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演出 > 正文
大型諜戰題材話劇《向延安》國家大劇院上演
2024-07-02 09:39:56來源:北京日報編輯:劉欣

  近三個小時的演出,沒有中場休息,但所有觀眾卻都沉浸其中,演出結束時爆發熱烈的掌聲。6月28日至7月1日,中國共産黨成立103週年之際,大型諜戰題材話劇《向延安》在國家大劇院連演四場,每場結束時現場都會出現這樣感人的場面。很多年輕觀眾邊鼓掌,邊忍不住説:“這樣的主旋律話劇真好看!”

  革命敘事塑造“市井英雄”

  《向延安》的故事以1937年淞滬會戰打響後的上海為時代背景,從一群滿懷熱血的進步學生準備出發去延安開始説起。他們懵懂單純,還並不真正理解革命是什麼,有的人為了能繼續讀書,有的人只是湊熱鬧,還有人是為了喜歡的女同學……但是在經歷各種波折之後,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劇中的主人公向金喜,在奔赴延安前夜,陰差陽錯以廚師的身份執行潛伏任務,從此留在了險象環生的上海,在張揚的青春歲月,走上了一條最需要隱忍的道路。雖然他一生未能離開上海,卻最終以一種隱秘而偉大的方式抵達了他心中的“延安”。他給自己改名“向延安”,也成為特殊年代無數“平凡英雄”中的一個。在革命史詩和市井傳奇之間,在宏大敘事與個體敘事之中,一幕幕劇情,通過富有韻味的滬語旁白和《永隔一江水》的音樂串聯起來,有一種緩緩的流動感,推動著所有的戲劇衝突走向高潮。

  《向延安》成功塑造了一組人物群像。本輪演出中,李霆、李勁峰、孫翌琳三位演員的加入,讓這個匯聚了北京人藝、中國國家話劇院、上海戲劇學院、杭州話劇藝術中心優秀演員與跨界明星的劇組,在“崇高”與“日常”兼濟互補、懸疑與詩意緊密交織的舞臺上,演繹出可歌可泣的平民史詩。

  多樣手段賦予詩性品格

  話劇《向延安》改編自作家海飛獲“人民文學獎·長篇小説雙年獎”同名小説,由海飛親自擔任編劇,李伯男導演。作為“海飛諜戰世界”中首部登上話劇舞臺的作品,該劇延續了作家海飛一貫以來“人性敘事”特點,原著26萬餘字的篇幅被濃縮為近3個小時的舞臺呈現。

  海飛表示,《向延安》不只是一部紅色作品,更是一部青春頌歌,任何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青春與理想的影子。“不論什麼年代,充滿激情、勇立潮頭的永遠都是年輕人。對生活在今天的中國年輕人來説,《向延安》具有無比契合時代精神的現實意義,是一部特別適合年輕人觀看的話劇。”

  吸引觀眾的不僅是不落俗套的故事和生動鮮活的人物,劇中多樣化的舞臺表現手段,既強化了原著的詩性品格,也賦予該劇一種近似于現實主義敘事詩的美學風貌,將主旋律的創新表達作了新的探索。導演李伯男對此表示,“我一直在找打開劇本敘事結構的鑰匙。總體來説,這部劇應該是‘兼工帶寫’的,局部要‘工筆’,而整體上則要‘寫意’。空間、表演、人物細節的寫實,和整體氣質與舞臺表達的詩性,需要不斷調整和平衡。”

  虛實結合呈現電影質感

  舞臺上,一座高聳的鐘樓始終矗立,隨著矩形轉臺的不停轉動,轉換出不同的故事場景。上海舞臺美術學會會長、話劇《向延安》舞美設計桑琦表示,鐘樓寓意著每個人心嚮往之的延安,而特意設計成的“四面有門”的形式,也是一種“你永遠能抵達延安”的隱喻。舞臺深處的大幕上,虛實結合的光影勾勒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街頭里弄的風貌,在詩意的敘事中呈現電影質感。

  有年輕觀眾在觀劇後表示,《向延安》的故事在恢宏的背景下,在漫長的時間線中找到了親情、愛情、友情的切入口,從家事到國事的不斷擴充,層層遞進,讓觀眾能很好地代入情緒,尤其是對青春與理想潤物細無聲式的刻畫,很容易讓人找到共鳴。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