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福建建甌:以文興城守住“千年建州”歷史文脈
2023-08-04 10:01:15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姚鹿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建甌將謀劃項目帶動和突出原真保護有機結合,以文興城守住“千年建州”歷史文脈——千年古城滿眼春

福建建甌:以文興城守住“千年建州”歷史文脈_fororder_c9e44bd8-0cd3-46d5-80d7-815c03b419c7

建甌市挑幡藝術團表演者在古街區獻藝。

福建建甌:以文興城守住“千年建州”歷史文脈_fororder_bb526b41-14e6-48f2-af1a-c02b1f71f3c8

修葺一新的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古色古香。

  建甌古稱建州,福建的“建”即來源於此。8月2日,記者走進位於建州古城核心位置的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只見風格多樣的古厝沿街而立,戲臺、彩繪、馬頭墻等景觀次第展開,木刻、磚雕、入簾門等建築結構觸手可及……在這裡,徽派風格與閩北特色相融合,大量清代和民國時期建築櫛比相鄰。

  “建甌作為州府時期達官會聚、市井繁華,落成有二程夫子祠、劉氏五忠祠等理學名家祠,還有多處歷史文化遺址。”建甌一中退休教師、朱熹第28代嫡長孫朱銳敏介紹,鐵井欄—紫芝街是建甌最具建州風貌和建寧府格局、保存最好的古街區,也是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原真保護 煥新古城

  去年8月,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活化項目正式開工。為了守好文脈,確保風格不走偏,建甌組建專家評審組,對保護區內建築的風貌、品質、年代進行全面梳理評估,確保老街區的“風骨”可以留下來、傳下去。

  在當地居民看來,進行文脈梳理與修繕提升,既是回應群眾所需所盼的民生工程,更是尋根尋魂的文化工程。“曾經的老街區不僅建築老化破損,基礎設施也很破舊,現在變得整潔美麗,重新煥發了韻味。”72歲的市民陳海銀在街區生活了幾十年,對家鄉重現芳華十分感慨。

  眼下,街區的古建築修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開展中。當地不僅組織建州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傳承人“師帶徒”參與相關工作,對建築木制結構採用榫卯工藝進行修復,還廣泛收集老構建、老物件,工藝和用材源頭都堅持“修舊如舊”。

  保護工作不止于靜態的“完成時”,還要讓文脈鮮活起來,轉變為長效發展的“進行時”。

  2日上午,一場精彩的挑幡表演在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上演,高達10余米、重約20公斤的長幡在表演者身上旋轉翻飛、虎虎生風,圍觀的市民遊客直呼過癮。建甌挑幡是閩北一帶特有的民間絕活,已有300多年曆史,以獨有的高超技藝和熱烈濃郁的鄉土風韻名揚海內外。

  “以歷史文化街區為依託,我們將挖掘民間文藝、非遺美食、博物館等新項目,並鼓勵和引導居民共同參與,以用促活,把建州風貌立體呈現出來。”建甌市旅發集團董事長李金同介紹,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將於今年9月底前完成改造提升工作,並植入業態對外開放。

  項目帶動 激活文脈

  建甌有1800多年的建縣史,是全國文化先進縣和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又是朱子後裔世居地,至今仍完整保留大氣的古城格局。

  2021年以來,建甌市錨定“千年建州·理學名城”定位,策劃生成建甌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升項目,把古城保護與加快片區開發、提升城鄉品質有機結合,作為賡續城市文脈、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規劃修繕三個古城門,打造兩個水岸門戶,提升三條歷史街區,整治六個文化節點。行走在建甌古城中,記者看到五經博士府、劉氏五忠祠、練夫人祠和建安書院等歷史建築正加快修繕中。

  同時,建甌以“城市品質提升攻堅年”行動為抓手,加快推進100個城鄉品質提升項目建設,共同繪就一幅內有古城雅韻、千年文脈,外有三溪匯流、湖光山色的千年建州美好生活“實景圖”。

  “謀定而後動,千年建州文脈悠悠,我們串聯在地文化,按照‘原真性保護、活態化利用、功能性提升、生態型修復’模式,讓古城煥發新活力,爭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新標杆。”建甌市文體旅局副局長龔冰介紹,2022年,建甌市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工作在南平市績效考評中排名第一,並被確定為省級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試點縣。

  而今,古城保護和利用也推動了建甌文化旅遊産業轉型升級。據統計,今年“五一”期間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接待遊客約25萬人次,見證了老街區變為宜居宜業宜遊的新地標。

  在今年2月出爐的2023年全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省級樣板工程名單中,“建甌市理學名城城市更新建設樣板”作為縣城更新建設樣板入選。一座充滿時代活力的千年古城正涌動新潮。(記者 姚雨欣 遊慶輝 通訊員 魏永青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