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廈門:以高水準涉外法治護航企業“出海”揚帆
2025-03-28 09:53:36來源:廈門日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以高水準涉外法治護航企業“出海”揚帆 市司法局推動海絲中央法務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平臺建設,打造國際化專業化法治服務標杆

  在全球産業鏈重構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廈門企業正以更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舞臺。從新能源産業跨國並購到跨境電商品牌出海,從遠洋航運糾紛化解到海外綠地投資合規,廈門企業的全球化佈局也面臨複雜挑戰。

  如何破解國際法律“水土不服”、貿易壁壘高築、跨境爭議難解等難題?廈門市司法局以“海絲中央法務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為引擎,通過平臺集成、服務創新、資源聚合,構建起“全鏈條、專業化、國際化”的涉外法律服務體系,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流程的法律服務,持續擦亮營商環境“金名片”。

  功能融合

  “一站式服務”

  提供涉外法律服務最優解

  “到海外設廠,特別需要在投資前就掌握到當地投資的各項法規,尤其是土地購買、外資準入、勞動用工和環保等。海絲中央法務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一站式’服務為我們省了不少的時間。”一家汽車配件企業負責人深有感觸。這家企業在墨西哥的綠地投資項目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海絲中央法務區域外法查明中心提供的一份詳盡投資合規報告——精準的法律風險識別和合規方案設計,幫助企業避開投資障礙。

  在海絲中央法務區,域外法查明只是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服務項目之一,作為全國首批聚焦服務“海絲”的中央法務區,廈門海絲中央法務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自2022年設立以來,已開設了12個對外服務窗口,整合律師、公證、調解、鑒定、域外法查明、反壟斷審查合規輔導等多項法律服務,打造“實體+熱線+網絡”三位一體服務平臺。

  平臺的多功能集合在為企業出海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同時,也讓涉外法律服務更加高效,降低出海的時間成本。

  ——2024年,海絲商事海事調解中心成功化解標的額2億元的股權回購糾紛,並通過司法確認賦予強制執行力。中心與法院、仲裁機構建立“調解—司法確認—執行”全鏈條機制,也推動案件平均處理週期進一步縮短,海絲商事海事調解中心正成為國際商事爭端解決的“優選地”。

  ——反壟斷審查合規輔導中心是全國首個反壟斷審查合規法務輔導基地,2024年協助廈鎢新能源與法國歐安諾的114億元合營項目,僅用45天就通過國家審查,創跨國並購效率標杆。

  如今,海絲中央法務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正成為廈門乃至全國高質效的法律服務、高能級的法務資源、高層次的法務人才的集聚地,助力廈門實現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定制服務

  “一案一策”

  覆蓋企業出海全生命週期

  “企業‘走出去’,最怕‘看不見’的法律風險。廈門提供的不是模板化服務,而是‘量體裁衣’的解決方案。”廈門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處相關負責人強調,涉外法律服務,專業的法律人才團隊是關鍵。

  聚焦投資準入、貿易摩擦、合規運營等關鍵環節,依託海絲中央法務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平台資源,為企業推出“一案一策”精準服務,覆蓋企業出海全生命週期。

  2024年,福建省貿易救濟法律服務中心揭牌並在海絲中央法務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落地運行。首批法律服務團隊成員共18人,在貿易救濟、貿易合規等方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同年,廈門戴爾樂新能源公司遭美國反傾銷調查,初裁稅率高達262.55%。福建省貿易救濟法律服務中心接到委託後聯動北京、上海律所,梳理數千頁交易數據,精準抗辯“替代國價格”計算偏差,最終將稅率降至行業合理區間,為企業避免損失數億元。“專業團隊的國際經驗讓我們絕處逢生。”企業負責人坦言。

  向新而行

  從“跟跑”到“領跑”的

  法治躍遷

  數據顯示,2024年,廈門實現進出口9326.1億元,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占半壁江山,對RCEP成員國、金磚國家佔比分別提升至三成和一成以上。

  面對RCEP深化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帶來新的投資機遇,廈門也正以更高標準謀劃涉外法律服務“升級版”:探索與東盟、海灣國家共建跨境法律查明聯盟;建設“法商融合示範基地”,發展跨境電商合規、數據跨境流動等新興法律服務……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舉措旨在為境內外經營主體提供“全鏈條、全週期、專業化、國際化”的法律服務。

  “法治化是國際化的基石。”廈門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繼續以企業需求為導向,讓涉外法律服務從‘保障線’升級為‘競爭力’,助力廈門成為‘一帶一路’資源配置的‘法治港灣’。”

  潮起東南,法護遠航。當更多企業從廈門揚帆出海,這座高素質高顏值之城,正以法治軟實力重塑開放新高度,向世界傳遞中國法治的“廈門溫度”。(記者 張珺 通訊員 林銳 盧彥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