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漳州市在縣鄉兩級綜治中心實現“一站式”場所規範化建設全覆蓋,社會綜合治理能力不斷提升——開一扇門 解萬家憂
不久前,全國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範化建設現場會在福建召開,漳州龍海作為現場觀摩點之一。這是漳州探索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的生動縮影。
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現代化探索,既要回應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也要破解矛盾糾紛複雜化的現實難題。
作為福建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的“試驗田”,漳州市以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為抓手,推動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服務下延,用“推門可見”的便利消解焦慮,用“多方共治”的專業贏得信任,用“治未病”的遠見守護一域安寧。
一站式受理
“以前跑斷腿,如今一扇門。”這是群眾對龍海區綜治中心最直觀的感受。
龍海區綜治中心位於石碼街道紫葳路35號,與社工部、信訪局合院辦公。該中心整合了公檢法司信等16個部門資源,形成“常駐+輪駐+隨駐”的協同格局。群眾無論遇到交通事故、勞資糾紛還是鄰裡矛盾,只需踏入這扇門,就能找到對應的“解題人”。
春節前夕,一起涉及六省100多名農民工的欠薪糾紛在這裡迎來轉機。彼時,龍海某污水處理項目分包方拖欠工資300多萬元。龍海區綜治中心接訴後,立即啟動“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隨後,公安、住建、法院等8部門聯席會商,法學專家厘清責任,48小時內簽訂了100多份調解協議,妥善化解了勞務糾紛。
高效化解糾紛,源於綜治中心“一站式受理”的精準服務。此前,為落實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漳州因地制宜提出場所建設便民利民“兩個原則”,即不進大院、不上樓。
“我們要確保每個走進來的人,都能帶著答案回家。”漳州市綜治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朝著這一目標,漳州于2022年以來在全省率先推動1個市級、16個縣級、130個鄉級綜治中心三級“全貫通”,場所規範建設“全覆蓋”。
在此基礎上,龍海區將綜治中心嵌入街巷、貼近民居,並在機制設計上按照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路線圖”,明確首問負責、分級分流等23項細則。就連調解室的茶桌也暗藏巧思——當事人並排而坐,潛移默化消解對抗情緒。
“在這裡,群眾能安心放心把事情交給我們!”龍海區綜治中心主任介紹,為了確保案件處理公正透明,該中心還進駐了紀委監委、金融監管等4個部門,引入紀委監委進行第三方監督。
一攬子調處
“立足轄區實際,以專業賦能、用聯動穿透,深化聯片調解機制。”龍海區綜治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這裡,“一攬子調處”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確保各類矛盾糾紛得到有效解決。
去年8月,龍海區浮宮鎮羅某駕駛一無號牌電動自行車與鐘某駕駛的二輪摩托車發生碰撞。事故發生後,羅某多處損傷並致殘。經交警認定雙方負同等責任。然而,因當事人羅某車輛無保險且家庭困難,賠償問題一度陷入僵局。
交警大隊初次調解無果後,委託龍海區綜治中心協助。接到委託後,該中心迅速啟動“法院+公安+司法+保險”四方聯動機制。其間,法院提前介入進行法律指導,保險公司墊付1.8萬元醫療費並核算理賠方案,調解員分頭開展“背靠背”疏導。
面對羅某家屬的悲憤與鐘某的委屈,聯調組選擇“用數據説話”——將傷殘等級、護理費用等法律條款逐項拆解,又請保險公司演示理賠方案動態調整過程。最終,15.9萬元賠償協議當場簽訂、支付,一場可能升級為訴訟的糾紛就地化解。
這種“精準拆彈”的能力,離不開“立體化調解矩陣”。此前,針對交通事故、勞資糾紛、醫療矛盾等高頻問題,綜治中心分類組建專家庫,吸納法官、律師、心理諮詢師等專業力量。對於跨區域、跨行業疑難案件,則啟動“聯片調解”機制,由金牌調解員帶隊巡迴攻堅。
更難得的是,將剛性執法與柔性關懷融為一體。當精神殘疾患者家屬因醫療費與醫院對峙時,調解員不僅厘清責任,還聯動民政部門將其納入低保;當違建拆除引發居民抗議時,執法隊一邊下達整改令,一邊請住建專家現場鑒定合法修繕範圍。
全鏈條治理
“矛盾不上交,服務不下線。”漳州市綜治中心負責人坦言,矛盾糾紛化解在末端,功夫更需下在源頭。
“通過完善運行機制和借力‘平安漳州e家’平臺與‘96111矛調熱線’,形成從源頭預防到事後回訪的閉環,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全鏈條解決。”龍海區綜治中心負責人介紹。
不久前,龍海區一名網格員收到“平安漳州e家”平臺預警,建築工人老張因一起工傷賠償糾紛,揚言將有過激行為。了解該情況後,網格員立即上報情況,龍海區、鎮兩級綜治中心立即響應,組織跨部門聯動調解。
當天,調解組趕到工地,一邊安撫情緒,一邊核算賠償標準。不到3個小時,雙方簽下和解協議,一起可能轉為個人極端事件的糾紛順利化解。
這場“閃電調解”背後,是環環相扣的治理密碼。在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之初,漳州市制定了詳細的處理矛盾糾紛事項流程圖與“服務清單”,明確調解工作的每個環節和責任單位。從群眾進門反映訴求開始,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確保案件有對接、處理有結果,形成了一個有序、高效的處理流程。
走進漳州市綜治中心,大螢幕上跳動的數據,如同這座城市的民生圖譜。“平安漳州e家”的230萬用戶如同繁星點點,織就覆蓋城鄉的感知網絡。在這裡,可以每日抓取訪情、民情、警情等數據,通過風險模型等進行精準預警。如某區域勞動糾紛預警指數上升,系統立即觸發“重點關注”,相關單位需在24小時內響應,並做到辦理全程留痕,確保每起糾紛都能得到妥善處理和有效監督。
這種“治未病”的智慧,讓漳州市的社會綜合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24年漳州市通過綜治中心化解矛盾糾紛20.39萬起;全市縣鄉兩級綜治中心實現“一站式”場所規範化建設全覆蓋,群眾滿意率大幅提升。(報業集團記者 潘園園 杜正藍 通訊員 吳維 藍毅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