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鼎石蘭村 守護千年古村 留住鄉愁記憶
近日,記者來到福鼎市硤門畬族鄉秦石村石蘭自然村,只見工人正在精心呵護村裏的一棵古樹名木——“瞭望樟”,填土、施肥、除蟲及修建圍欄。
石蘭村坐落于硤門畬族鄉雙獅山後脊,地處福鼎與霞浦交界處,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堡式古村落。相傳宋初,鄧氏先祖從江西省吉安市廬陵縣遷徙至此,見芝蘭盛開,風光秀麗,便定居下來。
漫步村內,古木參天。境內保存著省級文保單位——石蘭抗倭古城堡、古池、古井、明代烽火臺等,還有“榕抱樟”“瞭望樟”“夫妻榕”等古樹名木,以及石蘭鄧姓抗倭拳棍術非物質文化遺産。憑藉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石蘭村被列入寧德市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2019年6月,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在石蘭村眾多古樹中,“瞭望樟”堪稱是歷史的“見證者”。當地傳説,元末時期,倭寇頻繁入侵,石蘭村深受其害,為抵禦外敵,村民在一棵樟樹上挖洞,人可以順著樹洞攀爬到頂,能觀察倭寇從海上入村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匪寇蹤跡,村民立即敲鑼打鼓發出警報,緊閉城門,組織防禦。在那段動蕩歲月裏,這棵樟樹憑藉其獨特“瞭望”功能,為石蘭村抗擊倭寇立下汗馬功勞,因此被村民親切地命名為“瞭望樟”。
“這些古樹名木見證了石蘭村的變遷,承載著先輩的智慧與勇敢,具有歷史、文化、生態等價值。”秦石村幹部鄭冬燕説。然而,歷經千年洗禮,“瞭望樟”等古樹出現樹體老化、枝幹受損等情況,保護工作迫在眉睫。為此,鄉、村兩級積極向上申請,並獲得相關項目資金支持。
如果説參天古樹是石蘭村的“綠色史書”,那麼青瓦白墻的古民居便是石蘭村先民鐫刻在山水間的“建築家譜”。
記者在一棟嚴重破損古民居前看到,建築週邊腳手架基本搭建完成,修繕工作即將啟動。“石蘭鄧氏先祖聚族而居,在石蘭建成規模較大的古民居群,歷經歲月滄桑,這些古建築破損嚴重,瀕臨倒塌,修繕工作勢在必行。”鄭冬燕介紹,為保護和傳承石蘭歷史文化遺産,今年,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獲批項目資金300多萬元,用於5棟古民居的搶救性修繕。此次修繕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修舊如舊”的方式,力求恢復古民居原有建築風貌,讓這些古建築重煥生機與活力。
秦石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鄧昌瑞表示,近些年,石蘭村獲得在外鄉賢的大力支持,從捐資修復步道到保護古榕群、修建河堤……募集資金約上百萬元,為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如今的石蘭村,憑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人們漫步在鵝卵石步道上,感受古村的寧靜與古樸;駐足於古建築前,聆聽歲月的故事。
鄧昌瑞表示,未來,石蘭村在保護好古村落原有風貌和歷史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內涵,發展特色鄉村旅遊,留住那一抹鄉愁記憶,讓更多人領略傳統古村落的獨特魅力。(記者 陳容 通訊員 王婷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