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福州:春耕正當時 盡顯“科技范”
2025-02-24 10:13:21來源:福州日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春耕正當時 盡顯“科技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50224093746

位於連江縣山邊村的福州昌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引入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在手機上可以隨時掌握苗情變化。(受訪者供圖)

  春為歲首,農為行先。眼下,我市各地全力以赴搶抓農時,春耕生産一線生機勃發。相較以往,新技術、新模式、新方法進一步大顯身手,一幅“科技春耕圖”在榕城大地鋪展。

  2月23日上午,位於閩侯縣鴻尾鄉的大宇農業基地滿眼翠綠,基地負責人陳偉通過手機輕鬆地管理著瓜果蔬菜大棚。只需輕輕一點,棚內的噴灌設施依次出水,靈巧的噴頭360度旋轉,均勻地將水灑向各處。

  “裝上智慧化物聯網系統後,不僅能實時監測溫度、濕度等,還可以控制水肥。”陳偉説,這些信息都能反映在LED螢幕和手機上,工人根據數據進行操作,“有了科技撐腰,今年豐收底氣更足了。”

  良技配良種,增産又增效。

  走進馬尾瑯岐東部金砂片區的福建省種業創新中心(瑯岐)新品種展示評價基地,各種葉菜競相生長,展示著福州種業創新的豐碩成果。

  “眼前這一批是新篩選出的生菜優質品種,正按照不同的培育方式在大棚內進行試驗種植。”基地工作人員陳敬和説,基地一期佔地311.5畝,已與省農科院、市菜科所以及種子公司建立産學研協同推進機制,共同打造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搭建了種子企業“看禾推種”、種植戶“看禾選種”的平臺,打通良種推廣的“最後一公里”。

  搭上科技的快車,食用菌種植也迎來新飛躍。永泰縣白雲鄉北山村牛鼻峰休閒農場的菌菇溫控大棚內,香菇1號、18號等品種長勢喜人,逐漸進入采收階段。

  農場負責人陳立風忙得不可開交,“最近我們組織工人抓緊采收,等到天氣轉暖後,采收量還會增加,達到每天500公斤”。

  據了解,牛鼻峰農場一年要消耗15萬根菌棒,從去年8月開始選菌種、培養菌棒,經過數月的精心管護,農場逐步出菇。“進入采收階段後,可持續采收到今年6月。”陳立風説,農場還嘗試用“以草代木”的方法種植,不僅提高了香菇的營養價值,還使生産過程和週期更加可控,年采收量可達10萬公斤,“希望上市後能賣個好價錢。”

  與此同時,農機均已集結待命。全市農業農村部門早謀劃、早行動,提前做好機具檢修、維護和機手培訓,積極發展水稻代耕、代種、代插、代防、代收、代烘等社會化服務,加快春耕生産進度。(記者 藍瑜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