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大劇院版威爾第《茶花女》第九輪上演
      264平方米的巨大鏡面斜扣于舞臺上方,映照“鏡花水月”(往期劇照)。 淩風攝在西方歌劇史上,威爾第《茶花女》的經典性無法動搖。2月12日,國家大劇院製作的《茶花女》再度回歸,著名指揮家余隆將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維涅拉·吉瑪蒂耶娃、石倚潔、廖昌永與周曉琳、扣京、張揚兩組主演陣容,開啟這一版《茶花女》首演15年來的第九輪演出。除了過硬的音樂水準,“鏡花水月”般的舞臺意境也是國家大劇院版《茶花女》的一大看點:獨特的巨大鏡面斜扣于舞臺上方,每當地板上的巨幅“畫布”更換,鏡中倒映的景象也隨之變化,聲色犬馬的宴會被淒涼淩亂的臥室取代,喧嚷的人群最後徒余孤影幾行,繁華易碎,倏忽而逝,頗得小仲馬原著精髓。眼下,舞臺監督陳歡和同事們又一次搭建起這方“幻夢”天地,寬22米、高12米的鏡子將再次映照主角薇奧萊塔的戲夢人生。15年前的2010年,國家大劇院版《茶花女》由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揮棒首演,那時,這面264平方米的大鏡子一度讓年輕的國家大劇院和工作人員相當頭疼。為了保證舞臺效果,“鏡子上的鏡面膜不是拼貼的,而且要能透視呈現前後多層空間,國內當時的舞美技術還達不到要求,所以整塊的鏡面膜是從意大利買來的。”在《茶花女》前幾次復排中,鏡面膜的接縫處總會出現皺褶,“側光一打,就會發現鏡面不平整、不好看,這個技術難點,我們一直是請意大利的廠商來幫助解決的。”讓大家手忙腳亂的不只是空中的鏡子,還有腳踩的地布。《茶花女》的場景切換很有四兩撥千斤之感,不必依靠太過複雜的實景,地布上的“油畫”抽拉變換,再依靠鏡面的反射,便承載起音樂與故事在巴黎名利場、鄉間別墅等多空間中的流動發展。“這些梯形地布長邊達26米,短邊有22米,高12米,當年我們也反復試驗了很多次。”陳歡説。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經驗很少,處處摸著石頭過河,“開場的地布一抽走,我們突然發現下面的全都亂了。”後來,大家試著給每一層地布貼上大力膠條,才在不影響換景的基礎上保持地布的穩固。15年來,國內飛速發展的舞美技術早已突破了鏡面膜等技術難關,繁榮蓬勃的市場也為行業積累下大量製作經驗。現在,國家大劇院製作劇目已超百部,陳歡可以從容地説,“對我們而言,《茶花女》已經是體量很小、很簡單的一部作品了。”(記者 高倩)
    2025-02-10 10:23:19國家大劇院
  • 歌劇《山海情》迎來第八輪演出
      《山海情》劇照1月16日至19日,改編自同名電視劇的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歌劇《山海情》迎來第八輪演出,再現那段跨越山海的奮鬥歷程。歌劇《山海情》由作曲家孟衛東、編劇易茗、導演王筱頔等一線藝術家聯袂創作,首演于2022年。歌劇《山海情》盡可能地保留了電視劇的主線和人物,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西海固地區的鄉親們在國家政策的號召與福建的對口幫扶下克服重重困難,讓閩寧鎮從“幹沙灘”變成“金沙灘”的故事,滿腔熱血的青年幹部得福、靈秀倔強的農村姑娘水花、真誠智慧的援寧幹部陳金山、有情有義的得寶等角色悉數登臺,水花逃婚復回、得福為通電數度奔走等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原作劇情都在舞臺上重現。兩年多來,在數輪演出的檢驗和磨礪下,“苦瘠甲天下”“心中有個尕妹妹”“圪梁樑上喊蒼天”“花兒三唱”等唱段已收穫不少好評。陣容方面,本輪演出中,著名指揮家呂嘉將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攜手王宏偉、龔爽、金鄭建以及馬小明、徐晶晶、陳大帥各自領銜的兩組主演班底,唱響賀蘭山下的山海深情。
    2025-01-17 09:44:46國家大劇院
  • 新版話劇《雷雨》國家大劇院首演 探索更具文學性的表演美學
    在曹禺誕辰115週年之際,北京人藝導演李六乙執導的新版話劇《雷雨》1月8日晚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並開啟國內外巡演。演出恢復了曹禺原著中的“序幕”和“尾聲”,在此基礎上著力探索更具文學性和哲學性的中國戲劇表演美學。《雷雨》是劇作家曹禺的處女作和成名作,在兩個場景、不到24小時集中展開了周魯兩家30年的恩怨情仇,塑造了蘩漪、周萍、周樸園等複雜真實的人物,以人性的深邃度與形式的和諧,標誌著中國現代話劇走向成熟。李六乙介紹,此次排演依據1936年發表的單行本,恢復了多數演出中被刪掉的遙相呼應的“序幕”和“尾聲”——年老的周樸園在精神病院探望蘩漪和侍萍兩個瘋女子——也找回了很多演出版本刪掉的臺詞;舞臺上,象徵“深淵”的藍色簡約布景,與寓意豐富的舞臺調度與表演,共同營造出一個既真實又虛幻的世界。“我們力求在對原著的再現中進一步探索中國戲劇的美學形態,使表演更具文學性和哲學性。”李六乙説,“《雷雨》是一面鏡子,照著我們的人性,讓我們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在掙扎中看到力量,在殘酷中看到美。”該劇由胡軍、盧芳、李紅、苗馳、李小萌等主演,北京首演後將赴成都、重慶、西安、上海、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巡演。(記者:白瀛 劇照由劇方提供)
    2025-01-16 12:33:45國家大劇院
  • 中俄藝術家攜手創作 原創音樂劇《戰爭與和平》盛大首演
      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説《戰爭與和平》聞名世界,各國藝術家以各種形式對其的改編詮釋不勝枚舉,首次以音樂劇承載這部鴻篇巨制的嘗試落地在中國。12月20日至29日,國家大劇院首部原創音樂劇《戰爭與和平》在北京藝術中心迎來首輪演出,不僅標誌著國家大劇院在原有的“歌樂舞劇戲”五大門類創作基礎上開闢了新的領域,也為觀眾與業界一連數月的好奇送上了期待已久的解答。   現場  3小時精煉濃縮百萬字原著  大幕升起,一彎弧形如法貝熱彩蛋懸挂在舞臺上方,隱喻浮華顛倒的貴族生活大廈將傾。隨即,開場合唱“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慷慨唱響,戰爭迫近的緊張,諷刺權貴階層的奢靡,奠定了音樂劇《戰爭與和平》嚴肅思辨的底色。  作為國家大劇院建院17週年、北京藝術中心開幕1週年之際問世的重點劇目,音樂劇《戰爭與和平》集結了作曲舒楠,編劇、作詞喻榮軍,俄羅斯導演阿麗娜·切維克領銜的國際一線主創團隊。在托爾斯泰百萬字原著的基礎上,喻榮軍以貼近當代觀眾審美習慣的視角切入劇本,大幅精簡了故事劇情和出場人物,把厚重動蕩的壯闊史詩集中壓縮進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等青年一代的人生遭際中。約3個小時的演出,大量個性鮮明的唱段貫穿始終:安德烈的“犧牲”“我曾經憎惡的生活”、皮埃爾的“我是一個多餘的人”、海倫的“死亡與瘋狂”、娜塔莎的“你未曾離開”等多首咏嘆調生動刻畫了戰亂中的眾生相,深刻揭示戰爭給年輕人留下的蛻變與難以癒合的創傷。上半場尾聲部分的合唱“大彗星”、下半場劇終部分的謝幕合唱“在一起”,同樣都是頗有記憶點的唱段,從天星搖墜的亂世悲歌,到主角集體穿越至現代世界的載歌載舞,兩個半場的強烈對比進一步凸顯了“戰爭與和平”這個永恒話題的當代意義。  與壯闊宏大的作品立意相匹配的,是當得起華美二字的舞臺呈現。璀璨的吊燈、長長的樓梯等鮮明意象不斷出現,簡潔的布景與流動的影像虛實交織,把輝煌的宮廷、幽靜的鄉村、無垠的星空等場景營造得深邃動人。其中,由多塊LED屏拼成的圓弧最引人注目,在舞美設計維亞切斯拉伕·奧庫涅夫的解讀中,和平的寧靜短暫降臨時,圓弧可以隨影像變幻為宮殿穹頂、簡潔的花園涼亭,為生活遮風擋雨;戰爭襲來,刺目的紅光從破裂崩碎的圓弧中迸濺而出,恰如滿目瘡痍、生靈涂炭的現實。最終,幾瓣圓弧拼成碧水青山的“地球”,呼應原著小説標題中的俄語單詞“Mip”,即“世界”,將作品的意境再次推上新的高點。  幕後  兩國藝術家聯袂引領行業風向  舞臺上,戰爭的車輪碾過生命,和平的呼喚響徹寰宇,舞台下,創作製作總監王翔淺的腦海中閃過很多瞬間。深耕音樂劇行業數年的她一直記得,當初帶著國家大劇院的委託飛赴廣州與導演阿麗娜·切維克見面的情形:“那時,導演正在廣州合成俄語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她的第一句話是,確定是《戰爭與和平》嗎?即使在俄羅斯,也沒有人做過音樂劇版《戰爭與和平》,因為這部作品實在太難、太大了。”短暫的驚訝很快被創作的興奮取代,“阿麗娜很堅定地説,我們要一起完成一次了不起的工作。”  以當代視角重新解讀《戰爭與和平》,劇組中,中俄兩國藝術家常有“交鋒”,比如,直到首演前幾天,該以怎樣的情緒和基調為全劇收尾,大家仍有分歧。阿麗娜導演想讓作品落在娜塔莎、皮埃爾的二重唱上,歷經戰爭與別離的摧殘,他們終於回歸平靜的生活,在阿麗娜看來,那種靜水流深的寧謐雋永足以代表全人類的心聲,但中方團隊堅持,唯有一段恢弘的合唱才足以烘托、昇華《戰爭與和平》的博大主題。幾番艱難切磋,火一樣急切執著的阿麗娜終於被説服、打動,於是,歌詞、燈光、舞蹈第一時間到位,一段合唱表演迅速成型,才有了如今觀眾看到的以凝練莊重的咏唱反思戰爭與和平的結尾。  “我們不怕‘碰撞’,沒有碰撞就沒有火花。”王翔淺説。這個氛圍開放的創作團隊從未停下對作品的打磨精進,喻榮軍的劇本改出了8稿,舒楠的音樂更是改了“不下幾百遍”。“每次遇到大的創作任務,我都會‘蓄鬚明志’,曾有歌迷説,這是‘毀容式創作’。”這一次,舒楠的鬍鬚一直留到了《戰爭與和平》的首演日。輕鬆的玩笑話裏藏著他的決心,那些為《戰爭與和平》嘔心瀝血的日日夜夜裏,舒楠走遍美國百老匯、倫敦西區等世界各地的劇院采風學習,寫下32首歌曲和數不清的音樂素材。他用電影作曲的方式統攝全劇,以傳統的交響樂厚重鋪底,同時不拘一格地融入俄羅斯民間音樂、流行、搖滾、電子等元素,“只要能突出人物性格,我們就要採用。我們打破了很多的規矩,在守正創新的基礎上創作了一部屬於這個時代的《戰爭與和平》。”  “對所有音樂劇人而言,國家大劇院開始製作音樂劇,可以説是我們最大的夢想,而且這一次,我們等來了一部鴻篇巨制。”王翔淺説。這部被業界寄予厚望的作品醞釀了兩年之久,無論是選拔並整合國家大劇院自有力量、音樂劇熱門人選以及面向社會廣泛招募演員的訓練演出模式,還是磅薄大氣的題材選擇,在王翔淺看來,“都可以引領未來中國音樂劇的市場走向。目前,除了引進的歐美原版劇目,我們的音樂劇製作還是以中小體量為主,像《戰爭與和平》一樣格局廣闊的作品非常少。如果能借此機會讓更多年輕觀眾愛上音樂劇、愛上世界名著,這將是一次影響深遠的藝術啟迪。” (高倩/文 方非/圖)
    2024-12-23 14:49:13國家大劇院
  • 2024世界劇院北京論壇暨臺湖舞美國際論壇圓滿落幕
    11月3日,“2024世界劇院北京論壇暨臺湖舞美國際論壇”圓滿落幕!本屆論壇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三天時間裏,來自六大洲、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表演藝術機構代表齊聚北京,圍繞“世界表演藝術——邁向可持續的未來”和“美學·聲學·共生”的主題,為世界表演藝術、舞美藝術發展貢獻了真知灼見,達成了豐碩成果。2024世界劇院北京論壇落幕《北京宣言》發佈,譜寫文化交流新篇章在2024世界劇院北京論壇閉幕式上,與會嘉賓們形成成果性文件——《北京宣言》: 我們高度評價各機構在推動表演藝術可持續發展中所做的積極探索。我們相信,人文交流是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重要紐帶。倡導和諧共享、融合共生。我們致力於促進表演藝術作品的國際交流、本土化發展。以開放合作助力文化繁榮,呈現文明多彩。我們高度評價各機構在融通世界、合作共贏中所做的積極探索。我們相信,劇院運營承載著人文交流的重要作用。我們致力於構建全球舞臺,扶持青年人才。提倡聯合製作、促成巡演互訪。增進文化相知,助力民心相通。我們高度評價各機構將創新理念應用於表演藝術的積極探索。我們相信,藝術供給是提升公眾審美的重要方式。我們致力於追求卓越品質,引領審美品位。促進融合發展,觸及多元觀眾。開拓傳播模式,拓展藝術場景。我們高度評價世界劇院聯盟在推動全球文化交流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我們致力於密切交流合作,呈現全球精粹,促進藝術繁榮。讓我們以心相通,以藝相連,攜手構建表演藝術機構命運共同體,凝聚廣泛共識、匯聚強大合力、繪就璀璨多姿的文明畫卷。劇院大咖貢獻真知灼見共同探索表演藝術發展新路徑在2024世界劇院北京論壇主題發言環節中,多位嘉賓結合各自藝術生産實踐分享前沿理念,為推動全球劇院行業發展貢獻真知灼見。世界劇院聯盟主席、中國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認為:辦劇院、做文化是一項長期工程,是全世界、全社會共同的事業,需要達成四方面的共識:優秀文化是劇院發展的滋養,以人為本是藝術生産的稟賦,開放合作是共創未來的前提,多元融合是行業發展的大勢。當前,劇院行業進入新發展階段,青少年藝術普及、年輕藝術家培養、藝術多元融合、科學運營管理等成為新趨勢。在此,我倡議:探索全球青年藝術家培養項目,加強藝術普及交流,追求超凡卓越藝術品質,開展跨文化、跨區域“藝術+”合作。讓我們攜手前行,點亮世界表演藝術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之光,共創人文交流新局面。德國科隆市藝術文化副市長斯特凡·查爾斯認為:文化的多樣性、可持續發展可以且必須齊頭並進。自2023年以來我們一直堅持走創新的道路,提供生態可持續性方面的專業培訓,在全國範圍內發揮重要先鋒作用。科隆以悠久的舞蹈傳統為驕傲,形成了包容萬象蓬勃發展的舞蹈氛圍。我們未來願景是,建立一個國際知名舞團,與獨立的演員和經紀人合作,拓展國際網絡,將教育、科研聯繫在一起,推動具有全球影響力和意義的研究。英國皇家芭蕾歌劇院首席執行官阿萊克斯·比爾德認為:數據顯示,近年來走進劇院的觀眾平均年齡降低,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想要留住年輕觀眾、提高復購率,不僅要提供精彩的演出,還要讓觀眾感受到賓至如歸,用豐富的周邊文創産品和餐飲服務打造全方位的出色體驗,吸引觀眾將更多時間留在劇院。我們聯合學校和社會機構共同發掘培養年輕藝術家,放映歌劇電影舞劇電影觸及全球觀眾,利用流媒體平臺開通直播聯結更多藝術愛好者,盡我們所能為人們提供更多藝術體驗。美國費城交響樂團和基默爾表演藝術中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思藝表示:全球表演藝術的發展現狀和可持續發展,一直是我們所關注的議題。今年是我們來中國表演的第51年。1973年費城交響樂團成為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訪華的美國樂團,這段跨越代際的友誼一直持續到今天。音樂拉近了兩國人民的關係,促進了文化交流,這種可持續的方式讓我們超越了時間、環境,繼續維持友誼,傳遞想法。這展現出了音樂的力量,它構建起文化交流的橋梁,推動文化和表演藝術的可持續發展。與會嘉賓在四個平行小組討論中,圍繞“青年藝術家培養”“劇目創作中的可持續發展”“普及教育與觀眾培養”“劇院運營管理與發展前瞻”等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論壇期間,與會嘉賓代表還參觀了國家大劇院、北京中軸線,觀摩了美國費城交響樂團音樂會、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青春之歌》等演出,“梅韻霓裳”戲曲服飾展。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北京文化的獨特韻味。在論壇閉幕式上,世界劇院聯盟理事、阿曼馬斯喀特皇家歌劇院總經理翁貝托·法尼在致辭中表示:藝術和文化承載著人類最美好的憧憬,代表著人們對美的追求。正是因為藝術的存在,我們的思想不再局限于現實和數據之中。音樂能夠超越地域的限制,將世界各地的人群團結到一起。世界劇院聯盟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我們攜起手來,傳承良好傳統,共建美好未來!2024世界劇院聯盟會員大會舉行交流合作成果顯著,新朋老友共話未來發展論壇期間還舉行了2024世界劇院聯盟會員大會。世界劇院聯盟主席王寧首先回顧了聯盟成立以來的交流合作成果。王寧介紹説:四年來,聯盟大家庭不斷壯大,現已涵蓋五大洲22個國家的34家會員機構,機構多樣性與地區代表性進一步擴大。在此期間,聯盟框架下的交流合作成果斐然,成員機構在演出引進、巡演交流、人員互訪等領域實現了務實合作。面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的深刻變革,觀眾結構與消費習慣均發生顯著變化,但聯盟成員機構沉著應對,積極擁抱變化,堅持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聯盟新成員代表,新加坡華樂團行政總監何偉山,智利國家歌劇院-聖地亞哥市立劇院院長卡門·格洛麗亞·拉雷納斯,巴西聖保羅市立劇院執行總監亞歷山德拉·科斯塔,以及聯盟會員代表,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副總經理休·戴維斯分別進行了發言。何偉山表示:新加坡華樂團非常榮幸地加入世界劇院聯盟,樂團所有藝術家們對於今年4月參加國家大劇院第二屆“國樂之春”演出、和中央民族樂團等優秀藝術團體切磋交流都感到印象深刻。卡門·格洛麗亞·拉雷納斯表示:智利國家歌劇院非常榮幸能夠成為聯盟一員,非常期待未來繼續在世界劇院聯盟與不同的文化和國家交流合作。休·戴維斯表示:很榮幸加入世界劇院聯盟,我們希望為建立一個更具有包容性、互聯性的表演藝術行業做出貢獻,讓管弦樂可以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中仍然具有啟發性和現實意義。聯盟提供了讓我們互相交流學習的平臺與機會,擴展視野,加強跨文化交流,讓世界藝術更加豐富,這是世界劇院聯盟所帶來的積極成果。世界劇院聯盟主席王寧介紹了聯盟2025年工作計劃:“2025年,我們將繼續舉辦聯盟框架下的論壇及品牌活動,持續深化聯盟框架下的雙邊及多邊的交流合作,聯盟將積極地促成會員機構開展聯合製作、巡演和互訪,數字資源等領域的務實合作,繼續做好會員機構發展和聯絡的工作,加強秘書處的工作。希望得到聯盟大家庭各位成員的積極支持!”2024台湖舞美國際論壇落幕為全球舞美行業交流互鑒貢獻新動能11月3日晚,由國家大劇院與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共同主辦的“2024台湖舞美國際論壇”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圓滿落幕。論壇閉幕式上,國家大劇院副院長管建波表示:“在本屆臺湖舞美國際論壇上,我們看到了舞臺視聽語言更加立體的呈現樣式、更加多元的藝術風格和更加豐富的實踐成果,讓我們對舞臺美術更長遠、更明亮、更多元的明天充滿了信心和期待。未來,臺湖舞美國際論壇將繼續站在國際視野的高度,關注行業發展的新動向,搭建探討舞美及演出行業的新趨勢、新技術、新課題的研究平臺,也希望能與各演出院團、藝術高校、專業機構繼續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共同推動舞臺視聽藝術向深、向廣、向前地全面發展。”作為世界劇院聯盟框架下的三大論壇之一,臺湖舞美國際論壇一直致力於搭建全球舞臺美術界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繼承與弘揚、創作與創新、藝術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本屆論壇以“美學·聲學·共生”為主題,廣邀國內外舞美行業的從業者與專家學者,在新銳的理論視角與豐富的案例解讀的結合中,論述舞臺設計中視覺美學與聲學藝術的互動與融合,探討當下舞美藝術發展的內在動力與嶄新趨勢。論壇期間,俄羅斯導演阿麗娜·切維克細緻地梳理了音樂劇這一藝術表現形式的發展歷程,並就音樂劇的創作與推廣提出建議。“在音樂劇的發展過程中,創作者們不斷地打破既定的框架,進行創新性的探索,演變出了許多不同的風格與流派。而這種最多元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對音樂劇的導演、演員及舞美設計師等專業人士提出了很多的挑戰,需要我們具備更寬闊的視野和敏銳的洞察力。我們所追求的並不是簡單的模倣,而是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國家話劇院舞美設計、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劉科棟通過回溯自身的創作經歷,傳達出對當下舞美空間創作的深入思考。“創作者要停下來反思過往,梳理路程中的得失,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審視。一部好的舞臺劇要具有觀賞性、思辨性、啟發性、想像力、衝擊力、破壞力,能激活共鳴和思考;一個好的舞臺藝術家應該是尊重觀眾、敬畏舞臺的,此外,還要有獨特的、異於常人的理解和表達,敢於突破疆域,無懼失敗,開放地接受新生事物,創作屬於當代審美和價值的作品。”音樂劇製作人、四季歡歌(北京)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翔淺從日本四季劇團的經營策略入手,為中國音樂劇的發展提供鏡鑒。“日本四季劇團于1953年成立,集劇目製作、宣傳推廣、票務銷售、劇場管理于一體,是日本演齣劇種最豐富的劇團。其經營秘訣有三點:一是音樂劇演員的培育,二是低票價帶來持續的上座率,三是精準到位的宣傳。通過四季劇團的成長史,可以看出日本音樂劇的發展歷程,四季劇團的經驗也給中國音樂劇發展帶來很多啟迪。”中國音樂劇協會主席鐘浩介紹了中國音樂劇的歷史與發展現狀,並分享了自己對於中國原創音樂劇的未來展望。“關於中國音樂劇的探索,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了。從引進劇目引起文藝界和公眾巨大興趣,到加快音樂劇的中國本土化,推出一系列本民族題材和風格的作品,再到市場化成熟發展,中國音樂劇題材類型也開始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就目前中國原創音樂劇的發展,有兩個方向值得所有人共同努力:一是始終堅持中國原創音樂劇,講好中國故事,將民族傳統的美學融入到新的藝術品種裏面去;二是讓劇目回歸到演出市場的核心,才能真正造就中國音樂劇的經典。”此外,論壇還舉辦了兩場飽含著靈感碰撞與經驗共享的對談活動,戲劇導演王曉鷹,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主任黃凱,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主任胡佐,中國戲曲學院舞臺美術系副主任金卅,國家大劇院舞臺技術部副部長許航軍分享了各自對於舞美行業的前瞻觀點;北京舞蹈學院舞臺美術系主任任冬生,北京京劇院編劇、導演、製作人李卓群,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副教授張武,國家大劇院舞臺技術部舞美設計張鵾鵬,中國國家話劇院多媒體設計胡天驥,中國國家話劇院燈光設計王琦圍繞舞美領域的創新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為舞美行業的交流互鑒與創新發展貢獻了嶄新動能。
    2024-11-04 13:15:02國家大劇院
  • 國家大劇院版威爾第《茶花女》第九輪上演
      264平方米的巨大鏡面斜扣于舞臺上方,映照“鏡花水月”(往期劇照)。 淩風攝在西方歌劇史上,威爾第《茶花女》的經典性無法動搖。2月12日,國家大劇院製作的《茶花女》再度回歸,著名指揮家余隆將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維涅拉·吉瑪蒂耶娃、石倚潔、廖昌永與周曉琳、扣京、張揚兩組主演陣容,開啟這一版《茶花女》首演15年來的第九輪演出。除了過硬的音樂水準,“鏡花水月”般的舞臺意境也是國家大劇院版《茶花女》的一大看點:獨特的巨大鏡面斜扣于舞臺上方,每當地板上的巨幅“畫布”更換,鏡中倒映的景象也隨之變化,聲色犬馬的宴會被淒涼淩亂的臥室取代,喧嚷的人群最後徒余孤影幾行,繁華易碎,倏忽而逝,頗得小仲馬原著精髓。眼下,舞臺監督陳歡和同事們又一次搭建起這方“幻夢”天地,寬22米、高12米的鏡子將再次映照主角薇奧萊塔的戲夢人生。15年前的2010年,國家大劇院版《茶花女》由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揮棒首演,那時,這面264平方米的大鏡子一度讓年輕的國家大劇院和工作人員相當頭疼。為了保證舞臺效果,“鏡子上的鏡面膜不是拼貼的,而且要能透視呈現前後多層空間,國內當時的舞美技術還達不到要求,所以整塊的鏡面膜是從意大利買來的。”在《茶花女》前幾次復排中,鏡面膜的接縫處總會出現皺褶,“側光一打,就會發現鏡面不平整、不好看,這個技術難點,我們一直是請意大利的廠商來幫助解決的。”讓大家手忙腳亂的不只是空中的鏡子,還有腳踩的地布。《茶花女》的場景切換很有四兩撥千斤之感,不必依靠太過複雜的實景,地布上的“油畫”抽拉變換,再依靠鏡面的反射,便承載起音樂與故事在巴黎名利場、鄉間別墅等多空間中的流動發展。“這些梯形地布長邊達26米,短邊有22米,高12米,當年我們也反復試驗了很多次。”陳歡説。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經驗很少,處處摸著石頭過河,“開場的地布一抽走,我們突然發現下面的全都亂了。”後來,大家試著給每一層地布貼上大力膠條,才在不影響換景的基礎上保持地布的穩固。15年來,國內飛速發展的舞美技術早已突破了鏡面膜等技術難關,繁榮蓬勃的市場也為行業積累下大量製作經驗。現在,國家大劇院製作劇目已超百部,陳歡可以從容地説,“對我們而言,《茶花女》已經是體量很小、很簡單的一部作品了。”(記者 高倩)
    2025-02-10 10:23:19國家大劇院
  • 歌劇《山海情》迎來第八輪演出
      《山海情》劇照1月16日至19日,改編自同名電視劇的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歌劇《山海情》迎來第八輪演出,再現那段跨越山海的奮鬥歷程。歌劇《山海情》由作曲家孟衛東、編劇易茗、導演王筱頔等一線藝術家聯袂創作,首演于2022年。歌劇《山海情》盡可能地保留了電視劇的主線和人物,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西海固地區的鄉親們在國家政策的號召與福建的對口幫扶下克服重重困難,讓閩寧鎮從“幹沙灘”變成“金沙灘”的故事,滿腔熱血的青年幹部得福、靈秀倔強的農村姑娘水花、真誠智慧的援寧幹部陳金山、有情有義的得寶等角色悉數登臺,水花逃婚復回、得福為通電數度奔走等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原作劇情都在舞臺上重現。兩年多來,在數輪演出的檢驗和磨礪下,“苦瘠甲天下”“心中有個尕妹妹”“圪梁樑上喊蒼天”“花兒三唱”等唱段已收穫不少好評。陣容方面,本輪演出中,著名指揮家呂嘉將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攜手王宏偉、龔爽、金鄭建以及馬小明、徐晶晶、陳大帥各自領銜的兩組主演班底,唱響賀蘭山下的山海深情。
    2025-01-17 09:44:46國家大劇院
  • 新版話劇《雷雨》國家大劇院首演 探索更具文學性的表演美學
    在曹禺誕辰115週年之際,北京人藝導演李六乙執導的新版話劇《雷雨》1月8日晚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並開啟國內外巡演。演出恢復了曹禺原著中的“序幕”和“尾聲”,在此基礎上著力探索更具文學性和哲學性的中國戲劇表演美學。《雷雨》是劇作家曹禺的處女作和成名作,在兩個場景、不到24小時集中展開了周魯兩家30年的恩怨情仇,塑造了蘩漪、周萍、周樸園等複雜真實的人物,以人性的深邃度與形式的和諧,標誌著中國現代話劇走向成熟。李六乙介紹,此次排演依據1936年發表的單行本,恢復了多數演出中被刪掉的遙相呼應的“序幕”和“尾聲”——年老的周樸園在精神病院探望蘩漪和侍萍兩個瘋女子——也找回了很多演出版本刪掉的臺詞;舞臺上,象徵“深淵”的藍色簡約布景,與寓意豐富的舞臺調度與表演,共同營造出一個既真實又虛幻的世界。“我們力求在對原著的再現中進一步探索中國戲劇的美學形態,使表演更具文學性和哲學性。”李六乙説,“《雷雨》是一面鏡子,照著我們的人性,讓我們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在掙扎中看到力量,在殘酷中看到美。”該劇由胡軍、盧芳、李紅、苗馳、李小萌等主演,北京首演後將赴成都、重慶、西安、上海、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巡演。(記者:白瀛 劇照由劇方提供)
    2025-01-16 12:33:45國家大劇院
  • 中俄藝術家攜手創作 原創音樂劇《戰爭與和平》盛大首演
      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説《戰爭與和平》聞名世界,各國藝術家以各種形式對其的改編詮釋不勝枚舉,首次以音樂劇承載這部鴻篇巨制的嘗試落地在中國。12月20日至29日,國家大劇院首部原創音樂劇《戰爭與和平》在北京藝術中心迎來首輪演出,不僅標誌著國家大劇院在原有的“歌樂舞劇戲”五大門類創作基礎上開闢了新的領域,也為觀眾與業界一連數月的好奇送上了期待已久的解答。   現場  3小時精煉濃縮百萬字原著  大幕升起,一彎弧形如法貝熱彩蛋懸挂在舞臺上方,隱喻浮華顛倒的貴族生活大廈將傾。隨即,開場合唱“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慷慨唱響,戰爭迫近的緊張,諷刺權貴階層的奢靡,奠定了音樂劇《戰爭與和平》嚴肅思辨的底色。  作為國家大劇院建院17週年、北京藝術中心開幕1週年之際問世的重點劇目,音樂劇《戰爭與和平》集結了作曲舒楠,編劇、作詞喻榮軍,俄羅斯導演阿麗娜·切維克領銜的國際一線主創團隊。在托爾斯泰百萬字原著的基礎上,喻榮軍以貼近當代觀眾審美習慣的視角切入劇本,大幅精簡了故事劇情和出場人物,把厚重動蕩的壯闊史詩集中壓縮進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等青年一代的人生遭際中。約3個小時的演出,大量個性鮮明的唱段貫穿始終:安德烈的“犧牲”“我曾經憎惡的生活”、皮埃爾的“我是一個多餘的人”、海倫的“死亡與瘋狂”、娜塔莎的“你未曾離開”等多首咏嘆調生動刻畫了戰亂中的眾生相,深刻揭示戰爭給年輕人留下的蛻變與難以癒合的創傷。上半場尾聲部分的合唱“大彗星”、下半場劇終部分的謝幕合唱“在一起”,同樣都是頗有記憶點的唱段,從天星搖墜的亂世悲歌,到主角集體穿越至現代世界的載歌載舞,兩個半場的強烈對比進一步凸顯了“戰爭與和平”這個永恒話題的當代意義。  與壯闊宏大的作品立意相匹配的,是當得起華美二字的舞臺呈現。璀璨的吊燈、長長的樓梯等鮮明意象不斷出現,簡潔的布景與流動的影像虛實交織,把輝煌的宮廷、幽靜的鄉村、無垠的星空等場景營造得深邃動人。其中,由多塊LED屏拼成的圓弧最引人注目,在舞美設計維亞切斯拉伕·奧庫涅夫的解讀中,和平的寧靜短暫降臨時,圓弧可以隨影像變幻為宮殿穹頂、簡潔的花園涼亭,為生活遮風擋雨;戰爭襲來,刺目的紅光從破裂崩碎的圓弧中迸濺而出,恰如滿目瘡痍、生靈涂炭的現實。最終,幾瓣圓弧拼成碧水青山的“地球”,呼應原著小説標題中的俄語單詞“Mip”,即“世界”,將作品的意境再次推上新的高點。  幕後  兩國藝術家聯袂引領行業風向  舞臺上,戰爭的車輪碾過生命,和平的呼喚響徹寰宇,舞台下,創作製作總監王翔淺的腦海中閃過很多瞬間。深耕音樂劇行業數年的她一直記得,當初帶著國家大劇院的委託飛赴廣州與導演阿麗娜·切維克見面的情形:“那時,導演正在廣州合成俄語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她的第一句話是,確定是《戰爭與和平》嗎?即使在俄羅斯,也沒有人做過音樂劇版《戰爭與和平》,因為這部作品實在太難、太大了。”短暫的驚訝很快被創作的興奮取代,“阿麗娜很堅定地説,我們要一起完成一次了不起的工作。”  以當代視角重新解讀《戰爭與和平》,劇組中,中俄兩國藝術家常有“交鋒”,比如,直到首演前幾天,該以怎樣的情緒和基調為全劇收尾,大家仍有分歧。阿麗娜導演想讓作品落在娜塔莎、皮埃爾的二重唱上,歷經戰爭與別離的摧殘,他們終於回歸平靜的生活,在阿麗娜看來,那種靜水流深的寧謐雋永足以代表全人類的心聲,但中方團隊堅持,唯有一段恢弘的合唱才足以烘托、昇華《戰爭與和平》的博大主題。幾番艱難切磋,火一樣急切執著的阿麗娜終於被説服、打動,於是,歌詞、燈光、舞蹈第一時間到位,一段合唱表演迅速成型,才有了如今觀眾看到的以凝練莊重的咏唱反思戰爭與和平的結尾。  “我們不怕‘碰撞’,沒有碰撞就沒有火花。”王翔淺説。這個氛圍開放的創作團隊從未停下對作品的打磨精進,喻榮軍的劇本改出了8稿,舒楠的音樂更是改了“不下幾百遍”。“每次遇到大的創作任務,我都會‘蓄鬚明志’,曾有歌迷説,這是‘毀容式創作’。”這一次,舒楠的鬍鬚一直留到了《戰爭與和平》的首演日。輕鬆的玩笑話裏藏著他的決心,那些為《戰爭與和平》嘔心瀝血的日日夜夜裏,舒楠走遍美國百老匯、倫敦西區等世界各地的劇院采風學習,寫下32首歌曲和數不清的音樂素材。他用電影作曲的方式統攝全劇,以傳統的交響樂厚重鋪底,同時不拘一格地融入俄羅斯民間音樂、流行、搖滾、電子等元素,“只要能突出人物性格,我們就要採用。我們打破了很多的規矩,在守正創新的基礎上創作了一部屬於這個時代的《戰爭與和平》。”  “對所有音樂劇人而言,國家大劇院開始製作音樂劇,可以説是我們最大的夢想,而且這一次,我們等來了一部鴻篇巨制。”王翔淺説。這部被業界寄予厚望的作品醞釀了兩年之久,無論是選拔並整合國家大劇院自有力量、音樂劇熱門人選以及面向社會廣泛招募演員的訓練演出模式,還是磅薄大氣的題材選擇,在王翔淺看來,“都可以引領未來中國音樂劇的市場走向。目前,除了引進的歐美原版劇目,我們的音樂劇製作還是以中小體量為主,像《戰爭與和平》一樣格局廣闊的作品非常少。如果能借此機會讓更多年輕觀眾愛上音樂劇、愛上世界名著,這將是一次影響深遠的藝術啟迪。” (高倩/文 方非/圖)
    2024-12-23 14:49:13國家大劇院
  • 2024世界劇院北京論壇暨臺湖舞美國際論壇圓滿落幕
    11月3日,“2024世界劇院北京論壇暨臺湖舞美國際論壇”圓滿落幕!本屆論壇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三天時間裏,來自六大洲、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表演藝術機構代表齊聚北京,圍繞“世界表演藝術——邁向可持續的未來”和“美學·聲學·共生”的主題,為世界表演藝術、舞美藝術發展貢獻了真知灼見,達成了豐碩成果。2024世界劇院北京論壇落幕《北京宣言》發佈,譜寫文化交流新篇章在2024世界劇院北京論壇閉幕式上,與會嘉賓們形成成果性文件——《北京宣言》: 我們高度評價各機構在推動表演藝術可持續發展中所做的積極探索。我們相信,人文交流是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重要紐帶。倡導和諧共享、融合共生。我們致力於促進表演藝術作品的國際交流、本土化發展。以開放合作助力文化繁榮,呈現文明多彩。我們高度評價各機構在融通世界、合作共贏中所做的積極探索。我們相信,劇院運營承載著人文交流的重要作用。我們致力於構建全球舞臺,扶持青年人才。提倡聯合製作、促成巡演互訪。增進文化相知,助力民心相通。我們高度評價各機構將創新理念應用於表演藝術的積極探索。我們相信,藝術供給是提升公眾審美的重要方式。我們致力於追求卓越品質,引領審美品位。促進融合發展,觸及多元觀眾。開拓傳播模式,拓展藝術場景。我們高度評價世界劇院聯盟在推動全球文化交流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我們致力於密切交流合作,呈現全球精粹,促進藝術繁榮。讓我們以心相通,以藝相連,攜手構建表演藝術機構命運共同體,凝聚廣泛共識、匯聚強大合力、繪就璀璨多姿的文明畫卷。劇院大咖貢獻真知灼見共同探索表演藝術發展新路徑在2024世界劇院北京論壇主題發言環節中,多位嘉賓結合各自藝術生産實踐分享前沿理念,為推動全球劇院行業發展貢獻真知灼見。世界劇院聯盟主席、中國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認為:辦劇院、做文化是一項長期工程,是全世界、全社會共同的事業,需要達成四方面的共識:優秀文化是劇院發展的滋養,以人為本是藝術生産的稟賦,開放合作是共創未來的前提,多元融合是行業發展的大勢。當前,劇院行業進入新發展階段,青少年藝術普及、年輕藝術家培養、藝術多元融合、科學運營管理等成為新趨勢。在此,我倡議:探索全球青年藝術家培養項目,加強藝術普及交流,追求超凡卓越藝術品質,開展跨文化、跨區域“藝術+”合作。讓我們攜手前行,點亮世界表演藝術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之光,共創人文交流新局面。德國科隆市藝術文化副市長斯特凡·查爾斯認為:文化的多樣性、可持續發展可以且必須齊頭並進。自2023年以來我們一直堅持走創新的道路,提供生態可持續性方面的專業培訓,在全國範圍內發揮重要先鋒作用。科隆以悠久的舞蹈傳統為驕傲,形成了包容萬象蓬勃發展的舞蹈氛圍。我們未來願景是,建立一個國際知名舞團,與獨立的演員和經紀人合作,拓展國際網絡,將教育、科研聯繫在一起,推動具有全球影響力和意義的研究。英國皇家芭蕾歌劇院首席執行官阿萊克斯·比爾德認為:數據顯示,近年來走進劇院的觀眾平均年齡降低,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想要留住年輕觀眾、提高復購率,不僅要提供精彩的演出,還要讓觀眾感受到賓至如歸,用豐富的周邊文創産品和餐飲服務打造全方位的出色體驗,吸引觀眾將更多時間留在劇院。我們聯合學校和社會機構共同發掘培養年輕藝術家,放映歌劇電影舞劇電影觸及全球觀眾,利用流媒體平臺開通直播聯結更多藝術愛好者,盡我們所能為人們提供更多藝術體驗。美國費城交響樂團和基默爾表演藝術中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思藝表示:全球表演藝術的發展現狀和可持續發展,一直是我們所關注的議題。今年是我們來中國表演的第51年。1973年費城交響樂團成為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訪華的美國樂團,這段跨越代際的友誼一直持續到今天。音樂拉近了兩國人民的關係,促進了文化交流,這種可持續的方式讓我們超越了時間、環境,繼續維持友誼,傳遞想法。這展現出了音樂的力量,它構建起文化交流的橋梁,推動文化和表演藝術的可持續發展。與會嘉賓在四個平行小組討論中,圍繞“青年藝術家培養”“劇目創作中的可持續發展”“普及教育與觀眾培養”“劇院運營管理與發展前瞻”等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論壇期間,與會嘉賓代表還參觀了國家大劇院、北京中軸線,觀摩了美國費城交響樂團音樂會、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青春之歌》等演出,“梅韻霓裳”戲曲服飾展。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北京文化的獨特韻味。在論壇閉幕式上,世界劇院聯盟理事、阿曼馬斯喀特皇家歌劇院總經理翁貝托·法尼在致辭中表示:藝術和文化承載著人類最美好的憧憬,代表著人們對美的追求。正是因為藝術的存在,我們的思想不再局限于現實和數據之中。音樂能夠超越地域的限制,將世界各地的人群團結到一起。世界劇院聯盟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我們攜起手來,傳承良好傳統,共建美好未來!2024世界劇院聯盟會員大會舉行交流合作成果顯著,新朋老友共話未來發展論壇期間還舉行了2024世界劇院聯盟會員大會。世界劇院聯盟主席王寧首先回顧了聯盟成立以來的交流合作成果。王寧介紹説:四年來,聯盟大家庭不斷壯大,現已涵蓋五大洲22個國家的34家會員機構,機構多樣性與地區代表性進一步擴大。在此期間,聯盟框架下的交流合作成果斐然,成員機構在演出引進、巡演交流、人員互訪等領域實現了務實合作。面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的深刻變革,觀眾結構與消費習慣均發生顯著變化,但聯盟成員機構沉著應對,積極擁抱變化,堅持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聯盟新成員代表,新加坡華樂團行政總監何偉山,智利國家歌劇院-聖地亞哥市立劇院院長卡門·格洛麗亞·拉雷納斯,巴西聖保羅市立劇院執行總監亞歷山德拉·科斯塔,以及聯盟會員代表,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副總經理休·戴維斯分別進行了發言。何偉山表示:新加坡華樂團非常榮幸地加入世界劇院聯盟,樂團所有藝術家們對於今年4月參加國家大劇院第二屆“國樂之春”演出、和中央民族樂團等優秀藝術團體切磋交流都感到印象深刻。卡門·格洛麗亞·拉雷納斯表示:智利國家歌劇院非常榮幸能夠成為聯盟一員,非常期待未來繼續在世界劇院聯盟與不同的文化和國家交流合作。休·戴維斯表示:很榮幸加入世界劇院聯盟,我們希望為建立一個更具有包容性、互聯性的表演藝術行業做出貢獻,讓管弦樂可以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中仍然具有啟發性和現實意義。聯盟提供了讓我們互相交流學習的平臺與機會,擴展視野,加強跨文化交流,讓世界藝術更加豐富,這是世界劇院聯盟所帶來的積極成果。世界劇院聯盟主席王寧介紹了聯盟2025年工作計劃:“2025年,我們將繼續舉辦聯盟框架下的論壇及品牌活動,持續深化聯盟框架下的雙邊及多邊的交流合作,聯盟將積極地促成會員機構開展聯合製作、巡演和互訪,數字資源等領域的務實合作,繼續做好會員機構發展和聯絡的工作,加強秘書處的工作。希望得到聯盟大家庭各位成員的積極支持!”2024台湖舞美國際論壇落幕為全球舞美行業交流互鑒貢獻新動能11月3日晚,由國家大劇院與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共同主辦的“2024台湖舞美國際論壇”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圓滿落幕。論壇閉幕式上,國家大劇院副院長管建波表示:“在本屆臺湖舞美國際論壇上,我們看到了舞臺視聽語言更加立體的呈現樣式、更加多元的藝術風格和更加豐富的實踐成果,讓我們對舞臺美術更長遠、更明亮、更多元的明天充滿了信心和期待。未來,臺湖舞美國際論壇將繼續站在國際視野的高度,關注行業發展的新動向,搭建探討舞美及演出行業的新趨勢、新技術、新課題的研究平臺,也希望能與各演出院團、藝術高校、專業機構繼續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共同推動舞臺視聽藝術向深、向廣、向前地全面發展。”作為世界劇院聯盟框架下的三大論壇之一,臺湖舞美國際論壇一直致力於搭建全球舞臺美術界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繼承與弘揚、創作與創新、藝術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本屆論壇以“美學·聲學·共生”為主題,廣邀國內外舞美行業的從業者與專家學者,在新銳的理論視角與豐富的案例解讀的結合中,論述舞臺設計中視覺美學與聲學藝術的互動與融合,探討當下舞美藝術發展的內在動力與嶄新趨勢。論壇期間,俄羅斯導演阿麗娜·切維克細緻地梳理了音樂劇這一藝術表現形式的發展歷程,並就音樂劇的創作與推廣提出建議。“在音樂劇的發展過程中,創作者們不斷地打破既定的框架,進行創新性的探索,演變出了許多不同的風格與流派。而這種最多元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對音樂劇的導演、演員及舞美設計師等專業人士提出了很多的挑戰,需要我們具備更寬闊的視野和敏銳的洞察力。我們所追求的並不是簡單的模倣,而是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國家話劇院舞美設計、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劉科棟通過回溯自身的創作經歷,傳達出對當下舞美空間創作的深入思考。“創作者要停下來反思過往,梳理路程中的得失,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審視。一部好的舞臺劇要具有觀賞性、思辨性、啟發性、想像力、衝擊力、破壞力,能激活共鳴和思考;一個好的舞臺藝術家應該是尊重觀眾、敬畏舞臺的,此外,還要有獨特的、異於常人的理解和表達,敢於突破疆域,無懼失敗,開放地接受新生事物,創作屬於當代審美和價值的作品。”音樂劇製作人、四季歡歌(北京)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翔淺從日本四季劇團的經營策略入手,為中國音樂劇的發展提供鏡鑒。“日本四季劇團于1953年成立,集劇目製作、宣傳推廣、票務銷售、劇場管理于一體,是日本演齣劇種最豐富的劇團。其經營秘訣有三點:一是音樂劇演員的培育,二是低票價帶來持續的上座率,三是精準到位的宣傳。通過四季劇團的成長史,可以看出日本音樂劇的發展歷程,四季劇團的經驗也給中國音樂劇發展帶來很多啟迪。”中國音樂劇協會主席鐘浩介紹了中國音樂劇的歷史與發展現狀,並分享了自己對於中國原創音樂劇的未來展望。“關於中國音樂劇的探索,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了。從引進劇目引起文藝界和公眾巨大興趣,到加快音樂劇的中國本土化,推出一系列本民族題材和風格的作品,再到市場化成熟發展,中國音樂劇題材類型也開始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就目前中國原創音樂劇的發展,有兩個方向值得所有人共同努力:一是始終堅持中國原創音樂劇,講好中國故事,將民族傳統的美學融入到新的藝術品種裏面去;二是讓劇目回歸到演出市場的核心,才能真正造就中國音樂劇的經典。”此外,論壇還舉辦了兩場飽含著靈感碰撞與經驗共享的對談活動,戲劇導演王曉鷹,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主任黃凱,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主任胡佐,中國戲曲學院舞臺美術系副主任金卅,國家大劇院舞臺技術部副部長許航軍分享了各自對於舞美行業的前瞻觀點;北京舞蹈學院舞臺美術系主任任冬生,北京京劇院編劇、導演、製作人李卓群,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副教授張武,國家大劇院舞臺技術部舞美設計張鵾鵬,中國國家話劇院多媒體設計胡天驥,中國國家話劇院燈光設計王琦圍繞舞美領域的創新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為舞美行業的交流互鑒與創新發展貢獻了嶄新動能。
    2024-11-04 13:15:02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側,是亞洲最大的劇院綜合體。中國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臺,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