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寧德福安:跨村聯合抱成團 探路共富“大坦洋”
2025-01-22 10:12:00來源:閩東日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福安社口:跨村聯合抱成團 探路共富“大坦洋”

  打破壁壘,抱團奮進激活鄉村發展“一池春水”;聯村共富,資源整合齊步邁向“共富願景”;攜手共治,美麗鄉村綻放鄉愁柔光……昔日“各自為政”的村莊,如今在“大坦洋”片區黨委的引領下,融入發展“一盤棋”,以組織聯建帶動資源聯享、産業聯興、人才聯育、治理聯抓,激發鄉村共富活力,跨出了一條“黨建引領、以強帶弱、組團發展”的新路子,聯出了全域振興“大坦洋樣本”。

  抱團奮進

  奏響“同心曲”下好“聯手棋”

  山巒蒼翠,溪流潺潺。碧波盪漾的坦洋溪穿山越澗,滋養著兩岸。坦洋、溪坪、溪口、岩下、社口、秀峰6個村雖一衣帶水,發展卻各不相同。

  作為“坦洋工夫”紅茶發祥地,坦洋村從“一産獨步”邁入“三産融合”,村財突破百萬元,而其他村莊産業發展卻相對薄弱。

  如何在資源稟賦存異、産業基礎有別、發展條件不同的背景下,推動片區各村由單打獨鬥向抱團發展、聯合振興轉變?

  一場關於鄉村振興共富理念、路徑、機制、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在“大坦洋”拉開了序幕。

  2024年,福安市委深化學習運用“千萬工程”,依託坦洋村及周邊5個村組成“大坦洋”片區,出臺《福安市推進“大坦洋”片區鄉村振興聯合體發展的實施方案》,成立以福安市委書記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組織建設、産業發展、項目實施等5個工作組,實施專班專項攻堅,政策優先傾斜、項目優先部署、資金優先注入、力量優先安排,推動以坦洋村為龍頭、帶動周邊5個村一體打造、一體發展。

  片區建立了片區黨委、聯建村黨組織、村網格黨小組,由福安市委副書記擔任片區黨委書記,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黨建輪值制度、監督考核制度等‘1+N’制度體系,形成‘黨委統籌、鄉鎮負責、部門協同、專班落實’運行機制,積極探索‘部門聯動、跨村聯建、村企聯合’聯動新模式,有效發揮了片區聯合黨委的引領統籌和協調推動能力。”社口鎮黨委書記施衛秋説。

  奏響“同心曲”,下好“聯手棋”。上下協調聯動、條塊雙向貫通的片區聯合黨委成為助力鄉村發展的最強“堡壘支撐”。

  18家機關單位、“兩新”組織等掛鉤幫扶大坦洋片區6個行政村;3名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4名駐村第一書記、1名博士選調生奔赴振興一線;統籌各級補助資金,生成茶葉綜合産業交易中心、綜合農貿市場等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抱團項目。

  産業發展

  從“一村強”變為“村村好”

  時值寒冬,白雲山下的大坦洋片區建設熱潮涌動。

  茶葉加工小微園(一期)開園迎客,4家茶企“拎包”入駐,臨近5個村的茶葉加工不再犯難。

  2024年9月,坦洋村黨支部與中煤水文局黨委啟動“黨建引領新質生産力”聯建共建,圍繞清潔能源、溫泉綜合開發、低碳生態茶園改造等領域展開闔作。

  集餐飲、住宿、會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坦洋紅色主題客棧二期項目正加快建設,項目建成後將助力當地文旅、研學産業發展。

  以片區鄉村振興聯合體為載體,發展特色産業,推動片區共富,“串珠成線、連線成片”的鄉村振興新局面正在大坦洋片區逐漸成型。

  “大坦洋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片區聯合黨委領辦的集體企業。由6個村以資源和資金入股,作為‘領頭羊’的坦洋村佔股25%,其他村各佔股15%。通過開展農産品生産、加工、銷售、貯藏及研學、電商等多元化經營,實現抱團增收。”坦洋鎮黨委副書記、組織委員胡玲芳介紹,從去年7月開辦至今,該公司承接相關業務營收已近百萬元。

  夯實集體“家底”,鼓起村民“錢袋”。目前,片區黨組織共領辦各類經營主體11家,進一步強化要素資源整合,提高種植規模化、品牌化,並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設生態茶園、5G農業智慧茶園等6100多畝。

  從“封閉運行”到“融合併進”,富民強村引擎日益強勁。研學團建、茶文旅康成為坦洋村的新業態;秀峰村借著全域旅遊的“春風”,走上了農旅融合新路子;社口村依託集鎮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商貿業……

  在激發內生動力的同時,片區聯合黨委還積極向外借力引智,引入整村運營公司寧福公司,負責片區項目策劃、運營和管理。

  “村兩委與運營團隊密切合作,按村莊發展規劃進行建設、運營,片區黨委統籌協調、引領指導,確保企業、村集體、村民三方共同受益。”坦洋村黨支部書記李青青説道。

  專業人幹專業事,整體運營實現了企業優勢和鄉村資源深度融合。如今,走進坦洋村,“遇見坦洋”新式茶飲、坦洋福茶館、簪花漢服體驗館、非遺文創工坊、寧時光‘庫迪村咖’等10多個新業態成為遊客“新寵”。去年,該村接待遊客達7.2萬人。

  為進一步推動“三茶統籌”,片區還引進北京享業公司成立寧德紅茶葉有限公司,通過“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了58畝低碳生態茶園,帶動村民增加務工收入。

  隨著村企聯建的不斷深化,要素、資源、人才得到全面整合,實現“1+1>2”的聚合效應。

  鄉村治理

  從“小分割”走向“大協同”

  2025年1月15日16時30分,在溪口村孝老食堂內,飯菜香氣四溢,醬肉、芹菜炒豆皮、炒青菜、燒茄子、雞蛋湯,這樣的四菜一湯令80歲的朱石生大爺很滿意。

  由於兒孫都在外地,吃飯問題一直是朱大爺的煩心事。

  朱大爺的難題在溪口村並不是個例。溪口村常住人口300多人,60歲以上的老人有100多人,其中不少是獨居。如何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

  “在片區黨委的協調會上,我們將這個問題拋了出來。開辦孝老食堂的這一民生項目得到了聯合黨委全力支持。”溪口村副主任劉黎武介紹,上個月,溪口村孝老食堂建成投入使用,20多個老人就餐有著落。

  有事大夥一起商量,有問題大夥一起解決,片區各村如同一家人。

  在大坦洋片區建立之初,片區聯合黨委就確立了“區域大事共商、各村難事共議”機制。將片區劃分為15個二級網格,建立村幹部聯繫黨員、黨員包戶機制,夯實網格員責任,深入開展“六訪六解”工作。同時,搭建“情常在夜話”“指導員夜話”等議事平臺,廣泛徵集片區黨員群眾意見建議,通過支部領辦、黨員領崗等形式,解決群眾、企業訴求80余個。

  在此基礎上,各村還積極推動村級事務聯抓、社會治安聯管、矛盾糾紛聯治、鄉風文明聯育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實現了各村從利益聯結到情感融合、治理融合的有效轉變。

  “我們將結合‘黨建聚力為民,共建美好家園’活動,做深做實‘六訪六解’工作,講好‘四進坦洋’故事、講好大坦洋發展前景。同時,統籌整合黨群服務中心、紅色驛站等陣地,共享聯建積分超市、孝老食堂等設施,進一步凝聚共治共建力量。”施衛秋説道。(記者 茹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