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廈門知識産權營商環境指標連續三年福建省第一
2024-04-19 10:54:37來源:廈門日報編輯:姚鹿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每萬人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25.2件 廈門知識産權營商環境指標連續三年全省第一 我市知識産權宣傳周活動昨啟動,發佈2023年知識産權發展狀況

廈門知識産權營商環境指標連續三年福建省第一

同安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開展商標侵權行為檢查。

廈門知識産權營商環境指標連續三年福建省第一

廈門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進駐展會,開展知識産權巡查維權活動。

廈門知識産權營商環境指標連續三年福建省第一

“褒美進士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為近十年來我市首個新增地理標誌。

廈門知識産權營商環境指標連續三年福建省第一

2023年10月,5個知識産權維權工作站加挂檢察保護工作站站牌。

  截至2023年底,廈門全市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5.2件,分別為全國、全省平均水準的2.1倍、3.1倍;“知識産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指標在省營商環境監測督導中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2024年4月26日是第24個世界知識産權日。4月18日上午,廈門市知識産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廈門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産權局)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2023年廈門市知識産權發展狀況》,正式啟動2024年廈門市知識産權宣傳周活動。

  據介紹,2024年知識産權宣傳周活動主題為“知識産權轉化運用促進高品質發展”。根據活動方案,4月20日至26日,市知識産權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將開展公益宣傳、交流研討、培訓講座、送策入企(校)等五大類,共計52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

  為擴大宣傳周社會覆蓋面,我市還將以知識産權CBD為主要活動場所,由廈門知識産權投資有限公司、全市多個行業協會、知識産權重點企業及相關機構等,共同啟動首屆廈門“知識産權嘉年華”。通過各部門、各行業、各群體在全市範圍內廣泛開展知識産權保護宣傳教育系列活動,進一步傳播知識産權文化理念,切實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産權的意識,大力促進知識産權轉化運用,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發佈會上,廈門市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市知識産權局局長盧琳兵對《2023年廈門市知識産權發展狀況》進行解讀。他表示,2023年,廈門知識産權工作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進國家知識産權強市建設,強化知識産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打造一流法治營商環境,有力支撐高品質發展,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廈門市知識産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出臺《知識産權促進廈門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舉措》,整合優化十六條舉措助力民營經濟、民營企業持續發展壯大;市市場監管局會同市財政局出臺新版《廈門市知識産權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全年兌現專項資金8169.13萬元;市農業農村局兌現蔬菜新品種獎勵200萬元。

  2023年,廈門還入選全國第二批知識産權糾紛快速處理試點地區,獲批建設國家級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將為我市新材料和生物工程設備製造産業提供集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于一體的知識産權綜合服務;並順利通過國家知識産權局組織的第二批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試點工作驗收。

  強化專利轉化運用 激發知識産權主體創新活力

  202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對大力推動專利産業化、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作出專項部署。盧琳兵介紹,根據相關要求,我市一方面大力推進高校科研院所盤活專利,盤點篩選出4000余件具有較高價值和轉化潛力的專利,並完成專利轉化資源庫構建,促成高校企業達成專利開放許可合同104件。另一方面,組織實施專利轉化專項計劃,指導各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企業、知識産權示範優勢企業全面開展專利産品備案,並以此為基礎參加專利密集型産品認定工作。在日前中國專利保護協會公佈的全國首批專利密集型産品名單中,我市共有41家企業的51件産品入選,認定的産品數量位居全省第一,佔比41.5%。

  高價值發明專利作為保護創新成果和實現創新價值的利器,已成為創新主體參與競爭的必備手段。2018年以來,在知識産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中央專項資金及地方配套資金支持下,我市持續開展高價值專利組合培育,帶動全市知識産權創造由側重“數量”逐步轉向側重“品質”,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長期居全省首位。

  2023年,我市制定《高價值專利組合培育工作方案(2023—2027年)》並啟動新一輪培育工作,確定2023年度通過備案項目7個,涉及人工智能、新能源、晶片等我市重點扶持産業領域,培育週期至2025年12月。根據去年3月修訂出臺的《廈門市知識産權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廈市監規〔2023〕2號)規定,“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備案實施的高價值專利組合或專利池項目,培育成效顯著的,根據有關規定制度給予單個項目100萬元獎勵,每年獎勵總金額最高1000萬元。”

  開展保護“健鏈”行動 共建全省首個協同保護中心

  2023年,廈門全市各部門深化知識産權協同保護機制。市、區市場監管局與思明區檢察院共建全省首個檢察行政知識産權協同保護中心。市市場監管局、市文旅局與市中級法院建立知識産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制度。全市5個集體和12名個人獲評2023年全省知識産權保護工作成績突出集體和個人,6起案例入選省級典型案例。

  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産權局)持續加大打擊侵犯知識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犯罪工作力度,全年共立案查處各類“雙打”案件1053件;立案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353件,其中專利侵權糾紛裁決案件53件、展會案件9件、電商案件291件,結案351件。同時,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推進知識産權糾紛調解制度,2023年全市市場監管系統調解知識産權糾紛436件,涉案賠付金額73.46萬元,引導當事人進行司法確認38件。

  2023年,廈門市場監管部門對張某清等四名因犯假冒註冊商標罪及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的自然人,依法依規列入市場監管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為我市首次對知識産權領域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實施懲戒。

  據了解,2024年,市場監管部門還將開展商標品牌保護“健鏈”行動,建立廈門市商標品牌保護聯繫名錄,快捷高效打擊商標侵權行為。同時,在全市新設立一批商標品牌指導站,為企業提供商標品牌建設方面的指導和服務。

  助推知識産權金融創新 為科創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廈門不斷推動知識産權與金融資源的有效融合,探索構建了涵蓋“評-保-貸-投-易”五大要素的知識産權金融服務工作體系。通過持續推廣“知保貸”“知擔貸”“知銀貸”等知識産權質押融資産品,至2023年底,全市專利商標質押金額達42.91億元,佔全省總量超四成。其中專利商標質押普惠貸款金額達14.67億元,質押項目225個,惠及企業217家,均居全省首位。“美桐貳期”知識産權運營投資基金實繳金額3.45億元,開展直接投資軟體信息、人工智能等領域項目12個,實際出資2.3億元。

  廈門拓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寶科技”)是一家致力於自主研發設計、生産獨立供電系統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離網充電系統中蓄電池充電電流最優值的實現方法及系統”等100多項知識産權。隨著業務發展,企業亟需補充運營資金。“2021年至今,我們已獲得多家銀行支持,獲得3000多萬元融資貸款,為企業穩定發展帶來‘及時雨’。”拓寶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2023年,廈門市場監管部門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導入競爭磋商和多元化價格評議認定機制,在傳統評估報告的基礎上,對照上級有關文件要求,鼓勵有條件的銀行、金融機構在符合國家評估標準的基礎上,以內部評估等方式認定無形資産價值,企業知識産權質押評估費用同比下降90%。

  盧琳兵表示,2024年,市場監管部門還將進一步優化質押登記工作流程,聯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廈門監管局,推動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專利質押登記線上辦理全流程無紙化試點工作,以專利質押登記全流程“便捷、高效、利民”為目標,推動專利質押登記提速提能。同時,繼續深化部門協同和政銀合作,探索多元金融支持,加強知識産權金融政策宣導,充分發揮好以“知”轉“資”特色金融服務作用,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科技優勢與金融資源的有效轉化。

  推進知識産權CBD建設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2022年“4·26知識産權宣傳周”期間,廈門知識産權CBD在海絲中央法務區自貿先行區正式揭牌並投入運營。目前,知識産權CBD已入駐廈門知識産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國家知識産權專利檢索中心廈門代表處、知識産權運營基金以及10余家市場化服務機構、企業,同步推進建設廈門知識産權展示交易服務平臺、海絲學院(籌)等服務載體。

  2023年,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産權局)深化知識産權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推進知識産權CBD建設,積極爭取引入國投集團探索央地知識産權服務合作新模式。定位為創新主體提供核心專利應用場景展示、高新技術知識産權展示、知識産權交易服務“三合一”綜合服務的“知識産權展示交易服務平臺”獲立項建設。廈門知識産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註冊用戶達4188個,為1400余家企業的5萬餘件專利提供託管服務。廈門知識産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知創廈門”正式揭牌。新增3家省級知識産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1家國家知識産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

  據了解,2024年,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産權局)還將精準聯動,與自貿區、海絲辦等開展政策聯動,重點從鼓勵服務機構入駐、專利技術展示、專利轉讓許可、知識産權金融等方面綜合施策,支持知識産權CBD不斷發展壯大。(文/記者 陳泥 通訊員 張婧嫻 龐赟娜 陳雪松 資料圖/市市場監管局 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