博士生導師17人。其中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級教學名師1人,多位教師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萬人計劃等各項人才計劃。2017年11月,教育學院勞凱聲教授入選“當代教育名家”榜單。

  專業特色介紹

  教育技術學屬於文、理交叉學科,培養的學生口徑寬,素質全面,發展空間大。本專業具有較強的學科優勢和高水準的師資隊伍,構建以“學科融合、時空開放、協同創新”為特色的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學習環境智慧化、課程組織活動化、學習方式合作化、學習任務情境化和認知工具多樣化的實驗教學環境與豐富的支持服務。

  教育技術學是培養能夠從事教學媒體和教學系統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等教育技術學科高級專門人才,以培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建設者和管理者的專業。本專業充分發揮學科交叉和應用的優勢,在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信息化評價與決策、教育大數據分析、教育技術學理論研究、教育裝備技術、教育影視資源製作和遠程教育等方面形成了較為鮮明的特色。

  本專業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創新教學方法,擁有“教育部數學教育技術應用與創新研究中心”“北京市基礎教育信息化實驗教學中心”等實驗和研究平臺,為全校師範生開設現代教育技術等公共必修和選修課程,注重創新實踐和師範技能訓練,夯實專業基礎,在“強基礎、重實踐、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支持下,通過産學研結合創新教學方法,已培養一批技能完備、創新能力突出的卓越教師和信息技術人才。

學生在創客實驗室體驗智慧硬體

  專業培養計劃

  1.       1.  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系統設置專業培養計劃和核心課程。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有教育技術學(非師範)和教育技術學(師範)兩個招生方向。教育技術學(非師範)專業學制四年,共145學分,核心課程主要包括 “現代人工智能技術”“遠程教育與網絡教育” “教育大數據思維與分析技術”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學習科學與技術”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數字資源的設計與製作”“智慧課堂交互設計”  “軟體編程思維”“資料結構”“計算機網絡”等。教育技術學(師範)專業學制四年,共158學分,核心必修課程主要包括“教學設計”“C語言程式設計”“信息技術教育”“學習科學與技術”“教學媒體與應用”“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網絡教育與遠程教育”等。

  2. 借助政産學研社協同和國際協作共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轉型升級。

  聚焦人才培養,積極落實教學模式改革,促進教學品質提升。承擔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和北京市教委委託項目。積極聯繫信息化企業和國際院校開展創新協同,如科大訊飛、微軟中國等企業,構建了以“學科融合、時空開放、校企協同、多元創新”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北京市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探索並實踐學校與社會協同培養人才的新模式。

  3. 加強課程群建設,實現專業課程與實踐(實驗)課程的無縫銜接。

  重視課程群建設,精心設計現代教育技術基本型課程群、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整合綜合型課程群和網絡環境下教學創新型課程群,並從宏觀層次構建了實踐(實驗)教學的體系框架,以專業課程體系和實踐(實驗)課程體系共同促進課程體系建設;堅持為學生提供學習環境智慧化、課程組織活動化、學習方式合作化、學習任務情境化和認知工具多樣化的學習支持體系。

外籍教授為本科學生授課

  專業的發展現狀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現擁有專業教師2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8人,教授6人(博士生導師2人),副教授13人,高級實驗師3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學緣結構豐富、梯隊結構合理的優質教師隊伍,形成了全日制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成人教育在內的較完整的培養體系。

  依託本專業建設的“教育部數學教育技術應用與創新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基礎教育信息化實驗教學中心”開展實驗教學 ,擁有“媒體技術實驗室”“犀牛—LATINA創客空間”“非編與列印實驗室”“多媒體計算機實驗室”“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實驗室”“智慧教學設計與實踐實驗室”“STEAM教育實驗室”“電子電路實驗室”“人工智能實驗室“等14個實驗室。總面積達1567平方米,使用率達到95% 以上,為學生的專業學習與實踐鍛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五年來,教學團隊獲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10項,獲國家級在線公開課1項,國家級教師教育共享課2項,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承擔國家級項目25項,省部級項目35項,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勵8項,出版教材專著46余部,累計在SCI、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 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科研活動,平均每年近30名學生獲得本科科研立項,學生共獲批國家級項目8項,獲得國家級獎項21項、北京市級獎項25項。

學生項目在“iTeach”全國數字化教育應用創新大賽上獲獎

  專業的就業方向

  教育技術學畢業生可成為互聯網教育及人工智能教育企事業單位研究、設計與應用人員;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相關企事業單位的資源設計與製作、策劃、教學支持與管理人員;物聯網相關技術人員以及企業培訓教學設計師等。教育技術學(師範)畢業生主要去向為北京市中小學,畢業生可在中小學從事信息技術相關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如信息技術教師、通用技術教師、以及從事信息化管理的電教人員、教師教育技術的培訓師、教學設計師和媒體技術的推廣使用等管理型人才。畢業生可報考全日制教育碩士。

  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近45%的學生出國留學或考研深造,其中有超過10%的學生保送上研究生,如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南大學等繼續學習。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去向有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移動、北京市通州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上海睿泰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實驗學校等。學生繼續深造後到北京市知名學校和企事業單位任職,如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101中學、清華大學、中國公安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北京物資學院等。

  近三年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綜合素質總體滿意,專業知識和技能“很滿意”或“滿意”佔比95%以上,畢業生已成為全國,特別是北京市基礎教育、企業培訓、各行業信息化建設的骨幹力量。(圖/首都師範大學 文/楊鈞喆)

教育學院師生參加國家70週年慶祝活動照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