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第二十七屆海交會:彰顯兩岸融合發展的強勁脈動
2025-05-22 09:52:09來源:福州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商賈雲集謀共贏 兩岸攜手向未來——從海交會看兩岸經貿融合發展

第二十七屆海交會:彰顯兩岸融合發展的強勁脈動

臺企翁財記在海交會現場推介産品。記者 池遠 攝

  第二十七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5月22日將在福州落下帷幕。

  福州邀約、商賈雲集——吸引台灣60余家工商團體,超千名臺商,以及來自海外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近700人與會,海交會“朋友圈”越來越大;

  收穫果實、播撒希望——1200余名海內外商協會、企業家代表、産業專家學者參加海交會同期舉辦的“萬商雲集有福之州”全球招商大會,共簽約80余個項目、總投資超1300億元。

  這場以經貿為紐帶的盛會,再次彰顯兩岸融合發展的強勁脈動,逐步成為兩岸最具影響力的大型綜合性貿易投資活動和兩岸融合發展先行先試的重要平臺,越來越多兩岸商賈攜手、共贏未來的精彩故事正在續寫。

  引力增強

  這一答卷更加精彩

  對臺胞、臺企來説,海交會上的每一聲問詢、每一次握手,都在帶來積極信號。

  成立於台灣的藏識科技是科技型企業,“這恰恰是我們的優勢所在。”首次參會的臺胞李錦昌認為處處是機會,他總是熱情地向每位駐足的客商介紹公司的新技術。

  “我們希望依託大陸雄厚的資本、技術發展支撐,以及巨大的消費市場進行新的革新和發展。”推介還未結束時,李錦昌已擬定好下一步計劃:針對海交會上遇到的新客戶、發現的新興領域,尤其像數字文博領域,做一些迎合本地需求的技術支持,更好地適應和拓展新市場。

  當然,海交會不僅有“新朋友”的相遇,也有“老朋友”的重逢。

  細數起來,此次是臺商高忠清第十七次參加海交會,這裡為他打開了進入大陸兒童玩具市場的大門。“經過多年開拓,如今我的客戶已經遍佈大陸許多地區,其中不少就結緣于海交會。”在不確定的市場與激烈的競爭中,高忠清總能在海交會上獲得信心,汲取新的發展力量。

  海交會釋放出的強勁“磁吸力”,還離不開其紮根的沃土。本屆海交會上,不少臺胞臺企不滿足於現場“方寸”的成果發佈和推介平臺,選擇走進福州馬祖産業合作園區,希望以更加開闊的視角,近距離感受這裡的營商環境與産業發展實力,謀求獲得更多合作機會。

  開放共融

  這一趨勢更加鮮明

  優勢互補、創新發展,共同促進兩岸産業深度融合發展一直是兩岸經貿合作的主旋律。

  催化器輕輕一響,尾氣中的有害氣體被悄然轉化;制動盤悄然發熱,一輛車穩穩地停住……在海交會的東南汽車城推介區,精密的零部件、先進的製造設備一一陳列。“這是我們最新研發的7110排氣歧管,能通過催化轉化器將有害氣體轉化為二氧化碳、氮氣和水,減少污染。”推介現場,台資企業福州六和機械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款CX756後制動盤,通過摩擦實現能量轉換,是目前熱銷的主力産品之一。

  通過一個小小的汽車零部件,可以窺見一條完整的産業鏈。2000年,六和機械作為東南汽車配套零件供應商落戶閩侯青口鎮,20多年來幾經轉型升級,在青口工業園區建立起一條完整的配套産業鏈,産品遠銷北美、意大利、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我們實現營業額12.1億元,創稅收3165萬元。”企業負責人自豪地説,當前公司正緊跟國際市場趨勢,加快拓展歐洲與東南亞新市場,“靠的就是紮根本地産業鏈、用好兩岸融合機遇。”

  産業融合不僅在“鏈”上,更在“智”上。

  在2025兩岸商會合作發展大會上,福建奮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奮介紹,福建奮安鋁業深耕鋁型材領域30多年,近年來與台灣業界在技術合作、研發創新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並取得了實質成果。

  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本屆海交會舉辦海峽兩岸AI+工業設計創意創新研討會,來自海峽兩岸人工智能與工業設計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歡聚一堂,分享觀點、碰撞思想,共同探討AI技術與工業設計的深度融合。

  “兩岸經濟交流從來不是選擇題,而是命運與共的必答題。”開幕式上,台灣工商建設研究會理事長雷宏毅認為,當前大陸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製造業等為代表的新興産業蓬勃發展,而台灣在半導體、精密機械等領域擁有優勢,兩岸攜手加快科技創新,深化産業合作發展正當其時,前景廣闊。

  相向而行

  這一共識更加堅定

  兩岸經貿融合發展是歷史大勢、人心所向,更需要兩岸同胞同舟共濟、共謀發展。

  共識更加凝聚。作為海交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025兩岸商會合作發展大會聚焦共築産業鏈韌性、共建商協會賦能。

  平臺持續拓展。作為今年海交會一大亮點,首屆海峽兩岸工業發展大會吸引兩岸300余位工商界嘉賓出席,圍繞工業綠色轉型、數智驅動、智慧製造等話題深入交流,共商構建兩岸産業合作新機制。

  成果不斷涌現。海交會期間,兩岸碳中和大會組委會發佈《兩岸企業碳中和綠色行動福州倡議》,呼籲兩岸企業踐行綠色承諾,為全球氣候治理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現場故事,是兩岸經貿融合互利共贏的最好注腳。臺農陳正信從仙遊台灣農民創業園出發,多次參加海交會,從搬來整株嘉寶果樹吸引關注,到推出果酒、酵素飲、嘉寶果月餅等新産品,他親歷了嘉寶果從“無人知曉”到“圈粉無數”的過程。“海交會是我們對接大陸市場的重要平臺,是連接夢想與現實的橋梁。”

  福建翁財記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翁英敏也分享了類似經歷。“有一年,我們帶來一款叫‘陳香鐵蛋’的新産品,結果意外‘賣爆’。不少消費者因此記住了我們。”

  從初創企業到龍頭企業,從農産品到智慧製造,海交會以持續的機制、務實的交流,彰顯福州推動海峽兩岸經貿互利共贏的開放胸懷。(記者 唐蔚嬙 馮雪珠 藍瑜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