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豐富食物“資源庫” 厚植農業現代化底氣——深入踐行大食物觀的泉州實踐
國內最大的球生菜生産基地—惠安縣黃塘鎮盛豐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喜獲豐收 (融媒體記者林勁峰 攝)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問題,既是“國之大者”,也是“民之關切”。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大食物觀的重要理念,鼓勵福建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念好“山海經”。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打造特色農業産業集群。
以山為經,縱貫立體農業空間,山林披綠,林下生金;以海為緯,橫亙廣袤海洋天地,由近海駛向深遠海;耕耘田野間,糧菜輪作,旱地飄出“稻花香”……去年,“大食物觀”成為全國“三農”工作一個重要的關鍵詞,泉州始終牢記囑託,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切實念好“山海經”,守好糧食安全底線,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做好“土特産”文章,加強科技創新,建好“海上糧倉”,走出了一條以大食物觀為引領的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守護糧食底線 泉州端牢“中國飯碗”
倉廩實則天下安,解決吃飯問題,穩定糧食生産、夯實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是根本。2024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32.48萬畝、同比增長0.94萬畝,糧食産量51.6萬噸、同比增長0.48萬噸,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底線目標,實現糧食生産“七連增”。我市糧食生産接連克服了夏季持續性強降雨、颱風“格美”等自然災害影響,交出了喜獲豐收的成績單,展現了不懼困難、百折不撓的堅韌底色。
面對山多地少的自然條件,如何解決好吃飯問題,“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泉州認真解決的時代課題。2024年初,市委一號文件將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穩定在130.5萬畝、50.5萬噸以上的目標任務下達市、縣兩級,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糧食生産任務分解細化到縣、鎮、村,層層抓落實,保質保量完成糧食生産任務。
對規模種植大豆20畝以上的,給予每畝300元補助;對規模種植馬鈴薯、旱稻20畝以上的,給予每畝200元補助;對承包撂荒地復耕規模10畝以上的,按復耕面積逐年予以每畝1200元、300元獎勵……2024年全市範圍增加惠糧政策出臺,加大對糧食作物種植補貼力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真金白銀的扶糧惠農投入,激發農民踴躍種糧的積極性。
如何提升耕地品質?市級財政投入4465萬元補助糧食生産綜合能力,市縣財政按畝均420元進行配套,集中力量打造旱澇保收、穩産高産、綠色生態的高標準農田;對建立百畝以上應用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和綠肥種植等培肥改土技術的示範田給予補助,提升耕地地力。
如何提高種植水準?全市開展糧食作物高産創建,對百畝以上糧食作物“五新”推廣示範片給予每片補助3萬元;對百畝以上高産、優質、綠色新品種展示示範片給予每片補助3萬元;對開展生産全程機械化作業,種植面積達到要求示範點給予最高5萬元補助。
保障糧食安全,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據統計,泉州年水産品産量超110萬噸,水産品加工企業250余家,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20家,紫菜、魷魚、鮑魚、殼聚糖加工排在全國、全省前列,工廠化養殖、立體綜合養殖、良種場創建等推動養殖結構轉型升級。聚焦挖掘海洋資源稟賦優勢,泉州錨定“2025年基本建成海洋強市”的目標,向遠開拓,立足泉州近海養殖要素不足實際,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和可持續遠洋漁業,釋放生産力,不斷打造充實“泉海糧倉”。
今年全市將持續全力抓好糧食生産,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産綜合能力,拓展食物多元供給,提高糧食收儲調控能力,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強化農業防災減災建設,守護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
壯大特色産業 “土特産”做成“大文章”
踐行大食物觀,也是把“土特産”做成“大文章”的過程。泉州聚焦糧食、蔬菜、食用菌、茶葉、水果、中藥材、生豬、畜禽等主導産業,推動單品種全産業鏈升級,全市茶葉、果蔬菌、畜禽、水産等6條全産業鏈産值超百億元的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初步形成。
位於德化縣三班鎮龍闕村的黑雞保種場,是當地唯一的省級德化黑雞保種場,新技術讓每只黑雞都有了“身份證”。“消費者只需掃一掃二維碼,便可查詢每一隻黑雞的孵化場地、防疫頻次、售賣時間和所屬合作社等身份信息。我們算是在全國較早推行這一做法的。”德化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德化縣著眼于做大做強德化黑雞産業,明確三産融合是必然方向。建設德化現代農業(畜禽)産業園、試點政策性養殖保險、與石牛山風景區聯動開展農旅融合……德化縣推動黑雞産業的動作不斷,事關德化黑雞長遠發展的大事、要事、喜事多。2024年“德化黑雞”入選國家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創建名單,成為福建地方雞産業的亮眼“名片”。
在石獅高新區的裕慶科技有限公司的包裝車間內,自動化輸送線不停地運轉,一瓶瓶新鮮成熟的金針菇産品走下生産線。員工們熟練地將金針菇從一個個瓶中取出並裝袋、入箱,一箱箱金針菇産品經品質檢驗後,通過冷鏈運輸發往國內各地。如何克服金針菇栽培的季節性制約因素?公司負責人施文博介紹,通過引進國內外最新栽培技術,公司以智慧化、標準化的種植方式種植農産品,能夠保質保量一年全年不間斷供貨,也有效解決了傳統農業季節性生産與市場全年不間斷需求之間的矛盾。
自2025年起至2027年底,做優做精茶葉、柑橘、生豬、糧油(水稻、甘薯、花生)等百億級全産業鏈,培育發展蛋雞、特色畜禽(黑雞、黑羊、黑兔、白番鴨)、食用菌、特色蔬菜(胡蘿蔔、辣椒、茭白、生菜)、特色水果(龍眼、梨、荔枝、枇杷、余甘、藍莓、柿子等)等十億級全産業鏈……立足實際,泉州錨定“十鏈千億”農業特色産業,在做精優勢特色産業集群下,全力提升農業品質效益。
創新技術引領 打通田間地頭“最後一公里”
生産優質食物,離不開科技創新。踐行大食物觀,不僅僅是增加食物供給,而且要增加優質食物供給,讓老百姓不僅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
種子是胡蘿蔔的“晶片”,長期以來,國內胡蘿蔔種子依賴進口,加之面臨國內市場的競爭,晉江胡蘿蔔的行情並不樂觀。為解決這個“卡脖子”難題,晉江東石鎮的福禧種子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蔬菜所方志遠院士團隊合作,研發出擁有“中國芯”的胡蘿蔔“禧紅202”。
“新品種推廣至今已有穩定的電商供貨市場,無論是熟食、榨汁、生食、深加工,都已成為胡蘿蔔市場中的佼佼者。”泉州市種子站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積極開展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範推廣工作,努力解決新品種從科研院所到田間地頭“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全市累計建立新品種展示示範項目105個,面積超1.5萬畝,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73%,優質專用率達87.31%,為農業生産提供品種保障。
面對耕地緊缺、水資源緊缺的困境,惠安縣充分發揮全縣胡蘿蔔種植規模大、微滴噴灌節水設施完備的優勢,深挖旱地種糧潛力,在全省首創“糧—菜”輪作旱稻新模式,創新旱地無水機插秧旱種水稻新技術,讓缺水旱坡地飄出“稻花香”。
在惠安胡蘿蔔科技小院,專家團隊從2022年開始,通過旱地微噴灌節水設施、無人機播種,改良土壤,不僅充分節水,還提高下茬胡蘿蔔的品質和産量,實現每畝增收600元。“我們根據惠安不少旱坡地存在田間水利設施落後、缺水等問題,探索旱地‘糧—菜’輪作以擴大旱糧種植面積,保障糧食安全。”據專家團隊介紹,引進試種的相關優質旱稻相較傳統水稻,整個生育期可節水50%至60%,具有較好的抵禦乾旱能力,且能夠獲得相對穩定的産量。近3年來,惠安縣探索研究的旱地稻菜高效生産模式有效提高了單位面積土地所産出的效益,不僅幫助農戶端牢“米飯碗”、提穩“菜籃子”,還抱好“錢袋子”,讓農戶實現了錢糧雙增。
新歲序開,共赴新程。放眼未來,踐行大食物觀前景廣闊、潛力無限。泉州正持續構建更高效、更有韌性、更可持續的食物供給體系,確保讓更多人實現“更好生産、更好營養、更好環境和更好生活”,展現端牢“中國飯碗”的泉州擔當。(融媒體記者 范金林 宋堯 通訊員 高俊傑 盧艷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