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會現場
4月24日上午,福建省召開知識産權宣傳周活動新聞發佈會。福建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省知識産權發展保護中心主任劉徵穎通報了2022年福建加快知識産權強省建設總體工作情況。
據介紹,2022年,福建明確加快建設知識産權強省目標,率先成立省委書記周祖翼擔任組長、省長趙龍擔任第一副組長的中共福建省委加快建設知識産權強省領導小組。全省知識産權相關部門圍繞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目標任務,奮力譜寫福建知識産權發展與保護新篇章。
知識産權創造量質穩步增長。截至2022年底,福建發明專利有效量7.51萬件,其中高價值發明專利2.79萬件,同比增長23.2%,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6.66件;有效註冊商標數227.76萬件,居全國第七位;地理標誌商標總數633件,居全國第二位。2022年,福建新增授權專利14.15萬件,其中發明專利1.62萬件;新增註冊商標32.75萬件,新增地理標誌商標41件,新增植物新品種權143個,作品版權登記28.6萬件,同比增長61.9%,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知識産權大保護格局日益完善。福建知識産權執法部門強化協同保護,建立訴調對接、行刑銜接等部門協作機制,組織開展“龍騰”“劍網”“鐵拳”“藍天”等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侵權假冒等知識産權違法犯罪行為,案件受理量和結案量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全省法院共辦結各類知識産權案件2.32萬件;全省檢察機關共辦理知識産權刑事案件673件;全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各類侵犯知識産權犯罪案件735件,抓獲犯罪嫌疑人889名,涉案金額39.11億元。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查處假冒專利案件6035件,商標違法案件2137件,地理標誌違法案件72件;全省版權執法部門共立案查處各類侵權盜版案件50起,開展軟體正版化工作檢查2251次;全省農村執法部門查處侵犯種子和植物新品種權案件47件。福州海關在郵遞渠道共查獲侵權物品1555批次、2307件;廈門海關查獲進出境涉嫌侵權貨物1058批次,扣留侵權嫌疑貨物530萬件。
知識産權綜合運用效益不斷提升。福建知識産權管理部門圍繞各自職能,不斷完善促進知識産權轉化運用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知識産權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作用。福建入選2022年國家專利轉化專項計劃獎補省份,獲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億元;入選國家優勢示範企業291家;30項專利獲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及外觀設計優秀獎,均創歷年新高。2022年專利轉讓許可1.31萬次,同比增長5.81%;專利質押金額83.11億元,同比增長31.8%。福建省工信廳加強專利與標準融合,幫助企業參與標準制修訂52項,在第二十屆海創會期間轉化落地專利成果100多項;福建省稅務局全面落實知識産權相關稅費優惠政策,支持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化;福建省商務廳認定新一批127家“福建省重點培育和發展國際知名品牌”企業,推出“福品銷全球”系列活動;福建省版權局探索在區塊鏈技術體系下的全流程版權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實現版權整體價值提升。
知識産權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健全。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全省全面推行要素式審判機制,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建立訴調一體化雲平臺,平潭綜合實驗區人民法院在全省首創行政處罰、行政調解、司法確認“三同步”工作模式,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設立海絲中央法務區知識産權專業調解室等,加快知識産權糾紛的化解。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加快構建以“知創福建”知識産權公共服務平臺為核心的立體化多層級知識産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設立10個分平臺、2個區域平臺和41個工作站,新增省級知識産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32家、備案國家網點2家。福建省版權局開通“綠色通道”,實現作品登記全程網辦。各級公證機構辦理知識産權公證3.33萬件。廈門仲裁委員會新設知識産權仲裁院。福建省貿促會依託“一庫三平臺”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幫助企業提高涉外知識産權風險防範能力。
知識産權人文社會環境不斷優化。福建省人社廳在經濟專業技術職業資格類別下新增知識産權子專業。福建省市場監管局連續3年舉辦閩臺知識産權圓桌會議,成為海峽兩岸知識産權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掛牌成立海外知識産權糾紛應對指導工作站。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與世界知識産權組織(WIPO)仲裁與調解中心簽署交流與合作諒解備忘錄,為國際知識産權爭端解決提供新路徑和新平臺。
下一步,福建知識産權各職能部門將按照職責分工,認真履職,繼續深化知識産權強省建設,為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的知識産權支撐。(文/圖 李唯一)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