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周寧:織密“綠色網格” 激活“生態密碼”
晨光初綻,周寧縣泗橋鄉紅陽村護林員祝華森已穿梭在山林間,開啟一天的巡山護林工作。蜿蜒山徑間,他緊盯每個山頭和溝渠,不放過一處隱患點。
“夏季天干物燥,森林防火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每天既要排查火情隱患,還要監測林木生長情況、防控有害生物、制止資源破壞行為,只為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祝華森樸實的話語中道出了護林人的堅守與擔當。
作為“三庫+碳庫”重要理念首倡地與先行實踐地,周寧縣始終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囑託,以林長制為抓手,構建起全域覆蓋的“綠色網格”。全縣11名縣級林長、112名鄉級林長、146名村級林長各負其責,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的立體化管護體系,讓每一片林地都能納入精細化管理。
去年以來,周寧縣積極探索科技護林新路徑,推動智慧林業示範點項目落地見效。在周寧“三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自動化無人機巢每日定時啟動,無人機按預設航線升空巡護,可視化大螢幕清晰呈現著林區實時情況,巡山護林實現一“屏”了然。
“自2024年7月試運行以來,已巡護1176架次,巡護里程1450千米,飛行時長101小時。”周寧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孫蔡盛介紹,智慧林業項目整合資源概況、環境監測、防火監控等功能模組,推動林場管理從傳統人工模式向數字化、智慧化轉型。今年,周寧縣推進智慧林業二期項目建設,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環境監測,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體系,進一步提升林業治理現代化水準。
護綠守底線,擴綠增後勁。周寧縣在築牢生態屏障的同時,持續厚植綠色家底,以國土綠化項目為重要引擎,科學推進閩西北項目、松改項目等,並積極構建多元共治的生態保護格局,通過推行“互聯網+眾籌造林”模式,開展“我為周寧添新綠”募捐活動,廣泛凝聚全民護綠共識,讓綠色“版圖”不斷延展。2024年以來,全縣完成植樹造林22333畝、森林撫育35280畝、封山育林10910畝;完成補植復綠近12萬株,修復受損林地1090余畝。
生態底色越擦越亮,發展動能愈發強勁。周寧縣深挖綠色資源“富礦”,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高山冷涼花卉等特色産業,走出一條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新路。在花卉基地裏,“周寧高山百合”“周寧高山杜鵑”等國家地理標誌産品發展強勁,通過電商直播、線下展銷等渠道暢銷全國;在林下種植基地裏,草珊瑚、黃精、金線蓮等林下經濟作物蓬勃發展,帶動300余家經營主體發展,總産值超3億元,惠及1萬餘農戶。
為此,周寧縣獲得2024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長制激勵表揚單位,成為福建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單位。站在新的起點,周寧縣將持續以林長制為抓手,堅持“擴綠、護綠、興綠”協同推進,深化“四庫”聯動發展,奮力書寫林業高品質發展新篇章。(記者 張瑜 通訊員 李何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