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破解治理難點,深入推進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廈門創新推出“大物業”管理模式
過往的城中村治理,受限于客觀條件,後期管理運維乏力,治理成果無法鞏固,返潮現象時有發生。
2022年開始,廈門開始實施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並探索出城中村“大物業”管理模式,目前已啟動治理的71個城中村,有40個已簽約“大物業”企業,23個“大物業”企業已實質性進場運營,8個試點村收費制度已建立。
在實踐中,廈門各區因地制宜,創新探索出方式不一、形態各異的細分領域“大物業管理模式”,成果初步顯現——
塘邊社、圍裏社,在創新引入“EPC+O”模式基礎上延伸到大物業管理,統籌規劃,協同推進;新垵村引進專業物業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在專業運營同時兼顧各方利益;後埔村通過自建物業,培育居民繳費意識,在全市率先實現城中村物業費收取。
為城中村現代化治理探索試驗探路先行,廈門城中村治理正深入推進,闊步前行。
延伸型物業:實現從“短期突擊”到“長效管理”的提升
“以前沒有物業管,社區野竹林樓棟邊上衛生死角堆積了垃圾雜物,散發臭氣。現在衛生死角不見了,變身整潔、有序的停車場。”居民感慨圍裏城中村近來的變化。
在湖裏區的圍裏社、塘邊社,創新採用“EPC+O”模式,引入中建四局、福信集團等公司組成聯合體,對市政公共配套設施、出租房統租統管及後期運營項目進行統籌規劃。
在重點區域建設完成後,圍裏社、塘邊社分別由聯發物業、福信裏物業公司承接大物業管理服務,採用“考評+培育+激勵”的方式,激勵物業公司引導村民繳交物業費,最終實現微利可持續管理服務機制。
“嘀、嘀、嘀”,圍裏社智慧化管理平臺發出提醒:“餐館門前有人亂停車。”接單、處理、核查,不到20分鐘解決問題。圍裏社區物業經理謝泳綠説:“從無人管理,到入駐初期日均處理50起,再到目前日均處理違停事件8起,工作效率提升,居民意識也提高了。”
目前,圍裏社、塘邊社均完成智慧城中村管理硬體和軟體平臺建設,並建立城中村出租房“散租統管”機制,搭建統一的租房管理和信息平臺,從租賃價格指導,到空房和價格信息發佈,再到動態監管都有了依託。由平臺公司逐步推行的統租統管,提升了出租房品質,規範了租賃秩序,破解了二房東管理難題。
以圍裏、塘邊為代表的延伸型物業實踐,有效破解治理難題,實現了城中村從“短期突擊”到“長效管理”的提升。
引進型物業:實現從“無物業”到“專業管”的轉型
要破解過往治理中突擊突管、財政長期兜底的困境,引進專業物業企業和專業力量進駐城中村勢在必行。
海滄新垵村通過企業控股、村集體參與的統管運營模式,由建發物業和新垵村攜手,共同實繳貨幣出資200萬元,成立廈門建垵城市服務運營有限公司,對城中村實現專業化管理。
“建垵公司股比為建發物業62%、新垵村38%,由建發控股操盤管理,這樣的股比結構既保障了村集體的發言權,有利於大物業平臺運營後與村民關係的協調,又能發揮建發物業的專業運營水準。”公司負責人表示。
入駐新垵村後,專業的團隊管理運營展現了專業、高效,村裏面貌煥然一新——
建立一戶一檔,配套信息系統,實現現代化高效化管理;將公司管理指標和群眾滿意度等指標掛鉤,提高百姓參與感;提供“圍墻內服務”(如保潔、維修、空調清洗等),逐漸培養居民付費服務意識;逐步將村集體資産交由建垵公司統一運營管理,聯動相關資源有效盤活,減少村集體管理成本,實現專業化産業服務。
“從保潔、維修到空調清洗,我們提供的各類有償服務去年啟動後,得到居民普遍認可,居民的付費服務意識逐漸增強,下一步還將對沿街商鋪收取公共衛生服務費。”建垵物業負責人張傑説。
從“被服務”到“買服務”,從“無物業”到“專業管”,新垵村大物業管理實現了良好開端。在海滄,這樣的村不止新垵村一個。
在海滄貞庵村,村集體通過引進市屬企業建發公建物業,簽訂10年資産運營服務協議,將村部分經營性資産整體打包出租,通過對資産的梳理、策劃、運營,增加村集體、村民收入,提升整村服務品質,努力讓“村更美、民更富”。
“第一年我們要構建現代化治理和資産運營服務平臺,加強物業服務及社區文化建設;第二年實現閒置車場運營管理和現有資産提升;第三年打造集閩南民俗文化旅遊、研學于一體的文化聚集地,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和資産收益,最終實現資産運營保值增值和大物業可持續開展目標。”建發公建物業負責人表示。
自建型物業:實現從“依賴輸血”到“自我造血”的蛻變
同樣是引進物業,湖裏區後埔社的大物業運營卻顯得如此與眾不同。
據後埔社區黨委書記李志堅介紹,當地自主成立了後埔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有45人(包括護村隊和衛生巡查隊),主要負責做好日常攤位秩序、道閘收費、綜治協助等工作,承擔村莊日常管理。
“目前我們正和建發物業探討戰略合作,準備將大物業相關業務導入後埔物業公司,由建發提供管理體系,為村企提供平臺支撐,將業務屬地化,帶動本地經濟水準提高和稅收提升的同時,也為本村人員創造就業機會。”李志堅説。
“在綜合服務上,制定大物業作業指導書,形成房前屋後標準化管理;在環境服務上細化要求,比如統一制服形象,路面乾淨整潔保持無積水;在創新管理上,導入綜合智慧平臺,新增物聯網硬體系統,推廣智慧停車,努力實現圍墻內外凈暢寧、民資産增收益、綜合管理有抓手,提升轄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李志堅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該村已實現物業收費,物業費按建築面積每月收費0.2元/平方米,居民繳費率達100%,成為廈門最早實現物業收費的城中村。
破解城中村治理“四難”中的財政資金投入管理持續“難”,實現從“依賴輸血”到“自我造血”的蛻變,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
塘邊社創新物業收費機制,按照垃圾轉運量區分三種類型制定收費標準,提升居民、商家自覺繳納物業費意識,逐步培育付費習慣;
貞庵村在第二年採用“反補勞務”方式,實現居民公共衛生區域付費習慣;第三年,逐步提高居民付費比例,保障治理成果。
意識提升,進而催動大物業管理模式的推進加速落地。目前思明區2個試點村簽約率和進場率均達到100%,海滄區9個試點村簽約率和進場率均達到89%。
從“無物業管”到“有物業管”,群眾幸福感與日俱增,廈門由此闖出了一條規模化、市場化、産業化的城中村治理“大物業”管理新路。(陳挺)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