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漳州:以文明之筆 繪就鄉風新貌
2025-07-10 09:45:25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漳州圍繞“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總體要求,探索鄉風文明建設“新路子”——以文明之筆 繪就鄉風新貌

  行走在龍江大地的廣袤鄉野中,放眼可見村容整潔、院落有致、鄰裡和睦,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近年來,漳州市將文明鄉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系統謀劃高位推動、創新載體激發動能、補齊短板提升品質、精準突破見實見效,一幅以“文明鄉風”為鮮明底色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長泰區林墩辦事處林溪村,“如有族人敢吞肥公銀、公租及抏欠、短納,公革,不許入祠堂”這條祖訓被放在了新修訂的村規民約的第一條。

  “將符合新時代社會價值觀的好鄉風、好文化傳承下來,推動鄉村治理向好向善。”林溪村黨委書記林國發説。

  耕讀傳家、詩書繼世。近年來,漳州從全局性、根本性、長遠性出發,聚力措施、陣地、隊伍三項建設,打出文明鄉風建設組合拳。

  漳州相繼印發《漳州市深化鄉風文明建設工作方案》《關於推進文明鄉風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漳州市文明鄉村建設專項小組會商機制》等文件措施,出臺黨員幹部、公職人員移風易俗約束性規範和倡導性標準;在全市2103個村均建立起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等“一約四會”;建成16個縣級實踐中心、132個鄉鎮(街道)實踐所、2103個村(社區)實踐站,並延伸拓展建設183個實踐點;著力推進首批6個省級文明實踐單位、45個市級文明實踐單位提質增效。

  以思想價值引領涵養淳樸民風、播撒文明火種。漳州組織“百名新時代宣講師”、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走進田間地頭,用“百姓話”講好“家國事”,累計開展宣講活動2000余場次,覆蓋群眾超萬人。特別是2023年以來,全市組織移風易俗“三好”典型深入鄉村分享交流經驗心得超1萬場次。

  同時,挖掘本土傳統文化,圍繞“田園都市、文化名城”目標,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實施“用閩南文化點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動計劃和閩南文化建設“十大工程”,啟動“戲劇進鄉村、文化促振興”活動,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開展活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活力滋養鄉風文明。

  鄉風文明的建設成果,也體現在“穿衣戴帽扮靚麗”的圖景中。目前,漳州的村容村貌明顯改觀,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無害化衛生廁所均實現行政村基本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75.33%,長泰、東山基本實現全域無裸房。去年來,全市共建設“五個美麗”項目7660個,農村居住品質持續提升。

  在環境整潔的基礎上,漳州優化鄉村空間佈局,盤活資源,為文明鄉風注入新內涵。全市鄉村推進“老舊破危”房屋拆除和歷史違建清理,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和閒置宅基地。拆出來的空間,則規劃建設成村民活動廣場、口袋公園、文化長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成為凝聚人心、傳播新風的重要陣地。

  修繕保護傳統建築,建設村史館、家風家訓館。雲霄縣下河村將百年古厝活化利用為“孝廉文化教育基地”,定期開展主題活動;平和縣將“陽明文化”融入鄉村景觀與治理,弘揚心學理念中的向善力量。文化地標成為凝聚鄉愁、教化鄉民的精神家園。

  針對人情攀比、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沉疴現象,漳州制定了紅白事宜操辦規模、酒席桌數、禮金數額等標準和約束性規範。2024年以來,全市通過喪事簡辦、喜事新辦共節約資金近500萬元;以“文明實踐我行動”“文明祭祀”“抵制高額彩禮 倡導文明婚俗”等主題開展宣傳活動5700余場次,以方言土話開展移風易俗文藝演出100余場次;在全市635個村(居)建設生命公園,可提供60多萬個穴位,滿足農村群眾今後30~50年的安葬需求。

  隨著漳州市文明鄉風建設工作不斷深化,陳規陋習逐漸破除,龍江大地迎面拂來陣陣文明新風,一幅以文明為底色的鄉村振興畫卷正越繪越美。(楊淩怡 章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