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好知識産權保護“排頭兵”,厚植創新沃土 創建國家級示範區 福州闊步前行
福州市場監管人員進企業開展知識産權導航、成果對接等服務。記者 林雙偉攝
繼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産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後,2024年初,福州又入選國家知識産權保護示範區建設城市。7月24日,福州市國家知識産權保護示範區建設動員部署會將召開。作為全國25個建設城市之一、福建省唯一入選城市,打造國家知識産權保護示範區,有福之州正大踏步前行。
關鍵詞:標杆
當好知識産權保護“排頭兵”
福州,三面環山、一面向海,閩江穿城而過,浩浩蕩蕩匯入東海。這片向海而生的有福之地,日益匯聚起磅薄的發展之力。2023年,福州地區生産總值達12928.47億元,同比增長5.2%,連續3年居全省第一;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4509家,保持全省第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連續13年領跑全省,創新活力奔涌……
20世紀90年代,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主持編制“3820”戰略工程,提出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海上福州等,引領福州實現跨越式發展。
30多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努力在全省發展中當龍頭、走前列、作示範,以“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不斷加強知識産權保護頂層設計,結出知識産權保護的纍纍碩果。
創新保護範式——在全省率先完成行政管理機構改革,建成全省首個知識産權法庭、知識産權檢察辦公室,建立知識産權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審判“三合一”工作機制,推出訴前行為保全、技術調查官措施,知識産權行政執法案件量連續3年保持全省前列。
堅持標杆引領——知識産權指標入選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全國標杆,知識産權局獲評2021年全國知識産權保護工作成績突出集體,2022年福州市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産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知識産權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工作被列入全國試點並獲推廣,2024年2月入選國家知識産權保護示範區建設城市。
實施創新驅動——2012年創建首批國家知識産權示範城市以來,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8倍,企業有效發明專利實施率達85.3%,産業高價值專利近3年增長62.7%。
關鍵詞:樞紐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創新成果能否迅速有效轉化決定企業的生死,對科技型企業來説更是如此。“原來走申請流程,就算外觀(專利申請)也要幾個月到半年。現在10個工作日就能拿到證。”這是臺胞王量弘在福州高新區投資創業10年最深的感受之一。
在榕企業的獲得感,得益於不可多得的平臺優勢。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福建分中心、中國(福建)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兩大“國字號”中心落地福州,“知創中國”“知創福建”公共服務平臺和海絲中央法務區知識産權協同保護中心先後建成,在全國率先構建知識産權“大服務+大保護+大運營”範式。
54家全國高端服務機構入駐,對接104家福建省依法設立的專利代理機構,4000多名省內知識産權專員上線……源源不斷的知識産權資源、人才和服務在福州匯聚交融,再輻射影響各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如今的福州已成為輻射全省的知識産權服務聚集區和協同保護資源樞紐,全力護航企業創新路。
眼下,福州都市圈加速邁向同城化同家園。福州傳承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深化山海協作、推動城鄉協同發展的戰略思維,整合資源、優勢互補,牽頭閩東北六地法院簽署《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協作框架協議》,探索建設福州都市圈産權交易服務中心、知識産權信息資源庫,推動知識産權要素在都市圈內流動,打造都市圈知識産權保護新高地。
隔海相望,融合發展。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發佈,掀起臺商來榕投資創業新熱潮。福州臺商投資區、福清台灣農民創業園等臺商投資重點産業基地吸引台資企業集聚發展。
如何以通促融?福州以先行先試的姿態,舉辦閩臺知識産權圓桌會議、海峽兩岸專利論壇,擴展知識産權保護對外交流平臺,加速培育兩岸知識産權服務標準共通試點,創新對臺先行先試知識産權體制機制改革。
多區疊加,搶抓先機。炎炎夏日,中印尼“兩國雙園”中方園區蓬勃生長,兆華水産、勝田公司、三林集團等一批中國企業已經深度參與跨國食品産業鏈建設。
如何領先一步?福州用好中印尼“兩國雙園”等共建“一帶一路”新旗艦平臺,結合自由貿易試驗區、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等多區疊加政策優勢,依託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建立海外知識産權維權援助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福州市海外知識産權糾紛應對體系,讓中國企業安心“走出去”。
關鍵詞:創新
為企業和産業騰飛把脈護航
走進新大陸展廳第一展區中心,一顆指甲蓋大小的晶片鑲嵌在水晶獎盃裏,旁邊赫然寫著“全球首顆二維碼晶片”。不管是展示位置還是展現方式,無不在提醒參觀者,這顆小小的晶片在新大陸有著特殊的地位。它不僅實現二維碼識別技術的重要突破,也為中國贏得全球市場的話語權。然而,它也引發了新大陸與美國霍尼韋爾公司一場歷時8年的條碼技術核心專利之爭。這場長跑,最終以新大陸的勝出畫上句號,再次印證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
在福州這片創新的沃土上,福耀玻璃專心“為中國人做一片屬於自己的汽車玻璃”;全球首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投運;福光股份的産品廣泛應用於“神舟系列”等國家重大航天任務及高端裝備;福晶公司的LBO晶體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一……對知識産權的持續守護,助力高價值專利和國際知名商標品牌不斷涌現。
不久前,全國第一個省級專利與標準融合創新試點——福建省專利與標準融合機制創新試點在馬尾通過考核驗收,245項專利包含的技術方案、關鍵技術特徵等轉化融入57項標準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將發明專利融入標準,把創新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共享後又倒逼企業持續創新保持優勢,讓科技創新形成良性循環。
産業是經濟崛起的心跳脈搏,創新是産業發展的不竭動力,産業向“新”升級,創新“方向盤”如何把穩?福州將知識導航服務從個體企業延伸至為戰略性新興産業——機械裝備和電子信息“把脈”,為産業創新升級指明方向,制定特色産業差異化保護措施,加快構建全鏈條保護體系,打造重點産業知識産權保護範式。
耕“雲”種“數”,“新”潮澎湃。福州數字經濟規模從2018年的2800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7100億元,年均增速超20%,佔GDP比重超55%。如今,以創新為發展第一動力,福州六大千億産業集群和16條産業鏈集聚發展、優化升級,榕城大地升騰起革故鼎新的萬千氣象,孕育了更澎湃的發展動能,這也需要更多知識産權保護措施落地生根。
重任千鈞再奮蹄。站在建設國家知識産權保護示範區的新起點上,福州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工作整體部署,全面提升知識産權保護法治水準,完善知識産權全鏈條保護機制,深化知識産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知識産權對臺合作交流,維護知識産權領域國家安全。福州有底氣、有信心打造更多知識産權創新成果,為知識産權發展貢獻更多“福州智慧”。(記者 沐方婷 通訊員 遊振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