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招生時間:專訪中國政法大學MBA招生部主任孟令星
2021-12-17 16:52:5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教育頻道消息: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挑戰之下,核心競爭力值得深入探討,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商學院作為培養高層次企業經營人才的搖籃,為市場經濟發展和國內企業管理做出了奠基石。為此國際在線推出“2022商學院招生時間項目展示”特別欄目,邀請全國各商學院招生負責人,解讀2022商學院各項目簡介、招生計劃、項目特色,幫助考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學院提供權威參考。

  近日,中國政法大學MBA招生部主任孟令星接受了國際在線教育頻道專訪。

商學院招生時間:專訪中國政法大學MBA招生部主任孟令星_fororder_image_202112171650

中國政法大學MBA招生部主任孟令星

  培養穩健遠行的企業家

  孟令星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很多高校有MBA這個項目,從全國MBA項目的發展來看,競爭和培養的同質化現象比較明顯。

  中國政法大學在突出辦學特色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品牌優勢和特色主要表現在核心價值觀。

  中國政法大學MBA始終把培養穩健遠行的企業家作為核心價值觀。孟令星表示,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是中國最好的法商融合性商學院,因為法大商學院的每一個管理理念都充分融合了法律思維與風險意識,目標就是要培養有政治覺悟,法律意識,商業思維,管理能力,穩健遠行的企業家。

  師資優勢、平臺優勢、校友資源優勢

  孟令星介紹,政法大學MBA項目總共有三大資源優勢。

  師資優勢

  中國政法大學是以法商融合為特色,要培養成為法商融合的複合型人才。在當今社會中,複合型高素質人才是最具社會競爭力的一種人才。學院的師資也是法商融合的複合型人才。

  比如政法大學的劉繼鵬教授。不僅是證券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也是國務院國資委的專家法律顧問,同時也擔任了十幾年的公司董事長,主持了300多家公司上市,不論是在商業理論、商業實踐方面,還是法學理論,法學實踐方面,真正做到了法與商的有機融合。

  平臺優勢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組建了在國範圍內非常高端豪華的理事會陣容,政法大學MBA特別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所以在實踐領域上組建了政法大學商學院的理事會,在全中國範圍內選拔了實踐領域上特別有經驗的專家來擔任理事會。比如會長孔丹理事長,原中信集團的董事長;原中建材集團的董事長宋志平,萬達集團王健林,海爾集團張瑞敏等等。這些都是政法大學理事會成員理事。他們已經在商業實踐中打拼了多年,積累了非常深厚的經驗,他們來指導培養MBA的實踐工作,這是政法大學的一個平台資源優勢。

  校友資源優勢

  政法大學的校友資源和全中國所有高校的校友資源都有區別。政法大學建校70年以來,為全社會輸送大概30萬個人才,這30萬個人90%集中在政府機關、司法機關、金融領域和商業領域,這是政法大學校友資源最具有鮮明特色的一部分。

  培養學生擁有政治覺悟能力、法律意識能力、商業思維能力和管理能力

  孟令星談到政法大學MBA培養學生四種能力,政治覺悟能力,法律意識能力,商業思維能力和管理能力。

  課程和實踐設置都是圍繞培養學生這四種能力而展開的。很多同學對商業思維和管理能力比較熟悉,因為MBA是把經濟學和管理學放在首要位置。政治覺悟和法律意識是中國政法大學MBA獨有的。

  政治覺悟

  中國目前和未來的營商環境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比較有特色。中國的營商環境和政治格局、政治形態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等等聯繫的都非常緊密,所以對於將來不管是想要開創一家企業,還是管理一家企業,了解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大政治格局,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講都非常有益。在這個領域上,中國政法大學具備與生俱來的優勢。

  法律意識

  不管將來是開創一家企業,還是管理一家企業,都需要有一些法律知識。政法大學MBA培養學生最基本的經營和管理企業所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

  篩選與法大MBA核心價值觀一致的考生

  孟令星表示政法大學在篩選目標考生上,和其他高校有明顯的區別的,這個也是源於政法大學的核心價值觀——培養穩健遠行的私有企業家。在選拔考生時,更加看重考生持續學習的狀態和精神。考生的價值觀是否與政法大學的價值觀相一致。因為政法大學要培養穩健遠行的企業家。如果考生不具備持續學習和持續努力的精神,以後也很難做穩健遠行的企業家。

  政法MBA要培養的並不是中國首富,而要培養穩健遠行的企業家。政法大學MBA希望學生以後能夠在一個行業或一個領域上踏踏實實幹幾十年。學校並不看中考生的第一學歷、年齡以及現在的成就。所以説符合了這兩個條件,基本上符合學校的篩選標準。(圖文/楊鈞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