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對地膜使用效果進行分析探討 遊松柏 攝
生物降解地膜示範推廣基地 遊松柏 攝
蔬菜田中,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使用,避免了傳統地膜殘留對土壤結構的破壞;茶園內,各類智慧化設施為茶葉提供了最精心的呵護;農場內,“豬—沼—果—蔬”生態循環系統不僅治理了農業污染,又提升了産品品質……隆冬時節,走進山區柘榮縣,隨處可感受到生態農業的紅紅火火。近年來,柘榮縣立足為農戶釋放更多生態紅利,構建“2+N”農業特色産業發展格局,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推動現代特色農業加快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助農增收的好路子。
在農業生産中,地膜被廣泛運用,但殘膜回收難,極易造成“白色污染”。那有沒有一種地膜,能夠直接降解還田?
12月11日上午,福建省農膜回收利用暨全生物降解地膜示範推廣觀摩會的與會代表們來到位於柘榮縣乍洋鄉石山村的辣椒全生物降解地膜示範推廣基地,現場考察這種“特殊”的地膜。
該示範推廣基地是寧德市金收蔬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一個全新嘗試。
“5月份起,在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的指導和幫助下,公司設立了500多畝試驗田作為示範推廣基地,經過5個多月的觀測,我們發現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降解性能方面存在明顯優勢。”寧德市金收蔬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余康森介紹,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實驗中實現了覆膜後65天開裂,80天大裂,120天碎裂,降解效果顯著。預計再過半年左右,這些地膜將可實現徹底降解為無污染物質。這不僅解決了農田殘膜污染難題,也減少地膜清園及回收處理,實現了降本增效。
“這種地膜降解後的成分主要有哪些?”“地膜的價格是多少?”“能否提供相關的論證報告?”“地膜的厚度是多少,適用於哪些農作物?”……
此類地膜的使用在我省還是首次,在觀摩過程中,農業企業代表們對全生物降解地膜頗感興趣,圍著技術人員提出各自關心的問題。
“今年5月,柘榮縣在全省率先啟動全生物降解地膜試驗示範推廣項目。目前,已在東源鄉鐵場村和乍洋鄉石山村共建立全生物降解地膜試驗示範基地650余畝。通過示範基地探索推廣技術路線和模式,輻射帶動全縣蔬菜産業持續發展,為全面推動農業綠色生産方式提供樣板。”柘榮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謝立平表示,下一步,該局將結合現有蔬菜全生物降解地膜試驗示範工作經驗,全力推動太子參全生物降解地膜試驗示範推廣工作,從而推動産業效益進一步提升。
全生物降解地膜解決地膜“白色污染”是柘榮縣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發展綠色農業的一個縮影。
發展生態農業,從耕地土壤環境品質提升上發力。今年以來,柘榮縣積極開展化肥、農藥減量行動,走出經濟發展與生態資源保護“雙贏”之路。
推廣紫雲英綠肥種植2萬畝;推廣安全、環境生態友好型化學農藥及生物農藥示範,面積1.3萬畝;以果菜茶等作物和“三品一標”生産基地為重點,開展生態調控、農業防治、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示範……行之有效的舉措讓柘榮農業的“生態”底色愈發厚重。數據最具説服力:2019年化肥施用量比減3%以上;2019年農藥用量比減3%。
在做好土壤文章的同時,智慧化設施農業和種植養殖一體化循環農業等新業態也在柘榮方興未艾。
在柘榮縣茶場,傳統靠天吃飯的種植模式已成為過去。水肥一體設備施肥、配套茶園智慧防偽溯源物聯網的運用,使該茶園實現了智慧化管理。管理人員通過農業物聯網系統,能夠實時收集農田溫度、濕度、風力等數據信息,再根據作物需求使用手機實施水肥遠程精準送達。
破舊立新的不只是茶産業。在柘榮12家生豬養殖場中,採用污水處理模式11家、異位發酵床模式 1家,“豬—沼—茶(果、菜)”等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全面普及,畜禽的沼液、沼渣和糞便輸送到茶園、蔬菜基地、苗木基地在柘榮已成為養殖業常態。據統計,目前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高品質的農産品不僅需要精耕細作,更要在源頭“控起來”、執法“管起來”。近年來,柘榮縣圍繞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全面提升這一目標,在積極開展農産品專項執法檢查的同時,全力推進食用農産品合格證制度與一品一碼追溯制度並行。通過線下執法和線上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全縣共有193家生産主體入駐福建省食用農産品合格證與一品一碼追溯並行系統。此外,該縣還將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與農業項目資金扶持、農産品品牌認定、農業展會資格等掛鉤,有效推進了食用農産品源頭賦碼、“一品一碼”、標識銷售。
綠色元素的注入,生態農業的探索,讓柘榮現代農業發展如虎添翼。“下一步,柘榮縣農業農村部門將加大生態種養循環、科學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的宣傳推廣力度,做強做優做大特色農業,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為農民打開了增收新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謝立平説。
(茹捷 王東東 陳娟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