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官方微博
這是中國動漫的新起點,也是中國電影的新篇章。
2月6日中午,《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的票房超越原“榜一”《長津湖》57.75億元的成績,躍升為新的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冠軍,此時距離新片上映還不滿9天。截至今天零點,《哪吒2》的實時票房已超61億元,打破32項中國電影市場紀錄;並在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榜上飆升到次席,與首位《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僅有約5億元人民幣之差。隨著影片持續熱映,關於《哪吒2》的票房AI模型預估已來到令人驚嘆的百億元新高度。
《哪吒2》不僅在內地市場氣勢如虹,還火到了海外。當地時間2月4日,該片預告登上紐約時代廣場大屏,海外影迷紛紛投來關注目光。據悉,影片將於2月13日、2月14日分別在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北美上映,後續還將與更多國家和地區的觀眾見面。
票房數字霸榜熱搜的同時,以導演餃子為代表的“創作者説”也同步刷屏。《哪吒2》憑什麼登頂中國電影票房總榜?新片官微的回應海報裏有玄機,《哪吒2》讓中國動畫揚眉吐氣,因為背後站著包括138家中國製作團隊、中國特效團隊在內的全中國動畫行業,是他們集體為衝破國漫天花板的“小孩”保駕護航。而從《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1》)到《哪吒2》,餃子所堅持的真誠以待與長期主義其實一以貫之。如《哪吒2》官微所言:“永遠敬畏,唯有感謝。山高路遠,一起攀登!”中國動畫、中國電影乃至中國文化産業,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中國電影“團建”,“哪吒”吾道不孤
有現象級前作打底,更有超越前作的口碑開道,《哪吒2》在春節檔迅速破圈,大年初一便拿下單日票房冠軍。隨後,4.8億元、6.19億元、7.31億元、8.12億元、8.43億元、8.66億元……觀眾形容“吒兒”的票房走勢就和片中熱血劇情一樣“高開瘋走”。
春節檔的激烈競爭暫告段落,“團建”拉開帷幕。隨著《哪吒2》在中國影史榜單上節節攀升,一路被越過的國産片、剛在春節檔競爭的其他影片出品方,紛紛發來祝賀海報。《長津湖》《戰狼2》《你好,李煥英》《流浪地球》《滿江紅》《唐人街探案3》等影片寄語裏,“篤行致遠”“一起加油”是同頻詞。網友們為溫暖一幕動容,評價“相互鼓勵、代代傳承,這是中國電影人的浪漫”。
事實上,《哪吒2》五年磨一劍的歷程,本就是一場中國同行共同托舉、吾道不孤的征途。餃子透露,在製作《哪吒2》時,他曾想找國際頂尖團隊來完成重點鏡頭,但效果並不理想。當他一籌莫展之際,全國大大小小138家動畫公司接力伸出援手,廈門倍視動畫接手了被國外製作團隊“崩壞”的地方,製作過《姜子牙》《精靈王座》的上海紅鯉、出品了《凡人修仙傳》的江蘇原力動畫、春節檔競品《熊出沒》背後的深圳華強方特等公司都來幫忙,《深海》團隊更是亮出底牌,以水墨粒子技術參與製作……
幕後製作就如同片中故事,每支團隊貢獻自己身上最堅硬的“鱗片”,製成一件獨屬於《哪吒2》的“萬龍甲”,堅不可摧源於眾志成城。最後,《哪吒2》以1900多個特效鏡頭、10000多個特效元素,交出一份來自中國動畫行業的誠意答卷。如餃子所言,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主要在於作品本身,在於劇本、故事、角色等核心內容,“這些不是能外包的”。
帶著“死磕”的勁頭出發,行則至千里
如今,餃子憑兩部“哪吒”已手握超110億元票房,在中國導演榜上“空降”第六位。從自學成才的青年到一朝天下聞的百億導演,這位80後創作者説,自己最正確的決策之一就是邁出第一步。
曾經,中國動畫電影在觀眾心裏有著“故事低幼”“畫面粗糙”的刻板印象。學醫出身的餃子經歷“啃老”的幾年後以《打,打個大西瓜》叩開動畫之門。剛開始創作《哪吒1》,他説很大程度是憋著一口氣,想用好作品打破成見。從劇本反復打磨,打破傳統神話故事框架,到後期動畫製作技術的鑽研,他與團隊一起帶著“死磕”的勁頭一路披荊斬棘。“天下之事都不新鮮,所有難做的事都是人做出來的。”餃子説,他把每部作品都當最後一部對待,“想,全是問題;做,才會有答案”。
我們在《流浪地球》導演郭帆身上也能找到相似決心。同樣並非科班出身,郭帆投身科幻電影,“不斷有人在耳邊分析失敗的可能性”,但他的答案是“做了再説”。“不去做,你永遠不知前方是什麼,所以我會先動起來。”中國科幻電影之光,就是在郭帆這樣“每一步都有意義”的信念裏,行則至千里,為則可移山。倘若再放大視野,帶著中國首款3A大作《黑神話:悟空》揚帆“出海”的製作人馮驥相信:“踏上取經路,比抵達靈山更重要!”在他看來,世界上沒有真正完全的“準備好”。8年前,即使在中國單機遊戲市場技術薄弱、人才稀缺的背景下,馮驥也堅信中國的單機市場一定會存在,他從其他文化産業發生的變化中看到希望,“越來越多製作精良的電影開始蠶食票房排名榜單”,那麼與之工業門類相近的遊戲為什麼不可以?
不急不躁寧缺毋濫,與觀眾真心換真心
《哪吒2》視效驚艷,單論闡教門人和妖獸的數量,就達2億之多。電腦螢幕上如馬賽克般的一點,餃子和團隊也不願怠慢。這些在大銀幕遠端的“千軍萬馬”,團隊摳細節花了一年半。“寧缺毋濫,必須把最好的效果呈現給觀眾。”餃子深知,與觀眾真心換真心,“不辜負觀眾的期待”是創作的應有之義。
2019年夏天,《哪吒1》路演結束,餃子就閉關創作續集。在《哪吒2》總製片人王競眼裏,餃子既有慢工出細活的匠人之心,也有天馬行空又自然清澈的童真之心,“這些都是對動畫電影極為重要的”。過去5年多時間裏,團隊經歷過數不清的打磨甚至推翻重建,這種破釜沉舟式的投入,在追求快節奏的時代彌足珍貴。
眼下,《流浪地球3》開機在即。前期籌劃劇本時,郭帆又一次帶著團隊走進高校、走進觀眾。他尤其留心新一代觀眾的文化消費習慣,把1000多個觀眾的調研收穫仔細記錄在冊。而這,是他在前兩部作品時就曾重復的功課。“觀眾是我們最重要的考量點,我們需要不斷跟他們建立起連接。”
無獨有偶,製作《黑神話:悟空》時,馮驥也把玩家需求前置考慮,“一款遊戲,是否放心讓自己孩子玩,是否會推薦給自己親友”,這位遊戲製作人把內容品質視作産品的生命線。他特別糾偏了“貼標簽”式的文化輸出,“好的文化産品應先打動本地文化族群,如果品質足夠高,自然會輻射海外”。若開發者只想用“國風”標簽這一招鮮來吸引海外受眾,而忽視遊戲本身玩法、劇情、畫面品質等,那遭遇的恐是失敗。
此前,《流浪地球》在海外市場代表中國科幻電影亮相;《黑神話:悟空》則帶著中國遊戲圈粉全球玩家。現在,登上中國影史票房第一的《哪吒2》即將“出海”,中國故事能否又一次驚艷海外,人們拭目以待。(記者 王彥 見習記者 臧韻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