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福建頻道消息(陳洪亮):福建寧德壽寧縣竹管垅鄉有一座特殊的“銀倉”,裏面儲存的不是白銀,而是白茶。正是這座“白茶銀倉”,讓鄉民吃上了“産業飯”,端起了“致富碗”,創新性地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
竹管垅鄉雲霧茶園美如畫 攝影 張翰斌
過去:垅上茶鄉也有“愁”滋味
“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一句近年流傳的寧德鄉間俗語,道出閩浙邊界車嶺的險峻高聳。竹管垅鄉正位於車嶺迎風坡之上。
竹管垅鄉位於福建壽寧縣東南部,處鷲峰山脈南麓。全鄉總面積42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茶園面積1.3萬畝,人均佔有茶園面積1.5畝,為全縣之最。
茶産業作為竹管垅鄉主要經濟支柱産業,有著輝煌的歷史。由宋元始,就有鄉人于垅上開墾茶園,歷約千載。1958年,當地開山闢地創辦了竹管垅鄉茶場,茶葉種植在全鄉各村推廣。竹管垅鄉由此成為全省、全市改造荒山、建設茶園的一面先進旗幟。
20世紀80年代,竹管垅鄉開始引進“福雲六號”“福雲七號”新品種進行大面積更新換代,茶葉生産規模和産量一度躍居全縣第一,並建立了全縣唯一一個茶葉交易市場。1998年國際茶葉博覽會上,竹管垅鄉傍洋村製作的綠茶“鳳凰舌”榮獲金獎。2010年,竹管垅鄉榮獲“福建省産茶明星鄉鎮”。
“白茶銀倉”裏存儲的白茶 供圖 竹管垅鄉政府
“垅上茶鄉”名噪一時。寧德作為中國六大茶類的白茶主産地,當地人對竹管垅鄉所産的茶葉有一個評價:葉厚、味醇,沖泡後有淡淡花香,卻不奪茶味。
“‘萬畝茶海,垅上茶鄉’是我們打的一個金字招牌。”竹管垅鄉黨委書記余新漢説。
竹管垅鄉自然環境得天獨厚,丘陵山地,海拔300米至700米,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當地茶農説:“清明到穀雨時節是垅上茶園黃金期,茶樹新葉初綻,綠葉中的茶針粗又長、覆白毫,雨水的滋養讓茶葉外形更為厚實,內蘊更為飽滿。”
竹管垅鄉連綿山垅白霧繚繞 攝影 薛明瑞
一位回鄉準備投資茶文旅産業的企業家表示,夏天竹管垅鄉不僅涼快且風景宜人。他説:“垅之上,層層梯田式茶園,接藍天擁白雲,看風景就醉人。”另一位和他一起的老茶農介紹,到了立夏,垅上茶鄉多日照,光合離子作用下,茶樹萌芽又綻放,淺綠葉片稍顯濃,此時採摘製作,花果香濃烈。而花果香的紅茶已經成為壽寧高山茶的一大特色。
“雲生霧養是垅上茶園的一大特點。”竹管垅鄉黨委書記余新漢介紹,經福建省地勘局檢測,全鄉土壤均富含鋅元素。此外,傍洋村、江岔村土壤約2000多畝富含硒元素。竹管垅鄉也是 “福建硒鋅茶主産區”。
不過茶鄉也有“愁”滋味。過去由於茶園管理水準不高、農戶生産分散、茶企規模較小、銷售渠道不暢、茶葉附加值低等各種因素,竹管垅鄉茶産業的致富增收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竹管垅鄉和廈門航空建立的廈航農莊 供圖 竹管垅鄉政府
現在: “白茶銀倉”讓鄉民吃上“産業飯”
茶産業是竹管垅鄉的主要支柱産業。該鄉總人口約7300人,常住人口約2200人。全鄉共有茶葉加工廠13家,其中規上企業1家,龍頭企業1家,從事茶葉生産、經營、銷售的人口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正是基於此,竹管垅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唱響“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山海經”,將白茶的存儲銷售與現代銀行的經營管理方式相結合,形成政府搭建“銀倉”、村委投資建廠、農戶種植、茶企生産、第三方銷售的共同受益模式,構建了生態綠倉(茶園基地)、人才智倉(管理和加工)、白茶銀倉(倉儲和銷售)的生産加工銷售産業鏈條,創新探索鄉村振興新路。
“白茶銀倉”一角 供圖 竹管垅鄉政府
在種植環節,竹管垅鄉立足茶鄉的茶産業優勢,建設標準化茶園生産基地。同時,發揮條件較好的江岔村級組織作用,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茶農以茶園入股合作社,按有機茶園標準管理種植茶葉,保證茶青品質。目前已建成標準化茶園800多畝。
在生産環節,江岔村委投資建設一座佔地4.5畝的標準化廠房,吸引壽寧鄉賢張樹欽投資創辦福建白芽銀倉茶業有限公司,引進白茶標準化生産設備,與茶農簽訂高於市場價的購銷協議,收購茶青。這種訂單式的購銷很受村民歡迎。江岔村村民吳宜龍説:“現在家門口就有茶廠,茶青再也不必運到南陽鎮出售,省時省力,價格還比外地客商的收購價高出0.5元至1元。”
而最令茶農們稱讚的是將白茶的存儲銷售與現代銀行的經營管理方式相結合,創新性地建立起“白茶銀倉”。
余新漢介紹,由於白茶餅可長期儲存並具備一定收藏投資價值,為此鄉政府將江岔村閒置的小學校舍修繕成可存儲白茶的“白茶銀倉”,建成4個標準化倉儲室,可存儲白茶餅6萬個,同時預留擴容空間。目前,全鄉9個行政村村委各投入10萬元用於採購白茶餅,統一存入倉儲室,“銀倉”即由此得名。
“白茶銀倉”建立了,如何解決銷售問題成為擺在鄉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竹管垅鄉的做法是,線上、線下包括借力第三方專業行銷團隊多渠道銷售白茶餅;推進白茶餅所屬權債券化,提高茶葉附加值等。
比如,竹管垅鄉依託壽寧縣“三農”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實施可視化定制茶園、公共品牌推介、電商線上銷售以及拍賣、眾籌、對接商會等形式多渠道銷售白茶餅。同時,針對存儲白茶餅具有較高的升值空間且風險低的特點,提供存儲和銷售業務,客戶可購買後存儲再委託銷售。
該鄉還推出“白茶銀倉”茶葉定制,從茶葉選料、製作工藝、品質級別和包裝形象設計等方面為顧客量身打造個體專屬風格的産品;建立可視化示範茶園基地,推出茶園定制服務,茶園認養後,平時由茶農打理、合作社管理,客戶可帶領家人朋友在茶園內體驗採摘新茶、茶葉製作的全過程,每年由合作社向客戶提供相當數量的無農藥、無污染、生態有機環保的高品質茶葉。
此外,竹管垅鄉正積極與金融機構洽談合作,推進“銀倉”中存儲的白茶餅所屬權的債券化,通過發行“茶票”,開展支付、轉讓、抵質押融資等金融服務,解決茶企、茶農生産資金不足與融資難的問題。
“白茶銀倉”的創新模式,殷實了山區茶農的錢袋子,也壯大了村集體,每年為全鄉9個村增加村財各2萬元。竹管垅鄉的一個個村莊也因茶葉吃上了“産業飯”,端起了“致富碗”。竹管垅鄉不斷唱響“山海經”, “白茶銀倉”模式走出了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步,目前正探索延伸産業鏈。
竹管垅鄉自然環境得天獨厚 攝影 繆福森
當前,竹管垅鄉正著力打造“垅上茶鄉,萬畝茶海”品牌,推動茶旅融合發展。竹管垅鄉面積不大,勝景不少。全縣聞名的金雞巢景區位於竹管垅鄉東南方的劉坪橋對岸,擎天石柱、俊俏奇觀;李家洋的馬鞍山博大壯觀,怪石叢生;橫山村的龍井瀑布氣勢磅薄,引人入勝;傍洋村的麻竹坪水庫湖光山影,秀色怡人。
“天地為茶竹管垅。好山好水承載起的這杯好茶,且待君嘗。”竹管垅鄉黨委書記余新漢誠邀各地賓客來品茶賞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