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大劇院“翻拍”《烏鴉與麻雀》
      董汶亮(右)、楊淇飾演“小廣播”夫婦。方非攝75年前,影片《烏鴉與麻雀》上映,作品對國民黨統治狀況的批判入木三分;75年後,這部老電影在戲劇舞臺上迎來新生。9月29日至10月4日,國家大劇院全新製作的話劇《烏鴉與麻雀》即將首演,在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之際向經典致敬。國家大劇院製作話劇《烏鴉與麻雀》由導演黃盈、編劇彭澤淩、舞美設計張鵾鵬、燈光設計韓東、多媒體設計何思思等藝術家擔綱創作,著手改編時,主創團隊首先向陳虹、趙佐、徐偉光、鄭大裡等原著作權所有人致謝。“這部影片的魅力不僅在於內容,也在於創作背景。”黃盈説,“我們認為有必要把1948年至1949年間的創作過程與故事本身相結合,如果脫離背景講述故事,今天的觀眾也許無法直觀感受到作品的重要意義。”話劇《烏鴉與麻雀》將以縱橫兩條維度,編織戲裏戲外的雙線內容:舊社會即將崩潰,對黎明滿懷憧憬的電影人與他們鏡頭中的鮮活角色彼此映襯,共同組成了時代洪流中的點點“星火”,做生意的“小廣播”、教員華先生、老文人孔先生……數不清的上海民眾匯聚起團結的力量,已成燎原之勢。作為國家大劇院中國影史經典改編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和第109部自製劇目,話劇《烏鴉與麻雀》將由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出演,董汶亮、楊淇、郭爍傑、徐子瑄、區寧、王文傑等演員將飾演“小廣播”夫婦、華先生一家、孔先生、小阿妹等一眾充滿煙火氣的生動角色。(高倩/文)
    2024-08-30 10:21:38國家大劇院
  • 國家大劇院版《萊茵的黃金》震撼首演
      《萊茵的黃金》劇照 方非攝銅管低沉,弦樂疊加,往復迴旋的音響如浪濤拍岸,層層蕩開。大幕拉開,一方波光躍然臺上,仙女在萊茵河的懷抱裏翻滾徜徉,當音流抵達高潮,守護著黃金的她們開始歌唱。在這派如同混沌初開的壯麗景象中,悠遠的傳説奏響先聲。昨日,國家大劇院製作的瓦格納歌劇《萊茵的黃金》迎來首演,由此,宏大的“指環”之旅正式啟程。臺前強陣容彰顯瓦格納魅力《萊茵的黃金》是瓦格納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的“前夜”作品,另外3部為第一日《女武神》、第二日《齊格弗裏德》、第三日《眾神的黃昏》,循此線索,恢弘的神話史詩鋪展遞進,盪氣迴腸。《萊茵的黃金》雖是四聯劇中時長最短的一部,但出場人物卻最多,角色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萊茵河畔,水中的仙女奚落侏儒阿爾貝裏希的求愛,他惱羞成怒,歇斯底里地詛咒愛情,盜走了充滿魔力的萊茵黃金;群山之巔,巨人法索爾特、法弗納為眾神之首沃坦建起嶄新的城堡,功成之際,沃坦卻出爾反爾,不願兌現把青春女神弗萊婭送給巨人的承諾。爭執之下,弗萊婭被擄走,火神洛戈與沃坦決定奪取阿爾貝裏希的黃金,以此贖回弗萊婭。圍繞著黃金與它鑄成的指環,醜惡的欺騙、詛咒不斷上演,神族看似光明的坦途已然埋下危機……在《萊茵的黃金》中,瓦格納對“主導動機”技術的運用爐火純青,“萊茵河”動機、“沃坦”動機、“黃金”動機、“指環”動機等豐富的音樂標簽分別指代劇中特定的事物和觀念,充滿了鮮明的個性與畫面感。樂池裏,著名指揮家呂嘉總監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以分明的層次和強烈的張力描繪著角色心理、環境特徵和故事走向;舞臺上,托馬斯·托馬森、埃吉爾·西林斯、克裏斯蒂安·弗朗茨等活躍于國際樂壇的多位瓦格納派演員各顯神通,把暴戾可憐的阿爾貝裏希、道貌岸然的沃坦、狡猾游離的洛戈等主要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在公認“難唱”的瓦格納歌劇中,這一次,中國歌唱家亦有出色表現,從開篇部分秦侃如、徐曉英、張亞潔飾演的萊茵仙女,到踩著高蹺飾演巨人法弗納的關致京,再到最後出場飾演智慧女神埃爾達的牛莎莎,他們用到位的表現留下了中國歌劇事業發展的印記。演出尾聲部分,沃坦引領眾神走向新邸,併為其取名“瓦爾哈拉城堡”,著名的“眾神進入瓦爾哈拉”響起,銅管齊鳴,將全劇推向雷霆萬鈞的落幕,但包羅萬象的輝煌中首次出現“劍”之動機還是留下了引人遐想的伏筆——《萊茵的黃金》只是一個起點,“指環”系列的其他3部作品,國家大劇院將在最近幾年陸續完成。幕後大體量搭建史詩世界如此壯闊的歌劇,該以怎樣的舞臺承載?導演斯特法諾·波達給出了讓人印象深刻的答案,他一手包攬導演、編舞、舞美、服裝、燈光、多媒體設計,用全局化的創作理念呼應、致敬了同樣強調歌劇藝術“整體性”的瓦格納。波達的構想簡約現代,飽含隱喻:幕起,覆蓋大半舞臺的水域空間象徵世界的起源,側幕長長的鏈條代表被豐沛河流滋養的自然萬物,創世故事由此發軔,萊茵的黃金被安放在水域中央,柵頂的沙漏中金沙落下,暗喻時間的無限流動;第二場,故事線切換至神界後,昏黑的色調陡然變成一片純白,23層燈環垂直伸向天空,是完美的象徵,然而瓦爾哈拉城堡建立在一片流沙之上,已經預示著搖搖欲墜的未來;第三場,阿爾貝裏希奴役族人的尼布海姆之地氣氛可怖,處處瀰漫著火焰與霧氣,一個大型的金屬圓環籠罩著所有人,這枚指環被阿爾貝裏希視作王座,也為整個故事奠定了無法逃避的悲劇結局……“導演的要求非常細緻,在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歌劇裏,這是體量比較大的一部作品。”國家大劇院劇目製作部舞臺監督李程説。通常情況下,一台歌劇需要3到4名舞臺監督協同配合,《萊茵的黃金》配備的舞臺監督則多達6名。約160分鐘的演出一氣呵成,近100分鐘裏,各種舞臺動作緩慢卻持續地進行:象徵萊茵河的水域是一片18米見方的大水池,水深約有5到8釐米,重量將近20噸,需用6塊主舞臺托舉升降,精準同步;半空中懸挂的23層燈環,直徑18.6米,重達4.9噸,“指環”的重量也達到了2.3噸;整個舞臺的裝臺工作為期一週,用時比一般劇目多出了約一倍。接下來,這部巨制將繼續上演,至9月3日,《萊茵的黃金》將在國家大劇院再演3場。(記者 高倩)
    2024-08-29 10:36:48國家大劇院
  • 《白毛女》60週年慶典將登臺國家大劇院 上芭“傳家寶”有了青春版
      《白毛女》昨晚合成綵排,上芭首席主要演員戚冰雪演繹“喜兒”扎上紅頭繩的情景。張挺攝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週年,上海芭蕾舞團攜“傳家寶”《白毛女》再度亮相首都北京,首演60週年慶典將於今晚開啟。85歲的指揮家陳燮陽再次登臺,執棒中國電影樂團奏響那耳熟能詳的旋律,這也是該劇自1989年復排以來,首次在北京配備現場伴奏、獨唱、合唱的演出。  60年前,芭蕾舞劇《白毛女》從“上海之春”出發,走遍祖國大江南北,登上國際舞臺,最終積澱成上海這座城市的紅色“家底”。今年,“60歲”的《白毛女》仍快步行進在全國巡演之路上,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作為國家大劇院“泱泱國風·舞動經典”系列參演劇目之一,這一版《白毛女》由上芭青年演員挑起大梁,其中不乏00後的新生代。他們從老一輩藝術家手上接過接力棒,賦予這部紅色芭蕾舞劇新的生命力和創造力——60歲,正青春!   照亮芭蕾中國化、民族化的美好願景  一個甲子前,中國原創芭蕾舞劇《白毛女》誕生在第五屆“上海之春”的舞臺上,標誌著中國芭蕾從無到有的突破。“《白毛女》如同初升的太陽,照亮了芭蕾中國化、民族化的美好願景。1979年,上海芭蕾舞團在《白毛女》劇組基礎上成立,接下了傳承經典的重任,也繼承了老一輩藝術家們的初心與情懷。”上海芭蕾舞團藝術總監辛麗麗説,“現在看來,《白毛女》還是那樣精緻、那樣美。舞美和服裝精益求精,帶著強烈時代感的布景幻燈片像是一幅幅莫奈的畫。”  在運用外來芭蕾語匯的同時,《白毛女》借鑒了大量的民族民間舞、傳統戲曲以及武術等素材,將現實與浪漫進行完美結合。在音樂上,舞劇保留了原歌劇中“北風吹”“扎紅頭繩”等曲目,還吸收了大量華北地區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為素材,採用了管弦樂與民族樂器相結合的形式,呈現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我就與芭蕾舞劇《白毛女》結緣,指揮這部作品整整16年,幾乎每一張總譜上都留有我的修改痕跡。”陳燮陽不僅是作品初創時期的指揮之一,更參與這部舞劇音樂的配器。如今,他與《白毛女》又相約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今天,我執棒中國電影樂團為《白毛女》60週年慶典伴奏,心中依然充滿激情。”陳燮陽説。演出將由中國廣播合唱團現場合唱,上海歌劇院歌唱家何曉楠、鄭瑤擔任獨唱。   一代代接棒傳承,讓經典歷久彌新  每一代上芭首席和主要演員都從飾演“喜兒”“大春”“白毛女”開始藝術生涯。“老帶新”“戲帶人”是芭團的藝術傳統。第一代“王大春”扮演者淩桂明今年80歲了,他多次回到上芭手把手指點後輩們;上芭首席主要演員、副團長吳虎生泡在排練廳,將長期積累的舞臺經驗傳授給年輕演員。此次國家大劇院演出,飾演主角的是首席主要演員戚冰雪,00後主要演員許靖昆、郭文槿,主要演員張文君、趙美慈、馮子純。  《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團的看家戲,也是青年演員的試金石。“想塑造好‘喜兒’的形象,不僅要融入具有中國特色的芭蕾動作,還要深刻理解那段歷史。”戚冰雪説,“紅色作品的精氣神飽滿,要投入更多情感,展現更多張力。你必須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琢磨,去入戲,讓這個角色長在你的身上。”  “這部劇大家太熟悉了,如果情緒不到位、感情不到位,觀眾都能看出來。”趙美慈表示,每次演“喜兒”都會感受到壓力,“從大喜到大悲,情緒上的轉變最有發揮的空間,也是最有挑戰的地方。”進團第二年起,許靖昆就加入了《白毛女》的排演,從群舞跳到“大春”。“從前輩們那裏傳承的是紅色基因,是光榮信仰。”他感慨,每跳一遍“大春”都會有不同的體悟,“這個角色,我想要一直跳下去”。  講好中國故事、傳承紅色經典,上芭將《白毛女》的藝術精神薪火相傳。團長季萍萍表示:“《白毛女》向世界展現了中國芭蕾藝術的原創精神,為芭蕾藝術注入了鮮明的中國特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跨越六十年時光,芭蕾舞劇《白毛女》歷經歲月洗禮,成為幾代人心中的共同記憶,沉澱出歷久彌新的傳世之作。”(宣晶)
    2024-08-16 09:51:53國家大劇院
  • 國際明星舞者“引燃”芭蕾之夜
    德國慕尼黑芭蕾舞團的一級獨舞安東尼奧·卡薩利尼奧和獨舞瑪格麗塔·費爾南德斯相攜而來,《艾斯米拉達》雙人舞清新起舞,拉開了“芭蕾明星古典精品薈萃”的序幕。8月9日和10日,連續兩晚,14位來自世界知名舞團的明星舞者齊聚國家大劇院,集中展現了芭蕾藝術最具代表性的經典場面。  《胡桃夾子》雙人舞。王小京攝臺上14位明星舞者同臺獻藝精彩不斷無論是開創足尖技術、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仙女》,還是家喻戶曉的《天鵝湖》32次揮鞭轉,抑或熱烈炫技的《堂·吉訶德》,“芭蕾明星古典精品薈萃”採擷的無不是時光長河中芭蕾藝術沉澱的閃耀明珠。演出上半場,緊隨《艾斯米拉達》雙人舞,美國波士頓芭蕾舞團一級獨舞葉韋利娜·戈杜諾娃、荷蘭國家芭蕾舞團首席康斯坦丁·艾倫搭檔的《胡桃夾子》雙人舞靈動上演。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首席謝苗·丘金、德國慕尼黑芭蕾舞團首席克塞尼亞·舍夫佐娃身影未現,掌聲已起,伴著馬斯奈婉轉著名的《沉思曲》,他們將“泰伊斯”雙人舞詮釋得柔婉似水,與音樂的配合絲絲入扣。馬林斯基芭蕾舞團首席雷娜塔·沙基羅娃、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首席德米特裏·斯米列夫斯基演繹的《古典大雙人舞》將演出推向第一個喝彩連連的高峰,這段作品對演員的技術功底要求極高,雙人動作講究配合默契,男女獨舞則要精準華麗,對女舞者的考驗更為苛刻,雷娜塔·沙基羅娃、德米特裏·斯米列夫斯基的完成度紮實穩健,謝幕時,全場“Bravo”此起彼伏。德國慕尼黑芭蕾舞團首席奧西爾·古尼奧、瑞典皇家芭蕾舞團首席瑪德琳·吳堪稱整晚的最強“黑馬”,出生於古巴的奧西爾·古尼奧一身古銅色皮膚,力量極強,高速的轉、跳等連串炫技有時如同舞臺上的花樣滑冰,一次次引發現場的驚呼與讚嘆,讓上半場演出收束在極致高漲的氣氛中。似乎是被奧西爾·古尼奧的絕佳表現鼓舞帶動,下半場的演出更入佳境。《天鵝湖》中最為人熟知的“黑天鵝”雙人舞率先登臺,謝苗·丘金舉手投足氣定神閒,跳躍時的滯空感、大氣優雅的颱風全面展現著他積澱多年的明星風采。《海盜》雙人舞裏,安東尼奧·卡薩利尼奧的狀態明顯提升,把力與美的結合表現得頗具張力。奧西爾·古尼奧、瑪德琳·吳攜手帶來的《堂·吉訶德》再次贏得滿堂彩,刻意延長時間的托舉、仿佛脫離引力的拋接優美而驚險,令人讚嘆不已。雷娜塔·沙基羅娃、德米特裏·斯米列夫斯基合作的《巴黎的火焰》雙人舞高難奪目,將“芭蕾之夜”的狂歡推向最高峰。14位舞者攜手數度向觀眾致謝,直到大幕“不得不”落下,觀眾熱情的掌聲才漸漸平息。台下文明觀演持續浸潤更多觀眾“太精彩了!”觀眾陳女士説。8月9日,北京下起大雨,她冒雨趕到國家大劇院,倍感不虛此行。“芭蕾薈萃”類的演出向來以“高強度”展現作品精華和舞者水準為看點,這一次,除了再睹謝苗·丘金等明星首席“永遠可以讓人相信”的實力,陳女士也別有收穫。“之前聽説過奧西爾·古尼奧非常有爆發力和表現力,這次親眼看到舞臺上的他,實在是太驚艷了。”演出正值暑期,劇場裏小觀眾不少,但現場秩序遠比預料中有序。觀眾李女士帶著放暑假的女兒從湖北到北京旅遊,國家大劇院是旅程中的一站。“孩子現在也在學舞蹈,這次來北京,我們特意帶她來感受一下世界上最好的舞者們的表演。”李女士説,“本來還擔心孩子年紀小坐不住,但真正精彩的表演完全可以讓她看得全神貫注。”眼下,由國家大劇院倡導發起,國家大劇院、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中共北京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北京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文明觀演在行動”正在持續推進,從入場到演出開始,從宣傳片的播放到國家大劇院事無巨細的觀演禮儀提醒,讓李女士印象深刻。乖巧的女兒把很多細節記在了心裏,“她一直反復提醒我們,手機是不是真的靜音了。對孩子們的文明公德教育,應該從他們摸得著的細節點滴做起。”(高倩/文
    2024-08-12 10:24:15國家大劇院
  • 歌劇《西部女郎》普契尼旋律中的狂野風情
      方非 攝意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非常熱衷於“異域想像”,融合《茉莉花》旋律的歌劇《圖蘭朵》就是他想像的中國故事,此外還有充滿日本風情的《蝴蝶夫人》以及與東方世界截然相反的——美國西部題材的《西部女郎》。近日,普契尼歌劇《西部女郎》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北京觀眾跟著普契尼的音樂來到充滿冒險精神的美國西部淘金小鎮,感受那裏的別樣風情。《西部女郎》問世的時間在《蝴蝶夫人》之後,無論是在題材上還是音樂上,都表現出普契尼的突破與探索。《西部女郎》把故事背景放置在19世紀中葉美國淘金熱時期的加利福尼亞州,講述了美貌而勇敢的酒館女主人眀妮、隱藏身份的劫匪約翰遜與鍾情于眀妮的治安官蘭斯之間的故事。礦工、劫匪、酒吧、森林,這些人物和場景的出現,無疑是對歐洲傳統歌劇題材的突破,《西部女郎》帶有粗糲、狂野同時又危機四伏的底色。音樂上,《西部女郎》的聽感很現代,有一些不和諧的和聲,和比較超前的管弦樂隊技法。最重要的是,在這部作品中,傳統意大利歌劇的宣敘調和咏嘆調界限有些模糊不清,除了第三幕最為著名的《請讓她相信》,其他場次找不到普遍印象中那樣華麗宏大的咏嘆調。歌劇劇情的複雜變化,都融匯在一句句細密的唱詞中,使全劇的歌詞很有敘事性,而鮮少抒情性的唱段。這部歌劇整體觀感更像敘事體的散文,而不是浪漫規整的詩篇。再加上普契尼對印第安音樂、美國鄉村民謠的借鑒,《西部女郎》的聽感非常豐富。在某種程度上,《西部女郎》的音樂欣賞重心會向樂隊偏斜,音樂帶來的戲劇性值得玩味。尤其是厚重的銅管、猛地出現的長笛,塑造的情境與西部淘金世界的氛圍貼合。本次國家大劇院版《西部女郎》上演時,意大利著名歌劇指揮卡羅·利茲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營造出可圈可點的音樂意境。歌劇前兩幕漫長而波折的敘事,也吊足了觀眾的胃口,等的就是最後《請讓她相信》咏嘆調的出現。這首咏嘆調經常在各大音樂會上亮相,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就曾有過無比驚艷的演唱。歌曲唱的是臨刑前約翰遜對眀妮愛意的正面表達,本版歌劇中,歌唱家馬可·伯帝音色厚實嘹亮,讓人一飽耳福。國家大劇院一向注重歌劇的視覺效果,《西部女郎》也不例外。劇目盡可能還原了礦工聚集的酒館、二層的房屋、蒼莽的森林,是劇情氣氛的有力補充,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只是,第一幕中酒館的布景在視覺上顯得有點“滿”,舞臺上高高堆疊的箱子雖有立體感,但佔據了大部分視野,再加上第一幕的故事與音樂敘事感很強,複雜的布景略微有點干擾觀眾對音樂的捕捉。反而第二幕、第三幕二層房屋、森林的設計極具現代感,充分運用了舞臺空間和假定性的想像,風格上也簡潔明瞭,引人入勝。該劇多媒體的設計更讓人過目難忘。該劇導演兼舞美設計薩迪厄斯·施特拉斯伯格為了呈現出舞臺上的“電影感”,專門為國家大劇院“量身定制”,讓舞臺與多媒體視覺相融合。第二幕中,明妮為了救約翰遜,和蘭斯展開一場牌桌豪賭,中間還有換牌等動作,這些在舞臺上非常細微、卻對劇情發展有著極為重要影響的動作,被多媒體投影在布景上,讓劇情的走向更加扣人心弦。(韓軒/文) 
    2024-07-29 09:27:58國家大劇院
  • 國家大劇院“翻拍”《烏鴉與麻雀》
      董汶亮(右)、楊淇飾演“小廣播”夫婦。方非攝75年前,影片《烏鴉與麻雀》上映,作品對國民黨統治狀況的批判入木三分;75年後,這部老電影在戲劇舞臺上迎來新生。9月29日至10月4日,國家大劇院全新製作的話劇《烏鴉與麻雀》即將首演,在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之際向經典致敬。國家大劇院製作話劇《烏鴉與麻雀》由導演黃盈、編劇彭澤淩、舞美設計張鵾鵬、燈光設計韓東、多媒體設計何思思等藝術家擔綱創作,著手改編時,主創團隊首先向陳虹、趙佐、徐偉光、鄭大裡等原著作權所有人致謝。“這部影片的魅力不僅在於內容,也在於創作背景。”黃盈説,“我們認為有必要把1948年至1949年間的創作過程與故事本身相結合,如果脫離背景講述故事,今天的觀眾也許無法直觀感受到作品的重要意義。”話劇《烏鴉與麻雀》將以縱橫兩條維度,編織戲裏戲外的雙線內容:舊社會即將崩潰,對黎明滿懷憧憬的電影人與他們鏡頭中的鮮活角色彼此映襯,共同組成了時代洪流中的點點“星火”,做生意的“小廣播”、教員華先生、老文人孔先生……數不清的上海民眾匯聚起團結的力量,已成燎原之勢。作為國家大劇院中國影史經典改編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和第109部自製劇目,話劇《烏鴉與麻雀》將由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出演,董汶亮、楊淇、郭爍傑、徐子瑄、區寧、王文傑等演員將飾演“小廣播”夫婦、華先生一家、孔先生、小阿妹等一眾充滿煙火氣的生動角色。(高倩/文)
    2024-08-30 10:21:38國家大劇院
  • 國家大劇院版《萊茵的黃金》震撼首演
      《萊茵的黃金》劇照 方非攝銅管低沉,弦樂疊加,往復迴旋的音響如浪濤拍岸,層層蕩開。大幕拉開,一方波光躍然臺上,仙女在萊茵河的懷抱裏翻滾徜徉,當音流抵達高潮,守護著黃金的她們開始歌唱。在這派如同混沌初開的壯麗景象中,悠遠的傳説奏響先聲。昨日,國家大劇院製作的瓦格納歌劇《萊茵的黃金》迎來首演,由此,宏大的“指環”之旅正式啟程。臺前強陣容彰顯瓦格納魅力《萊茵的黃金》是瓦格納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的“前夜”作品,另外3部為第一日《女武神》、第二日《齊格弗裏德》、第三日《眾神的黃昏》,循此線索,恢弘的神話史詩鋪展遞進,盪氣迴腸。《萊茵的黃金》雖是四聯劇中時長最短的一部,但出場人物卻最多,角色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萊茵河畔,水中的仙女奚落侏儒阿爾貝裏希的求愛,他惱羞成怒,歇斯底里地詛咒愛情,盜走了充滿魔力的萊茵黃金;群山之巔,巨人法索爾特、法弗納為眾神之首沃坦建起嶄新的城堡,功成之際,沃坦卻出爾反爾,不願兌現把青春女神弗萊婭送給巨人的承諾。爭執之下,弗萊婭被擄走,火神洛戈與沃坦決定奪取阿爾貝裏希的黃金,以此贖回弗萊婭。圍繞著黃金與它鑄成的指環,醜惡的欺騙、詛咒不斷上演,神族看似光明的坦途已然埋下危機……在《萊茵的黃金》中,瓦格納對“主導動機”技術的運用爐火純青,“萊茵河”動機、“沃坦”動機、“黃金”動機、“指環”動機等豐富的音樂標簽分別指代劇中特定的事物和觀念,充滿了鮮明的個性與畫面感。樂池裏,著名指揮家呂嘉總監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以分明的層次和強烈的張力描繪著角色心理、環境特徵和故事走向;舞臺上,托馬斯·托馬森、埃吉爾·西林斯、克裏斯蒂安·弗朗茨等活躍于國際樂壇的多位瓦格納派演員各顯神通,把暴戾可憐的阿爾貝裏希、道貌岸然的沃坦、狡猾游離的洛戈等主要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在公認“難唱”的瓦格納歌劇中,這一次,中國歌唱家亦有出色表現,從開篇部分秦侃如、徐曉英、張亞潔飾演的萊茵仙女,到踩著高蹺飾演巨人法弗納的關致京,再到最後出場飾演智慧女神埃爾達的牛莎莎,他們用到位的表現留下了中國歌劇事業發展的印記。演出尾聲部分,沃坦引領眾神走向新邸,併為其取名“瓦爾哈拉城堡”,著名的“眾神進入瓦爾哈拉”響起,銅管齊鳴,將全劇推向雷霆萬鈞的落幕,但包羅萬象的輝煌中首次出現“劍”之動機還是留下了引人遐想的伏筆——《萊茵的黃金》只是一個起點,“指環”系列的其他3部作品,國家大劇院將在最近幾年陸續完成。幕後大體量搭建史詩世界如此壯闊的歌劇,該以怎樣的舞臺承載?導演斯特法諾·波達給出了讓人印象深刻的答案,他一手包攬導演、編舞、舞美、服裝、燈光、多媒體設計,用全局化的創作理念呼應、致敬了同樣強調歌劇藝術“整體性”的瓦格納。波達的構想簡約現代,飽含隱喻:幕起,覆蓋大半舞臺的水域空間象徵世界的起源,側幕長長的鏈條代表被豐沛河流滋養的自然萬物,創世故事由此發軔,萊茵的黃金被安放在水域中央,柵頂的沙漏中金沙落下,暗喻時間的無限流動;第二場,故事線切換至神界後,昏黑的色調陡然變成一片純白,23層燈環垂直伸向天空,是完美的象徵,然而瓦爾哈拉城堡建立在一片流沙之上,已經預示著搖搖欲墜的未來;第三場,阿爾貝裏希奴役族人的尼布海姆之地氣氛可怖,處處瀰漫著火焰與霧氣,一個大型的金屬圓環籠罩著所有人,這枚指環被阿爾貝裏希視作王座,也為整個故事奠定了無法逃避的悲劇結局……“導演的要求非常細緻,在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歌劇裏,這是體量比較大的一部作品。”國家大劇院劇目製作部舞臺監督李程説。通常情況下,一台歌劇需要3到4名舞臺監督協同配合,《萊茵的黃金》配備的舞臺監督則多達6名。約160分鐘的演出一氣呵成,近100分鐘裏,各種舞臺動作緩慢卻持續地進行:象徵萊茵河的水域是一片18米見方的大水池,水深約有5到8釐米,重量將近20噸,需用6塊主舞臺托舉升降,精準同步;半空中懸挂的23層燈環,直徑18.6米,重達4.9噸,“指環”的重量也達到了2.3噸;整個舞臺的裝臺工作為期一週,用時比一般劇目多出了約一倍。接下來,這部巨制將繼續上演,至9月3日,《萊茵的黃金》將在國家大劇院再演3場。(記者 高倩)
    2024-08-29 10:36:48國家大劇院
  • 《白毛女》60週年慶典將登臺國家大劇院 上芭“傳家寶”有了青春版
      《白毛女》昨晚合成綵排,上芭首席主要演員戚冰雪演繹“喜兒”扎上紅頭繩的情景。張挺攝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週年,上海芭蕾舞團攜“傳家寶”《白毛女》再度亮相首都北京,首演60週年慶典將於今晚開啟。85歲的指揮家陳燮陽再次登臺,執棒中國電影樂團奏響那耳熟能詳的旋律,這也是該劇自1989年復排以來,首次在北京配備現場伴奏、獨唱、合唱的演出。  60年前,芭蕾舞劇《白毛女》從“上海之春”出發,走遍祖國大江南北,登上國際舞臺,最終積澱成上海這座城市的紅色“家底”。今年,“60歲”的《白毛女》仍快步行進在全國巡演之路上,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作為國家大劇院“泱泱國風·舞動經典”系列參演劇目之一,這一版《白毛女》由上芭青年演員挑起大梁,其中不乏00後的新生代。他們從老一輩藝術家手上接過接力棒,賦予這部紅色芭蕾舞劇新的生命力和創造力——60歲,正青春!   照亮芭蕾中國化、民族化的美好願景  一個甲子前,中國原創芭蕾舞劇《白毛女》誕生在第五屆“上海之春”的舞臺上,標誌著中國芭蕾從無到有的突破。“《白毛女》如同初升的太陽,照亮了芭蕾中國化、民族化的美好願景。1979年,上海芭蕾舞團在《白毛女》劇組基礎上成立,接下了傳承經典的重任,也繼承了老一輩藝術家們的初心與情懷。”上海芭蕾舞團藝術總監辛麗麗説,“現在看來,《白毛女》還是那樣精緻、那樣美。舞美和服裝精益求精,帶著強烈時代感的布景幻燈片像是一幅幅莫奈的畫。”  在運用外來芭蕾語匯的同時,《白毛女》借鑒了大量的民族民間舞、傳統戲曲以及武術等素材,將現實與浪漫進行完美結合。在音樂上,舞劇保留了原歌劇中“北風吹”“扎紅頭繩”等曲目,還吸收了大量華北地區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為素材,採用了管弦樂與民族樂器相結合的形式,呈現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我就與芭蕾舞劇《白毛女》結緣,指揮這部作品整整16年,幾乎每一張總譜上都留有我的修改痕跡。”陳燮陽不僅是作品初創時期的指揮之一,更參與這部舞劇音樂的配器。如今,他與《白毛女》又相約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今天,我執棒中國電影樂團為《白毛女》60週年慶典伴奏,心中依然充滿激情。”陳燮陽説。演出將由中國廣播合唱團現場合唱,上海歌劇院歌唱家何曉楠、鄭瑤擔任獨唱。   一代代接棒傳承,讓經典歷久彌新  每一代上芭首席和主要演員都從飾演“喜兒”“大春”“白毛女”開始藝術生涯。“老帶新”“戲帶人”是芭團的藝術傳統。第一代“王大春”扮演者淩桂明今年80歲了,他多次回到上芭手把手指點後輩們;上芭首席主要演員、副團長吳虎生泡在排練廳,將長期積累的舞臺經驗傳授給年輕演員。此次國家大劇院演出,飾演主角的是首席主要演員戚冰雪,00後主要演員許靖昆、郭文槿,主要演員張文君、趙美慈、馮子純。  《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團的看家戲,也是青年演員的試金石。“想塑造好‘喜兒’的形象,不僅要融入具有中國特色的芭蕾動作,還要深刻理解那段歷史。”戚冰雪説,“紅色作品的精氣神飽滿,要投入更多情感,展現更多張力。你必須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琢磨,去入戲,讓這個角色長在你的身上。”  “這部劇大家太熟悉了,如果情緒不到位、感情不到位,觀眾都能看出來。”趙美慈表示,每次演“喜兒”都會感受到壓力,“從大喜到大悲,情緒上的轉變最有發揮的空間,也是最有挑戰的地方。”進團第二年起,許靖昆就加入了《白毛女》的排演,從群舞跳到“大春”。“從前輩們那裏傳承的是紅色基因,是光榮信仰。”他感慨,每跳一遍“大春”都會有不同的體悟,“這個角色,我想要一直跳下去”。  講好中國故事、傳承紅色經典,上芭將《白毛女》的藝術精神薪火相傳。團長季萍萍表示:“《白毛女》向世界展現了中國芭蕾藝術的原創精神,為芭蕾藝術注入了鮮明的中國特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跨越六十年時光,芭蕾舞劇《白毛女》歷經歲月洗禮,成為幾代人心中的共同記憶,沉澱出歷久彌新的傳世之作。”(宣晶)
    2024-08-16 09:51:53國家大劇院
  • 國際明星舞者“引燃”芭蕾之夜
    德國慕尼黑芭蕾舞團的一級獨舞安東尼奧·卡薩利尼奧和獨舞瑪格麗塔·費爾南德斯相攜而來,《艾斯米拉達》雙人舞清新起舞,拉開了“芭蕾明星古典精品薈萃”的序幕。8月9日和10日,連續兩晚,14位來自世界知名舞團的明星舞者齊聚國家大劇院,集中展現了芭蕾藝術最具代表性的經典場面。  《胡桃夾子》雙人舞。王小京攝臺上14位明星舞者同臺獻藝精彩不斷無論是開創足尖技術、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仙女》,還是家喻戶曉的《天鵝湖》32次揮鞭轉,抑或熱烈炫技的《堂·吉訶德》,“芭蕾明星古典精品薈萃”採擷的無不是時光長河中芭蕾藝術沉澱的閃耀明珠。演出上半場,緊隨《艾斯米拉達》雙人舞,美國波士頓芭蕾舞團一級獨舞葉韋利娜·戈杜諾娃、荷蘭國家芭蕾舞團首席康斯坦丁·艾倫搭檔的《胡桃夾子》雙人舞靈動上演。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首席謝苗·丘金、德國慕尼黑芭蕾舞團首席克塞尼亞·舍夫佐娃身影未現,掌聲已起,伴著馬斯奈婉轉著名的《沉思曲》,他們將“泰伊斯”雙人舞詮釋得柔婉似水,與音樂的配合絲絲入扣。馬林斯基芭蕾舞團首席雷娜塔·沙基羅娃、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首席德米特裏·斯米列夫斯基演繹的《古典大雙人舞》將演出推向第一個喝彩連連的高峰,這段作品對演員的技術功底要求極高,雙人動作講究配合默契,男女獨舞則要精準華麗,對女舞者的考驗更為苛刻,雷娜塔·沙基羅娃、德米特裏·斯米列夫斯基的完成度紮實穩健,謝幕時,全場“Bravo”此起彼伏。德國慕尼黑芭蕾舞團首席奧西爾·古尼奧、瑞典皇家芭蕾舞團首席瑪德琳·吳堪稱整晚的最強“黑馬”,出生於古巴的奧西爾·古尼奧一身古銅色皮膚,力量極強,高速的轉、跳等連串炫技有時如同舞臺上的花樣滑冰,一次次引發現場的驚呼與讚嘆,讓上半場演出收束在極致高漲的氣氛中。似乎是被奧西爾·古尼奧的絕佳表現鼓舞帶動,下半場的演出更入佳境。《天鵝湖》中最為人熟知的“黑天鵝”雙人舞率先登臺,謝苗·丘金舉手投足氣定神閒,跳躍時的滯空感、大氣優雅的颱風全面展現著他積澱多年的明星風采。《海盜》雙人舞裏,安東尼奧·卡薩利尼奧的狀態明顯提升,把力與美的結合表現得頗具張力。奧西爾·古尼奧、瑪德琳·吳攜手帶來的《堂·吉訶德》再次贏得滿堂彩,刻意延長時間的托舉、仿佛脫離引力的拋接優美而驚險,令人讚嘆不已。雷娜塔·沙基羅娃、德米特裏·斯米列夫斯基合作的《巴黎的火焰》雙人舞高難奪目,將“芭蕾之夜”的狂歡推向最高峰。14位舞者攜手數度向觀眾致謝,直到大幕“不得不”落下,觀眾熱情的掌聲才漸漸平息。台下文明觀演持續浸潤更多觀眾“太精彩了!”觀眾陳女士説。8月9日,北京下起大雨,她冒雨趕到國家大劇院,倍感不虛此行。“芭蕾薈萃”類的演出向來以“高強度”展現作品精華和舞者水準為看點,這一次,除了再睹謝苗·丘金等明星首席“永遠可以讓人相信”的實力,陳女士也別有收穫。“之前聽説過奧西爾·古尼奧非常有爆發力和表現力,這次親眼看到舞臺上的他,實在是太驚艷了。”演出正值暑期,劇場裏小觀眾不少,但現場秩序遠比預料中有序。觀眾李女士帶著放暑假的女兒從湖北到北京旅遊,國家大劇院是旅程中的一站。“孩子現在也在學舞蹈,這次來北京,我們特意帶她來感受一下世界上最好的舞者們的表演。”李女士説,“本來還擔心孩子年紀小坐不住,但真正精彩的表演完全可以讓她看得全神貫注。”眼下,由國家大劇院倡導發起,國家大劇院、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中共北京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北京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文明觀演在行動”正在持續推進,從入場到演出開始,從宣傳片的播放到國家大劇院事無巨細的觀演禮儀提醒,讓李女士印象深刻。乖巧的女兒把很多細節記在了心裏,“她一直反復提醒我們,手機是不是真的靜音了。對孩子們的文明公德教育,應該從他們摸得著的細節點滴做起。”(高倩/文
    2024-08-12 10:24:15國家大劇院
  • 歌劇《西部女郎》普契尼旋律中的狂野風情
      方非 攝意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非常熱衷於“異域想像”,融合《茉莉花》旋律的歌劇《圖蘭朵》就是他想像的中國故事,此外還有充滿日本風情的《蝴蝶夫人》以及與東方世界截然相反的——美國西部題材的《西部女郎》。近日,普契尼歌劇《西部女郎》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北京觀眾跟著普契尼的音樂來到充滿冒險精神的美國西部淘金小鎮,感受那裏的別樣風情。《西部女郎》問世的時間在《蝴蝶夫人》之後,無論是在題材上還是音樂上,都表現出普契尼的突破與探索。《西部女郎》把故事背景放置在19世紀中葉美國淘金熱時期的加利福尼亞州,講述了美貌而勇敢的酒館女主人眀妮、隱藏身份的劫匪約翰遜與鍾情于眀妮的治安官蘭斯之間的故事。礦工、劫匪、酒吧、森林,這些人物和場景的出現,無疑是對歐洲傳統歌劇題材的突破,《西部女郎》帶有粗糲、狂野同時又危機四伏的底色。音樂上,《西部女郎》的聽感很現代,有一些不和諧的和聲,和比較超前的管弦樂隊技法。最重要的是,在這部作品中,傳統意大利歌劇的宣敘調和咏嘆調界限有些模糊不清,除了第三幕最為著名的《請讓她相信》,其他場次找不到普遍印象中那樣華麗宏大的咏嘆調。歌劇劇情的複雜變化,都融匯在一句句細密的唱詞中,使全劇的歌詞很有敘事性,而鮮少抒情性的唱段。這部歌劇整體觀感更像敘事體的散文,而不是浪漫規整的詩篇。再加上普契尼對印第安音樂、美國鄉村民謠的借鑒,《西部女郎》的聽感非常豐富。在某種程度上,《西部女郎》的音樂欣賞重心會向樂隊偏斜,音樂帶來的戲劇性值得玩味。尤其是厚重的銅管、猛地出現的長笛,塑造的情境與西部淘金世界的氛圍貼合。本次國家大劇院版《西部女郎》上演時,意大利著名歌劇指揮卡羅·利茲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營造出可圈可點的音樂意境。歌劇前兩幕漫長而波折的敘事,也吊足了觀眾的胃口,等的就是最後《請讓她相信》咏嘆調的出現。這首咏嘆調經常在各大音樂會上亮相,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就曾有過無比驚艷的演唱。歌曲唱的是臨刑前約翰遜對眀妮愛意的正面表達,本版歌劇中,歌唱家馬可·伯帝音色厚實嘹亮,讓人一飽耳福。國家大劇院一向注重歌劇的視覺效果,《西部女郎》也不例外。劇目盡可能還原了礦工聚集的酒館、二層的房屋、蒼莽的森林,是劇情氣氛的有力補充,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只是,第一幕中酒館的布景在視覺上顯得有點“滿”,舞臺上高高堆疊的箱子雖有立體感,但佔據了大部分視野,再加上第一幕的故事與音樂敘事感很強,複雜的布景略微有點干擾觀眾對音樂的捕捉。反而第二幕、第三幕二層房屋、森林的設計極具現代感,充分運用了舞臺空間和假定性的想像,風格上也簡潔明瞭,引人入勝。該劇多媒體的設計更讓人過目難忘。該劇導演兼舞美設計薩迪厄斯·施特拉斯伯格為了呈現出舞臺上的“電影感”,專門為國家大劇院“量身定制”,讓舞臺與多媒體視覺相融合。第二幕中,明妮為了救約翰遜,和蘭斯展開一場牌桌豪賭,中間還有換牌等動作,這些在舞臺上非常細微、卻對劇情發展有著極為重要影響的動作,被多媒體投影在布景上,讓劇情的走向更加扣人心弦。(韓軒/文) 
    2024-07-29 09:27:58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側,是亞洲最大的劇院綜合體。中國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臺,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