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福州:多部門“協同作戰” 助力古厝持證煥新生
2025-07-17 10:19:57來源:福州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多部門“協同作戰”,助力古厝持證煥新生 “福州方案”破解産權登記之困

福州:多部門“協同作戰” 助力古厝持證煥新生

三坊七巷。記者 石美祥 攝

福州:多部門“協同作戰” 助力古厝持證煥新生

呂女士展示“臺江區中白路12號歷史建築”的不動産權證。記者 林雙偉 攝

  福州古厝是城市的“根”與“魂”,凝結著“老福州”的記憶。漫步福州古街巷,黛瓦白墻間流淌著歲月的痕跡。這些承載著城市靈魂的古厝,多年來卻在現代化進程中面臨著“身份認證”的困境——如何讓這些歷史建築既保留原有風貌,又能合法持證融入當代經濟社會,推動其活化利用?放眼全國,這都是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福州用一場跨部門的保護接力,給出了全新答案,推進更多古厝從“保下來”到“活起來”。

  福州市古厝辦證工作入選2024年福建省自然資源廳整治不動産“登記難”問題典型案例及2024年下半年優秀典型案例,同時被自然資源部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在探索古厝辦證的道路上,有哪些難點,部門又是如何攻克?連日來,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採訪。

  古厝辦證難點在哪?

  位於倉山區臨江街道共和路“共和茶港壹號”商業園內,七棟民國風建築靜靜矗立。青磚黛瓦間,“春記茶行”的牌匾依稀可見,仿佛仍在訴説當年的繁華——清末時期,這裡曾是福州茶葉外貿的交易集散地,也是福州歷史上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

  作為福州最早一批南洋風格建築,這些歷經歲月滄桑的古建在時間流轉間不斷“衰老”。近年來,隨著社會力量參與福州古厝保護的熱情高漲,房企陸續參與福州古厝修繕與活化利用。2020年,福建信平實業有限公司公開拍下該園區地塊,投入資金對古厝進行修繕,共裕樓、瑩潤樓、和暢樓、健怡樓等建築在能工巧匠的手中重煥生機,經過活化利用,再次融入城市發展律動。然而,該公司卻面臨著一個尷尬的處境——古建修好了,卻辦不了“身份證”。這也導致該項目總計近3500平方米的古建因産權證缺失而無法充分發揮商業價值。

  實際上,信平公司的處境並非個例。此前,福州眾多古厝都深陷“確權難”的困境。據了解,福州市的古厝中,除三坊七巷的部分古厝已辦理房産證(未辦土地證)外,其餘如朱紫坊、煙臺山、上下杭、南公園等歷史文化街區範圍內的古厝均未辦理不動産權證,長期處於“産權真空”狀態。

  古厝辦證為何難?據了解,福州現存古厝多建於明清至民國時期,有夯土墻、美人靠等建築特色。然而,由於福州古厝的建築結構特殊,難以按照現行的規範辦理各項建設審批及驗收手續,若進行改造,極有可能會破壞歷史建築核心保護要素及特色,影響不動産權證書的辦理和古厝的保護利用。

  “影響古厝不動産權證辦理的因素很多,比如,福州古厝多為木結構、土木或磚木結構,像夯土墻承重、空鬥墻承重等特色建築結構體系,現行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及驗收體系沒有可執行的依據。”市不動産登記和交易中心産權處負責人説,辦證標準與現實脫節,使得古厝陷入“不改建難達標,改建又怕破壞原貌”的兩難境地。

  由於古厝辦不了産權證,無法“入市”,産權缺失也帶來連鎖反應。“古厝辦不了産權證,影響到方方面面,企業經營需要貸款,我們只能做土地抵押,融資規模也跟著縮水。”信平公司負責人坦言,2022年公司首次融資時只能抵押土地,古厝的經濟價值難以得到體現,這也大大限制了企業的融資規模及後續發展。

  多方發力開啟古厝保護“接力賽”

  實際上,古厝辦證牽涉廣,涉及規劃、建設、消防等多個領域,環環相扣。為了破解此難題,更好地保護古厝,福州市多部門通力配合,開啟了一場跨部門保護的“接力賽”。

  保護規劃是指引前行的地圖。“開展古厝研究和保護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是化解古厝不動産‘登記難’的前提,控制性詳細規劃是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等審批的法定依據,如果審批無法通過,不動産權登記便無從談起。”市資源規劃局確權登記處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福州市組織編制完成《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2021—2035年)》,陸續編制了三坊七巷、上下杭等數十個重要歷史地段的保護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規劃引領明確保護範圍、保護要求和建設管控措施,為規劃審批、不動産權證書辦理提供法定依據,使古厝保護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古厝與其他建築不同,有其特殊性,如何盡可能保留其原有建築形式和風貌,既能持證入市,又能符合安全、結構要求?“難點在於如何為這些特色鮮明的古厝量身定制規範性文件,這就需要在現有工作機制上適當突破。”市不動産登記和交易中心産權處負責人表示,考慮到古厝建築的特殊性,需充分發揮部門協同聯動作用,完善古厝建築審查技術規則,合力打通古厝辦證壁壘。

  這種創新思維催生了一系列突破性舉措。在多部門的協同努力下,福州市兩次修訂完善古厝面積計算規定,納入《福州市房産與規劃建築面積測算技術規程》;出臺全省首個古厝辦證指引—《福州古厝不動産權證辦理工作指引(試行)》,完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古厝建築)辦事指南》;制定古厝消防設計導則、消防審查工作導則等文件。

  2024年,福州市領導帶隊前往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考察,汲取歷史建築活化保護利用的先進經驗;各職能部門多次深入實地現場踏勘,不定期牽頭召開座談會共同研討,共商古厝活化利用之策;依託工作專班群,實時跟進督辦工作進度,讓古厝保護從“各自為政”走向“協同作戰”。

  “我們精簡審批手續,推行多部門聯合審查機制,讓古厝確權跑出‘加速度’。”市資源規劃局確權登記處負責人介紹,市名城委“率先起跑”,對古厝修繕方案審查後一併出具審查及驗收意見;市資源規劃局“接棒”,並聯介入預審規劃許可指標,同時出具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劃核實及土地核驗手續;市住建局開展消防驗收工作及房屋結構安全性評估。在不動産登記環節,市不動産登記和交易中心提前介入、提前預審,與項目公司探索合理界定不動産單元,有效縮短審批時間。

  推動古厝從“保下來”到“活起來”

  為推進不動産權證辦理,作為條件較為成熟的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古厝辦證的“試驗田”,拉開試點的序幕。如今,街區內的一些珍貴的歷史建築已獲得了“身份證”,重新煥發生機。

  2024年8月,福州古厝首批9本不動産權證核發,這一突破性進展,為破解長期困擾古厝保護的産權難題提供了“福州方案”。今年2月底,福州民營企業福建茂海永盛置業有限公司成功辦理“臺江區中白路12號歷史建築”的不動産權證。5月,企業負責人呂女士拿到了期待已久的古厝現房銷售備案證明,準備與業主簽署買賣合同以及辦理合同網簽備案的相關材料。“辦理了古厝現房銷售備案,我們就可以將古厝出售,盤活資産,回籠資金!”呂女士説。

  與茂海永盛公司一樣,今年6月底,信平公司所持共裕樓等4棟古厝也順利辦理了不動産權證,公司通過抵押,于7月拿到了銀行一筆新貸款。“這張證書不僅確認了古厝産權歸屬,更讓歷史建築真正‘活’了起來。辦理了産權證,企業的銀行融資額度也進一步提高,這讓我們對未來發展信心更足。”公司負責人説。

  長期以來,古厝保護修繕依賴政府財政投入輸血,形成了由國企主導修繕、開發、經營的保護開發模式,但古厝修繕工程投入大,由於産權關係不明晰,其商業價值長期被“凍結”,難以充分釋放應有的文化價值和商業潛力。古厝保護相關專家指出,古厝産權登記制度的突破具有多重意義,確權後的古厝可抵押貸款、上市交易,吸引社會資本,改變單純依賴政府投入的保護模式,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國企的經營壓力,為開發企業後續修繕維護古厝提供了資金良性循環保障,讓更多力量參與到對古厝的保護中來。

  通過三批試點項目的實踐,目前已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跨部門協作機制,越來越多的古厝獲得“身份證”,福州的歷史文化街區正煥發新生機。據統計,自2024年以來,福州市已累計為130處古厝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88處完成産權登記,確權建築面積突破2萬平方米。

  古厝的最大價值在於其歷史內涵,只有讓古厝“活”起來,古厝保護才能走得更遠。“古厝有了‘身份證’,不僅可以更好地出租經營,而且還具備金融屬性,可以進行抵押融資,這為盤活歷史文化街區帶來了更多新可能。”市不動産登記和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古厝産權登記制度的創新,既守護了城市文脈,又釋放了經濟活力,這種保護與利用的平衡之道,為歷史建築保護提供了有益借鑒。下一步,將繼續完善配套政策,推動更多歷史古厝從“保下來”走向“活起來”。(記者 賴志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