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2022-12-05 15:12:46來源:學習強國編輯:陳洪亮責編:胡曉萌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母樹大紅袍(彭善安 攝)

  武夷岩茶是茶敘的佳品,讚美之辭廣見於茶書、詞著之中。

  尤其是詩句:香含玉女峰頭露,潤帶珠簾洞口雲。(清·沈涵《謝王適庵惠武夷茶》)

  觸人神經,引人遐想。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品茗觀雲(彭善安 攝)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品茗觀雲(余曉春 攝)

  武夷岩茶作為烏龍茶中的特種茶,在日常品飲時,既別於品質審評,也別於茶藝表演。

  重點在品賞滋味、香氣,領略茶韻,以及種植山場、製作工藝、品種之差別,同時觀賞沖泡手法和器具。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茶(彭善安 攝)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茶山的紋路(王大鵬 攝)

  生長于武夷山中的那些茶葉,早期也是製作成團茶餅茶,明朝奉詔改製成散茶,後製成綠茶。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武夷春茶(王大鵬 攝)

  由於山場分散,採摘、挑青時間拖長,茶青或受日光侵曬,或被抖動所致,變軟退,因之而作,想不到味更厚、香更高。

  便逐步加強曬青、附以搖青、進行炒揉、炭焙等工藝,茶品優於綠茶,便按此法而為,當然工藝要比製作綠茶更加繁複。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翻山涉水挑茶青。(鄭友裕 攝)

  這種做法被當時請來編修《武夷山誌》的王復禮拾記起來,標題《茶説》,時約在清康熙後期。因為其時也無烏龍茶、青茶類別,叫什麼名稱呢?就按産地叫岩茶吧,既含地名,又體現製作工藝。有人把它和此前的武夷茶混為一談,謬也。

  由於其滋味厚重,品飲之法自然別於團茶、餅茶、綠茶,即小壺小杯,細品慢啜。

  最早見證此品法者,當係清永安縣令彭光鬥。

  其文曰:余罷後赴省,道過龍溪,邂逅竹圃中,遇一野叟,延入旁室,地爐活火,烹茗相待,盞絕小,僅供一啜,然甫下咽,即沁透心脾,叩之,乃真武夷也!客閩三載,只領略一次,殊愧此叟多矣。(清乾隆三十一年·彭光鬥《閩瑣記》)

  彭光鬥作此文時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文中茶乃“真武夷也”,煮啜之法是否由武夷傳去,不得而知,待考。

  二十年後,大文人、美食家袁枚品茶武夷感謂就更多了。他説武夷品茶“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併發出了“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見袁枚《隨園食單》)

  他曾戲言武夷人飲茶:一杯啜盡一杯添,笑殺飲人如飲鳥。(清·袁枚《試茶》)

  此二位飲君,不但高評武夷岩茶,而且還寫到當時品茶所用小壺小杯和小口細啜飲法,此當是功夫茶之雛形。但是他們沒有説出岩茶特點,略顯不足。還是乾隆《冬夜煎茶》詩中雲“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他喝出的“骨鯁”,很多當今人認為就是“岩韻”,乾隆可算是品茶大家了。

  大概十幾年後,又出現兩位品飲岩茶高手,他們分別是天遊觀道士靜參和福州大文人、曾任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的梁章鉅。他們夜談茶事品鑒岩茶時,總結出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種之類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為無上妙諦矣,不知等而上之,則曰清。香而不清,猶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則曰甘,清而不甘,則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則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需從舌辨之,微乎微矣。(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品茶》)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品茶》(資料圖片)

  這“四字觀”可説是衡量岩茶的尺牘。不過對於審評者來説,它似乎簡單了一些;對茶農來説,又顯深奧了一些。

  審評時要講“八個因子”比較複雜,茶農、茶家表述很直爽,用是否有骨頭、厚重、順滑、喉底香、飽滿來衡量它。

  現在有的喝茶人喜煞口、霸氣、張揚,有的愛溫柔、含蓄、細膩。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武夷岩茶(王雨婷 攝)

  岩茶資深前輩們,認知性高,又富學養,他們描述岩茶滋味就更文學了:滋味豐富,有層次感,茶韻悠長等。岩茶“泰斗”姚月明還有特別的兩種感覺,他曾説:上好岩茶有可以“咬”的感覺,是因為有果膠附在牙齒表面;茶喝下喉後,鼻子有茶香氣呼出。

  有人説,喝岩茶只注重香氣,就顯得外行了。因為香氣易識,滋味難懂。至於香形只是在似與不似之中,關鍵在引導。很玄。

  判別岩茶的標準是:重在吃水,以味取香,講求山骨、喉韻;茶水厚重,馥鬱芳香,氣息幽遠,清爽甘潤,岩韻明顯,故有“濃非厚,淡非薄”之説。這是優質岩茶的表現。分辨方法是比著喝。

  至於品飲岩茶的器具。舊時當地人比較簡單:泥爐、木炭、山泉水、鐵皮壺。

  清朝、民國時期,只有茶家、茶行、寺廟道觀等有茶山者或有錢人,才能得以小壺小杯,細斟慢品。但是有錢的閩南和潮汕人泡飲岩茶很講究,必備陶土爐、玉書碨、孟臣罐、若琛甌,至於炭薪,多以木炭,講究者以甘蔗渣,甚者以橄欖核,煮品儀式感極強。還有一種曰“潮汕功夫茶”一盤一船,一壺三杯。

  奉茶時,尊者或長者為先。一輪後,滾水燙杯,週而复始。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陶土爐(資料圖片)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玉書碨(資料圖片)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孟臣罐(資料圖片)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若琛甌(資料圖片)

  20世紀50年代,茶山分給農家,茶産後有人為鑒自家茶品,也會用一盞泡後,倒入飯碗,以觀湯色、聞香、嘗滋味,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收購時和茶行討價還價。但大多茶農不懂如何效倣,以爭取更好的茶價。

  人民公社化後,以生産隊為核算單位,茶價也關乎著社員收入。隊中幾位懂茶者,也會將茶泡而品飲,以向收購站積極議價論價。不過,大多社員並不關心,也不過問審評之事。這種狀況至少維持三十多年。

  1981年,天心大隊茶山分給農戶,1984年國家取消茶葉統購統銷。初時由幾家出口公司代理戶收購,自産自銷的茶農概不懂先自我評後去討價。此間,也極少人把品飲岩茶作為賞心樂事,茶家中絕少見盞杯之類雅器。

  此後的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起,陸續有茶農自找市場,本省之雲霄、詔安、廈門,後延伸至廣東的潮汕、廣州。賣精茶,先自品,心中有數;給買家品,以論價。隨之蓋盞、小杯、湯碗便時興了起來,種類漸多,質地逐優。還有那各種佳木之茶桌椅,木、石茶盤,五花八門,各式各樣,那是店家的門面。但泡具不外水壺、盞、杯。為了待客之便,用壺者漸少,盞便通行。

  對於紫砂壺,是清代、民國時期品飲功夫茶的主要器具,主要是因為當時品飲武夷岩茶者多為文人雅士、官家富人。他們不但對茶品講究,而且對茶器也頗挑剔,因紫砂壺既可泡茶,又可欣賞把玩、收藏,便非常受寵。據説其選材、製作、造型、質地很有説法,非行家不得其奧。

  同時認為紫砂壺泡茶,更能發茶之真味,茶湯滋味更加醇正,且有較好保溫作用。適合老茶人慢斟細品,尤適應茶藝表演之用。但有人認為用紫砂壺泡茶,不方便投茶和“快出水”。

  用白瓷蓋碗泡岩茶,較之於紫砂壺更晚,卻因其實用性和便捷性較強,故得以迅速傳播。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白瓷蓋碗泡岩茶(武夷山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

  其優點是便於投茶、沖水、刮沫、聞香、看湯色、觀葉底,還方便倒茶渣。其吸水性為零,吸附性極低,無論泡過什麼茶只要一燙就凈。故而有利於品鑒多樣性岩茶。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白瓷蓋碗泡岩茶(鄭長敏 攝)

  20世紀末又傳入公道杯和聞香杯。公道杯有利於均勻茶湯、公平待客。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羊脂白玉公道杯(資料圖片)

  而聞香杯不適合品岩茶之用,岩茶只要聞蓋香、嘗水香、聞杯底,而聞香杯顯得多此一舉。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茶傳友誼(鄭友裕 攝)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品茶會友(王小偉 攝)

  武夷岩茶自生成之日,便有與之俱來的特性,即製作有其技,茶品有其性,品飲有其法。這也是岩茶的重要傳統之一,習之、研之,不亦樂乎。(文 黃賢庚)

八閩文脈·創造 | 品飲岩茶的賞心雅事與歲月傳習

武夷茶園(張棟華 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