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電影 > 正文
電影《浪浪山小妖怪》首映 “活成喜歡的樣子”引發共情
2025-08-01 11:53:2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劉欣

  近日,喜劇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在北京舉辦首映禮,電影監製、藝術總監陳廖宇,導演、編劇於水,聯合編劇劉佳,總製片人李早,總策劃崔威,配音導演韓冬青,配音演員陳子平、路揚、姜小亮,以及主題曲演唱者黃子弘凡等主創悉數亮相首映禮,與觀眾交流互動。

主創合影 片方供圖

  作為《中國奇譚》首部動畫電影,該片由《小妖怪的夏天》原班主創傾情打造,延續短片同一世界觀,在“平行時空”下開闢全新故事線——小豬妖與蛤蟆精、黃鼠狼精、猩猩怪組成“草根取經團”,踏上一段尋找自我的西行之旅。

  《浪浪山小妖怪》集合了一支超600人的製作團隊,共計完成1800余組鏡頭、2000多張場景圖,在二維動畫的表達中創造性地融合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意境與電影鏡頭的光影空間感。

  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資深藝術家組成的藝術委員會(以下簡稱“藝委會”),以深厚的藝術積澱為影片品質提供了堅實保障。因此,影片既有對“中國動畫學派”經典底蘊的傳承,又創新出當代的視覺表達與作品氣質。藝委會專家常光希強調上美影“不模倣別人、不重復自己”的創作精神;藝委會專家周克勤則提出“傳承老少咸宜的製片方針”,藝委會專家淩紓認為影片最創新之處在於“將西遊與普通人的生活聯繫起來,真經就在每個人的心間”;藝委會主任、影片藝術顧問速達則表示,上美影的作品始終堅持對“奇趣韻”的追求。

影片監製、藝術總監陳廖宇 片方供圖

  影片監製、藝術總監陳廖宇提出“筆墨入鏡”的創作概念,旨在鏡頭中融入畫意,賦予畫面生命力。他在首映禮分享道:“電影畫面在水墨和線條基礎之上,融入了豐富的色彩光影以及真實的空間,給大家創造一個真實可信的故事空間”影片巧妙地在筆墨寫意與質感寫實,工業化製作與個人風格化之間尋求平衡。

  角色塑造秉持“以拙為美”的原則,讓電影中的角色更貼近普通人,展現隨性可愛的一面,在製作中從不追求線條的絕對流暢,而是為角色增添稚拙感,比如通過小豬妖鼻子、耳朵的細微顫動賦予其靈動感,以及精心設計的“孩子氣”打鬥風格等,都使得角色更具親和力與生命力。

黃子弘凡 片方供圖

  聲音設計同樣充滿巧思,力求營造鮮活氛圍。海浪聲、蟲鳴、鳥叫、風聲共同構成“聲音蒙太奇”,生動再現夏日場景;塤、洞簫、竹笛等中國傳統樂器與西洋樂器的融合,為小妖怪們的旅途對話增添妙趣。主題曲緊扣“勇敢出發”的核心,唱出小人物的熱忱與力量,演唱者黃子弘凡在首映現場清唱副歌,將勇氣傳遞給觀眾。 

  首映禮現場,眾多業界嘉賓也表達了對電影的喜愛。北京電影學院院長扈強稱影片做到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教授、著名電影監製王紅衛特別欣賞影片的當下性,評價其“非常自由灑脫”,對當下中國電影破局意義重大,有望為行業打開“一扇新窗”;導演、編劇路陽從經典解構視角進行分析,認為影片創新性地聚焦西遊世界中普通小妖怪,演繹了一個不一樣的西遊故事,並坦言自己是《中國奇譚》的粉絲;著名動畫導演田曉鵬對影片的角色設計和劇情編排表示讚賞,認為“二維動畫能達到此水準實屬難得”。演員周冬雨表示,自己看著上美影的作品長大,整個故事有笑有淚,非常適合小朋友,也很適合每一個像我們這樣的大朋友。《中國奇譚之玉兔》導演徐寧感慨道,短片到電影走出了非常精彩的一步。電影《好東西》製片人葉婷認為故事寫得幽默深刻,同時具有現實意義,團隊在當下的市場環境堅持保留中國化本質的東西,令人佩服。

  從短片到電影,“浪浪山”的故事持續引發觀眾共鳴。兩年前“我想離開浪浪山”的吶喊曾觸動無數年輕人,如今電影以“活成喜歡的樣子”作為回應:鼓勵打破桎梏、勇敢迎接挑戰、最終成為自己的無數平凡人。

  據悉,電影《浪浪山小妖怪》將於8月2日登陸全國院線。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