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福建省持續加大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力度
2021-03-22 10:54:36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陳洪亮責編:胡曉萌

  原標題:功在當代 利在韆鞦

  山海交響,生生不息。擁山面海的福建,文化多元絢麗、底蘊深厚。保護好文化遺産、傳承好歷史文脈,體現了一代代福建人的責任和擔當。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韆鞦。”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近年來,福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關於文化遺産保護重要論述精神、《〈福州古厝〉序》精神,並以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將在福州舉辦為契機,持續推進文化遺産保護工作。

  家底有厚度,保護有力度,活化有溫度——福建省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展現新亮點,激發新活力。

  厚度:薪火相傳 呵護文物

  福州市中心三坊七巷北隅,有一座白墻黛瓦的民宅,靜立於繁華鬧市之中,門前挂著兩塊牌子:“林覺民故居”“冰心故居”。

  1911年5月,林覺民參加黃花崗起義犧牲後,林家人將此宅賣給冰心先生的祖父,冰心小時候曾在此生活多年。如今,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前來兩位福州名人的故居“打卡”。

  然而,上世紀90年代初,一家房地産開發公司得到批准,準備拆除林覺民故居部分建築建設商品房。有識之士為此奔走呼籲,並寫信給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

  習近平得悉後立即讓市文管會核實,並叫停了拆遷。1991年3月10日,習近平在林覺民故居親自主持召開福州市委市政府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決定對林覺民故居進行保護和修繕,並議定了影響深遠的“四個一”機制——成立一個文物局、一支考古隊,增加文物部門一顆“印”,每年安排文物修繕經費100萬元。

  福州文物保護事業從此掀開嶄新的一頁,2200多年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保護、開發、活化利用的協調推進下,不斷煥發新光彩。2019年11月,福州開展新一輪包括文物在內的古厝保護提升工作,涉及項目91個、資金176億元,目前正在有序推進中。

  保護文物,薪火相傳。以福州三坊七巷、三明萬壽岩遺址保護等為代表,近年來,福建省在文化遺産保護上持續發力,許多文物古跡、歷史建築煥發新生——

  廈門鼓浪嶼申遺成功,“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確定為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我國申遺項目;萬里茶道成功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海上絲綢之路、閩浙木拱廊橋、三坊七巷等項目申遺前期工作有序開展;武夷山、福建土樓、中國丹霞(泰寧)等世界文化遺産、自然遺産保護工作深入推進,不斷提升。

  遺産在保護,“家底”在增厚。今年1月,福建省發佈重大考古發現——由福建省文物局牽頭組成的聯合科考隊,在上杭縣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實現了福建此類遺跡零的突破。

  近5年來,福建省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其中擴展1處),目前全省共有“國保”169處,省政府核定公佈第九、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317處;完成福建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新發現重要水下文化遺産5處,確認沉船和遺物點50處。

  力度:創新機制,強力保護

  文物保護,關鍵要有力度——用全力,也要用巧力。

  去年開始,作為福建省司法助力文化遺産保護的創新舉措,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産司法保護經驗在全省推廣。

  2019年11月21日,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産保護巡迴法庭成立,這是福建省首個文化遺産保護巡迴法庭,專業化審理福州全市範圍內與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相關的案件。

  這一創新舉措還實現糾紛解決多元化,引入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陪審員、調解員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矛盾化解,目前法庭已經成功化解糾紛30多起。

  除了福州,泉州市鯉城區法院緊接著成立了“海絲史跡與遺産保護”巡迴法庭。

  有了司法力量介入,文物保護更有底氣。去年,省文物部門協調三明中院審理的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追索案,成為我國通過民事司法渠道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開創性案例,入選“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

  堅守安全底線,織密扎牢文物“保護網”。近5年來,福建省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省文物局下發《關於文物督察約談辦法》等文件。同時,實施40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防”工程建設,建設完成覆蓋省級以上文保單位的“福建省文物保護平臺安全在線監管系統”(一期)等。

  在革命文物保護方面,福建省出臺了《福建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方案》;全省45個縣區納入中央《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二批)》,為保護傳承紅色文化遺産奠定堅實基礎。

  據悉,2020年,福建省文物部門共爭取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21857萬元,安排全省文物保護項目184個,爭取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補助資金9550萬元,省級文物保護專項資金8097.5萬元。

  溫度:活化利用 融入生活

  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對象雖是過往古物,但旨歸卻在今天和未來。如何活化利用古物,是對當代人的考驗。

  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這是三坊七巷的常態。數據顯示,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已連續多年遊客人數突破千萬人次。為何如此受歡迎?除了“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的知名度,還有好看好玩的留人之處。

  近幾年,三坊七巷的福州傳統民俗展示、體驗活動從未停歇,脫胎漆器、軟木畫、油紙傘等民間藝術業態相繼入駐。這裡已經從一個歷史街區,升級成為福州傳統文化的展示中心、交流平臺以及文創産業基地。

  在福建,成功“嵌”入現代生活的文化遺産,還有武夷山、福建土樓、鼓浪嶼等。遊客帶來的不僅是人氣,還有歷史文化的生命力。

  位於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的福州市美術館新館去年9月開放,很快成為美術愛好者的打卡點。這裡原本是清末武狀元黃培松的故居,福州古厝集團將其修繕後,打造成美術館。藝術沙龍、藝術講座、書畫寫生等活動,讓武狀元之家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像福州市美術館一樣,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的院士故居“心遠廬”,蛻變成郭宅博物館對外開放;閩海關稅務司官邸舊址,如今已成為閩海關文化展覽館。在福州,一座座古厝,正書寫新的篇章。

  展覽,也是“讓歷史説話,讓文物説話”的重要方式。近5年來,福建省新增國有博物館7家、非國有博物館22家,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1家、國家二級博物館11家。全省博物館達到143家,近5年累計舉辦各種展覽活動5000多場,1.5億多人次參觀。

  精心布展,展現福建文化、文明之光。福建博物院“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百國百僑百物展”獲第16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福建博物院“絲路帆遠——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圖片展”等海絲主題展覽赴海絲國家、聯合國總部等地展出,讓世界各國領略福建豐富的海絲文化。(段金柱 吳旭濤 樹紅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