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廈門:“碳”路綠色司法 守護綠水青山
2023-04-11 09:55:07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姚鹿責編:尹小兵

  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我省積極爭當綠色司法探路者。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中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和15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福建法院入選的2個案例均來自同安法院。審理的跨境銷售大白鯊製品案和古玩市場非法買賣紅珊瑚製品案的入選,彰顯了同安法院“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力度。

  在全省率先實現涉生態案件跨區域集中管轄,創新生態修復機制、設立全國首個生態司法公益碳賬戶,探索設立生態審判碳匯教育實踐基地……近年來,廈門市在創新探索綠色司法保護模式上勇擔當、走在前,用司法力量守護綠水青山。2018年3月,同安法院在全省率先實現涉生態案件跨區域集中管轄,實行“三審合一”模式,審理廈門市全部6區的涉生態刑事、民事、行政一審訴訟案件,至今累計受理廈門六區涉生態案件1278件,審結1212件,依法懲治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當好生態環境的“守門員”。

  匯聚合力

  提升生態審判專業化水準

  近日,同安法院牽頭組織同安區農業農村局、汀溪鎮林長辦、汀溪鎮堤內村以及補植復綠工程監理單位等前往位於汀溪鎮堤內村的“廈門生態審判碳匯教育實踐基地”堤內片區,共同開展異地補植復綠踏勘驗收。看到山坡上樹林蔥鬱,黃花風鈴木、楓香等觀賞性植物點綴其間,大家感到很欣慰。

  “這次共計驗收同安法院生態庭首批責令涉林刑事案件被告人補種管護的林地528畝。”同安區人民法院行政與生態環境審判庭庭長林振泰介紹,其中,發生在翔安區的蘇某福等人非法佔用農用地罪一案責令原地補植復綠200余畝,異地補植復綠390余畝,是迄今為止廈門市範圍內責令刑事案件被告人補植復綠面積最大的刑事案件。

  在踏勘後,考慮達到異地補植復綠的林地經過三年管護,長勢總體良好,同安法院協調相關各方共同驗收,並由區農業農村局出具驗收情況報告。至此,涉及的相關案件形成完整閉環。

  生態環境損害案件發生後,由同安法院跨區域集中受理審判,涉及生態修復的,又根據案件實際情況,分別在原地和異地開展——這是自五年前,廈門在全省率先實現涉生態案件跨區域集中管轄以來,涉生態案件的處理常態。

  為了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同安法院聯合轄區8家環境行政執法、司法機關,共同構建一體聯動、依法監督、源頭預防、跟蹤修復的“1+8”立體化生態保護網絡,建立案件諮詢、督辦預警、信息共享、聯席會議、訴調對接、快辦快審快執等工作機制,規範證據採集和案件移送、辦理流程。該院還建立專家證人出庭做證和專家輔助人參審參調機制,借助覆蓋環境物證、林業物證、水産養殖育種等相關專業領域的專家力量,進一步提升生態審判專業化水準。

  創新不斷

  生態修復展現廈門特色

  值得關注的是,在創新生態修復機制方面,2022年8月30日,廈門設立全國首個生態司法公益碳賬戶,開闢“碳匯+”生態司法新格局。

  此前,在一起非法到台灣淺灘海域盜砂的訴訟中,由於已無法進行原地的生態修復,經過同安法院的調解,最終,被告人簽訂了《自願認購碳匯委託書》,自願通過廈門産權交易中心購買價值42萬餘元的海洋碳匯並交付至廈門市生態司法公益碳賬戶。今後,這些碳匯將被用於廈門區域內大型社會活動項目的碳中和。

  而這也標誌著廈門市“生態司法+碳匯交易”工作機制正式建立。瞄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義務人修復能力不足、實際修復條件有限等問題,該模式著力簡化生態修復流程,進一步探索多元化的環境修復舉措。

  司法守護綠水青山,審判並不是終點,發揮司法職能,促進修復受損生態環境同樣重要。近年來,同安法院持續探索,不斷完善生態修復專家論證、檢查驗收、評估回訪和履約保證金制度,形成“破壞—判罰—修復—監督”的完整閉環。截至目前,“廈門生態審判碳匯教育實踐基地”的4個基地覆蓋山林荒地面積2000余畝,實現造林管護1000余畝,生態修復率超過95%,更多生態修復的廈門創新實踐不斷涌現。

  預防在前

  增進環保法治新共識

  “大家看看這份倡議書,記住紅珊瑚是海洋珍稀瀕危物種,不可以出售、收購,別像我一樣觸犯刑法了……”曾經的古玩店老闆沈某發,變身宣講員,自費印製《保護紅珊瑚倡議書》發放,現身説法倡導商戶保護紅珊瑚。

  出現在廈門古玩市場的這一幕,同樣源於同安法院的創新之舉。

  作為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15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之一,同安法院通過探索創新符合案件實際情況的勞務代償生態修復模式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認可。在該案中,被告人的現身説法在為古玩商戶敲響警鐘的同時,也增強了公眾對珊瑚等海洋生物的保護意識,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廈門創新設立生態審判碳匯教育實踐基地,通過實地宣講、司法案例警示教育、生態法治文化推廣等,預防在前,讓生態司法更深入人心。

  “近期,我們正和區城管局加強互動,針對建築垃圾隨意傾倒問題,指導執法人員依法取證。”林振泰告訴記者,“今年我們還將和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推進林業碳匯損失測算等工作,把生態司法保護與鄉村振興更緊密地結合,助力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和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記者 楊珊珊 通訊員 林思思 楊心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