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推進林業高品質發展
近日,在位寧德市于周寧縣七步鎮後洋村的三杉公司多肉組培室內,工人正忙著篩選多肉組培苗,準備包裝運往雲南、貴州等地。一株株鮮嫩的多肉、一個個蓬勃發展的花卉基地,為周寧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目前,周寧高山冷涼花卉種植面積2700多畝,年産值達3億元,已成為當地鄉村振興支柱産業之一。
周寧高山冷涼花卉産業蓬勃發展,僅僅是寧德市大力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林業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2022年,寧德市出臺《關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寧德林業高品質發展分解細化方案》,明確至2025年的各項工作任務。2023年,寧德市新增林權流轉面積23.29萬畝,新增新型林業經營主體24家。同時,以建設閩東森林城市群為契機,持續實施松林改造提升行動、重點區域林相改善行動和森林品質精準提升工程,山區以商品用材林為重點,沿海以建設沿海防護林為重點,構建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2023年至今,已完成植樹造林24.08萬畝,森林撫育58.14萬畝,封山育林23.3萬畝,森林量精準提升67.57萬畝。
如今,寧德市森林覆蓋率達69.98%,林業資源豐富,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市林業局紮實推進“一縣一品”,堅持林下經濟發展項目化,積極探索林果、林藥、林菌、林花、林下養殖等多種森林複合經營模式,有序發展林下經濟,加快發展森林康養、山地運動、親水休閒養生、濕地生態教育等多類型森林生態旅遊,以項目帶動林下經濟大發展,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同時在打造品牌、提升品質、做優基地、開拓市場等方面,出實招、下實功、求實效,打造林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強引擎”。
“目前,全市林下經濟經營總面積達120.99萬畝,帶動農戶9.29萬戶,産值41.54億元。與此同時,寧德市還發揮資源特色,發展多類型森林生態旅遊。目前,全市有省級森林康養基地9家、‘森林人家’42家,2023年至今已創收10.88億元。”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説。
眼下,隨著“林改”的深入和森林資源價值不斷顯現,寧德市林業部門深入探索轉換路徑,培育綠色新動能,在全國首創《“紅色+碳匯”(縣域)生態産品評估方法學》,壽寧縣“紅色+碳匯”平臺上線,推出首批11644噸凈碳匯交易。周寧國有林場一期13.6萬噸減排量在福建省海峽股權交易中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成功交易,實現交易收入138.3萬元。屏南縣實施CCER(國家核證減排量)森林經營碳匯項目,項目規模39.1萬畝。
不僅如此,寧德市還持續打造“三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黃振芳家庭林場被授予全省首個“林業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建成全國首座“森林黨校”。通過開展義務植樹、實施“我在寧德有棵樹”認捐認養項目、建設林長制主題公園等系列活動,進一步踐行“三庫+碳庫”重要理念。
為加大林業投融資,寧德市深化與各金融機構合作,探索基於碳匯權益的綠色信貸産品。周寧縣推出碳匯金融産品“碳匯貸”,柘榮縣推出“福林·碳匯貸”信貸産品,福鼎市林業局試點開展首單紅樹林藍碳生態保護保險。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寧德市創新推出“非標生産要素+林業經營票證+線上金融産品”政銀企合作新模式的“林e貸”,將林農原有的非標資源、資産通過主管部門登記確認轉化為新的融資依據,為林農提供手續便捷、利率優惠的金融産品,有效盤活森林資源資産。目前,全市“林e貸”授信金額達5450萬元。(記者 繆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