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平潭綜合實驗區深化農旅融合,深耕“土特産”,吸引八方客——海島鄉村卷新浪
近日,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發佈第一批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鄉鎮、示範村名單,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壇街道成功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鄉鎮,平潭蘇平片區紅衛村、當盛村以及海壇街道澳前村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平潭積極響應號召,深耕“土特産”領域,挖掘特色農産品,提升品質、拓寬銷路。同時,依託海島風光與民俗文化,打造特色鄉村旅遊線路,吸引八方遊客,全力描繪活力鄉村新畫卷。
讓特色破“土”而出
“歡迎大家來到當盛村的直播間,咱們當盛村的妙香七號、黑珍珠草莓,還有台灣品種的金妃、千禧小番茄,色澤艷麗、口感清甜。現在動動手指,美味就能包郵到家!”平潭蘇平片區當盛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孫繼超,在直播間裏對著鏡頭熱情洋溢地介紹。
近日,當盛村通過網絡直播,推介産自當地的草莓和小番茄,吸引大批網友下單。“我們村第一批有機草莓自1月迎來上市,憑藉鮮亮賣相與清甜口感,受到大家喜愛。預計我們種植基地15畝草莓和25畝小番茄,營收有望突破100萬元。”當盛村黨總支書記高明説。
當盛村位於平潭蘇平片區,過去因資源匱乏、土地緊張,發展受限。2021年,當盛村依託集體經濟運作模式,成立平潭臺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村民紛紛響應,以入股的形式參與到公司的日常管理中,並依據股份參與盈利分配。
次年,當盛村開展土壤改良工程,對35畝廢棄蝦池實施改造,建設生態種植園。“我們精挑細選珍珠岩、腐殖質、蚯蚓糞等材料,科學調配基質營養土。同時,通過水肥一體機等智慧設備,定期施肥,精準調控大棚內的溫濕度,為草莓與番茄營造出最適宜生長的環境。”高明介紹道。
2023年,當盛村的平潭臺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獲評福建省農業産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
“接下來,我們規劃打造一個集農業觀光、休閒度假、綠色生態等功能于一體的‘草莓小鎮’。目前,項目招投標工作已順利完成,即將步入施工階段。待項目建成後,預計將為更多村民提供就業崗位,有力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高明説。
近年來,從東崑村的玫瑰、澳尾村的火龍果、砂美村的鮑魚,到大坪村的沙地土豆、三利村的黃金百香果……平潭全力做好“土特産”文章,以特色産業助力鄉村振興。同時,不斷完善“企業+合作社+農戶”聯農帶農模式。去年以來,新增4家區級重點龍頭企業,特色農漁産品年總産值跨越35億元大關。
以村景引客而來
“村裏的酒店建起來後,我在家門口就多了份工作,收入穩定多了。今年春節,酒店生意火爆,我都快忙不過來了。”月畔·汐霞海景度假酒店安保主管俞兆祥滿臉笑容地説。
俞兆祥任職的酒店位於平潭金井片區娘宮村。此地的娘宮輪渡碼頭曾是平潭對外交通的關鍵節點。但2010年平潭海峽大橋順利通車後,碼頭停運,村子交通優勢不再,發展日漸困難。
為扭轉局面,2024年,娘宮村啟動娘宮碼頭“渡口記憶·娘宮小鎮”項目,將渡口文化保護開發和鄉村建設有機結合,引進民宿、海上餐廳等項目,推動鄉村發展,帶動村民增收。
“我們依據項目整體規劃,對古村落進行修繕保護,整治村容村貌,把單車道拓寬成雙車道。同時,整治地質災害點,消除安全隱患。共種植1060株夾竹桃,播撒4000平方米草籽。”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周建鴻説。
與此同時,娘宮村引入福建瑞佰豐文旅集團、平潭瑞豐遊艇俱樂部有限公司等企業,投入約1.8億元打造高端民宿、海鮮餐廳、遊艇等項目。“目前,近1萬平方米海景度假酒店已開業,140余間海景客房每日可接待遊客可達400位。”周建鴻稱,後續將借助濱海資源發展遊艇休閒産業,融合文化體驗、觀光與餐飲,打造多功能濱海小鎮。
在平潭,鄉村旅遊蓬勃發展,不只娘宮村成績亮眼。君山片區的磹水村、漁嶼村等,憑藉優美海岸風光與特色石頭厝資源,民宿産業發展迅猛。截至去年,君山片區已形成連片民宿16家,新增備案民宿47家。馬腿村、漁嶼村、裕藩村等地投資額達千萬元的度假民宿群項目均落地運營。
“酒香也怕巷子深”,鄉村旅遊發展離不開宣傳。以漁嶼村為例,今年初,該村成立“自媒體聯盟”,整合現有新媒體賬號,邀請自媒體博主加入。通過短視頻平臺,從美食、美景、影視等角度展示漁嶼村。“截至目前,我們已全網發佈400多條視頻,累計播放量超80萬。”漁嶼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王哲介紹道。
近年來,平潭積極深化農旅融合發展戰略,將産業振興作為鄉村發展的核心。2024年,全面深化13個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鎮、示範村創建,實施24個農村建設品質提升項目。成功打造“閱讀小鎮”“娘宮小鎮”“生態小鎮”等試點項目,在68小鎮、南部灣等4個景區實施景村一體融合工程,打造集住宿、休閒、餐飲為一體的景村共享消費空間,推動景區流量轉化為群眾創收增量。
去年,平潭累計26個村莊獲評全國或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美麗漁村等特色村,鄉村旅遊人數達160.61萬人次、遊客旅遊花費8.0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7%、12.4%。(見習記者 劉宇捷 記者 郭雅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