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寧德古田:探索農業集約化經營 實現耕地效益最大化
2024-04-07 10:05:07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姚鹿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古田多措並舉激發農民種植熱情,探索農業集約化經營,實現耕地效益最大化 在這裡,種糧有奔頭

  人勤春來早,不負好時節。眼下,在寧德古田縣平湖鎮錢坂村的連片田壟上,一簇簇馬鈴薯葉從地膜中探出頭來,田園間佈滿綠意。農戶周千雲對馬鈴薯長勢放心,正忙著為玉米育種作準備。這位種糧大戶流轉了近100畝耕地,採用“一地多用”的套種模式,種植馬鈴薯、玉米、甘薯等糧食作物,今年畝産預計可達5000公斤。

  “我對家鄉耕地懷有感情,保障糧食安全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周千雲語氣堅定。

  春耕備耕工作離不開農民的辛勤耕耘,也少不了政策的保駕護航。當前,古田正通過資金保障、技術指導、強化農資監管等方式激發農民種植熱情,並探索農業集約化經營新模式,力求實現耕地效益最大化。

  施良策,育良種

  周千雲躬身勞作的這片土地,本是一片撂荒地。2022年,在政策引導下,周千雲主動將其流轉並進行復墾,使起壟機、打孔器、微耕機等農機設備得以更好施展拳腳。在他看來,復墾撂荒地只是起步,要讓閒置耕地發揮更大效能,唯有提升作物的産量與品質,使之賣出好價錢。這背後,則需要科學種植技術的支撐。

  “採取套種模式可以實現一年四季無閒田。不僅節約了用料成本,也免去多次翻地的辛勞,可謂一舉多得。來自福州的商販常常直接到田間開展收購,根本不愁銷路。”周千雲説。

  在相距不遠的一片農田裏,農戶林美日忙著查看玉米長勢。10多年前,林美日結束在外漂泊的生活,重回故土專注糧食生産。目前,他負責管理37畝玉米,田裏種植的是泰鮮甜1號、2號等優質品種,枝葉粗壯,抗倒伏能力強。

  憑藉多年種植經驗,林美日根據錢坂村的氣候海拔條件,摸索出玉米的三季種植方案:每年2月初育第一季苗,3月種植,6月15日前後采收;到第二季育苗時,因天氣轉熱,苗期縮短至12天,只需在第一季果穗采收前預留出這一時間段即可;待到8月20日開啟第三季育苗,便能基本確保安全過冬。在這片地裏,玉米畝産可達1500公斤。

  林美日説,早些年玉米曾飽受草地貪夜蛾等蟲害困擾,幸虧縣裏派出的農技專家及時介入防治,才挽回了不少損失。如今田間監測已趨於常態化,自己經過培訓也掌握了施藥滅蟲的相關知識,實現了“手中有技,心中不慌”。

  古田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應團介紹,古田正多措並舉,全力開展春耕備耕工作。為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古田將在今年延續2023年惠農穩糧措施,並調整耕地地力保護補助方案,以申報制形式,將補助資金更精準發放到種糧農戶手上;另外,縣財政出資統一購買早稻種子1800公斤和育秧盤2.4萬片並免費發放,對種植30畝以上早晚稻的農戶給予每畝800元至1200元的補助;此外,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確保農業生産的安全與品質。

  促流轉,增效益

  以種糧大戶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基石。但李應團不無憂慮地説,受鄉村人口外流、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像周千雲、林美日這般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的種植好手並不多。此外,受山區地形制約,古田存在耕地細碎化問題,耕作成本較高、不利於機械化作業,農戶種植收益偏低。

  困則思變。2024年,古田決定將創新糧食生産模式與鞏固撂荒地整治、流出耕地整改等工作成果相結合,依託農業生産新型主體——古田縣農歌商務有限公司,將零星耕地流轉整合成大面積耕地,使“小田”變“大田”,同時,農民化身農墾工人,在提升耕地利用率的同時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為吸納農戶參與,古田縣農業農村局針對三類情況出臺獎補措施,引導耕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集中,引導經營主體對撂荒土地進行開荒復墾及復耕復種,引導經營主體發展機械化種植。同時抽調農技專家成立農耕服務中心,對試點耕地開展定崗定責技術生産指導服務。

  據農歌公司負責人洪順曉介紹,目前,公司已在平湖鎮、城西街道、吉巷鄉等鄉鎮流轉了969畝土地,分別規劃種植水稻、玉米、番薯等糧食作物,力爭多季種植。

  洪順曉説,在生産用工方面,農歌公司已形成三級組織架構。一是聘請農業技術聯絡員,作為生産經營、協調、指導等農業生産各個環節的負責人;二是針對每片相對集中的土地,在屬地聘請一至兩位農業生産實踐經驗豐富的農戶,進行田間日常管理,確保作物正常生長;三是在種植過程中,根據地塊的實際情況,或聘請專業的機械化耕作隊伍或臨時聘請農戶進行生産。眼下,採取該模式流轉的土地已進入秧田耕地、育秧階段。

  談及下一步規劃,洪順曉表示,該模式可與“我在古田有畝田”等耕地認領種糧活動協調配合,藉以拓展農産品銷售渠道;還可進一步探索“雙社聯動”項目,即基於農旅結合思路,開展農村合作社與城市社區結對子。一方面,各鄉鎮分別確定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合作社同農歌公司開展合作,並對可提供的特色農産品及當地康養、休閒旅遊資源進行梳理,形成體系;而後由縣直相關部門牽頭,前往福州等城市與有意向的社區簽訂合作關係,讓城市居民在家門口便可購買山區新鮮農産品,了解古田縣情風貌,開闢鄉村旅遊新路徑。(記者 尤方明 通訊員 李國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