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雁歸來”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永春縣以“才涌鄉村”行動為抓手,通過政策引才、産業聚才、平臺育才,吸引一批批在外能人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從低糖水稻的科技種植到佛手茶産業的現代化轉型,從百年漆藝的非遺創新到白番鴨全産業鏈的打造,返鄉人才正成為永春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科技賦能農業
新農人引領産業升級
鄉村振興離不開産業的支撐,而産業的升級轉型需要科技的引領。永春縣通過“師帶徒”引鳳大賽、“家燕歸巢”等活動,吸引了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返鄉入鄉創業,讓新農人成為科技與農業的“橋梁”,推動傳統農業向高附加值、高品質方向轉型。
黃景俊曾是奔波于城市的電商追夢人,2021年永春縣推出“師帶徒”引鳳計劃後,他毅然返鄉創業。在中科院謝華安院士團隊的指導下,他成功引進低糖水稻種植技術。這種水稻通過先進育種技術改良,更適合糖尿病患者和高糖人群食用,不僅填補了市場空白,還為永春農業注入科技含量。
“我們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搭建自媒體行銷團隊,把永春好物推向全國。”黃景俊牽頭成立的永春返鄉創業聯盟,整合鄉創人才資源,利用電商渠道拓寬農産品銷路,實現了“實驗室技術”與“田間地頭”的無縫對接。
永春作為佛手茶的發源地,長期面臨品質波動、品牌勢能不足等問題。出於對永春茶文化的熱愛,在外多年學習武夷岩茶製作技藝的章琛返鄉創辦中燊茶業,通過引入智慧做青機、自動化烘焙設備,推動制茶半標準化,破解品質波動難題。他還通過數據化調控工藝,融合閩南烏龍茶的馥鬱香氣與岩茶醇厚湯感,實現“一茶融兩韻”。老茶新生,靠的是守正創新,章琛以“半自動化+傳統匠心”模式建立數字化品控體系,讓傳統農業有了新競爭力。
非遺創新傳承
工匠精神激活文化基因
永春坐擁制香、老醋、漆籃等多項傳統産業瑰寶,如何讓其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同時煥發新生?返鄉人才以創新思維推動非遺文化與現代産業融合,讓千年技藝綻放新彩。
作為永春脫胎漆器新生代傳承人,郭志毅始終堅信“守正創新是傳統工藝歷久彌新的靈魂”。他一開始並沒有從事漆藝,而是在外經營電商,但正如他自己所説,可能是“跟漆的緣分到了”。有一次在幫父親推薦漆器的時候,他覺得這麼好的手藝應該好好傳承下來。於是他回到家鄉,開始拜師學藝,大膽突破行業邊界,將傳統漆籃的編織技法與脫胎漆器工藝深度融合,並引入現代設計理念,創作出《四愛脫胎推光花瓶》等革新之作。
“工匠不僅要傳承技藝,更要以創意帶動創作,讓傳統文化與現代需求相結合,既保留鄉土根脈,又激活産業活力。”面對未來,郭志毅表示,將繼續深耕“漆藝+”發展路徑,開發兼具實用性與文化內涵的漆藝茶器、香道器具等産品。“未來,我希望永春漆器不僅是一件工藝品,更能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伴侶’。”他的話語中,流露出讓傳統工藝紮根現代土壤的堅定決心。
顏釅冰是一名“90後”,目前是永春得壹醋業的總經理。大學畢業後,他一直在杭州從事電商工作。父親顏禧童經商多年,為重振永春老醋品牌風采,父子倆一拍即合開始在老醋領域發力,並創立永春得壹醋業有限公司。顏釅冰不僅專注于永春老醋的傳統工藝傳承,還積極探索創新發展路徑。
“我們以後將主打一些老醋IP,結合傳統渠道和線上渠道去推廣,同時將把醋産業擴大到發酵産業,往醋的周邊産品去研發,醋的預製菜、醋飲料、醋發酵的保健品都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只要把握好時代的需求,老醋産業也會煥發生機。”顏釅冰説,乘著《關於促進永春老醋産業加快發展的十條措施》《永春縣持續壯大有根産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的東風,公司正在積極培養和引進相關專業人才,為企業發展和産業升級儲備力量。
黨建引領聚才
能人返鄉共建家園
鄉村振興不僅需要産業支撐和文化傳承,更需要凝聚人心、激發內生動力。永春縣通過黨建引領,吸引能人返鄉擔任村幹部或創業帶頭人,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達埔鎮烏石村距鎮區近20公里,2021年,鄭榮貴放棄大城市高薪工作,回到烏石村擔任黨總支書記。面對村莊基礎設施落後、人心渙散的局面,他帶領村民修路、爭取資金、跑項目,從村民最關心的基礎設施提升入手,對村莊佈局和未來發展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啟動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烏石村文化空間建設和大呂老年活動中心建設、危房改造等一批鄉村建設項目。烏石村的發展走上快車道,僅1年多時間就煥然一新。
“我們爭取今年完成1000多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並規劃康養休閒項目。”在黨建引領下,鄭榮貴積極團結村“兩委”成員,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全力推動烏石村發展建設,曾經被認定為“軟弱渙散村”的烏石村,正逐步實現蛻變與發展。
退伍軍人鄭志斌憑藉著對家鄉特産的熱愛與執著,返鄉養殖永春白鴨。初期遭遇技術難題和銷售困境,他就自學養殖技術,通過短視頻行銷打開銷路,並打造“鄭鴨吖”品牌,構建了從養殖到深加工再到餐飲加盟的全産業鏈,努力將永春白鴨推向全國市場。
2023年12月,他還參與發起成立永春縣返鄉創業協會,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活動,並通過短視頻拍攝、直播等方式,免費為當地農民推介農特産品,幫助解決銷售難題。通過在困境中的不斷探索和創新,鄭志斌不僅實現了個人的創業夢想,也為家鄉的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永春這片土地上,像黃景俊、章琛、郭志毅、鄭榮貴這樣的返鄉人才還有很多。他們在不同的領域,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鄉村振興貢獻著力量。他們的故事,是永春縣“雁歸來”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未來,永春縣將繼續推進“才涌鄉村”行動,吸引更多人才紮根鄉土,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顏彩虹 王少勤)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