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音博會啟幕 北京藝術中心打造假日一站式文化消費體驗
    秋日午後,陽光灑落,微風吹來音樂與淡淡墨香。“十一”假期將至,9月28日下午,北京藝術中心戶外廣場,國家大劇院與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5國際音像藝術作品博覽會(簡稱“音博會”)正式啟幕。環繞北京藝術中心的三座單體建築,許多售賣唱片、文創、書籍、美食的攤位在戶外空間依次排開。正值北京最好的時節,長空中時有幾架飛機悠然掠過,環顧四週,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連綿樹蔭與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剪影盡收眼底。“在去年首屆音博會的基礎上,今年,我們深化資源整合與體驗升級,建設六大展區,在專業性、國際性上進一步提升,並充分利用北京藝術中心室內及戶外空間進行策展,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國家大劇院副院長馬榮國介紹,至10月6日,這次音像藝術産業盛會集展覽、交流、科技體驗、休閒于一體,將推出免預約、低價公益票、免費藝術活動等多項惠民舉措,助力提升北京公共服務水準,為市民提供假日的文旅休閒好去處。音博會共設六大展區。音像廠牌區堪稱全球音樂的濃縮博物館,來自17個國家共64家知名廠牌的近6000件珍藏音像作品集體亮相,進入北京藝術中心的大廳,一張張黑膠匯成的留聲歲月猶如時空隧道,向觀眾敞開。多個依託廠牌搭建的主題特展值得駐足:“中圖·聲像π”以工業風、年輕化設計呈現新興音樂力量;“寶麗金絕版黑膠唱片展”以錄音機和卡帶為設計靈感,陳列鄧麗君、許冠傑等傳奇歌手之作;“年度十大發燒黑膠唱片”展覽如一本巨型畫冊,呈現中國發燒音樂的藝術軌跡;“華納之聲”特展模擬琴鍵林立的展墻,引人步入鋼琴與黑膠對話的高雅之境;“索尼黑膠聲藏館”致敬莫裏康奈等音樂大師,展現古典與影視配樂交融的深厚底蘊;國家大劇院唱片公司主題展區凸顯演出特色,從歌劇原聲CD到名家音樂專輯,鐫刻表演藝術的璀璨記憶。音像科技區集結VR等前沿技術,打造多個“藝術+科技”互動項目:丹拿XEO沉浸聲娛樂座艙打造了一人專屬的“維也納金色大廳”,選一首曲目欣賞,聲波可從身體四週湧來;科大訊飛的AIGC藝術聲波解碼墻讓旋律結合AI同步生成可視圖譜,聯通視覺感知音波盪漾;“走進梵古”MR沉浸式體驗空間裏,觀眾戴上設備,便可瞬間闖入梵古的“星月夜”。此外,同樣以先進科技為突出特色的音響區將展示最新的環繞聲智慧音響系統,併為觀眾打造開放的試聽區域。圖書文創區和戶外休閒區排列在北京藝術中心二層戶外平臺及園區主路兩側,串成一條好玩好逛的“文藝動線”,國際藝術與文學原版書籍以及舞臺攝影明信片、樂器冰箱貼等好玩好看的文創産品應有盡有。藝術展覽區策劃佈置的“聲息萬變——從機械波到雲端的聲音之旅”“樂舞歡歌——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展”等展覽已于9月28日正式開展。多場藝術活動將貫穿音博會。9月28日,《燈火裏的中國——舒楠作品音樂會》黑膠唱片首發分享會舉行,著名作曲家舒楠現場分享了每首曲目背後的創作故事與心路歷程。接下來,劉震雲、徐則臣等名人名家的見面活動以及多場公益演出、藝術工作坊將充盈在北京藝術中心的各個角落。此外,音博會期間,憑任意商戶消費記錄或北京藝術中心室內劇場演出票票根,觀眾有機會兌換當日在綠心露天劇場上演的高校展演活動票或電影放映票。
    2025-09-29 10:25:12國家大劇院
  • 以樂會友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歐巡收官
    當地時間8月15日晚,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2025歐洲巡演的收官音樂會在德國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舉辦。據了解,過去十天中,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指揮家鄭明勳和鋼琴家劉曉禹,從英國愛丁堡、薩弗倫沃爾登,經過西班牙桑坦德,最後來到德國科布倫茨和漢堡。十天時間,三個國家、五座城市,其中三場音樂會售罄、平均上座率超九五成,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以樂會友,一支中國樂團深入歐洲音樂生活腹地,以平等姿態與國際樂壇展開了對話。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歐巡演出中。國家大劇院供圖從英國藝術名城愛丁堡出發,經過一座中世紀英國小鎮、一個西班牙北部海濱度假勝地、一處德國工業遺址,最終抵達全球音樂地標之一的德國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此次歐巡不僅登上了舉世矚目的國際舞臺,更深入歐洲音樂生活腹地,與各國的觀眾在現場相遇。鄭明勳表示,“巡演就是要走出舒適區,遇到新的觀眾、適應新的環境,我們的目標是尋求一種盡可能自由的狀態。”薩弗倫沃爾登毗鄰劍橋,距離倫敦也僅有一小時車程,薩弗倫音樂廳因此聚集了一群資深的古典音樂迷。因為音樂廳規模不大,樂團當晚不得不縮減編制,這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劉曉禹説:“就音響效果和樂器表現而言,這是一次很棒的親密體驗。”具有74年悠久歷史的桑坦德國際藝術節,首次迎來一支中國樂團,同時也帶來了鄭明勳和劉曉禹在藝術節上的首秀。返場比才歌劇《卡門》第一幕前奏曲中濃郁的西班牙風情,點燃了現場的每一位觀眾。科布倫茨的賽納冶煉廠鑄造大廳是一處工業遺址,並非常規的音樂廳。演出當日陽光高照,氣溫高達36度,這無疑對音樂家們的體力和演繹都發起了不同尋常的挑戰。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總經理任小瓏認為,這是歐洲夏季音樂節的常態,樂團走到這裡,算得上是深入了歐洲音樂生活的腹地。曲終之時,所有觀眾起立鼓掌的場景,也給樂手們留下了難忘的畫面。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歐巡演出中。國家大劇院供圖鄭明勳和任小瓏都認為,這次巡演是樂團融入世界音樂版圖的重要一步。任小瓏説:“巡演是一次平等的交流與合作,我們不斷在拓展自己的邊界,認知的邊界、技能的邊界、團隊精神的邊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音樂家的修養,也不斷提升整個樂團的修養。”三場售罄,五場平均上座率超九五成,觀眾們熱烈的反饋,還有來自媒體和樂評的積極評價,給了任小瓏和樂團更多信心,“我們希望將來能夠與歐洲市場、與全球音樂界保持持續、定期的互動,一步一步走近古典音樂這個行業的中心地帶。”巡演期間,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音樂家們還在愛丁堡市政廳和法蘭克福克龍貝格音樂學院舉辦了兩場交流活動。此番帶隊巡演的國家大劇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趙海英在採訪中表示,“這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進行歐洲多國巡演。適逢中國與歐盟建交50週年,我們希望這次巡演以交響樂為紐帶架起中歐文化交流的新橋梁,並向世界展示新時代中國文化繁榮發展的新圖景。”(完)
    2025-08-19 13:35:36國家大劇院
  • 國家大劇院“指環”系列上新《女武神》 頂尖陣容打造“歌劇巔峰之作”
    4月29日至5月3日,國家大劇院製作瓦格納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系列第二部作品——《女武神》將亮相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25,迎來首演。繼去年的《萊茵的黃金》圓滿上演後,這是國家大劇院“指環”系列的“連載”更新。昨天,《女武神》主創、主演班底出席新聞發佈會,提前分享了這部當之無愧的歌劇巨制的演出亮點。  指揮家皮塔裏·因基寧(左二)分享參演感受。 方非 攝匯聚世界頂尖藝術力量德國浪漫主義音樂巨匠瓦格納寫下的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是藝術史上最具抱負的作品之一,在26年的創作歷程中,瓦格納用恢弘的體量、深邃的思想樹立起一座難以逾越的歌劇豐碑。“指環”系列包含前夜《萊茵的黃金》、第一日《女武神》、第二日《齊格弗裏德》、第三日《眾神的黃昏》,經過人物眾多、色彩瑰麗的《萊茵的黃金》之鋪墊,《女武神》的劇情更加跌宕,充滿戲劇性。瓦格納把親情、愛情等多重細膩複雜的關係融入北歐神話的磅薄敘事體系中,通過人聲與器樂的碰撞,描繪了一個暗流洶湧的魔幻世界。在整個“指環”系列中,《女武神》是上演頻率最高的一部,劇中音樂“高光”接連不斷,經典片段“女武神的騎行”曾為許多電影增色添彩,被著名指揮家蒂勒曼稱為“冒著硫磺蒸汽的音響之詩”。“為了打造這部歌劇的巔峰之作,國家大劇院延續了製作《萊茵的黃金》時的理念,再度匯聚了世界頂尖的藝術力量。”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歌劇《女武神》總監製張堯説。本輪演出,資深瓦格納歌劇指揮皮塔裏·因基寧將坐鎮掌舵,導演達維德·利維摩爾、舞美設計埃萊奧諾拉·佩羅內蒂、服裝設計瑪麗安娜·弗拉卡索等藝術家聯袂創作,丹尼爾·布倫納、馬努埃拉·烏爾、李曉良、艾娃·韋森、埃吉爾·西林斯、奧卡·馮·德·達梅勞等領銜的國際演員陣容將攜手出演。“瓦格納本人也會震撼”“早在2008年,我就和芬蘭的交響樂團一起到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演出,那一年,這座宏偉的建築剛剛落成。”指揮皮塔裏·因基寧回憶,當年參觀後臺時,他就對劇院裏強大的舞臺技術設備印象深刻,“我一直期待,以後能在這裡指揮一部歌劇。”十餘年過去,因基寧得償所願。儘管曾在享譽樂壇的拜羅伊特音樂節和世界各地多次演出過“指環”,這一版《女武神》于他而言仍然意義特殊。“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演出的效果。”因基寧不停地想像著女神騎行、巨龍騰躍的壯闊場景,“我想即便是瓦格納本人,也一定會為今天舞臺上發生的一切感到震撼。”“瓦格納在音樂中傾注了深沉的愛,對人類的靈魂進行了深層的探索。”導演利維摩爾介紹,如何用先進的舞臺技術傳遞哲思,將是這版《女武神》的難點和亮點。2023年,利維摩爾執導的德利布歌劇《拉克美》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時,繁花開落、水波瀲艷的意境哀艷空靈,大獲好評,“瓦格納展開了一幅與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畫卷,我們想為觀眾捕捉並呈現他在譜面上、音樂中留下的一切。”利維摩爾説。多位中國歌唱家參演宏大精彩如《女武神》,想要詮釋到位,挑戰不可謂不艱巨,從場次安排上看,本輪3場演出每兩場之間必須安排一天休息,作品對演員的消耗之大不難想像。主演歌唱家中,絕大部分都擁有豐富的瓦格納歌劇演出經驗,比如飾演“眾神之王”沃坦的男低音埃吉爾·西林斯,去年曾在國家大劇院版《萊茵的黃金》中飾演沃坦,《女武神》這部作品,他更是演過14版。飾演洪丁的旅德男低音李曉良是這個角色的“專業戶”,再向前追溯,28年前,李曉良第一次站上歐洲舞臺,演出的也是瓦格納的作品。“很多國外同行經常問我,中國觀眾對瓦格納歌劇的感覺如何。”李曉良可以很自豪地用自己的經歷作為例證——2017年,他參演國家大劇院製作的瓦格納歌劇《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演出反響熱烈,“很多觀眾一直追著買票,這足以説明我們有著非常強大的觀眾基礎。”如今,中國藝術機構再進一步,向著如同歌劇珠峰的“指環”系列不斷攀登,李曉良深感“能回家演出”的激動和幸福。除了李曉良,劇中8位“女武神”將由徐曉英、周凡、張媛等8位中國歌唱家飾演,向來公認難演、難唱的瓦格納作品,正越來越多地出現中國音樂家的身影。 (高倩)
    2025-04-18 09:27:32國家大劇院
  • 國家大劇院啟動舞臺藝術“第二現場”百城千幕計劃
      話劇《林則徐》的排練畫面在大螢幕上實時直播,觀眾如同身臨其境。方非攝濮存昕從排練廳一側走來,腳步沉重,角色的滿腔憂慮清晰可見——晚清時局內憂外患,林則徐痛心於鴉片危害。“好,咱們先到這兒。”導演王筱頔暫時叫停表演,拿起劇本提醒濮存昕,“濮老師,這裡漏了一句臺詞,昨天你也把這句忘了。”話劇《林則徐》排練時這個真實生動的小插曲,在位於國家大劇院排練廳不同樓層的巨型螢幕上實時播放,在場觀眾如同身臨其境。國家大劇院舞臺藝術“第二現場”百城千幕計劃昨天啟動。本月19日,話劇《林則徐》將作為首部作品在全國20家劇院和百餘家影院同步直播。演出臺前幕後超高清直播“國家大劇院堅持在‘藝術+科技’領域持續深耕。”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介紹,從2019年起,大劇院率先嘗試舞臺藝術“4K+5G”“8K+5G”直播,2020年持續至今的線上演出全網總點擊量已破60億次。即將與觀眾見面的“第二現場”充分結合超高清直播、全景聲系統、智慧導播等先進技術,播出覆蓋範圍東至江蘇、西至新疆、南至海南、北至黑龍江,是國內迄今為止覆蓋區域最廣、聯動影劇院最多、協作技術環節最多的演出直播活動。“‘第二現場’不僅要把舞臺演出全面地展現在銀幕上,還要搭配演前導賞和後臺探班,每個環節都必須確保嚴絲合縫,挑戰難度相當大。”國家大劇院副院長馬榮國説。不同於觀眾已相當熟悉的、集合了大量錄播資源的線上演出,“第二現場”要做到臺前幕後“真直播”,“為此,我們協同相關技術團隊,與落地劇院、影院一起進行技術論證、信號測試、網絡擴容、設備升級,開展了多輪壓力測試。”“第二現場”不遜於現場觀賞“‘第二現場’直播畫面非常清晰,解析度很高,可達到7800赫茲的刷新頻率。”京東方集團高級副總裁、中聯超清董事長兼CEO荊林峰介紹,屆時觀眾可通過“第二現場”同步看到與“第一現場”幾無二致甚至更豐富的內容。話劇《林則徐》直播當晚,全國各地的觀眾可以和國家大劇院內觀眾一樣,欣賞到濮存昕、徐帆、洪濤、郭達、關棟天等知名演員的精彩表演。演出前和中場休息時,主持人周濤將走進幕後,與藝術家一起解讀作品深意。自2019年首演以來,這部集結眾多頂尖藝術家打造的作品備受歡迎,但即便座位再多,一間劇場的承載量總有上限。“‘第二現場’打破了時空的界限,讓全國觀眾都能通過細節感受到這部戲的舞臺空間感覺、表演意圖。”王筱頔很興奮。未來每年將推出約6部作品即日起,話劇《林則徐》在全國20家劇院、百餘家影院陸續開票,觀眾可通過國家大劇院官網、20家劇院購票渠道以及中影電影通、貓眼、淘票票等App或小程式預約放映板塊的影院購票渠道進行購票。“未來,國家大劇院‘第二現場’會在每年推出約6部作品。”馬榮國説,“這些作品既包括國家大劇院原創製作的劇目,也有其他院團的優秀作品,我們會一起努力,把這些作品推向更廣闊的平臺。”(高倩)相關新聞13城觀眾同步共賞國話《蘇堤春曉》昨晚,當國家話劇院原創大戲《蘇堤春曉》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劇院上演的同時,北京的國話先鋒智慧劇場以及天津、杭州、南京、哈爾濱、深圳、蘭州、石家莊、海口、景德鎮、南通、蘇州、溫州等12座城市劇場中的觀眾,也通過“第二現場”的放映,同步感受蘇軾的悲喜人生。記者在北京的劇場看到,前來觀看《蘇堤春曉》“第二現場”的觀眾中,既有首次觀看此劇的觀眾,也有此前觀看過現場演出的觀眾,所有觀眾都十分投入。觀眾小卓表示:“這部戲太好看了!現場演出效果當然好,但‘第二現場’放映都是最佳視角,能夠看到更多演員的微表情,還配有字幕,讓我對臺詞理解得更清楚了。”據介紹,2024年4月,由田沁鑫編劇、導演,辛柏青領銜主演的話劇《蘇堤春曉》開啟“第二現場”,首次推出六城聯動實時同步播放,派出6支技術團隊奔赴各地現場進行技術保障,採用“多機位、多景別、多角度”的影視化手段,通過互聯網公有雲平臺實時分發至多個線下劇場,以前沿數字科技成果,創造國內話劇演出實時播放的新業態,並不斷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表示,國家話劇院致力於探索舞臺藝術“第二現場”,逐步推進“兩個轉變”,即從傳統單一演出模式,向全面數字化戰略佈局的結構性升級轉變;從傳統文藝院團經營格局,向國際一流的數字化制播機構轉變。(王潤)
    2025-04-03 09:33:06國家大劇院
  • 《雨中曲》以尊嚴之名,完成經典的傳承
      《雨中曲》劇照 國家大劇院供圖2025年2月14日,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雨中曲》在北京藝術中心歌劇院拉開中國首演帷幕,以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聽盛宴,再現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璀璨與變革。這部改編自1952年同名經典電影的音樂劇,憑藉原班人馬的演繹、震撼的舞臺科技與對電影史的深刻致敬,不僅喚醒了觀眾對經典IP的集體記憶,更以劇場獨有的魔力,賦予故事新的生命力。《雨中曲》的舞臺設計令人驚嘆。劇中標誌性的雨中場景,通過6噸水與高科技噴淋設備,在舞臺上復刻了電影中唐·洛克伍德雨中歡唱的經典畫面。37度的溫水傾瀉而下,形成長達數米的雨幕,演員格蘭特·阿米拉爾在雨中跳躍、旋轉、踢踏,水花與光影交織成一首流動的詩,既是對電影場景的忠實還原,也是對舞臺技術的極致挑戰。前排觀眾身著雨衣的“淋雨體驗”,更將觀演關係推向互動的高潮。當水珠濺落臉龐,觀眾與角色的情感共振被無限放大,仿佛置身於那個浪漫與變革交織的好萊塢年代。舞臺視覺的復古美學同樣令人沉醉。霓虹燈牌、波點連衣裙、條紋西裝等元素重現20世紀20年代的時尚風潮,而升降機、旋轉舞臺等裝置則巧妙模擬了電影拍攝場景,將無聲片時代的片場搬上舞臺。這種“戲中戲”的嵌套結構,既是對電影工業技術演變的隱喻,也以虛實交錯的手法致敬了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音樂劇《雨中曲》的劇情忠實于原作,聚焦無聲電影向有聲時代轉型的陣痛。唐·洛克伍德(格蘭特·阿米拉爾飾)作為默片巨星的光環與凱西·塞爾登(艾米麗·朗厄姆飾)的才華碰撞,不僅是愛情的萌芽,更是藝術與技術博弈的縮影。導演喬納森·丘奇在保留電影核心脈絡的同時,通過舞臺調度強化了戲劇張力,例如,凱西為默片女星琳娜配音的橋段,以鏡像式錶演展現“聲音”對電影工業的顛覆,諷刺了名利場中虛偽與真實的撕裂。音樂與舞蹈是敘事的靈魂。劇中《Good Morning》的歡快三重唱、《Make’em Laugh》的滑稽獨白、《Singin’in the Rain》的雨中獨舞,既是對原作的完美復刻,又因現場演繹的即興感而更具感染力。踢踏舞在濕滑舞臺上的精準踩踏,堪稱“雨人三項”式的技藝考驗,演員們以肢體語言詮釋了藝術創作的艱辛與激情。倫敦西區原班演員的表演為經典注入了鮮活的血肉。格蘭特·阿米拉爾飾演的唐·洛克伍德,既保留了電影中金·凱利的優雅與幽默,又以細膩的舞臺表現力刻畫了巨星光環下的迷茫與蛻變。艾米麗·朗厄姆則以清亮的嗓音與靈動的舞姿,將凱西的堅韌與智慧演繹得淋漓盡致,她的存在不僅是愛情的催化劑,更是推動行業變革的隱形力量。配角同樣出彩:斯蒂芬·阿內利飾演的科斯莫·布朗,以詼諧的肢體喜劇調和了劇情的沉重,其即興臺詞與觀眾互動更顯舞臺藝術的魅力。《雨中曲》的成功,在於它既是一封寫給電影史的情書,亦是對劇場藝術可能性的探索。當6噸水從舞臺噴淋而下,觀眾看到的不僅是技術的炫目,更是一個時代的倒影——關於藝術的掙扎、創新的勇氣與熱愛的永恒。正如劇中那句“Dignity, always dignity”(尊嚴,永遠的尊嚴),《雨中曲》以尊嚴之名,完成了從經典到經典的傳承。北京藝術中心的這次引進,不僅填補了中國音樂劇市場對世界級原版劇目的需求,更以“全國唯一一站”的稀缺性,成為2025年文化消費的標誌性事件。隨著《日落大道》等後續劇目的接檔,這場“雨中歡唱”或將開啟中國音樂劇市場的新篇章。(作者馮新平 為文藝評論人)
    2025-02-25 09:49:35國家大劇院
  • 2025音博會啟幕 北京藝術中心打造假日一站式文化消費體驗
    秋日午後,陽光灑落,微風吹來音樂與淡淡墨香。“十一”假期將至,9月28日下午,北京藝術中心戶外廣場,國家大劇院與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5國際音像藝術作品博覽會(簡稱“音博會”)正式啟幕。環繞北京藝術中心的三座單體建築,許多售賣唱片、文創、書籍、美食的攤位在戶外空間依次排開。正值北京最好的時節,長空中時有幾架飛機悠然掠過,環顧四週,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連綿樹蔭與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剪影盡收眼底。“在去年首屆音博會的基礎上,今年,我們深化資源整合與體驗升級,建設六大展區,在專業性、國際性上進一步提升,並充分利用北京藝術中心室內及戶外空間進行策展,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國家大劇院副院長馬榮國介紹,至10月6日,這次音像藝術産業盛會集展覽、交流、科技體驗、休閒于一體,將推出免預約、低價公益票、免費藝術活動等多項惠民舉措,助力提升北京公共服務水準,為市民提供假日的文旅休閒好去處。音博會共設六大展區。音像廠牌區堪稱全球音樂的濃縮博物館,來自17個國家共64家知名廠牌的近6000件珍藏音像作品集體亮相,進入北京藝術中心的大廳,一張張黑膠匯成的留聲歲月猶如時空隧道,向觀眾敞開。多個依託廠牌搭建的主題特展值得駐足:“中圖·聲像π”以工業風、年輕化設計呈現新興音樂力量;“寶麗金絕版黑膠唱片展”以錄音機和卡帶為設計靈感,陳列鄧麗君、許冠傑等傳奇歌手之作;“年度十大發燒黑膠唱片”展覽如一本巨型畫冊,呈現中國發燒音樂的藝術軌跡;“華納之聲”特展模擬琴鍵林立的展墻,引人步入鋼琴與黑膠對話的高雅之境;“索尼黑膠聲藏館”致敬莫裏康奈等音樂大師,展現古典與影視配樂交融的深厚底蘊;國家大劇院唱片公司主題展區凸顯演出特色,從歌劇原聲CD到名家音樂專輯,鐫刻表演藝術的璀璨記憶。音像科技區集結VR等前沿技術,打造多個“藝術+科技”互動項目:丹拿XEO沉浸聲娛樂座艙打造了一人專屬的“維也納金色大廳”,選一首曲目欣賞,聲波可從身體四週湧來;科大訊飛的AIGC藝術聲波解碼墻讓旋律結合AI同步生成可視圖譜,聯通視覺感知音波盪漾;“走進梵古”MR沉浸式體驗空間裏,觀眾戴上設備,便可瞬間闖入梵古的“星月夜”。此外,同樣以先進科技為突出特色的音響區將展示最新的環繞聲智慧音響系統,併為觀眾打造開放的試聽區域。圖書文創區和戶外休閒區排列在北京藝術中心二層戶外平臺及園區主路兩側,串成一條好玩好逛的“文藝動線”,國際藝術與文學原版書籍以及舞臺攝影明信片、樂器冰箱貼等好玩好看的文創産品應有盡有。藝術展覽區策劃佈置的“聲息萬變——從機械波到雲端的聲音之旅”“樂舞歡歌——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展”等展覽已于9月28日正式開展。多場藝術活動將貫穿音博會。9月28日,《燈火裏的中國——舒楠作品音樂會》黑膠唱片首發分享會舉行,著名作曲家舒楠現場分享了每首曲目背後的創作故事與心路歷程。接下來,劉震雲、徐則臣等名人名家的見面活動以及多場公益演出、藝術工作坊將充盈在北京藝術中心的各個角落。此外,音博會期間,憑任意商戶消費記錄或北京藝術中心室內劇場演出票票根,觀眾有機會兌換當日在綠心露天劇場上演的高校展演活動票或電影放映票。
    2025-09-29 10:25:12國家大劇院
  • 以樂會友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歐巡收官
    當地時間8月15日晚,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2025歐洲巡演的收官音樂會在德國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舉辦。據了解,過去十天中,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指揮家鄭明勳和鋼琴家劉曉禹,從英國愛丁堡、薩弗倫沃爾登,經過西班牙桑坦德,最後來到德國科布倫茨和漢堡。十天時間,三個國家、五座城市,其中三場音樂會售罄、平均上座率超九五成,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以樂會友,一支中國樂團深入歐洲音樂生活腹地,以平等姿態與國際樂壇展開了對話。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歐巡演出中。國家大劇院供圖從英國藝術名城愛丁堡出發,經過一座中世紀英國小鎮、一個西班牙北部海濱度假勝地、一處德國工業遺址,最終抵達全球音樂地標之一的德國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此次歐巡不僅登上了舉世矚目的國際舞臺,更深入歐洲音樂生活腹地,與各國的觀眾在現場相遇。鄭明勳表示,“巡演就是要走出舒適區,遇到新的觀眾、適應新的環境,我們的目標是尋求一種盡可能自由的狀態。”薩弗倫沃爾登毗鄰劍橋,距離倫敦也僅有一小時車程,薩弗倫音樂廳因此聚集了一群資深的古典音樂迷。因為音樂廳規模不大,樂團當晚不得不縮減編制,這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劉曉禹説:“就音響效果和樂器表現而言,這是一次很棒的親密體驗。”具有74年悠久歷史的桑坦德國際藝術節,首次迎來一支中國樂團,同時也帶來了鄭明勳和劉曉禹在藝術節上的首秀。返場比才歌劇《卡門》第一幕前奏曲中濃郁的西班牙風情,點燃了現場的每一位觀眾。科布倫茨的賽納冶煉廠鑄造大廳是一處工業遺址,並非常規的音樂廳。演出當日陽光高照,氣溫高達36度,這無疑對音樂家們的體力和演繹都發起了不同尋常的挑戰。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總經理任小瓏認為,這是歐洲夏季音樂節的常態,樂團走到這裡,算得上是深入了歐洲音樂生活的腹地。曲終之時,所有觀眾起立鼓掌的場景,也給樂手們留下了難忘的畫面。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歐巡演出中。國家大劇院供圖鄭明勳和任小瓏都認為,這次巡演是樂團融入世界音樂版圖的重要一步。任小瓏説:“巡演是一次平等的交流與合作,我們不斷在拓展自己的邊界,認知的邊界、技能的邊界、團隊精神的邊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音樂家的修養,也不斷提升整個樂團的修養。”三場售罄,五場平均上座率超九五成,觀眾們熱烈的反饋,還有來自媒體和樂評的積極評價,給了任小瓏和樂團更多信心,“我們希望將來能夠與歐洲市場、與全球音樂界保持持續、定期的互動,一步一步走近古典音樂這個行業的中心地帶。”巡演期間,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音樂家們還在愛丁堡市政廳和法蘭克福克龍貝格音樂學院舉辦了兩場交流活動。此番帶隊巡演的國家大劇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趙海英在採訪中表示,“這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進行歐洲多國巡演。適逢中國與歐盟建交50週年,我們希望這次巡演以交響樂為紐帶架起中歐文化交流的新橋梁,並向世界展示新時代中國文化繁榮發展的新圖景。”(完)
    2025-08-19 13:35:36國家大劇院
  • 國家大劇院“指環”系列上新《女武神》 頂尖陣容打造“歌劇巔峰之作”
    4月29日至5月3日,國家大劇院製作瓦格納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系列第二部作品——《女武神》將亮相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25,迎來首演。繼去年的《萊茵的黃金》圓滿上演後,這是國家大劇院“指環”系列的“連載”更新。昨天,《女武神》主創、主演班底出席新聞發佈會,提前分享了這部當之無愧的歌劇巨制的演出亮點。  指揮家皮塔裏·因基寧(左二)分享參演感受。 方非 攝匯聚世界頂尖藝術力量德國浪漫主義音樂巨匠瓦格納寫下的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是藝術史上最具抱負的作品之一,在26年的創作歷程中,瓦格納用恢弘的體量、深邃的思想樹立起一座難以逾越的歌劇豐碑。“指環”系列包含前夜《萊茵的黃金》、第一日《女武神》、第二日《齊格弗裏德》、第三日《眾神的黃昏》,經過人物眾多、色彩瑰麗的《萊茵的黃金》之鋪墊,《女武神》的劇情更加跌宕,充滿戲劇性。瓦格納把親情、愛情等多重細膩複雜的關係融入北歐神話的磅薄敘事體系中,通過人聲與器樂的碰撞,描繪了一個暗流洶湧的魔幻世界。在整個“指環”系列中,《女武神》是上演頻率最高的一部,劇中音樂“高光”接連不斷,經典片段“女武神的騎行”曾為許多電影增色添彩,被著名指揮家蒂勒曼稱為“冒著硫磺蒸汽的音響之詩”。“為了打造這部歌劇的巔峰之作,國家大劇院延續了製作《萊茵的黃金》時的理念,再度匯聚了世界頂尖的藝術力量。”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歌劇《女武神》總監製張堯説。本輪演出,資深瓦格納歌劇指揮皮塔裏·因基寧將坐鎮掌舵,導演達維德·利維摩爾、舞美設計埃萊奧諾拉·佩羅內蒂、服裝設計瑪麗安娜·弗拉卡索等藝術家聯袂創作,丹尼爾·布倫納、馬努埃拉·烏爾、李曉良、艾娃·韋森、埃吉爾·西林斯、奧卡·馮·德·達梅勞等領銜的國際演員陣容將攜手出演。“瓦格納本人也會震撼”“早在2008年,我就和芬蘭的交響樂團一起到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演出,那一年,這座宏偉的建築剛剛落成。”指揮皮塔裏·因基寧回憶,當年參觀後臺時,他就對劇院裏強大的舞臺技術設備印象深刻,“我一直期待,以後能在這裡指揮一部歌劇。”十餘年過去,因基寧得償所願。儘管曾在享譽樂壇的拜羅伊特音樂節和世界各地多次演出過“指環”,這一版《女武神》于他而言仍然意義特殊。“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演出的效果。”因基寧不停地想像著女神騎行、巨龍騰躍的壯闊場景,“我想即便是瓦格納本人,也一定會為今天舞臺上發生的一切感到震撼。”“瓦格納在音樂中傾注了深沉的愛,對人類的靈魂進行了深層的探索。”導演利維摩爾介紹,如何用先進的舞臺技術傳遞哲思,將是這版《女武神》的難點和亮點。2023年,利維摩爾執導的德利布歌劇《拉克美》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時,繁花開落、水波瀲艷的意境哀艷空靈,大獲好評,“瓦格納展開了一幅與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畫卷,我們想為觀眾捕捉並呈現他在譜面上、音樂中留下的一切。”利維摩爾説。多位中國歌唱家參演宏大精彩如《女武神》,想要詮釋到位,挑戰不可謂不艱巨,從場次安排上看,本輪3場演出每兩場之間必須安排一天休息,作品對演員的消耗之大不難想像。主演歌唱家中,絕大部分都擁有豐富的瓦格納歌劇演出經驗,比如飾演“眾神之王”沃坦的男低音埃吉爾·西林斯,去年曾在國家大劇院版《萊茵的黃金》中飾演沃坦,《女武神》這部作品,他更是演過14版。飾演洪丁的旅德男低音李曉良是這個角色的“專業戶”,再向前追溯,28年前,李曉良第一次站上歐洲舞臺,演出的也是瓦格納的作品。“很多國外同行經常問我,中國觀眾對瓦格納歌劇的感覺如何。”李曉良可以很自豪地用自己的經歷作為例證——2017年,他參演國家大劇院製作的瓦格納歌劇《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演出反響熱烈,“很多觀眾一直追著買票,這足以説明我們有著非常強大的觀眾基礎。”如今,中國藝術機構再進一步,向著如同歌劇珠峰的“指環”系列不斷攀登,李曉良深感“能回家演出”的激動和幸福。除了李曉良,劇中8位“女武神”將由徐曉英、周凡、張媛等8位中國歌唱家飾演,向來公認難演、難唱的瓦格納作品,正越來越多地出現中國音樂家的身影。 (高倩)
    2025-04-18 09:27:32國家大劇院
  • 國家大劇院啟動舞臺藝術“第二現場”百城千幕計劃
      話劇《林則徐》的排練畫面在大螢幕上實時直播,觀眾如同身臨其境。方非攝濮存昕從排練廳一側走來,腳步沉重,角色的滿腔憂慮清晰可見——晚清時局內憂外患,林則徐痛心於鴉片危害。“好,咱們先到這兒。”導演王筱頔暫時叫停表演,拿起劇本提醒濮存昕,“濮老師,這裡漏了一句臺詞,昨天你也把這句忘了。”話劇《林則徐》排練時這個真實生動的小插曲,在位於國家大劇院排練廳不同樓層的巨型螢幕上實時播放,在場觀眾如同身臨其境。國家大劇院舞臺藝術“第二現場”百城千幕計劃昨天啟動。本月19日,話劇《林則徐》將作為首部作品在全國20家劇院和百餘家影院同步直播。演出臺前幕後超高清直播“國家大劇院堅持在‘藝術+科技’領域持續深耕。”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介紹,從2019年起,大劇院率先嘗試舞臺藝術“4K+5G”“8K+5G”直播,2020年持續至今的線上演出全網總點擊量已破60億次。即將與觀眾見面的“第二現場”充分結合超高清直播、全景聲系統、智慧導播等先進技術,播出覆蓋範圍東至江蘇、西至新疆、南至海南、北至黑龍江,是國內迄今為止覆蓋區域最廣、聯動影劇院最多、協作技術環節最多的演出直播活動。“‘第二現場’不僅要把舞臺演出全面地展現在銀幕上,還要搭配演前導賞和後臺探班,每個環節都必須確保嚴絲合縫,挑戰難度相當大。”國家大劇院副院長馬榮國説。不同於觀眾已相當熟悉的、集合了大量錄播資源的線上演出,“第二現場”要做到臺前幕後“真直播”,“為此,我們協同相關技術團隊,與落地劇院、影院一起進行技術論證、信號測試、網絡擴容、設備升級,開展了多輪壓力測試。”“第二現場”不遜於現場觀賞“‘第二現場’直播畫面非常清晰,解析度很高,可達到7800赫茲的刷新頻率。”京東方集團高級副總裁、中聯超清董事長兼CEO荊林峰介紹,屆時觀眾可通過“第二現場”同步看到與“第一現場”幾無二致甚至更豐富的內容。話劇《林則徐》直播當晚,全國各地的觀眾可以和國家大劇院內觀眾一樣,欣賞到濮存昕、徐帆、洪濤、郭達、關棟天等知名演員的精彩表演。演出前和中場休息時,主持人周濤將走進幕後,與藝術家一起解讀作品深意。自2019年首演以來,這部集結眾多頂尖藝術家打造的作品備受歡迎,但即便座位再多,一間劇場的承載量總有上限。“‘第二現場’打破了時空的界限,讓全國觀眾都能通過細節感受到這部戲的舞臺空間感覺、表演意圖。”王筱頔很興奮。未來每年將推出約6部作品即日起,話劇《林則徐》在全國20家劇院、百餘家影院陸續開票,觀眾可通過國家大劇院官網、20家劇院購票渠道以及中影電影通、貓眼、淘票票等App或小程式預約放映板塊的影院購票渠道進行購票。“未來,國家大劇院‘第二現場’會在每年推出約6部作品。”馬榮國説,“這些作品既包括國家大劇院原創製作的劇目,也有其他院團的優秀作品,我們會一起努力,把這些作品推向更廣闊的平臺。”(高倩)相關新聞13城觀眾同步共賞國話《蘇堤春曉》昨晚,當國家話劇院原創大戲《蘇堤春曉》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劇院上演的同時,北京的國話先鋒智慧劇場以及天津、杭州、南京、哈爾濱、深圳、蘭州、石家莊、海口、景德鎮、南通、蘇州、溫州等12座城市劇場中的觀眾,也通過“第二現場”的放映,同步感受蘇軾的悲喜人生。記者在北京的劇場看到,前來觀看《蘇堤春曉》“第二現場”的觀眾中,既有首次觀看此劇的觀眾,也有此前觀看過現場演出的觀眾,所有觀眾都十分投入。觀眾小卓表示:“這部戲太好看了!現場演出效果當然好,但‘第二現場’放映都是最佳視角,能夠看到更多演員的微表情,還配有字幕,讓我對臺詞理解得更清楚了。”據介紹,2024年4月,由田沁鑫編劇、導演,辛柏青領銜主演的話劇《蘇堤春曉》開啟“第二現場”,首次推出六城聯動實時同步播放,派出6支技術團隊奔赴各地現場進行技術保障,採用“多機位、多景別、多角度”的影視化手段,通過互聯網公有雲平臺實時分發至多個線下劇場,以前沿數字科技成果,創造國內話劇演出實時播放的新業態,並不斷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表示,國家話劇院致力於探索舞臺藝術“第二現場”,逐步推進“兩個轉變”,即從傳統單一演出模式,向全面數字化戰略佈局的結構性升級轉變;從傳統文藝院團經營格局,向國際一流的數字化制播機構轉變。(王潤)
    2025-04-03 09:33:06國家大劇院
  • 《雨中曲》以尊嚴之名,完成經典的傳承
      《雨中曲》劇照 國家大劇院供圖2025年2月14日,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雨中曲》在北京藝術中心歌劇院拉開中國首演帷幕,以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聽盛宴,再現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璀璨與變革。這部改編自1952年同名經典電影的音樂劇,憑藉原班人馬的演繹、震撼的舞臺科技與對電影史的深刻致敬,不僅喚醒了觀眾對經典IP的集體記憶,更以劇場獨有的魔力,賦予故事新的生命力。《雨中曲》的舞臺設計令人驚嘆。劇中標誌性的雨中場景,通過6噸水與高科技噴淋設備,在舞臺上復刻了電影中唐·洛克伍德雨中歡唱的經典畫面。37度的溫水傾瀉而下,形成長達數米的雨幕,演員格蘭特·阿米拉爾在雨中跳躍、旋轉、踢踏,水花與光影交織成一首流動的詩,既是對電影場景的忠實還原,也是對舞臺技術的極致挑戰。前排觀眾身著雨衣的“淋雨體驗”,更將觀演關係推向互動的高潮。當水珠濺落臉龐,觀眾與角色的情感共振被無限放大,仿佛置身於那個浪漫與變革交織的好萊塢年代。舞臺視覺的復古美學同樣令人沉醉。霓虹燈牌、波點連衣裙、條紋西裝等元素重現20世紀20年代的時尚風潮,而升降機、旋轉舞臺等裝置則巧妙模擬了電影拍攝場景,將無聲片時代的片場搬上舞臺。這種“戲中戲”的嵌套結構,既是對電影工業技術演變的隱喻,也以虛實交錯的手法致敬了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音樂劇《雨中曲》的劇情忠實于原作,聚焦無聲電影向有聲時代轉型的陣痛。唐·洛克伍德(格蘭特·阿米拉爾飾)作為默片巨星的光環與凱西·塞爾登(艾米麗·朗厄姆飾)的才華碰撞,不僅是愛情的萌芽,更是藝術與技術博弈的縮影。導演喬納森·丘奇在保留電影核心脈絡的同時,通過舞臺調度強化了戲劇張力,例如,凱西為默片女星琳娜配音的橋段,以鏡像式錶演展現“聲音”對電影工業的顛覆,諷刺了名利場中虛偽與真實的撕裂。音樂與舞蹈是敘事的靈魂。劇中《Good Morning》的歡快三重唱、《Make’em Laugh》的滑稽獨白、《Singin’in the Rain》的雨中獨舞,既是對原作的完美復刻,又因現場演繹的即興感而更具感染力。踢踏舞在濕滑舞臺上的精準踩踏,堪稱“雨人三項”式的技藝考驗,演員們以肢體語言詮釋了藝術創作的艱辛與激情。倫敦西區原班演員的表演為經典注入了鮮活的血肉。格蘭特·阿米拉爾飾演的唐·洛克伍德,既保留了電影中金·凱利的優雅與幽默,又以細膩的舞臺表現力刻畫了巨星光環下的迷茫與蛻變。艾米麗·朗厄姆則以清亮的嗓音與靈動的舞姿,將凱西的堅韌與智慧演繹得淋漓盡致,她的存在不僅是愛情的催化劑,更是推動行業變革的隱形力量。配角同樣出彩:斯蒂芬·阿內利飾演的科斯莫·布朗,以詼諧的肢體喜劇調和了劇情的沉重,其即興臺詞與觀眾互動更顯舞臺藝術的魅力。《雨中曲》的成功,在於它既是一封寫給電影史的情書,亦是對劇場藝術可能性的探索。當6噸水從舞臺噴淋而下,觀眾看到的不僅是技術的炫目,更是一個時代的倒影——關於藝術的掙扎、創新的勇氣與熱愛的永恒。正如劇中那句“Dignity, always dignity”(尊嚴,永遠的尊嚴),《雨中曲》以尊嚴之名,完成了從經典到經典的傳承。北京藝術中心的這次引進,不僅填補了中國音樂劇市場對世界級原版劇目的需求,更以“全國唯一一站”的稀缺性,成為2025年文化消費的標誌性事件。隨著《日落大道》等後續劇目的接檔,這場“雨中歡唱”或將開啟中國音樂劇市場的新篇章。(作者馮新平 為文藝評論人)
    2025-02-25 09:49:35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側,是亞洲最大的劇院綜合體。中國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臺,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