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寧德屏南:人才築基 為鄉村振興“添智”賦能
2024-10-28 09:43:43來源:閩東日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屏南代溪:人才築基 為鄉村振興“添智”賦能  

  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人。屏南縣代溪鎮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發展理念,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代溪目標,多舉措育好用好鄉土人才、智囊團隊、下派力量,推動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

  培育鄉土人才 蓄積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9月,走進屏南縣玉洋村,記者看到家家戶戶都在忙著采收香菇,空氣裏飄著淡淡菌香。

  冷庫裏,致富帶頭人陳大忠一邊忙著將一筐筐新鮮採摘的香菇排列整齊,一邊向記者講起了他的創業故事。

  2009年,在外經商的陳大忠回鄉創業,開啟了食用菌創業之路。“第一年,我嘗試種植銀耳,因經驗不足,虧損200余萬元。”陳大忠介紹,通過不斷實踐摸索,他逐漸找到了門道,成為遠近聞名的“土專家”。2015年起,陳大忠開始種植香菇,近年來,他每年穩定種植40余萬棒,收入可觀。

  2021年,他當選玉洋村村支書後,牽頭成立屏南縣玉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吸納41名社員抱團發展食用菌産業,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原材料把關、對接銷售渠道等服務。今年,玉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種植食用菌420多萬筒,産值達2730萬元,帶動全村食用菌産業發展。

  新農村需要新農民,新農民才能更好地建設新鄉村。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土專家”“田秀才”,不斷學習新技能,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理念,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推動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帶動群眾穩定增收,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近年來,代溪鎮不斷吸引像陳大忠一樣的鄉賢回鄉創業,並聚焦香菇、芙蓉李、高山蔬菜等特色農業及古民居保護修繕等技術需求,摸排全鎮現有從業人員底數,分類建立192人信息臺賬並實行動態管理,打造技能型“鴻雁”隊伍。

  同時,代溪鎮在幫助鄉土人才補齊不足,助力鄉土人才提能增效方面做足文章,讓鄉土人才學到更多“真功夫”,練就更多“硬本領”,重點在能工巧匠、種糧大戶中精選骨幹,組織開展“房師傅”“田大戶”兩類鄉土人才技能培訓30多場次,助力162人取得農村工匠資格證。

  引進智囊團隊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走進代溪鎮北墘村,就算對這個村落一無所知,穿行在其中,也一定能知道這是一個“酒村”。街邊遍佈酒坊,酒旗燈籠高挂,房前屋後處處皆是酒罈改造的微景觀,遊人如織,穿梭在“酒村”微醺的晚風裏,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偏遠村莊。

  北墘村的變化離不開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陳麗清。

  2022年以來,屏南縣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探索實踐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用才機制,打破體制壁壘,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面向社會各界招募,並配套制定《激勵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十條措施》,廣聚服務鄉村英才,共同走好振興之路。

  2022年8月,從事自媒體行業的陳麗清入駐代溪鎮北墘村任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以“黃酒文化+鄉村旅遊”為出發點,她將閒置老屋改造成酒吧,廢棄酒罈改造成充滿趣味的微景觀,再以黃酒文化風雨廊、黃酒文化館、墘園酒吧、黃酒文化演繹中心、六角水鋪、黃酒技藝體驗館,重新規劃北墘村旅遊路線,做大做強北墘村“酒”文化精品旅遊品牌。同時,利用影視自媒體資源優勢,陳麗清還拍攝相關短視頻,加強北墘片區黃酒文旅宣傳推介。2023年,接待遊客近6萬人,旅遊綜合收入近800萬元。

  “線上”正發力,“線下”先出擊。

  土生土長的北墘人吳善遠受聘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後,回村創辦北墘酒業有限公司,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優勢,打造“我在北墘有壇酒”行銷品牌。創新銷售模式,按會員制消費訂單生産定制酒,並推出“遊客認購、酒農藏酒”模式,受到顧客歡迎。他引入中醫食藥同源理念,開發生産男士、女士調理酒和普通酒三大類,進一步拓寬北墘片區黃酒線下市場,年銷售額超2800萬元。

  為拓寬産業鏈,代溪鎮還深化校地合作,積極對接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用好高校技術優勢和科研資源,為紅粬黃酒産業鏈延伸、産品升級獻智獻力,成功研發紅粬粽、紅粬蛋糕、酒心巧克力、福農水果酒等10余種“酒”系列産品。這些“酒”周邊産品成了旅遊伴手禮,供不應求。

  用活下派力量 增強鄉村振興效力

  中秋節,圓月高懸,踏著清暉,駐垣坑村第一書記張玲玲走訪慰問了一批老黨員、困難群眾,同他們聊家常、問冷暖。

  “沒想到在‘家門口’還能找到工作,這多虧了張書記。”村民鄭大姐熱情地握住張玲玲的手。

  在代溪鎮垣坑村,村民收入主要來自臍橙。少數缺乏勞動力的老弱病殘家庭無法獨自種植臍橙,無形中就斷了收入。張玲玲了解情況後,與村兩委班子商討謀劃,決定依託合作社,在合作社量産臍橙過程中,分工序聘請工人,其中裝袋等簡單工序優先聘請村裏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活水之源。近年來,在走好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上,代溪鎮積極引導人才往基層一線流動、到鄉村建功立業,著力破解鄉村人才瓶頸。

  張玲玲來到代溪鎮垣坑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三年間,她懷揣熱情,奔波在田間地頭,和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解決民生難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為改善村民生活水準,張玲玲聽取意見,與村兩委班子商議謀劃,對村口東岸的擋墻和攔河壩進行了修護,並全力做好基礎設施修建品質監督工作。擋墻和攔河壩的修護大大減少了汛期期間河水氾濫的發生,600余名村民因此受益。

  為提升臍橙銷量,張玲玲積極對接“黛溪有禮”平臺以及本地網絡紅人,通過電商渠道,對臍橙進行銷售。2023年,垣坑村臍橙産量420萬斤,産值達到840萬元。

  近年來,代溪鎮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指導員“主心骨”作用,高效推動村莊發展規劃、産業項目建設、景觀改造提升等工作開展,幫助爭取一村一品獎補、鄉村振興試點示範資金,用於閩東(代溪)高山特色現代農業産業園、食用菌産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助力農業産業提質增效。

  “到鄉村去!”近年來,代溪鎮選派綜合素質高、工作作風實的幹部下沉一線,推動長者食堂、沿河步道、消防工作站等23個民生項目落地,協調解決老舊線路改造、水毀修復、巷道亮化等村民急難愁盼問題31個。他們把奮鬥寫在鄉野田間,用真情潤澤群眾心田,將一份份“民生清單”變成了一幅幅“幸福圖景”。(記者 黃楚妍 張瑜 通訊員 甘葉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