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支持穩崗擴崗 提升就業能力 我省發佈23條舉措助力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
對招用高校畢業生的企業和社會組織,每招用1人給予1500元的一次性擴崗補助;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按每人3000元的標準給予畢業生崗位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實施穩崗擴崗專項貸款……6月18日,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這些優惠政策,是我省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的最新舉措。
6月17日,省人社廳、教育廳、財政廳、國資委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圍繞穩崗擴崗政策保障、鼓勵畢業生面向中小微企業就業、提升就業能力等10個方面推出23條舉措。
《通知》要求,進一步夯實工作責任。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情況納入促進就業目標責任制考核,推動各類資源向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集中。各高校落實“一把手”工程,確保畢業生就業需求掌握率100%,畢業生就業服務率100%。6月,各地至少舉辦1場綜合性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各高校至少舉辦2場校園招聘會,並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
《通知》明確,突出市場化就業導向,並通過雙向支持,提高企業吸納畢業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意願。一是支持穩崗擴崗,對招用高校畢業生的企業和社會組織,每招用1人給予1500元的一次性擴崗補助;省內國企整體招聘畢業生規模增加10%,落實國有企業一次性增人增資政策;對用工人數不少於10人,近一年裁員率低於上年度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且無欠薪、社保欠繳或失信記錄的小微企業、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實施穩崗擴崗專項貸款。二是鼓勵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畢業年度或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畢業年度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院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在同一單位連續繳滿3個月我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按每人3000元標準給予畢業生崗位補貼。
在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方面,推行“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實施培訓就業直通車工程,根據畢業生需求提供針對性職業培訓。支持高校開展人工智能應用賦能就業等培訓,組織社會需求不足相關學科專業學生參與“微專業”或培訓課程學習。深化“揚帆計劃”等實習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實習單位為實習學生提供適當的勞動報酬,組織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參加就業見習,通過見習崗位實踐提升就業能力,鼓勵見習單位留用見習人員。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落實就業見習補貼。
此外,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穩定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鄉村振興計劃、高校畢業生服務社區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規模。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基層治理需要,加大基層服務崗位開發力度,重點挖掘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司法輔助、科研助理等基層就業機會。鼓勵面向縣域重點産業就業,對縣域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或高校畢業生到縣域中小微企業就業的,落實擴崗補助和崗位補貼。
在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方面,全面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重點群體創業稅收優惠、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等政策。符合條件的大中專畢業生創業項目可享3萬至10萬元資金扶持。政府投資開發的創業孵化載體要放寬高校畢業生創業入駐條件,並免費向高校畢業生創業者開放。
為解決畢業生求職的後顧之憂,《通知》明確,對畢業時暫未落實就業的畢業生,所在高校可為畢業生提供免費住宿至8月底。要求各地創造條件,盤活資源,有條件的地區可為異地求職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短期免費住宿或發放住宿補貼。(記者 趙文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