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解鎖美麗福建的綠色密碼
2025-03-21 10:06:40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如果要選擇一種顏色代表一個省份,在福建,綠色一定最具競爭力。

  從數據上看,福建森林覆蓋率65.12%,連續46年蟬聯全國第一,植被生態品質指數和生態文明指數常年位居全國前列,是名副其實的全國最“綠”省份;從觀感上看,城市綠地星羅棋佈,美麗鄉村綠意盎然,綠色長廊串聯起生生不息的山川湖海,沿海防護林構築起固若金湯的生態屏障,綠色是福建最鮮明的底色。

  福建,為何這麼“綠”?

  陽春三月,春光正好,正是植樹造林的黃金時節。今年也是我國義務植樹運動開展44週年。在這全民植綠護綠的春天裏,我們走讀閩山閩水,共同解鎖美麗福建的綠色密碼。

  密碼①

  全面參與,“碼”上種樹成新風尚

  福建人愛種樹,是刻在基因裏的傳統。

  在建甌萬木林,當地先民以“植樹一株,償粟一斗”的方式營造的風水林,歷經600多年自然演替,如今已成為公認的“中亞熱帶森林博物館”;在福州植物園,一株千年古榕不僅是鎮園之寶,更是榕城百姓的集體記憶;在上杭梅花山,天然南方紅豆杉古樹群享有“百畝千株甲東南”之美譽……這些從歷史中走來的名木古樹,用一圈圈年輪記錄著歲月的波瀾,見證著福建人與綠色的不解情緣。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以來,天生愛種樹的福建人自然成為積極踐行者。全省上下,綠色浪潮,奔流涌動。

  每年植樹節期間,各級黨政軍領導身體力行,帶頭履行植樹義務;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開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義務植樹活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營建“巾幗林”“勞模林”“青年林”等紀念林。全省上下齊心協力,踴躍投身植樹造林事業,匯聚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合力。

  “植綠、護綠、愛綠、興綠”已成為根植于每一個福建人心中的共識,並轉化為自覺行動。

  新形勢下,全民義務植樹也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比如,要植樹,地難找;植樹對專業要求高,最好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為此,福建不斷拓展義務植樹的內涵,探索多元化盡責方式,搭建“互聯網+義務植樹”模式。

  “我們打破傳統實地植樹的局限,創新推出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願服務等多元化盡責方式。”福建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説,如今,在福建,參與義務植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便捷高效。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通過“福建全民義務植樹網”和手機端應用平臺,隨時隨地預約,前往遍及全省的“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體驗揮鍬培土、澆灌新綠的樂趣。當然,也可以足不出戶,“碼”上行動,慷慨解囊,捐資造林。

  目前,福建已累計發佈勞動盡責活動2156個,上線捐資盡責項目12個,17.8萬人次通過網絡捐資788.44萬元,建成國家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盡責點1個、省級盡責點45個。

  密碼②

  科學種樹,顏值與價值並重

  種樹是一門學問,只有適地適樹,才能事半功倍。“考慮氣候適應性,應多選擇榕樹、樟樹、福建柏等鄉土樹種;考慮土壤條件匹配度,杜英對土壤要求不苛刻,無論酸性土還是中性土,都生長良好;考慮用途與功能兼顧,可以選擇福建山櫻花、藍花楹等花色艷麗、樹形優美的樹種……”植樹節前夕,福建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佈溫馨提示,為春季造林樹種選擇提供指引。

  這背後,是國土綠化理念的轉變:從偏重數量到數量與品質並重。

  許多人有疑問,作為全國最“綠”省份,福建森林覆蓋率已接近天花板,還需要種樹嗎?答案是肯定的。成績來之不易,須臾不可懈怠,只有久久為功,才能常保綠水青山。更何況,“生態優等生”還有長足進步空間,尤其是林分結構單一,針葉純林佔比大,森林生態效益有待提高。新時期國土綠化工作,既需要強化優勢,更需要補齊短板。

  一方面,見縫插綠,應綠盡綠。

  “我們著力推進宜林荒山荒地荒灘、一般灌木林地、廢棄地、邊角地等宜林空間造林綠化,及時做好森林採伐、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各類跡地更新造林,加強未成林造林地、低質低效林等封育,注重恢復和保護地帶性森林植被群落。”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説,我省堅持山上山下、城市鄉村、山區沿海齊頭並進,不斷挖掘綠色潛力,拓展造林綠化空間。2024年,全省共完成植樹造林112.92萬畝、森林撫育345.7萬畝、封山育林110.96萬畝,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科學綠化。

  位於光澤縣的國土綠化試點項目(補植修復)鸞鳳工區示範基地裏,前年新植的楓香、木荷、苦櫧等鄉土闊葉樹種茁壯成長。在項目實施之前,這裡是一片以馬尾松為主的針葉純林。“樹種結構單一,森林品質不高,抵禦病蟲害與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項目負責人雷春水説,在開展森林品質精準提升過程中,當地改單一針葉林為針闊混交林、改單層林為復層異齡林,以優化林分結構、提升森林生態功能、增強森林固碳增匯能力。

  位於龍岩市南郊的龍岩森林公園,天然“調色盤”激活了這個春天。園區外,沿路遍植山茶花、三角梅、福建山櫻花等;園區內,樟樹、桫欏、朴樹、楓香、甜楮等古樹名木和珍稀樹種不一而足。如今,這裡已成為集植物展示、森林康養、山地運動、科研科普、鄉村振興于一體的生態文旅休閒勝地。

  “近年來,我們在應綠盡綠的基礎上,同步推進林分品質優化和森林景觀美化,有力推動森林林分與林相雙優化、顏值與價值雙提升。”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説,福建正大力實施森林品質精準提升工程和重點區域林相改善行動,去年分別完成373.1萬畝、6.88萬畝,佔年度任務的115.8%、114.7%。

  密碼③

  生態惠民,提升綠色含“金”量

  扁肉、拌面、蒸餃被稱為沙縣小吃“三件套”。其實,各式養生燉罐也是沙縣小吃不可或缺的主角。穿山龍、牛奶根、黃花倒水蓮等中藥材,則是燉罐的靈魂。

  在福建廣大山區,藥膳文化源遠流長。隨著消費市場擴大,中藥材需求量逐漸增長,如何穩定獲取原材料?沙縣人選擇向“森林糧庫”要答案。

  走進三明市沙縣區鳳崗街道西郊村的馬岩生態園,森林立體空間蔚為壯觀:上,人工杉木林鬱鬱蔥蔥;中,幾年前剛套種的閩南、鄂西紅豆等珍貴闊葉樹茁壯生長;下,草珊瑚、多花黃精等中藥材長勢正好。

  “這片林子本是近30年生的純杉木林,我們在林分改造的基礎上,採用林下立體集約栽培技術,種植了300多畝中藥材。”馬岩生態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敏説,林下倣野生環境出産的中藥材品質優良,同時不與糧爭地,還能有效緩解沙縣小吃配料原材料短缺問題,促進林農增收。

  森林進城下鄉,在共建共享中釋放生態福利。

  在城市,福建大力推進綠化美化工程,福道蜿蜒盤旋,城市公園、口袋公園星羅棋佈,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公園綠地、綠道如繁星點綴。2024年,全省建成福道899公里,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園綠地816公頃,建設郊野公園20平方公里和口袋公園226個。一個個城市“綠肺”的落成,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充滿生機活力。

  在鄉村,昔日荒坡禿嶺綠樹成蔭,廢棄礦山重披綠裝,錯落民居掩映在綠樹繁花之中,古樹名木在妥善保護中煥發新的生機。一座座綠色村莊的興起,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打卡觀光,感受綠意鄉愁,體驗自然風情。目前,全省已建成省級森林鄉鎮110個、省級森林村莊1400個。

  林農上山入林,綠海淘“金”,探索“不砍樹也致富”新路徑。

  “森林不僅是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還蘊含著強大的生産力。”福建堅持立足資源優勢,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有序開發森林食物資源,推動筍竹食品、林下經濟、木本糧油、食藥花卉等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發展,增強森林食物多元化供給能力。

  綠色含“金”量還不止於此。

  近年來,福建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遊、林産品加工等綠色富民産業,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2024年,全省林業總産值達8121億元。其中,竹林面積1873萬畝,竹筍産量213萬噸,面積、産量均居全國第一;花卉苗木“美麗經濟”全産業鏈總産值1355.5億元;福建林業碳匯FFCER交易與再交易量、交易額持續居全國前列。(記者 張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