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寧德: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 確保重要農産品穩定供給
2024-12-26 14:28:24來源:閩東日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大食物觀的寧德實踐

  多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寧德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的指示要求,圍繞産業振興這個關鍵,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處理好耕地保護與農業發展、種植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關係,統籌抓好“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工程,在不折不扣落實糧播面積、糧食産量等任務的同時,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豐富拓展食物來源,讓寧德“土特産”走向全國各地、走進千家萬戶——

  “現在講的糧食即食物,大糧食觀念替代了以糧為綱的舊觀念”“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創造性地提出大食物觀,深刻闡釋了推動農業現代化、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寧德山多海闊、生態優良,是一座資源富集、物産豐饒的“寶藏城市”。30多年來,我市深入踐行大食物觀,念好“山海經”、走好“特色路”、建設“樣板區”,不僅把飯碗牢牢端在手裏,也讓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更加豐富多元。

  充分發揮山海比較優勢 

  過去,閩東農業基礎較為薄弱,沉睡的山海資源有待開發,每年還要從外地調入大量糧食。如何破除小農經濟觀念?答案在探索實踐中漸漸明晰,“必須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必須在農業綜合開發上下功夫”。

  周寧縣平均海拔800米,冬長夏短、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素有“雲端之城”的美譽。優渥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周寧高山馬鈴薯澱粉含量高、黏性強、口感好的獨特品質,深受市場青睞。

  作為福建省高山馬鈴薯重點生産區,周寧縣各鄉鎮農戶都有種植馬鈴薯的習慣。近年來,該縣在種質資源創新、栽培技術研究、産業主體培育等方面持續發力,帶動農業提效、農民增收,讓一顆顆“小土豆”變成“金蛋蛋”。

  “今年周寧高山馬鈴薯連片輪種、套種面積1.1萬多畝,春種馬鈴薯産量約5萬噸、産值約3億元。我們還在全縣推廣馬鈴薯等旱糧與其他糧食作物、水果等的套種、輪種模式,有效提高農田復種指數,豐富群眾的‘菜籃子’。”周寧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説。

  手中有糧,心裏不慌。寧德堅持把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於民”,特別是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畝田”認領數字化,累計推動撂荒地復墾復種超7萬畝,有力保障糧食生産穩定發展。

  在大食物觀的視域下,寧德4.46萬平方公里海域就是“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從曾經魚遊釜中,到如今魚躍龍門,一尾大黃魚帶來的興業富民故事,生動展現了大食物觀的實踐偉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市水産科技人員成功攻克大黃魚人工繁育關鍵技術,推動大黃魚養殖産業化,目前産量佔全國80%以上,在全國海水養殖業中具有重要地位。

  圍繞大力發展現代漁業,寧德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在市域範圍內構建苗種繁育、養殖、加工、飼料、漁機網具、倉儲物流及旅遊餐飲等於一體的完整産業鏈,在各縣(市、區)因地制宜發展海參、鮑魚、海帶、紫菜、鱸魚等特色養殖業,為人民群眾提供了充足的優質動物蛋白。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寧德深入推進山海田農業資源綜合開發,把“米袋子”與“菜籃子”“果盤子”等統籌起來,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保持穩定安全供給。主要農産品産量從1990年的142萬噸提高到2023年的376萬噸,增長165%。

  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 

  大食物觀,何以謂“大”?即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

  寧德是南方重點集體林區,森林資源豐富。為了開發森林食物資源,我市充分發揮作為“三庫+碳庫”生態理念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木本糧油、筍竹加工、林下經濟等森林食品特色産業,推動實現林中掘“金”。

  福安市東北部的富春溪源頭草木繁茂,盛産油茶的墩頭村就掩映在這片山林之中。1958年,墩頭村獲評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被授予由周恩來總理親自題詞的“綠色油庫”錦旗。自此,墩頭油茶成為福安油茶的標誌。

  2018年以來,墩頭村改造油茶低産林600多畝,墾復撫育1700多畝,推動油茶産業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同時,建成“綠色油庫”文化觀光走廊、油茶文化主題公園一期工程、“綠色油庫”記憶館,擦亮老産業的“金字招牌”,走出“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

  茂密山林裏,樹榦上種植鐵皮石斛,林蔭下栽培靈芝,這種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和林蔭空間,不打破原有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林下經濟活動,已經成為壽寧縣清源鎮韶托村推進鄉村産業振興的新引擎。

  在韶托村創業5年多來,新農人李偉緊緊抓住壽寧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契機,創辦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林業經營效益,帶動清源鎮40多戶村民發展林下中草藥種植,戶均年增收2.2萬元。

  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了不砍樹也能致富。而在古田縣,聰慧的菇農拓展觀念,以人工椴木栽培銀耳為起點,在全國率先掀起食用菌生産的“五次浪潮”,使得“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的食用菌産業在縣域“花開遍地”。

  通過標準化生産、精細化分工、社會化合作,古田縣建起食用菌全産業鏈體系,開發38個食用菌品種,研製推出凍幹、速泡、原液、本草、多糖等40種食用菌加工系列産品。去年,古田食用菌全産業鏈總産值255億元,其中,銀耳産量佔全國90%以上,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農林牧漁並舉,構建起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近年來,寧德堅持“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深化優勢農業提效專項行動,培育形成水産、茶葉、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藥材、畜牧、林竹花卉及鄉村旅遊“8+1”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産值突破2300億元。

  新質生産力賦能産業升級 

  從缺糧少食到豐衣足食,寧德堅持以大食物觀為指引,立足自然地理條件和特色農業基礎,推動消費結構從“糧食”向“食物”拓展,讓人民群眾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升級,形成值得借鑒推廣的“寧德經驗”。

  ——實施“八個一”工程推進行動,讓“業業興、百姓富”的願景變為現實。

  根據“一縣一業”發展基礎和長遠需要,寧德因地制宜推進實施“八個一”工程,力爭每個特色産業都有“一個規劃、一本藍皮書、一個展示館、一批龍頭企業、一個科研機構、一個數字平臺、一套政策體系、一個産業基金”,先後發佈《大黃魚産業發展藍皮書》《中國銀耳産業發展藍皮書》《坦洋工夫及福安茶産業發展狀況藍皮書》《福鼎白茶産業高品質發展藍皮書2022》《柘榮太子參産業發展藍皮書》,成立中國白茶研究院、福建農林大學(古田)菌業研究院、三茶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建立古田食用菌數字大腦、福安茶産業大數據中心、福鼎白茶大數據溯源平臺等數據平臺,累計培育省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00多家。

  ——實施農業載體標準化建設行動,打造産業強縣、強鎮、強村。

  寧德把農業載體標準化建設作為破解産業發展用地難、集約化發展水準低等問題的重要抓手,持續推進國家和省級農業産業園、産業集群、産業強鎮等載體建設,創新“市縣聯手”模式推進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每年依託各類農業載體滾動實施百個以上優質項目,打造一批全産業鏈標準化基地,加快建設形成現代農業全産業鏈標準體系和産業集群。全市入選全國農業産業強鎮8個、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9家、特色農産品優勢區28個,打造出5個百億強縣、24個十億強鎮、50個億元強村。

  ——實施“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

  寧德啟動全省首個市級種質資源庫建設,建成全國最大的茶苗繁育基地,自主培育海鮮菇新品種“閩真3號”“閩真5號”。建立綠色生産示範基地500多個,創建省級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19個,9個縣(市、區)實現國家和省級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全覆蓋。培育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24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94個,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地理標誌農産品500多個。制定發佈銀耳生産技術規範等國家標準、金花白茶等行業標準、周寧高山馬鈴薯生産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寧德葡萄園套種綠肥技術規範等團體標準共計120項。

  食為政首,谷為民命。寧德將始終堅持發展“大農業”的路子不動搖,深入推進山海田農業資源綜合開發,著力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保持穩定安全供給。(記者 龔鍵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