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國家知識産權局發佈2020年全國知識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結果,福建知識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得分為81.72分(百分制),高於全國平均分(80.05分)1.67分,位列全國第五。調查結果表明,近五年福建知識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得分整體處於波動上升的趨勢,2017年以來均保持在75分以上,特別是2020年得分創歷史新高,較2019年提高了6.32分。福建知識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的明顯提升,反映出社會各界對福建全面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成效的充分認可。
2016~2020年福建知識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 圖片來源:《2020年知識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報告》
據了解,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産權工作,省委書記尹力,省長王寧,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羅東川,副省長鄭建閩等省領導多次就福建省知識産權特別是知識産權保護工作作出指示批示。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強化知識産權保護的意見》後,2020年5月,福建省出臺《福建省強化知識産權保護實施方案》,確定了12項重點任務,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強化知識産權保護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福建知識産權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統籌推進知識産權保護,促進保護能力和水準整體提升,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堅持以質為先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福建堅持以質為先,不斷激發創新創造的活力。福建深入實施專利品質提升工程,開展非正常專利申請專項整改,推進專利從高速度增長向高品質發展提升。同時,深入推進商標品牌戰略實施,持續推進商標註冊便利化改革。
2020年福建省知識産權品質效益持續提升,全省專利申請受理180399件,同比增長17.69%,專利授權145929件,增長47.47%,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0250件,增長14.36%;全省共存有效發明專利50756件,增長15.9%;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12.775件,增長14.97%,全省專利電子申請率達99.58%,居全國第1位;全省新申請商標504603件,新增註冊商標324548件,累計有效註冊商標數達1654940件;新註冊地理標誌商標64件,累計有效地理標誌商標達561件。全省作品登記數量達163786件,增長46.3%,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全省植物新品種授權量呈上升態勢。
依法嚴格保護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近幾年來,福建省依法嚴格保護知識産權,不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福建推動面向機械和電子信息産業的中國(福建)知識産權保護中心獲得國家知識産權局批准設立並啟動建設;建立面向智慧製造和半導體産業的中國(泉州)知識産權保護中心、面向新能源産業的中國(寧德)知識産權保護中心以及面向鞋服和食品産業的中國(晉江)知識産權快速維權中心、面向廚衛産業的中國廈門(廚衛)知識産權快速維權中心,初步形成覆蓋閩北、閩中、閩南的知識産權保護網;大力推進國家知識産權保護試點示範區建設,加快構建省、市、縣三級知識産權協同保護體系;出臺首個規範專利代理行業監管執法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升級建設全省知識産權保護智慧案管平臺及大數據中心。
福建還大力開展“藍天”“鐵拳”等專項行動,強化重點領域知識産權保護,嚴厲打擊與疫情相關非正常商標申請代理行為專項行動,加強重點商標品牌保護及重點商標企業維權指導,截至目前,累計511件商標獲國家知識産權局馳名商標保護。2020年,全省共立案辦理專利行政執法案件5344件,其中專利糾紛案件2585件、假冒專利案件2759件;立案查處商標違法案件1710件,案值3153.4萬元,罰沒款3036.2萬元。實現知識産權糾紛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政處理、仲裁裁決及司法保護等多元化救濟渠道有效銜接。
促進轉化運用 提升綜合運營效益
福建面向省重點産業、支柱産業儲備首批高價值專利組合,持續培育省級知識産權優勢企業。2020年省專利獎評選出獲獎專利44項,16項專利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同時啟動實施産業自主知識産權競爭力提升“領航計劃”,創新開展“專利e貸”等知識産權融資業務,支持銀行、保險、擔保等機構聯合建立知識産權質押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目前,全省知識産權質押總額達92億元。“知創中國”平臺為40多個企業創新創業項目提供路演機會,525家企業、科研機構、投資機構入駐平臺,並舉辦投融資對接會。
福建還深入實施地理標誌産業促進工程,出臺《強化地理標誌運用 促進地理標誌産業高品質發展指導意見》,引導促進地理標誌産業鏈發展和價值鏈延伸。
立足便民利民 優化公共服務體系
福建打造“知創中國”“知創福建”線上線下知識産權綜合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在全國首創知識産權公共服務“最多跑一地”範式,推動“知創福建”知識産權公共服務平臺向設區市及平潭綜合實驗區延伸,實現全省覆蓋。公共服務平臺還邀請福州知識産權法庭、海峽兩岸仲裁中心、人大代表工作室等入駐,為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知識産權保護和專業服務,目前共有近百家國內外中高端專業服務機構入駐。公共服務平臺已建成12個功能服務區,成立4個分平臺和13個工作站,4000多人被納入知識産權專員庫管理,面向社會提供便民利民的知識産權全週期、全鏈條、全領域服務。
福建還穩步推進知識産權業務受理“一窗通辦”,推動獲批TISC(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建設單位1家、籌建機構2家。此外,福建還深入開展地理標誌使用專項整治等行動,2020年共核準公告六批次164家專用標誌使用企業,居全國試點省份首位;1231家地理標誌産品企業通過國家知識産權局專用標誌換標審核,居全國首位。
強化宣傳培訓 提升全社會保護意識
2020年,福建依託知識産權遠程教育平臺,舉辦遠程培訓班50期吸引4.7萬人次參訓;推出“線上戰略工作坊”系列培訓,吸引近3000人次觀看;舉辦業務主題宣傳活動60多場,吸引6300多家企業8200余人次參與;為550家企業提供專利數據庫服務,幫助1184家企業通過貫標認證。
下一步,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産權局)將繼續深入與相關部門開展緊密協作,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強化保護、深度融合、高效聯動,積極推動知識産權領域改革和發展,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強化知識産權保護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為服務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超越作出更大貢獻。
據悉,國家知識産權局連續第九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知識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抽樣調查。相關評價指標包括法律與政策保護、執法、管理與服務、宣傳教育等方面。2020年,調查有效樣本超1.2萬個,樣本來源涵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查群體覆蓋知識産權權利人、專業人士和社會公眾等各類主體。(文 黃文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