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豐澤:多措並舉打好穩就業“組合拳”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係著千家萬戶。今年以來,豐澤區聚焦保障産業發展人才需求和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良性互動的良好格局,落實落細穩崗就業政策,搭建平臺做好做優各項就業服務,多措並舉打好穩就業政策“組合拳”。截至2025年6月底,豐澤區已累計舉辦招聘活動53場次,提供了2萬多個崗位,新增就業9018人,推動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精準施策強保障
解決企業引才需求
企業是支撐發展的力量載體,是吸納就業的源頭活水。作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做好重點企業引才用工保障,促進供需兩端對接匹配,對穩定和擴大全區就業尤為重要。
“今年我們企業訂單和人才需求相對穩定。區人社局了解到我們的人才需求後,第一時間就在‘泉就業’公共服務平臺上發佈招聘信息,幫助我們紓解人才需求。”福建南方路面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董女士介紹,南方路機是國內工程機械攪拌領域的領軍企業,已連續多年參加豐澤區組織的各類招聘會。“今天,我們帶來了一批高校畢業生招聘崗位,相信能夠為企業招引到更多優秀人才。”在校園招聘會現場,董女士充滿信心地説道。
一邊是需要就業的人群,一邊是急需人才的企業,把就業市場供需兩端有效對接,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抓手。為助力企業解決人才需求,今年以來,豐澤區結合建立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機制,制定《2025年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強化招工引才工作,深入全區200多家重點企業開展用工調查,廣泛徵集崗位需求3800多個。
豐澤區積極搭建線下用工對接服務“橋梁”,在領SHOW天地、浦西萬達、中駿世界城等鬧市街區舉辦大型現場招聘會,提供了1萬多個就業崗位,現場達成初步就業意向超3900人。在線上,豐澤區採用“直播帶崗+線上專場+現場招聘”打造全媒體招聘服務模式,吸引9.72萬人次在線觀看,進一步拓寬了招聘渠道,讓就業“觸屏可及”。
打造家門口就業圈
助企惠民有力度
就業是民生之本。近年來,豐澤區積極推廣“樂業豐澤”品牌,將崗位送到居民群眾的“家門口”。
“下樓就能問政策、找工作,家門口的服務站太方便了!”面對就業市場的多元化需求,豐澤區依託“3+14+N”零工服務體系,在泉州市(豐澤)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零工市場和招聘集市,組織開展了豐澤區公共就業服務專項行動暨“春風行動”系列招聘洽談會,積極發揮14個零工驛站、“15分鐘就業服務圈”聯動效應,開展各類精準高效的招聘活動,就近就地為居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家門口”就業服務。其中,銘湖社區、聖湖社區、華城社區零工驛站以周邊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為重點,組織開展“春風行動”招聘活動,充分滿足社區下崗職工、應屆大學生、“寶媽”們等多元化求職崗位需求,通過人力資源對接服務關口前移,全力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讓就業服務向基層延伸,讓求職者觸手可及。
豐澤區還加強“泉就業”服務平臺綜合運用,引導高校畢業生通過“樂業豐澤”小程式,運用AI就業智慧小助手,提供精確化、個性化的就業政策解讀和求職服務,打造專屬的就業顧問,發揮區級“就業地圖”和“就業雷達”服務功能,就近推送招聘崗位,實現人崗位精準匹配,以“AI+”智慧賦能就業服務。
多箭齊發穩就業
用心用情惠民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今年以來,豐澤區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千方百計穩住“最大的民生”,紮實推進“5610”專項行動,聚焦特色産業社區和新質生産力産業人才需求,制定人社領域《深化推進“招才引才”十三條措施》。
今年5月底,豐澤區圍繞十大特色産業社區引才要求,走進泉州信息工程學院開展豐澤區“書記區長送崗留才進校園”暨十大産業社區校園招聘會,共設泉州中央商務區、泉州數字經濟産業園、泉州市電子商務行業、豐澤區重點企業等專區,吸引80多家企業踴躍參與,提供超2000個優質崗位,同步線上展播推介崗位信息,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講,吸引8.9萬人次在線觀看。豐澤區還舉辦泉州數字經濟産業園專場青年人才招聘活動,推動騰訊音樂、嗨玩購、大宇三維等10余家園區企業現場攬才,達成初步招聘意向100多人。
今年以來,豐澤區針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深入各大高校開展“就業人才政策宣傳進校園”和“送崗留才進校園”活動。5月中旬,豐澤區舉辦2025年跨區域巡迴招聘四川成都站暨高校引才推介系列活動,組織了雲卓科技、泉州燃氣、海峽智教、南威軟體等轄區優質企業赴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省外重點高校,提供1180多個就業崗位,吸引800多名畢業生諮詢對接。上半年,豐澤區還組織開展法律服務專場、數字經濟專場等10余場線上“雲招聘”網絡視頻招聘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樂業豐澤,實現“線上招聘不停歇、就業服務不打烊”。(豐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