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有福之州·對話未來”之“院士峰會行”活動舉辦
2020-10-12 09:50:15來源:福州新聞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胡曉萌

“有福之州·對話未來”之“院士峰會行”活動舉辦

院士對話福州數字産業發展。

  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 王玉萍/文 記者 張人峰/攝

  當千年文明邂逅現代科技,會碰撞出怎樣一番“超時空”對話?11日晚,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重要活動之一——“有福之州·對話未來”之“院士峰會行”活動在三坊七巷林聰彝故居舉行。國內近20位兩院院士、教授學者、政企精英相聚一堂,為數字福州産業升級把脈。

  院士們圍繞福州當地具有優勢的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智慧醫療、衛星通訊、數據資産運營等産業展開高端對話,努力將豐富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産力。

  本次活動還特別邀請國際專家通過視頻方式參會發言,為福州數字産業的國際合作創造新機會。活動還深度解讀了《2020年數字政府發展指數報告》。

  “星辰大海”是“院士峰會行”活動的重頭戲。其間,吳一戎、李德仁、石勇、郭華東四位院士上臺,圍繞“數字技術的發展方向及國際前景”作了主題分享,話題涉及信息化數字化、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及産業發展等。

  吳一戎:讓新技術助力數字中國發展

  院士金句:對地觀測解析度已超過1米

“有福之州·對話未來”之“院士峰會行”活動舉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説,對地觀測技術從太空通過各種相機、感測器獲取地面數據。在這個領域,現在有很多新技術蓬勃發展,將助力於數字中國方方面面的工作。

  他以北斗導航為例進行説明。“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已經能夠在全球範圍提供位置服務,而且相應的增強系統已經開始建設、運行。現在對地觀測能夠獲取超過1米的高解析度,對地物有了越來越多精細的數據,就能為地面用戶提供更多相應的數據服務。”

  吳一戎希望眾多新技術能夠助力數字中國的發展,使國人得到更便捷的數字服務,在相應的産業獲得更高的收穫,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李德仁:讓老百姓享受數字化信息化的快樂

  院士金句:數字城市的未來就是數字孿生城市

“有福之州·對話未來”之“院士峰會行”活動舉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説,通過衛星遙感可以獲得米級解析度,無人機可以獲得釐米級解析度。現在有了北斗,加上5G通訊,我們就能把一個物理空間,把中國城市裝到網絡裏去。“網上有一個跟現實世界如孿生兄弟般的存在,我們叫它數字孿生城市,這是數字城市的未來。”

  李德仁説,數字化可以讓遊客“走進”敦煌壁畫,戴上VR眼鏡就能欣賞栩栩如生的壁畫,實現文化遺産保護。數字化同時可以實現疫情來了不封城,網上就管住人和人的距離。他説,數字經濟代表我們的未來,數字中國要把老百姓的生活服務好,讓百姓享受數字化、信息化的快樂。

  石勇:打造大數據社會

  院士金句:沒有數據就是無米之炊

“有福之州·對話未來”之“院士峰會行”活動舉辦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石勇深入淺出闡述了大數據分析和我國數字化發展。

  “為了讓國外同事了解中國在幹什麼,2017年我們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中國在大數據上幹什麼》。”石勇説,文章中講了三個平臺,第一個平臺是部門之間的共享平臺,目前已經完成;第二個是數據開放平臺,正在做;第三個是數據服務平臺,已開始做。

  “跟數字經濟有關係的,最重要的是數據,沒有數據就是無米之炊,首先要把數據分析好。”石勇説,我們將來的技術發展應該是“大數據+”。“只要把大數據打造好了,我們的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數字發展完全沒有問題。”

  郭華東:構建“數字絲路”縮小數字鴻溝

  院士金句:中國土地凈面積位居全球第一

“有福之州·對話未來”之“院士峰會行”活動舉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科院遙感地球所所長郭華東説,我們正在進入數字時代,從談數字革命到數字文明,從構建數字中國到建設數字地球,可以説數字技術在全球蓬勃發展。但是,數據的短缺和方法的滯後也給我們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數字絲路’建設過程中,暴露出來最大的問題就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目前,全球有36個國家土地依然在退化,中國通過一系列努力,提前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土地凈面積全球佔比18.24%,位居全球第一。”郭華東説,中國將設立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新助力,也為大數據分析地球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一起攜手為構建數字地球、數字中國、數字福建、數字福州作出應有的貢獻。”

  《2020數字政府發展指數報告》發佈

  聽清華大學數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張小勁教授權威解讀

“有福之州·對話未來”之“院士峰會行”活動舉辦

  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數字政府。中國數字政府發展情況如何?各省域之間發展有何差異?如何提高數字政府水準?這些問題在昨日“院士峰會行”活動最新發佈的《2020數字政府發展指數報告》中都有了答案。清華大學數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張小勁教授對報告作了權威解讀。

  “我們將平臺管理、數據開放、政務服務和政民互動加在一起,視為數字治理能力的評價指標。經評測,將各省級數字政府分為引領型、優質型、特色型、發展型和追趕型5個階梯。我們發現,在經濟發達地區,在數據密集地區,在數據高品質結構的地區,數字政府發展的情況會更好。”張小勁説。

  報告還對101個城市作了評測,同樣發現在那些市域經濟發展中走在前列的城市,數字政府也做得最好。“數字政府發展好,便企措施能夠更加到位,這也帶來了經濟的發展。反過頭來,經濟發展以及創新企業的聚集,又促使了政府本身發生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的變化,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數字政府對於高品質發展如此重要,那麼如何提升數字政府水準?報告也提出了五點建議,即完善開放性的數據資源體系,塑造包容性的數字生態體系,構建協同性的政策制度體系,制定統一性規範標準體系,打造專業性的數字人才體系。

  張小勁還對福州市的數字政府建設作了快速掃描。“以人民為中心,福州數字政府創新的特點是小巧、實用、精幹,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和惠民。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政務的秒批、人臉識別、不動産登記、超市裏的自助政務服務終端等大量惠及普通百姓的應用。”他同時指出,雖然福州數字政府建設處在第一梯隊,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人才建設是接下來最主要的努力方向,特別是引進數字分析人員。他還希望福州充分利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這個平臺,進一步打造更加鮮明的數字政府品牌,並補上缺少大型互聯網品牌企業這個短板,在數字政府建設上邁上新臺階。

  風雲際會:院士聚智助推數字福州發展

  作為本次活動的一大特色,現場邀請陳傑、王小雲、董家鴻、童慶禧、朱文武五位院士上臺論道,展開精彩的圓桌對話,為數字福州、數字福建發展呈上一場酣暢淋漓的知識盛宴。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陳傑是福清人。他從兒時記憶裏在老福州春遊、乘火車去外地的經歷談起,再到20年來數字福建的發展,特別是近三年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舉辦給福州帶來的新氣象,讓現場觀眾看到數字福建、數字福州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我對數字福州在新基建、數字政府等方面充滿期待。”陳傑説。

  數字化、智慧化是醫學的發展趨勢,在突破基礎醫學研究與滿足公共醫療需求的同時,也為相關産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增長空間。福州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數字産業佈局方面有哪些機遇可以把握?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認為,新一代的信息科技、數字技術在重塑健康醫療體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為健康醫療服務體系的整合和系統化運營提供一個支撐平臺,不同的層級醫療機構之間也能借此形成互聯互通、協同運營,從而為百姓提供最完整的系統化的醫療服務。另外,在國家醫療技術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鄉村和邊遠地區更需要技術賦能,提升整個醫療體系能力。“福州在健康大數據方面有很好的投入,未來需要政府主導、行業統籌、企業參與這樣一種公益性和市場化相結合的機制來打造‘健康福州’,在健康的信息平臺、健康大數據這兩個領域都可以有所作為,打造成中國的典範。”

  福州海洋資源豐富。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原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院長童慶禧認為福州可以通過海洋大數據,在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等方面發揮更多作用。“可以依靠大數據搞好海洋規劃,通過數字化、信息的分析和數據的挖掘,了解海洋的習性、生物特徵和動力學特徵,保護海洋、開發海洋、維護海洋權益,讓藍色信念更加堅定。”

  歐洲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係副主任、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文武分享了數字時代,媒體、政府、市場如何互相共生,如何協調的觀點。“數字社會和數字經濟的核心是數據,政府、媒體、市場分工問題就是數據層面的分工問題,比如説市場産生很多數據,媒體一直在傳播數據,政府更多通過數據作決策,隨後反饋給市場,形成一個閉環。”朱文武説,回路的數據回得越科學,越精準、越精細,經濟的發展速度就會越好。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楊振寧講座教授王小雲則認為,數字中國、數字福建的建設離不開區塊鏈的發展。“希望福建、福州能夠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優勢,跟區塊鏈前沿技術緊密結合,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相信福建的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一定很快能夠走在中國的前列,起到示範的作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