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人大代表建議小區垃圾分類應提升末端處置能力
福州新聞網  2019-01-07 13:30:47

【建言福建列表】【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福州人大代表建議小區垃圾分類應提升末端處置能力

  昨日在名湖豪門小區內,一名小朋友正把廢紙箱投入分類垃圾桶。

  福州晚報記者組 文/攝

  近年來,我市大力倡導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把打造綠色福州列為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節約型、環保型的城市發展理念越發引人關注,其中城市垃圾分類就是一個充滿人氣的話題。在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姚曉敏、楊其羅兩位代表表示,我市垃圾分類工作效果初顯,但後續工作仍須“加速度”。

  代表觀點

  倡導垃圾分類發揮榜樣作用

  姚曉敏代表介紹,福州是國務院發佈的46個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重點城市之一。2017年5月,我市出臺了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試點工作階段安排和工作步驟等,並在五城區選擇5個小區、5個機關單位和3個院校(係)先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姚曉敏認為,在實施過程中,我市將垃圾分類市場化作為一個重要方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部分小區引進有資質、有經驗、有業績的垃圾分類運營企業,負責垃圾分類收集運營和管理,目前管理效果初顯。

  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一些代表表示,市民主動垃圾分類的意識尚不足,需要試點單位發揮“榜樣力量”,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代表楊其羅通過觀察後表示,希望試點區域能率先做到垃圾分類投放指引清晰、分類收集設施佈局完善,從而讓垃圾分類的意識在更多人心裏“生根”。

  姚曉敏代表建議,要強化垃圾末端處置設施建設,同時重視宣傳引導作用。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應通過市民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讓群眾易學、易懂、易記生活垃圾分類知識。

  “這是一個互聯網+智慧垃圾分類平臺!”鼓樓區名湖豪門小區是目前正在試點垃圾分類的我市小區之一,由福州美佳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具體負責運營。昨日記者來到該小區,項目經理劉俊雄告訴記者,目前垃圾分類得到了小區業主的積極響應,約有九成業主主動參與。

  部門連線

  紅廟嶺産業園提供堅實保障

  記者昨日從福州市城管委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50多個小區、單位已組織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據了解,去年我市出臺了《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三年行動計劃與實施方案(2018-2020年)》,根據該方案,2020年前我市將規劃新建13座中大型地下垃圾轉運站,並新改建一批“三合一”設施,再加上保留的6座垃圾轉運站,到2020年,五城區垃圾轉運站設計日轉運能力將達到4220噸,可以解決中心城區垃圾轉運能力不足、設施陳舊、擾民等問題。

  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對城市垃圾後端處置能力的要求也相應提高。記者昨日了解到,福州市及時補短板、惠民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紅廟嶺生活垃圾處置項目建設,從2017年以來陸續啟動紅廟嶺15個重點項目,福州市城管委積極推進,大部分已在去年底建成,剩餘的將在明年建成,屆時紅廟嶺將成為全省一流的森林式循環經濟産業園,為垃圾分類工作的“最後一公里”提供堅實的保障。

  在倡導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方面,記者了解到,根據《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三年行動計劃與實施方案(2018-2020年)》,我市將制定垃圾分類各級教材,將垃圾分類知識列入幼兒園、小學、中學日常教學內容,積極推進校園生活垃圾分類教育實踐活動,通過靈活多樣的宣傳形式,營造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