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超過1200歲的朗讀如何燃爆年輕人
近日,最新一期《朗讀者》再度刷屏了不少人的朋友圈,這次的主角是一組以中科院院士潘際鑾為首的清華大學“朗讀天團”,他們的年齡加起來超過1200歲,但他們帶給觀眾的最強烈的感受卻是一個極為“少年”的詞——燃!
節目中,潘際鑾講述了自己從10歲開始歷經抗戰、異地求學,及投身焊接事業,為創造征服世界的中國高鐵與核電站工程的提供了世界頂尖的焊接技術的一生。整個過程中,年邁的老院士始終透著一股充滿少年氣的單純。而當十三位清華功勳級老院士、老師和校友一同朗讀起那封著名的《告全國民眾書》時,更是仿佛帶著我們回到了那個激昂的屬於他們的少年時代。
少年:從10歲到90歲不變的單純
作為書香門第家的孩子,潘際鑾先生自幼就非常自強愛學習。10歲時,一場盧溝橋事變,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生在那個時代的潘際鑾先生的命運。因為家鄉被毀,從那以後,潘際鑾開始了異鄉求學的旅途。在戰爭中輾轉,潘際鑾看遍了這個國家的悲愴與傷痛。在節目中,潘老先生説:“我們唸書的目的,就是抗日、救國、回家,這麼三句話。”
抗戰勝利後,潘際鑾的家已經沒了。無敵可抗,無家可歸,但這個國家還需要他們這些科學家去拯救。潘際鑾回到清華,師從清華機械工程學系奠基人之一的李輯祥學習焊接工程,並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這份事業。作為中國焊接技術學科的奠基人,在他的主導下,創建了哈工大和清華大學的焊接專業,並讓這一學科得到了世界先進水準。享譽世界的中國高鐵和核電站正是因為他所建立的焊接技術才得以實現。
他説,我這一輩子都在我的工作上,技術上的事全都清楚,家裏的事都不清楚。直到現在,90歲的潘際鑾還奮戰在科研一線,帶著四位80多歲的老院士以及一幫年輕的博士生繼續攻克焊接工程難題。
燃,代表一腔熱血,代表少年意氣。少年最容易燃,因為他們單純。而潘際鑾先生在朗讀中産生的那種熱血沸騰的少年感,就來源於對祖國、對事業的單純。
熱血:超過1200歲的“最燃”朗讀
在這場朗讀中,除了親臨現場的潘際鑾先生,還有十二位年過耋耄的老人。他們中最年輕的錢易先生,是國學大師錢穆的女兒,如今也已經81歲了,而最年長的王繼明先生,如今更是已經101歲。潘際鑾先生所經歷過的那些歲月,他們也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甚至更老一輩的人來説,抗戰都是存在於書本上的歷史。但對於這些老人來説,抗戰是他們曾切身感受過的經歷。這封《告全國民眾書》出自清華學生蔣南翔。沒有人比他們更合適朗讀這段文字,因為他們就是讀著這段文字成長的。在即將到來的清華大學106年校慶到來之前,這群清華功勳級校友一同為母校獻上了這份特殊的禮物。這背後的故事和情感,足以讓人熱血沸騰。
在這期《朗讀者》中,潘際鑾和這群老前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已經快忘卻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展現了愛國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是在網絡上謾罵與叫囂戰爭,而是為了國家的強盛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