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小時“馬拉松式”演出 揚·沃格勒呈現全套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3月12日晚,國際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德累斯頓音樂節總監、莫裏茨堡音樂節藝術總監揚·沃格勒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為觀眾呈現了巴洛克音樂巨匠巴赫的全套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這是疫情以來,國外藝術家走入中國的重要標誌,更是國家大劇院積極打開文化藝術“請進來”的大門,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展現。整場音樂會長達三小時,被業界譽為“馬拉松”式音樂會。對全套組曲的演繹,不僅展現著演奏家卓越的琴技與非凡的氣魄,對於觀眾而言,更是一場極為難得的音樂盛宴。當最後一個音符順著弓弦從大提琴音箱中緩緩吐出,消散在音樂廳的穹頂下,全場觀眾將最熱烈的掌聲獻給這位遠道而來的大提琴演奏家,同時也獻給這個因大師傑作而熠熠生輝的夜晚。研究巴赫作品的權威學者阿爾伯特·施韋澤曾如此形容巴赫的藝術:“他並不活在時代精神中,反倒是時代的精神活在他之中。在他身上,雲集了過往前輩們以及他自己在藝術上的一切努力、慾望、創造、抱負以及過失,並最終修成正果。”巴赫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大約創作于1717年至1723年,一百多年後,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薩爾斯在巴塞羅那的舊書店發現這部作品曲譜並練奏公演,使得這部作品備受矚目,尤受大提琴家們的尊崇。這套組曲猶如一座巍峨的建築,有著嚴謹精密的結構,複雜的技巧、深邃的內涵,同時又包羅萬象、光輝四溢。當晚,揚·沃格勒演奏的是一把1707年制的斯特拉迪瓦裏“卡斯特巴可·弗”大提琴,它與巴赫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幾乎誕生於同一個時代。隨著熟悉的前奏曲旋律在這把古老的大提琴上奏響,觀眾們仿佛隨著溫暖的琴聲穿過廣袤的時空,巴洛克時期的醇美“咏嘆”在耳邊緩緩流淌,在千變萬化的旋律指引下,觀眾們跟隨演奏家走進巴赫構建的宏偉音樂世界中,仔細欣賞每一寸精美的紋路與耀眼的光彩,細細體味這三百年多年前音樂大師在這件樂器上揮灑的靈感與激情。(攝影:牛小北)
    2023-03-14 15:13:07國家大劇院
  • 國家大劇院備好春節期間藝術大餐 20台精品演出伴觀眾福啟新歲
    在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前,以“江山如畫”為主題的國家大劇院“新春祝福”系列音樂會奏響新時代的藝術篇章。同時,“新春華爾茲”呂嘉、郎朗、吉娜·愛麗絲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兒童劇《三隻小豬·變變變》也將在春節前夕登場。國家大劇院也在春節期間為廣大觀眾備好了藝術大餐,20台精品演出將陪伴觀眾福啟新歲。  國家大劇院演出海報。多臺舞劇音樂會齊賀新春經典舞劇《絲路花雨》享有“中國民族舞劇的典範”“東方的《天鵝湖》”“中國舞劇之最”等美譽。1月23日至27日,《絲路花雨》將再次把瑰麗多彩的敦煌壁畫搬上舞臺,藝術化再現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古絲綢之路的輝煌景象,弘揚“友好通商、互惠共融”的絲綢之路精神。2月4日至5日,舞劇《如見》將與觀眾共度元宵佳節。該劇特邀中國舞蹈家協會馮雙白主席擔任藝術指導,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唐詩逸、優秀青年導演鄭子豪擔任總導演,由唐詩逸與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歌劇舞劇院共同出演。多臺音樂會新春賀歲。1月26日至27日,指揮家李伯威將執棒北京管樂交響樂團接連帶來兩場新春主題音樂會,年味十足的《春節序曲》、表達軍民魚水情的《映山紅》等中國作品將競相奏響,同時,柴科夫斯基、小約翰·施特勞斯等作曲家名作也將華美上演。2月2日,國家大劇院2023國際鋼琴系列正式開啟,中國鋼琴家陳薩將帶來斯克裏亞賓和肖邦的鋼琴作品。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萬物起始、一切更生。2月3日晚,王甫建將與北京民族樂團帶來一台“立春”主題音樂會,這也是該團2023音樂季開幕演出。演出選取了盧亮輝《春》、唐建平《大地深情》、李博《吹飛寒》、組曲《東西南北迎新春》等作品,以斑斕的民族管弦樂,迎接2023年的美好春天。2月5日,劉沙執棒中央民族樂團,攜手諸民樂名家,以一台近現代中國作品,為觀眾送上元宵節的祝福。這場音樂會中,有王丹紅《五彩的窯洞》、程大兆《陜北四章》書寫的陜北風情,有趙聰《福吉天長》中趣味十足的東北畫面,有元宵燈會應景的花鼓燈大鑼鼓《花傘與蘭花》,還有王建民《陽光·大地》中描繪的陽光普照大地、神州一片歡騰的盛世華景。經典話劇吉祥好戲連臺上演話劇《玩偶之家》是挪威文學巨匠易卜生最著名的代表作。2014年為紀念該劇中國首演100年,國家大劇院製作推出首部小劇場話劇《玩偶之家》。著名導演任鳴忠實于易卜生原作文本,通過張弛有度的舞臺調度、富有時代氣息的精緻舞美、有條不紊的整體節奏,以現代觀眾更容易接受的臺詞層層推進劇情,讓觀眾與主人公“呼吸與共”,始終關注著人物的處境與抉擇。2月2日至9日,國家大劇院製作話劇《玩偶之家》將經典重現。大年初二到初六,國家大劇院傳統京劇賀新春,吉祥好戲連臺上演,流派薈萃,精彩紛呈。北京京劇院眾多京劇名家領銜《狀元媒》《鳳還巢》《鎖麟囊》《忠義韆鞦關雲長》《龍鳳呈祥》,邀觀眾在皮黃腔中度一個喜慶、歡樂的中國年。中國評劇院將在臺湖劇場為觀眾帶來《花為媒》《劉巧兒》兩台評劇經典保留劇目。由中國雜技團傾力打造的《魔趣恒聲》,有著魔幻、奇趣、驚險、刺激等多種元素融合,帶來不同的藝術呈現。動畫音樂兒童劇親子共用1月23日、24日,指揮家張冰冰將執棒中國電影樂團帶來“童年放映機”視聽交響音樂會。這場音樂會由上美影廠正版授權,以交響樂的創新改編為基礎,囊括了《哪吒鬧海》《雪孩子》《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大鬧天宮》等多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百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動畫作品及配樂,動人的旋律和精彩的動畫人物將再次喚醒童年記憶。一個塑膠袋、一根塑膠管、一塊海綿……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物件可以被賦予生命,成為舞臺上的主角。1月25日至27日,益智工坊《極簡創造》將通過不同物件之間的組合演繹,創造出妙趣橫生的舞臺角色,讓孩子們在劇場裏放飛想像力。2月3日至5日,故宮博物院出品的兒童劇《甪(lù)端》將帶領小朋友一起認識文物,了解歷史。裸眼3D技術、多媒體文物角色也將會在劇中以平等的視角與小朋友進行無縫交流。臺湖劇場米小圈兒童劇《米小圈之李白白不白》也將歡樂上演,主人公米小圈帶領小學生們經歷神奇穿越,遇見李白,見證成長。線下演出異彩紛呈,線上演出同樣精彩不斷。1月28日,寧峰演繹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全集音樂會,帶廣大網友感受天才帕格尼尼的“意式浪漫”。2月4日,一年一度的“新春華爾茲”將線上播出,呂嘉、郎朗、吉娜·愛麗絲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將為觀眾送上新年的祝福。(記者 李俐)
    2023-01-16 09:54:00國家大劇院
  • 近三年線上演出163場全網點擊量破44億次 國家大劇院成“雲端劇場”典範
      日前,二〇二三北京新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攜手呂思清、張立萍等藝術家,為線上線下觀眾呈現多部中外藝術精品。 記者 方非攝音樂廳上場口大門開啟,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走過鮮花環繞的舞臺,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向全場致意。一曲《紅旗頌》震撼奏響,在呂嘉的帶領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用波瀾壯闊的旋律為不平凡的2022年留念。2022年12月31日晚,辭舊迎新的2023北京新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現場座無虛席,因疫情而暫時停擺的國家大劇院也從這一夜開始再度拉開了演出大幕。琵琶名家趙聰與樂團合作的《福吉天長》祥和應景,歌唱家張立萍獻聲的《春之聲圓舞曲》洋溢節日氣息,小提琴名家呂思清演繹的《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恣肆飛揚……從始至終,音樂會精彩紛呈,高潮疊起。而借助網路的力量,音樂家們真摯的祝福及時地飛往了更遠的地方,直播間裏,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不斷留言,分享藝術給予自己的感動以及對新年的祈福祝願。據初步統計,這臺演出的全網直播總點擊量超過了4200萬次。4200萬,一個對劇場行業而言尤顯龐大的數字,僅是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前行路上的一瞬高光。2020年4月,突然襲來的疫情仍未散去陰雲,在那個寂靜的春天裏,貝多芬振奮鼓舞的樂聲在國家大劇院的穹頂下奏響,繼而沿著網路飛入千家萬戶。“貝多芬的音樂充滿力量,我們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武漢加油。”參與了這場演出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席李喆回憶道。幾乎超出所有人預料的是,這種在疫情暴發之初被視作“權宜之計”的特殊表演方式,漸漸掀起了行業內的一場風暴。至今近三年來,“春天線上”“聲如夏花”“華彩秋韻”“冬日之約”四季迴圈,儘管疫情有時反覆,但每個週六晚上,線上演出都堅持與觀眾準時相見。截至2023年1月2日11時,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已播出163場,全網總點擊量累計超44.39億次,其中,2022年度已播出60場,累計點擊量超14.58億次。在藝術門類上,線上演出從編制相對簡單的室內樂起步,迄今已覆蓋了音樂會、歌劇、舞蹈、話劇、戲曲、舞臺藝術電影等多種類別,僅在2022年12月的“十五華年 藝心為民”直播周特別策劃中,就有原創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新製作普契尼歌劇《托斯卡》、音樂紀錄片《世界指揮大師在中國Ⅲ》、原創話劇《林則徐》等各種形式的節目輪番登臺。秉承著藝術普及的責任感,國家大劇院線上上演出中融入了“幹貨”滿滿的演前導賞環節,從劇院多維的藝術空間到中秋月下的頤和園、位於北京中軸線的正陽門城樓,從專題記錄式、直播式、訪談式到探秘式、導覽式、多語種,300余位藝術家、主持人、專家學者受邀詳解作品內涵,為觀眾叩開通往劇場藝術的大門。在演出呈現上,國家大劇院緊扣時代主題,不斷創新。每逢重要的時間節點,線上演出總是及時予以回應。2020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奇妙的和諧”主題音樂會音畫相融,在音樂與雕塑、歷史文物、建築的火花碰撞中展現藝術的多元包容;2022年5月21日,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80週年之際,“文藝為人民”特別節目選取延安時期至今的經典曲目配合歷史影像,致敬偉大的延安精神……此外,在兒童節、建軍節、中秋節等節慶時刻,線上演出都以優質的藝術資源與觀眾共情、與時代共鳴。而隨著“8K+5G”直播、XR技術、虛擬全景聲特效功能等前沿科技手段的落地應用,視聽效果越發驚艷的線上演出見證著藝術與科學的頂峰相會。作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和行業引領者,“在演出形式、拍攝手法、場地合作模式等方面,我們不斷創新,鞏固深化,用科技為藝術賦能,為藝術數字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宮吉成説。“線上演出的開創,消除了觀眾欣賞高雅藝術的空間距離,以獨具特色的節目策劃、精益求精的藝術呈現,成為‘雲端劇場’的典範,在行業中起到積極向上的引領示範作用。”音樂評論人陳立説。從前總是帶著神秘色彩的“高雅藝術”,因線上演出而“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藝術為民的擔當,也是國家大劇院立足全國文化中心的使命所繫。(記者 高倩)
    2023-01-04 10:37:03國家大劇院
  • 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十載嘉音》唱片套裝重磅發行
    12月21日,國家大劇院音樂廠牌NCPA Classics正式推出《十載嘉音》10CD唱片套裝,回顧呂嘉與樂團十年藝術成就。唱片套裝精選呂嘉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從未正式發佈過的交響樂作品現場錄音,包括布魯克納《第六交響曲》、勃拉姆斯《第三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火鳥》、陳培勳《我的祖國》等十九部重磅作品——均來自於過去十年間廣受觀眾好評與熱議的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演出現場。2012年2月,呂嘉首次以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席指揮的身份登臺,開啟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發展的新時代。2017年,他又榮膺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並兼任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十年來,呂嘉指揮樂團上演音樂會150余場、歌劇超200場,與樂團攜手創造無數閃光的巔峰現場。在呂嘉帶領下,樂團多次赴海內外進行巡演,足跡遍佈歐美及國內音樂重鎮。此次推出的《十載嘉音》的合輯,包括了呂嘉、樂團和國家大劇院唱片公司精心甄選的十九部作品錄音,都是樂團未曾正式公開發佈的音樂會現場錄音。其中,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布魯克納六位德奧巨擘的作品佔到了10張唱片裏的4張,凸顯了呂嘉和樂團這些年對德奧經典的厚愛、信心和造詣,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被看作是他們在音色和風格上的一張自畫像。中國作品也是這套紀念合輯的重頭戲之一。始終以推動中國作品創作和傳播為己任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巧思精選了呂嘉執棒的五部中國作品,並將其收錄為合輯中的2張唱片。其中,有辛滬光感動數個時代的民族經典《嘎達梅林》,有樂團2020年建團十週年之際委約于京君創作的《日新》,而錄音罕見的馬思聰《第二交響曲》、陳培勳《第一交響曲“我的祖國”》更將作為作品問世以來最高品質的錄音,成為民族交響經典發掘推廣史上的重要一筆,相信也會撥動那些喜愛中國作品樂迷的心弦。回顧十年時光,呂嘉感慨萬千,他説,“這十張唱片記錄的不光是我和樂團十年走過來的路,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交響樂十年來的非凡歷程,也讓我回想起無數個宏大或微小的美妙時刻。中國文化常常講‘見字如面’,我也希望我們的樂迷能通過這十張唱片,來感受到我們十年來的記憶、感動和享受。”今天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以其卓越的藝術威望和運營水準,推動引領著北京及全國的音樂生活發展,也是無數樂迷和觀眾心目中洋溢著新時代風貌的頂尖中國樂團。在樂團總經理任小瓏看來,“在這條路上,呂嘉為樂團做出了無可磨滅的貢獻,他是樂團在藝術上堅固的後盾、閃光的靈魂,也是大家心裏最可愛、可親、可敬、可靠的總監。”
    2022-12-22 15:37:44國家大劇院
  • 國家大劇院即將迎來建院15週年 線上“直播周”6天不間斷
    2022年是國家大劇院建院15週年。今年,大劇院將繼續秉承“親民、簡樸、熱烈、精彩”的原則,精心策劃建院15週年線上系列演出及活動,與廣大觀眾共用藝術成果。為回饋社會各界和廣大觀眾的關心和支援,12月19日起至12月24日,國家大劇院將開展線上“直播周”活動,聯合多家網路平臺同步直播“線上特別節目”,為網友連續六天帶來藝術盛宴,沉浸式感受高雅藝術的獨特魅力。19日晚,線上首播“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舞蹈學院聯合出品原創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用如火如荼的漢族秧歌帶觀眾回延安。劇中主創主演將為觀眾進行導賞,分享該劇的創作緣起和靈感,解讀“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內涵,共賞新時代的文藝春天。20日晚,線上首播國家大劇院與上海歌劇院、陜西大劇院聯合製作普契尼歌劇《托斯卡》。該劇一百多年來在歌劇舞臺綻放光彩,“為藝術、為愛情”等經典咏嘆調打動了無數觀眾,一場陰差陽錯的拯救行動寫盡愛情的淒美。觀眾們可以在這次直播中盡情感受這部經典力作的不朽魅力。21日晚,戲劇場變身藝術放映廳,以4K超高清、全景聲熱映國家大劇院與廣州話劇藝術中心聯合製作原創話劇《林則徐》。該劇根據林則徐從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到被誣罷官、思索圖強的史實與歷程,圍繞其與妻子、道光帝、王鼎、琦善等重要人物的矛盾衝突,塑造“數百年始得一齣”的英雄形象,向時代洪流中那些勇於求索、自強不息的人民英雄致敬,弘揚愛國情懷、啟迪歷史哲思。22日,大劇院將在15周歲生日當天,為廣大觀眾奉上建院15週年特別策劃節目,展開一場“劇院和它的老朋友對談”,回顧15週年發展成果,描繪未來願景藍圖,共祝國家大劇院生日快樂。“《永不落幕的舞臺》國家大劇院建院15週年紀錄片先導版”將首度精彩呈現。當晚的線上會音樂由藝術總監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琵琶演奏家章紅艷,以德沃夏克的《狂歡節序曲》、趙季平的《第二號琵琶協奏曲》以及布魯克納的《第九號交響曲》三部中外嘉作,為大劇院送上一份特別的生日祝福。23日晚,線上演出重磅系列在本次“直播周”載譽回歸:國家大劇院特別策劃音樂紀實紀錄片《世界指揮大師在中國》III,以人物傳記+名家訪談+音樂會的形式,回顧裏卡爾多·夏伊、祖賓·梅塔、鄭明勳3位大師的藝術傳奇,並將呈現大師們在國家大劇院留下的精彩演出影像,展現世界級指揮大師的風采,帶領觀眾重溫大師的藝術瞬間。24日晚,“醇享古典·十五華年”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室內樂特別策劃節目將線上上播出。五支不同形式的室內樂團,將在溫馨雅致的西餐廳,帶來一場別出心裁的室內樂表演。藝術家與觀眾共同營造室內樂的極致氛圍,呈現醇享古典的美好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建院15週年之際,國家大劇院音樂廠牌NCPA Classics還將發行《十載嘉音》10CD唱片套裝,以布魯克納、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陳培勳等中外作曲大師的重磅作品,集中展現音樂藝術總監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多個巔峰現場,回顧十年藝術成就。與此同時,由國家大劇院編著的《悅享四季》《探微雲端 藝術新場景》《幕啟 十五華年》也將出版發行,總結150余期線上演出的實踐、理論與經驗,呈現大劇院百部自製劇目的精彩舞臺瞬間,引領線上演播、線下演出的高品質並行發展。此外,多個精品展覽全新亮相,《幕啟十五華年——國家大劇院百部劇目展》《永不落幕的舞臺——國家大劇院藝術成果展》《舞·影——國家大劇院舞蹈藝術影像展》等一系列新展覽將於12月22日開展,邀請觀眾共赴一場場藝術盛宴。建院15年來,國家大劇院始終堅持“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辦院宗旨,秉承“引領、傳承、創新、包容、開放”發展理念。一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製作推出《楊家嶺的春天》《山海情》《黨的女兒》《青春之歌》《夏日彩虹》《冼星海》等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中國題材劇目,另一方面,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將威爾第、瓦格納、普契尼、莎士比亞等世界經典劇目,打上“中國製作”的烙印。與此同時,歌劇節、舞蹈節、中國交響樂之春、五月音樂節、國際戲劇季、“國樂之春”、“非遺”戲曲劇種展演等主題藝術節,持續為觀眾集群式展現不同藝術門類的魅力。線上線下,雙輪驅動。自2020年4月11日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開播以來,迄今已有150余期線上演出在60余家網路平臺播出,全網點擊量超42億次,覆蓋17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萬海外觀眾。2022年策劃推出的“文藝為人民——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80週年特別節目”“天涯共此時:國家大劇院中秋特別策劃節目”“四海之聲”等一系列線上特別節目,為觀眾打造線上藝術普及的“高級定制”,並通過5G、8K、VR、XR等技術的應用,讓高雅藝術插上科技的翅膀傳遍千家萬戶。15年來,大劇院一直堅持文化惠民的腳步,累計舉辦各類藝術普及活動近1.5萬場,讓高雅藝術浸潤群眾心田;與多所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有力推動美育工作的繁榮發展;策劃精品展覽500余場,多維營造藝術熏陶,打造獨具特色的綜合藝術展示平臺;在全國展映歌劇電影近1600場,讓藝術的觸角延伸至更廣泛的地區。15年來,大劇院堅持與世界各國文明互鑒。10月,《夏日彩虹》《採珠人》等8部國家大劇院原創與製作歌劇通過美國芝加哥古典音樂電臺在全美範圍全劇播放;11月,國家大劇院代表團開啟新冠疫情以來國內表演藝術領域相關機構的首次文化出訪;12月,線上上成功舉辦“2022世界劇院北京論壇”“2022台湖舞美國際論壇”,進一步深化了世界劇院聯盟框架下的交流與合作。十五華年,明珠熠熠,未來征程,華章可期。國家大劇院將以15週年為新起點,立足“一院三址”新發展格局,繼續推動劇院高品質發展,打造親民為民惠民的藝術殿堂,為繁榮首都文藝、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讓人民享受藝術,讓藝術改變生活。
    2022-12-16 17:33:37國家大劇院
  • 三小時“馬拉松式”演出 揚·沃格勒呈現全套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3月12日晚,國際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德累斯頓音樂節總監、莫裏茨堡音樂節藝術總監揚·沃格勒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為觀眾呈現了巴洛克音樂巨匠巴赫的全套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這是疫情以來,國外藝術家走入中國的重要標誌,更是國家大劇院積極打開文化藝術“請進來”的大門,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展現。整場音樂會長達三小時,被業界譽為“馬拉松”式音樂會。對全套組曲的演繹,不僅展現著演奏家卓越的琴技與非凡的氣魄,對於觀眾而言,更是一場極為難得的音樂盛宴。當最後一個音符順著弓弦從大提琴音箱中緩緩吐出,消散在音樂廳的穹頂下,全場觀眾將最熱烈的掌聲獻給這位遠道而來的大提琴演奏家,同時也獻給這個因大師傑作而熠熠生輝的夜晚。研究巴赫作品的權威學者阿爾伯特·施韋澤曾如此形容巴赫的藝術:“他並不活在時代精神中,反倒是時代的精神活在他之中。在他身上,雲集了過往前輩們以及他自己在藝術上的一切努力、慾望、創造、抱負以及過失,並最終修成正果。”巴赫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大約創作于1717年至1723年,一百多年後,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薩爾斯在巴塞羅那的舊書店發現這部作品曲譜並練奏公演,使得這部作品備受矚目,尤受大提琴家們的尊崇。這套組曲猶如一座巍峨的建築,有著嚴謹精密的結構,複雜的技巧、深邃的內涵,同時又包羅萬象、光輝四溢。當晚,揚·沃格勒演奏的是一把1707年制的斯特拉迪瓦裏“卡斯特巴可·弗”大提琴,它與巴赫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幾乎誕生於同一個時代。隨著熟悉的前奏曲旋律在這把古老的大提琴上奏響,觀眾們仿佛隨著溫暖的琴聲穿過廣袤的時空,巴洛克時期的醇美“咏嘆”在耳邊緩緩流淌,在千變萬化的旋律指引下,觀眾們跟隨演奏家走進巴赫構建的宏偉音樂世界中,仔細欣賞每一寸精美的紋路與耀眼的光彩,細細體味這三百年多年前音樂大師在這件樂器上揮灑的靈感與激情。(攝影:牛小北)
    2023-03-14 15:13:07國家大劇院
  • 國家大劇院備好春節期間藝術大餐 20台精品演出伴觀眾福啟新歲
    在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前,以“江山如畫”為主題的國家大劇院“新春祝福”系列音樂會奏響新時代的藝術篇章。同時,“新春華爾茲”呂嘉、郎朗、吉娜·愛麗絲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兒童劇《三隻小豬·變變變》也將在春節前夕登場。國家大劇院也在春節期間為廣大觀眾備好了藝術大餐,20台精品演出將陪伴觀眾福啟新歲。  國家大劇院演出海報。多臺舞劇音樂會齊賀新春經典舞劇《絲路花雨》享有“中國民族舞劇的典範”“東方的《天鵝湖》”“中國舞劇之最”等美譽。1月23日至27日,《絲路花雨》將再次把瑰麗多彩的敦煌壁畫搬上舞臺,藝術化再現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古絲綢之路的輝煌景象,弘揚“友好通商、互惠共融”的絲綢之路精神。2月4日至5日,舞劇《如見》將與觀眾共度元宵佳節。該劇特邀中國舞蹈家協會馮雙白主席擔任藝術指導,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唐詩逸、優秀青年導演鄭子豪擔任總導演,由唐詩逸與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歌劇舞劇院共同出演。多臺音樂會新春賀歲。1月26日至27日,指揮家李伯威將執棒北京管樂交響樂團接連帶來兩場新春主題音樂會,年味十足的《春節序曲》、表達軍民魚水情的《映山紅》等中國作品將競相奏響,同時,柴科夫斯基、小約翰·施特勞斯等作曲家名作也將華美上演。2月2日,國家大劇院2023國際鋼琴系列正式開啟,中國鋼琴家陳薩將帶來斯克裏亞賓和肖邦的鋼琴作品。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萬物起始、一切更生。2月3日晚,王甫建將與北京民族樂團帶來一台“立春”主題音樂會,這也是該團2023音樂季開幕演出。演出選取了盧亮輝《春》、唐建平《大地深情》、李博《吹飛寒》、組曲《東西南北迎新春》等作品,以斑斕的民族管弦樂,迎接2023年的美好春天。2月5日,劉沙執棒中央民族樂團,攜手諸民樂名家,以一台近現代中國作品,為觀眾送上元宵節的祝福。這場音樂會中,有王丹紅《五彩的窯洞》、程大兆《陜北四章》書寫的陜北風情,有趙聰《福吉天長》中趣味十足的東北畫面,有元宵燈會應景的花鼓燈大鑼鼓《花傘與蘭花》,還有王建民《陽光·大地》中描繪的陽光普照大地、神州一片歡騰的盛世華景。經典話劇吉祥好戲連臺上演話劇《玩偶之家》是挪威文學巨匠易卜生最著名的代表作。2014年為紀念該劇中國首演100年,國家大劇院製作推出首部小劇場話劇《玩偶之家》。著名導演任鳴忠實于易卜生原作文本,通過張弛有度的舞臺調度、富有時代氣息的精緻舞美、有條不紊的整體節奏,以現代觀眾更容易接受的臺詞層層推進劇情,讓觀眾與主人公“呼吸與共”,始終關注著人物的處境與抉擇。2月2日至9日,國家大劇院製作話劇《玩偶之家》將經典重現。大年初二到初六,國家大劇院傳統京劇賀新春,吉祥好戲連臺上演,流派薈萃,精彩紛呈。北京京劇院眾多京劇名家領銜《狀元媒》《鳳還巢》《鎖麟囊》《忠義韆鞦關雲長》《龍鳳呈祥》,邀觀眾在皮黃腔中度一個喜慶、歡樂的中國年。中國評劇院將在臺湖劇場為觀眾帶來《花為媒》《劉巧兒》兩台評劇經典保留劇目。由中國雜技團傾力打造的《魔趣恒聲》,有著魔幻、奇趣、驚險、刺激等多種元素融合,帶來不同的藝術呈現。動畫音樂兒童劇親子共用1月23日、24日,指揮家張冰冰將執棒中國電影樂團帶來“童年放映機”視聽交響音樂會。這場音樂會由上美影廠正版授權,以交響樂的創新改編為基礎,囊括了《哪吒鬧海》《雪孩子》《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大鬧天宮》等多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百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動畫作品及配樂,動人的旋律和精彩的動畫人物將再次喚醒童年記憶。一個塑膠袋、一根塑膠管、一塊海綿……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物件可以被賦予生命,成為舞臺上的主角。1月25日至27日,益智工坊《極簡創造》將通過不同物件之間的組合演繹,創造出妙趣橫生的舞臺角色,讓孩子們在劇場裏放飛想像力。2月3日至5日,故宮博物院出品的兒童劇《甪(lù)端》將帶領小朋友一起認識文物,了解歷史。裸眼3D技術、多媒體文物角色也將會在劇中以平等的視角與小朋友進行無縫交流。臺湖劇場米小圈兒童劇《米小圈之李白白不白》也將歡樂上演,主人公米小圈帶領小學生們經歷神奇穿越,遇見李白,見證成長。線下演出異彩紛呈,線上演出同樣精彩不斷。1月28日,寧峰演繹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全集音樂會,帶廣大網友感受天才帕格尼尼的“意式浪漫”。2月4日,一年一度的“新春華爾茲”將線上播出,呂嘉、郎朗、吉娜·愛麗絲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將為觀眾送上新年的祝福。(記者 李俐)
    2023-01-16 09:54:00國家大劇院
  • 近三年線上演出163場全網點擊量破44億次 國家大劇院成“雲端劇場”典範
      日前,二〇二三北京新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攜手呂思清、張立萍等藝術家,為線上線下觀眾呈現多部中外藝術精品。 記者 方非攝音樂廳上場口大門開啟,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走過鮮花環繞的舞臺,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向全場致意。一曲《紅旗頌》震撼奏響,在呂嘉的帶領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用波瀾壯闊的旋律為不平凡的2022年留念。2022年12月31日晚,辭舊迎新的2023北京新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現場座無虛席,因疫情而暫時停擺的國家大劇院也從這一夜開始再度拉開了演出大幕。琵琶名家趙聰與樂團合作的《福吉天長》祥和應景,歌唱家張立萍獻聲的《春之聲圓舞曲》洋溢節日氣息,小提琴名家呂思清演繹的《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恣肆飛揚……從始至終,音樂會精彩紛呈,高潮疊起。而借助網路的力量,音樂家們真摯的祝福及時地飛往了更遠的地方,直播間裏,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不斷留言,分享藝術給予自己的感動以及對新年的祈福祝願。據初步統計,這臺演出的全網直播總點擊量超過了4200萬次。4200萬,一個對劇場行業而言尤顯龐大的數字,僅是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前行路上的一瞬高光。2020年4月,突然襲來的疫情仍未散去陰雲,在那個寂靜的春天裏,貝多芬振奮鼓舞的樂聲在國家大劇院的穹頂下奏響,繼而沿著網路飛入千家萬戶。“貝多芬的音樂充滿力量,我們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武漢加油。”參與了這場演出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席李喆回憶道。幾乎超出所有人預料的是,這種在疫情暴發之初被視作“權宜之計”的特殊表演方式,漸漸掀起了行業內的一場風暴。至今近三年來,“春天線上”“聲如夏花”“華彩秋韻”“冬日之約”四季迴圈,儘管疫情有時反覆,但每個週六晚上,線上演出都堅持與觀眾準時相見。截至2023年1月2日11時,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已播出163場,全網總點擊量累計超44.39億次,其中,2022年度已播出60場,累計點擊量超14.58億次。在藝術門類上,線上演出從編制相對簡單的室內樂起步,迄今已覆蓋了音樂會、歌劇、舞蹈、話劇、戲曲、舞臺藝術電影等多種類別,僅在2022年12月的“十五華年 藝心為民”直播周特別策劃中,就有原創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新製作普契尼歌劇《托斯卡》、音樂紀錄片《世界指揮大師在中國Ⅲ》、原創話劇《林則徐》等各種形式的節目輪番登臺。秉承著藝術普及的責任感,國家大劇院線上上演出中融入了“幹貨”滿滿的演前導賞環節,從劇院多維的藝術空間到中秋月下的頤和園、位於北京中軸線的正陽門城樓,從專題記錄式、直播式、訪談式到探秘式、導覽式、多語種,300余位藝術家、主持人、專家學者受邀詳解作品內涵,為觀眾叩開通往劇場藝術的大門。在演出呈現上,國家大劇院緊扣時代主題,不斷創新。每逢重要的時間節點,線上演出總是及時予以回應。2020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奇妙的和諧”主題音樂會音畫相融,在音樂與雕塑、歷史文物、建築的火花碰撞中展現藝術的多元包容;2022年5月21日,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80週年之際,“文藝為人民”特別節目選取延安時期至今的經典曲目配合歷史影像,致敬偉大的延安精神……此外,在兒童節、建軍節、中秋節等節慶時刻,線上演出都以優質的藝術資源與觀眾共情、與時代共鳴。而隨著“8K+5G”直播、XR技術、虛擬全景聲特效功能等前沿科技手段的落地應用,視聽效果越發驚艷的線上演出見證著藝術與科學的頂峰相會。作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和行業引領者,“在演出形式、拍攝手法、場地合作模式等方面,我們不斷創新,鞏固深化,用科技為藝術賦能,為藝術數字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宮吉成説。“線上演出的開創,消除了觀眾欣賞高雅藝術的空間距離,以獨具特色的節目策劃、精益求精的藝術呈現,成為‘雲端劇場’的典範,在行業中起到積極向上的引領示範作用。”音樂評論人陳立説。從前總是帶著神秘色彩的“高雅藝術”,因線上演出而“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藝術為民的擔當,也是國家大劇院立足全國文化中心的使命所繫。(記者 高倩)
    2023-01-04 10:37:03國家大劇院
  • 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十載嘉音》唱片套裝重磅發行
    12月21日,國家大劇院音樂廠牌NCPA Classics正式推出《十載嘉音》10CD唱片套裝,回顧呂嘉與樂團十年藝術成就。唱片套裝精選呂嘉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從未正式發佈過的交響樂作品現場錄音,包括布魯克納《第六交響曲》、勃拉姆斯《第三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火鳥》、陳培勳《我的祖國》等十九部重磅作品——均來自於過去十年間廣受觀眾好評與熱議的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演出現場。2012年2月,呂嘉首次以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席指揮的身份登臺,開啟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發展的新時代。2017年,他又榮膺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並兼任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十年來,呂嘉指揮樂團上演音樂會150余場、歌劇超200場,與樂團攜手創造無數閃光的巔峰現場。在呂嘉帶領下,樂團多次赴海內外進行巡演,足跡遍佈歐美及國內音樂重鎮。此次推出的《十載嘉音》的合輯,包括了呂嘉、樂團和國家大劇院唱片公司精心甄選的十九部作品錄音,都是樂團未曾正式公開發佈的音樂會現場錄音。其中,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布魯克納六位德奧巨擘的作品佔到了10張唱片裏的4張,凸顯了呂嘉和樂團這些年對德奧經典的厚愛、信心和造詣,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被看作是他們在音色和風格上的一張自畫像。中國作品也是這套紀念合輯的重頭戲之一。始終以推動中國作品創作和傳播為己任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巧思精選了呂嘉執棒的五部中國作品,並將其收錄為合輯中的2張唱片。其中,有辛滬光感動數個時代的民族經典《嘎達梅林》,有樂團2020年建團十週年之際委約于京君創作的《日新》,而錄音罕見的馬思聰《第二交響曲》、陳培勳《第一交響曲“我的祖國”》更將作為作品問世以來最高品質的錄音,成為民族交響經典發掘推廣史上的重要一筆,相信也會撥動那些喜愛中國作品樂迷的心弦。回顧十年時光,呂嘉感慨萬千,他説,“這十張唱片記錄的不光是我和樂團十年走過來的路,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交響樂十年來的非凡歷程,也讓我回想起無數個宏大或微小的美妙時刻。中國文化常常講‘見字如面’,我也希望我們的樂迷能通過這十張唱片,來感受到我們十年來的記憶、感動和享受。”今天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以其卓越的藝術威望和運營水準,推動引領著北京及全國的音樂生活發展,也是無數樂迷和觀眾心目中洋溢著新時代風貌的頂尖中國樂團。在樂團總經理任小瓏看來,“在這條路上,呂嘉為樂團做出了無可磨滅的貢獻,他是樂團在藝術上堅固的後盾、閃光的靈魂,也是大家心裏最可愛、可親、可敬、可靠的總監。”
    2022-12-22 15:37:44國家大劇院
  • 國家大劇院即將迎來建院15週年 線上“直播周”6天不間斷
    2022年是國家大劇院建院15週年。今年,大劇院將繼續秉承“親民、簡樸、熱烈、精彩”的原則,精心策劃建院15週年線上系列演出及活動,與廣大觀眾共用藝術成果。為回饋社會各界和廣大觀眾的關心和支援,12月19日起至12月24日,國家大劇院將開展線上“直播周”活動,聯合多家網路平臺同步直播“線上特別節目”,為網友連續六天帶來藝術盛宴,沉浸式感受高雅藝術的獨特魅力。19日晚,線上首播“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舞蹈學院聯合出品原創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用如火如荼的漢族秧歌帶觀眾回延安。劇中主創主演將為觀眾進行導賞,分享該劇的創作緣起和靈感,解讀“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內涵,共賞新時代的文藝春天。20日晚,線上首播國家大劇院與上海歌劇院、陜西大劇院聯合製作普契尼歌劇《托斯卡》。該劇一百多年來在歌劇舞臺綻放光彩,“為藝術、為愛情”等經典咏嘆調打動了無數觀眾,一場陰差陽錯的拯救行動寫盡愛情的淒美。觀眾們可以在這次直播中盡情感受這部經典力作的不朽魅力。21日晚,戲劇場變身藝術放映廳,以4K超高清、全景聲熱映國家大劇院與廣州話劇藝術中心聯合製作原創話劇《林則徐》。該劇根據林則徐從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到被誣罷官、思索圖強的史實與歷程,圍繞其與妻子、道光帝、王鼎、琦善等重要人物的矛盾衝突,塑造“數百年始得一齣”的英雄形象,向時代洪流中那些勇於求索、自強不息的人民英雄致敬,弘揚愛國情懷、啟迪歷史哲思。22日,大劇院將在15周歲生日當天,為廣大觀眾奉上建院15週年特別策劃節目,展開一場“劇院和它的老朋友對談”,回顧15週年發展成果,描繪未來願景藍圖,共祝國家大劇院生日快樂。“《永不落幕的舞臺》國家大劇院建院15週年紀錄片先導版”將首度精彩呈現。當晚的線上會音樂由藝術總監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琵琶演奏家章紅艷,以德沃夏克的《狂歡節序曲》、趙季平的《第二號琵琶協奏曲》以及布魯克納的《第九號交響曲》三部中外嘉作,為大劇院送上一份特別的生日祝福。23日晚,線上演出重磅系列在本次“直播周”載譽回歸:國家大劇院特別策劃音樂紀實紀錄片《世界指揮大師在中國》III,以人物傳記+名家訪談+音樂會的形式,回顧裏卡爾多·夏伊、祖賓·梅塔、鄭明勳3位大師的藝術傳奇,並將呈現大師們在國家大劇院留下的精彩演出影像,展現世界級指揮大師的風采,帶領觀眾重溫大師的藝術瞬間。24日晚,“醇享古典·十五華年”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室內樂特別策劃節目將線上上播出。五支不同形式的室內樂團,將在溫馨雅致的西餐廳,帶來一場別出心裁的室內樂表演。藝術家與觀眾共同營造室內樂的極致氛圍,呈現醇享古典的美好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建院15週年之際,國家大劇院音樂廠牌NCPA Classics還將發行《十載嘉音》10CD唱片套裝,以布魯克納、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陳培勳等中外作曲大師的重磅作品,集中展現音樂藝術總監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多個巔峰現場,回顧十年藝術成就。與此同時,由國家大劇院編著的《悅享四季》《探微雲端 藝術新場景》《幕啟 十五華年》也將出版發行,總結150余期線上演出的實踐、理論與經驗,呈現大劇院百部自製劇目的精彩舞臺瞬間,引領線上演播、線下演出的高品質並行發展。此外,多個精品展覽全新亮相,《幕啟十五華年——國家大劇院百部劇目展》《永不落幕的舞臺——國家大劇院藝術成果展》《舞·影——國家大劇院舞蹈藝術影像展》等一系列新展覽將於12月22日開展,邀請觀眾共赴一場場藝術盛宴。建院15年來,國家大劇院始終堅持“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辦院宗旨,秉承“引領、傳承、創新、包容、開放”發展理念。一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製作推出《楊家嶺的春天》《山海情》《黨的女兒》《青春之歌》《夏日彩虹》《冼星海》等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中國題材劇目,另一方面,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將威爾第、瓦格納、普契尼、莎士比亞等世界經典劇目,打上“中國製作”的烙印。與此同時,歌劇節、舞蹈節、中國交響樂之春、五月音樂節、國際戲劇季、“國樂之春”、“非遺”戲曲劇種展演等主題藝術節,持續為觀眾集群式展現不同藝術門類的魅力。線上線下,雙輪驅動。自2020年4月11日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開播以來,迄今已有150余期線上演出在60余家網路平臺播出,全網點擊量超42億次,覆蓋17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萬海外觀眾。2022年策劃推出的“文藝為人民——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80週年特別節目”“天涯共此時:國家大劇院中秋特別策劃節目”“四海之聲”等一系列線上特別節目,為觀眾打造線上藝術普及的“高級定制”,並通過5G、8K、VR、XR等技術的應用,讓高雅藝術插上科技的翅膀傳遍千家萬戶。15年來,大劇院一直堅持文化惠民的腳步,累計舉辦各類藝術普及活動近1.5萬場,讓高雅藝術浸潤群眾心田;與多所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有力推動美育工作的繁榮發展;策劃精品展覽500余場,多維營造藝術熏陶,打造獨具特色的綜合藝術展示平臺;在全國展映歌劇電影近1600場,讓藝術的觸角延伸至更廣泛的地區。15年來,大劇院堅持與世界各國文明互鑒。10月,《夏日彩虹》《採珠人》等8部國家大劇院原創與製作歌劇通過美國芝加哥古典音樂電臺在全美範圍全劇播放;11月,國家大劇院代表團開啟新冠疫情以來國內表演藝術領域相關機構的首次文化出訪;12月,線上上成功舉辦“2022世界劇院北京論壇”“2022台湖舞美國際論壇”,進一步深化了世界劇院聯盟框架下的交流與合作。十五華年,明珠熠熠,未來征程,華章可期。國家大劇院將以15週年為新起點,立足“一院三址”新發展格局,繼續推動劇院高品質發展,打造親民為民惠民的藝術殿堂,為繁榮首都文藝、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讓人民享受藝術,讓藝術改變生活。
    2022-12-16 17:33:37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側,是亞洲最大的劇院綜合體。中國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臺,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