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屏南縣長橋鎮立足資源稟賦,打出産業升級“組合拳”,將小小食用菌培育成富民強鎮的支柱産業——小菌菇撐起“致富傘”
6月底的屏南縣,綠意蔥蘢。位於長橋鎮半圳村的屏南禾紀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智慧控溫設備持續運轉,為菌菇生長營造“恒溫小氣候”,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清理菌棒,為新一輪種植做足準備。
“龍爪菇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5℃至28℃。”公司負責人何偉強指著智慧化溫控設備介紹,依託先進的溫度控制系統,如今龍爪菇種植打破季節限制,實現全年生産。
2023年,屏南禾紀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入駐半圳村,專注龍爪菇、紅托竹蓀等特色菌菇全鏈條發展。“這兩年,我們持續在技術革新上下功夫,從菌棒優化改良到設備升級改造,通過一系列技改措施,不斷提升菌菇品質與産量。今年,公司銷售額預計突破千萬元。”何偉強説。
作為食用菌種植大村,半圳村80%以上家庭投身食用菌種植,年種植規模近2000萬袋,産值達6000萬元,但“小戶單打獨鬥、技術參差不齊”的發展情況,制約著産業邁向更高臺階。
對此,長橋鎮積極通過政策引導,整合現有資源,全力推動半圳村食用菌産業轉型升級。建設總投資3600萬元、佔地47畝的現代農業産業園,智慧溫控棚、愛爾蘭大棚、冷藏庫等設施一應俱全,拌料、接種、烘乾等環節實現全自動化。食用菌轉型升級示範基地有序建成,福建嘉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禾紀公司等企業先後入駐,帶來的不僅是資金與技術,更推動形成研發、加工、冷鏈、物流的全産業鏈條。
在福建親家菇菌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聰彬展示著新研發的滑菇菌棒:“傳統滑菇多在春節前後種植,我們新研發的菌棒,能讓滑菇在端午節前後種下,打破季節性限制,填補市場空檔。”
位於長橋鎮食用菌標準化示範基地的親家菇菌業,自2015年創立以來,持續深耕食用菌領域,逐步發展為集研發、生産、銷售、初加工於一體的一二三産融合型企業。其香菇、滑菇、黑皮雞樅等特色菌類暢銷市場,憑藉強勁的發展勢頭,先後獲評“福建省科技企業”“寧德市市級龍頭企業”等。目前,該公司在屏南佈局6個種植基地,總面積達370畝。
鄉村産業蝶變躍升、企業發展保持活力,這都源自長橋鎮持續優化産業發展路徑,以小菌菇撐起鄉村振興“致富傘”。
長橋鎮氣候條件優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溫暖濕潤,是食用菌生長的“天然溫室”。依託這一生態稟賦,當地打出産業升級“組合拳”:加大培育經營主體,持續壯大産業規模;打造食用菌標準化示範基地等示範點,推進液體菌種茶樹菇標準化種植,培育赤松茸、紅托竹蓀、黑皮雞樅、白蘆菇等新品種,優化食用菌品種結構;建設食用菌現代化産業園,引入智慧化設備和先進管理技術,推進企業集聚。
如今,長橋鎮食用菌産業發展碩果盈枝。近百家企業紮根這片沃土,1600多戶、5000余名村民投身其中。300台烘乾設備晝夜運轉,60座保鮮庫冷氣轟鳴,為菌菇品質保駕護航。全鎮年均生産食用菌達2億袋,年産值突破8億元,菌棒上長出的不僅是鮮嫩菇朵,更是群眾增收致富的希望。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賦能”,從“單打獨鬥”到“集群發展”,長橋鎮正以小小食用菌為支點,撬動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記者 張瑜 通訊員 甘葉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