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福州港羅源灣港區可門作業區的福建華電儲運有限公司10~11號泊位順利通過中國港口協會組織的綠色港口等級評價現場評審,有望成為我省首個獲得“星級綠色港口”稱號的公共散貨碼頭。
福州港羅源灣港區可門作業區4號、5號鬥輪機,首次應用遠程自動化技術進行混礦生産作業;福州港漳灣作業區10^#泊位的“一種新型卸料漏斗分料裝置”通過國家知識産權局審查,獲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大幅提升卸船效率……
春意漸濃,我省港口頻頻上“新”,“綠”意盎然。
港口岸電設施覆蓋率超75%
從空中俯瞰廈門海隆碼頭的1^#~6^#倉庫,只見約6萬平方米的屋面上,1.1萬多塊光伏組件整齊排列,正源源不斷地吸收太陽能。今年初,這裡的6MW分佈式光伏項目成功實現全容量並網,成為省內規模最大的港口分佈式光伏電站。
“這片‘屋頂森林’投産後年均發電近700萬千瓦時,每年提供的綠色電量可替代2200噸標準煤,減排7000噸二氧化碳,相當於種植了39萬棵綠樹。”廈門海隆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奕泓説。
一直以來,停靠在港口的船舶一般通過柴油發電機進行供電,容易産生噪聲和煙塵,污染港口環境。而岸電設施通過陸地電源向船載電力系統供電的方式取代傳統柴油發電,可從源頭實現零油耗,減少碳排放。為全力打造綠色低碳港口,全省沿海港口不斷加快岸電設施建設改造步伐。
數據顯示,2024年,全省沿海港口新建改造岸電設施19套,目前共建成岸電設施270套,覆蓋泊位246個,佔全省非油氣化工泊位的75%;岸電使用量達1383萬千瓦時,同比增長96%,首次突破千萬千瓦時大關,船舶靠港期間柴油發電量銳減,僅此一項,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超萬噸。
新能源機械佔比突破50%
日前,泉州港太平洋碼頭的2台場橋(下稱“RTG”)電池驅動轉場技改驗收投産,實現設備運行全部使用清潔電能,達到零碳排放綠色港口的建設要求。據了解,作為泉州港首批轉場系統技改項目,兩台RTG增加了電池轉場系統,採用技術成熟的充放電裝置,實現噪聲零污染、廢氣零排放。
全省新增新能源港作機械101台;湄洲灣港新能源港作機械佔比達62.7%;廈門港電動集卡佔比45.6%;福州港羅源灣港區通過全面採用新能源機械,年減少柴油消耗超千噸……
近年來,我省綠色港口建設不斷提速,為提升港口貨物吞吐量提供了堅實綠色動力。去年,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7.4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1812萬標箱,穩居全國前列。
與此同時,我省將優化集疏運結構作為綠色發展的核心支撐,出臺新一輪“絲路海運”港航發展扶持政策,通過成立福建東南多式聯運有限公司等方式,繼續對海鐵聯運業務進行專項扶持,不斷推動運輸結構調整,提升綜合運輸效率,帶動全行業減污降碳。去年,通過海鐵聯運方式進出我省港口的集裝箱19.79萬標箱,同比增長20.7%;通過“水水中轉”、海鐵聯運方式經我省港口進出的大宗貨物分別為2492.1萬噸、2720.8萬噸,分別同比增長15.9%、6.4%;廈門港、福州港大宗貨物綠色疏運佔比分別達到75.5%、60.3%。(記者 張穎 通訊員 陳勤思 陳勤 陳妍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