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田縣梅山鎮沈口村探索林下種植靈芝、紅菇等高價值經濟作物,帶動村民增收 朵朵“金傘傘”綻放山林間
盛夏時節,走進位於大田縣梅山鎮沈口村的盛源農場倣野生靈芝種植基地,一朵朵色澤光亮的紫靈芝在林間靜靜綻放,清香撲鼻。
“這是村裏第一次嘗試種植紫靈芝,長勢很好,8月即可採摘。”該農場負責人陳高頒説,今年3月,他和村民一起流轉了30畝生態公益林,用於種植紫靈芝。
這個曾經“守著好生態,卻難富口袋”的小山村,正因一朵朵靈芝悄然發生改變。
沈口村現有人口1219人,全村近1.9萬畝的土地中,林地就佔了1.6萬多畝,耕地只有600多畝。過去,村民多以傳統農業為生,村集體收入微薄。
“山再綠也換不來錢,村民只能守著青山過苦日子。”沈口村黨支部書記陳長植感嘆,村裏有生態公益林941畝、天然林384畝,生態公益林只能“看”不能動,如何將沉睡的森林資源轉化為資産,讓村民、村集體持續增收,成為困擾村幹部的難題。
“既要喚醒青山,又要鼓起荷包,發展林下經濟是個好辦法。”通過先後前往沙縣、尤溪、清流等地考察,陳長植發現,沈口村濕潤的氣候和深厚的腐殖質土壤十分適合靈芝的生長。於是,他與陳高頒等村民一起成立盛源農場,探索“生態保護+林下經濟”發展模式,通過鎮政府牽頭、農場出資、村集體以廢棄廠房入股分紅的方式,在不損害林業資源的基礎上,依託生態林等自然資源,構建倣野生靈芝生長環境,打造高品質椴木紫靈芝種植基地。
農場首批採購菌棒、菌袋1萬多個,採用傳統椴木栽培技術,通過科學控溫、保濕、遮陽等方式培育高品質靈芝。“農場與清流仙芝園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入菌種優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種植技術,在提升靈芝産量與品質的同時,保護林地生態平衡。”陳長植介紹,林下種植靈芝不僅不破壞原有植被,倣野生環境與椴木栽培技術還賦予了靈芝高活性成分,産出的靈芝藥用價值高,食用口感好,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純天然的靈芝更符合消費者的健康需求,附加值更高。”陳長植仔細算了一筆賬,一根菌棒能産1~2.5公斤鮮靈芝,2公斤鮮品可製成0.5公斤幹品,每公斤售價600元至1000元,後續還能開發靈芝孢子粉、切片等深加工産品,效益可觀。
靈芝在市場中展現出的大活力,為小山村帶來了大變化。嘗到“甜頭”的村民又將目光轉向了另一個特色産業——紅菇。
“採摘紅菇如今已成為村裏林下經濟的另一項重要收入來源。”陳長植介紹,2024年,沈口村依託自身豐富的天然闊葉林資源,積極與高校開展産業合作,共同推進紅菇培育實驗。
在實驗過程中,專家對現有林木實施科學撫育管理,精準伐除不適宜紅菇生長的宿主樹種,精心保留並培育適合紅菇生長的小苗木。同時,高密度補植米櫧、絲栗栲、紅錐這3種適宜紅菇生長的殼鬥科樹種,並通過林下清灌、腐殖層調控以及孢子液噴灑等一系列技術手段,有效促進紅菇自然擴繁。
“紅菇作為村裏的傳統産業,長期以來一直依賴自然繁育。”陳長植介紹,野生紅菇價格高昂,每公斤可達1600元至3600元。然而,在自然繁育的條件下,紅菇産量較低,目前整村年産量僅為250公斤。通過引入人工干預措施,今年紅菇自然出菇率有了明顯提高。經初步統計,天然闊葉林中的紅菇産量提升了20%~40%,逐步形成穩定且可持續的産出模式。
如今,被綠色生態環繞的沈口村通過林下“掘金”,喚醒了青山,帶富了村民,用實際行動將生態稟賦轉換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效益。(記者 羅昱倫 通訊員 林伯郊 顏志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