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船開進羅源灣,準備放流大黃魚苗。福建日報記者 黃雪梅 攝
東南網8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雪梅 文/圖)
“江河湖海,年年有魚”——很多人對我省增殖放流公益活動的這句廣告詞耳熟能詳。
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水域生態環境,除了每年的定時禁漁,還需要人工增殖,一手抓禁漁,一手抓放魚。
人工增殖放流,是指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灘塗、江河、湖泊、水庫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漁業生物的卵、幼體或成體,以恢復或增加種群的數量,改善和優化水域的群落結構,其意義巨大,功在當代,利在韆鞦,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
2014年以來,通過創新機制,形成政府引導、生態補償、企業捐贈、個人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我省籌措各類增殖放流資金超過1.1億元,放流總數量超過140億尾(只、粒)。
晨曦中,730萬尾大黃魚苗放歸羅源灣
8月7日清晨,朝陽照射在羅源灣,海面上波光粼粼。獅岐海域駛來四艘船,裝載著1.5億尾日本對蝦苗、730萬尾大黃魚苗。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羅源縣海洋與漁業局聯合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給退養後的羅源灣補充漁業資源,優化海洋生態環境。
跟隨福建省水産技術推廣總站高級工程師翁祖桐,記者上了準備放流大黃魚苗的活水船。翁祖桐介紹,大黃魚苗離不開活水,運輸多采用活水船,保持活水艙與外界不間斷換水,提高運輸成活率。放流時,三名操作人員配合默契,一人在導流槽口接上導流管、打開閘板,兩人同時拉起漁網,把魚苗趕入導流槽,放流入海。
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李穎在現場督導放流過程,她身在活水船上,眼睛卻瞄向放流蝦苗的三艘船,不時高喊:“蝦苗袋儘量放低點,靠近海面放流,小心輕放!”快收工時,李穎看見導流槽裏還滯留幾隻小黃魚苗,就小心翼翼地撿起來,放到海裏。小魚苗一到水裏就歡快地遊起來。
放流結束,當船駛離一段距離,記者回望放流海面,發現剛放流的大黃魚苗匯聚成群。翁祖桐笑著説:“大黃魚喜群居,它們在集體活動。”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