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福建三明:鄉村展新顏 遍開幸福花
2022-08-04 11:02:16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陳洪亮責編:胡曉萌

  原標題:三明探索“一五六模式”,以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鄉村展新顏  遍開幸福花

  日前,2022年福建省4A級旅遊景區名單公佈,明溪滴水岩紅色旅遊景區、泰寧縣九龍潭景區上榜。至此,三明實現每個縣都有4A級旅遊景區的目標,總數達21個。

  與之呼應的是,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一個個各具特色的鄉村成為“微旅遊”目的地,與這些景區形成優勢互補的新局面。

  這是三明市推行“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帶來的變化。“1”即堅持“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的理念,“5”即實施“一把手”推進、規劃先導、農房建設管控、共建共享、黨建引領等“五項機制”,“6”即打造文化傳承型美麗鄉村、産業融合型美麗鄉村、休閒旅遊型美麗鄉村、生態保護型美麗鄉村、整村遷建型美麗鄉村、保護開髮型美麗鄉村等“六種模式”,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讓美麗鄉村既有“城”的品質,又保留有“鄉”的氣質。

  打基礎,建“八好”新農村

  每個週末,三明市三元區小蕉村都會迎來一撥周邊的遊客。“村子很美,特色鮮明,路途不遠,時間不長,走到哪算哪,感覺真好。”

  “現在的生活跟城裏人沒啥區別。”55歲的小蕉村村民鄭福財如今經營著一家農家樂。他説:“這些年村子變得讓人很舒心。”

  小蕉村是三明市區的城郊村,由於村莊破舊、道路泥濘,留不住人。

  為改變這一局面,小蕉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邀請設計院專家做好規劃,按照村統規、民自建的方式建起新房。

  “‘山、水、林、田、村’整體格局保持不變。”福建清華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嚴龍華表示,不僅要美化環境、完善設施,還要讓村民有“家的感覺”。小蕉村遵循“村集體收入可持續、村民可承受”的原則,優先解決水、氣、電、路、住房等剛需問題,再著力推動庭院美化、水系治理等提升工程,最後逐步推進垃圾分類、數字鄉村建設,全面提升整體水準。

  如今的小蕉村每年吸引30批次創客、藝術家、演繹團隊來村學習、創作、演出,吸引遊客2.1萬人次。

  小蕉村的變化是三明美麗鄉村的縮影。近年來,三明著重從“鋪好農村路、供好農村水、蓋好農村房、辦好農村學、行好農村醫、織好農村網、美好農村顏、興好農村業”等方面建設“八好”新農村。目前,三明市已投資15.44億元用於農村建設品質提升。

  聚合力,各方參與力量大

  美麗鄉村,吸引來的不僅是遊客,還有不少搶抓鄉村振興機遇的團隊。

  小蕉村有一座二層的木構宅院,這是台灣建築師蔡幸爵“跨界自造”團隊的工作生活場所。

  “小蕉村周圍有發現宋代至清代的民窯陶瓷殘片,也是我們來到小蕉村的主要原因。”蔡幸爵介紹説,小蕉村是座千年古村,周邊分佈著宋、元、明、清的古窯址。2019年,他入鄉駐村後,把鄉建鄉創的“台灣經驗”運用到新村建設中,助力當地産業發展。

  在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來自浙江的文藝青年周青和洪緯夫婦被如詩如畫的鄉村美景吸引,成為這裡的“新村民”,也帶來不少新變化。兩位文藝青年在此創辦起“新知青藝術公社”,為那些熱愛鄉村的藝術家和高校師生提供落腳點。

  “前陣子,福州大學至誠學院外國語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隊走進半山。”周青説,目前新知青藝社各種志願者近百人。今年以來,開展各類大大小小的活動29場次。目前正在準備執行青年藝術家駐村計劃——為半山村留守兒童開展“美育教育”常態化和對鄉村進行拍攝宣傳。

  “人才”有幹勁,黨建搭“舞臺”。三明大力推行“人才回引”工程,建立在外優秀人才庫,動員人才返鄉服務,已摸排442名在外優秀人才有意返鄉任職。在此基礎上,三明探索“産業聯盟”“區域聯建”“村企聯建”等“跨村聯建”模式,成立192個聯村黨組織,覆蓋713個村,為鄉村振興凝聚廣泛合力。

  建機制,激活內生動力

  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三明市始終堅持尊重農民意願。

  趁著休息日,永安市貢川鎮龍大村村民李錦柳一大早就在自家的小洋樓前忙活起來。“村裏推行積分制以後,每個月要現場評比美麗庭院,大家打扮庭院的勁頭特別足。”

  龍大村村委會副主任李慶勇介紹,龍大村通過“以獎代補”“投工投勞”“戶爭牌、人爭星”等工作機制,以小積分撬動大能量。

  “現在檢查村容村貌已經不是挑毛病、提問題,而是大家一起討論怎麼把村莊建設得更好。”貢川鎮經濟發展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龍大村挂村幹部鄒發群説。

  沙溪河畔,青山蒼翠,一條休閒綠道環繞其間,又有亭臺樓閣點綴其中,如今已成為龍大村的旅遊景點。當初計劃修建這條步道時,卻讓大家發愁——請專業團隊設計、施工,項目預算高達158萬元。

  “最後項目只花了50多萬元就順利竣工!”鄒發群介紹,經集體討論,龍大村制定了村級項目投工投勞管理實施辦法,利用村裏的閒置勞動力,“花小錢辦大事”。

  三明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光明介紹,針對農村“重建設、輕管護”的現象,三明市建立健全“黨政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共建共享機制,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相結合的辦法,探索建立“紅黑榜”“積分制”等長效管護機制。目前已有1069個建制村推行積分制管理模式。群眾參與鄉村發展的全過程,也實現了從“要我變”向“我要變”的轉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賴虹敏 吳振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