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建先行先試個體工商戶登記改革成效顯著 “陪跑服務”托起個體戶551萬+
7月15日,全國《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規定》正式施行。而在新規落地前,福建就已在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領域“首吃螃蟹”,率先開展涵蓋個體工商戶登記、轉型、登出、發展全鏈條的服務體系改革試點工作,個體工商戶登記數量穩步增長。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實有個體工商戶551.12萬家,為全國探索新規落地路徑提供了生動樣本。
創業門檻降至“指尖”
今年1至6月,我省平均每分鐘就有7.68家個體戶誕生,551.12萬家的龐大基數背後,是無數被點燃的創業星火。
“只需通過手機操作就可以完成所有登記流程,營業執照郵寄到家,像網購一樣方便,連門都不用出。”福州市臺江區某餐飲店經營者陳女士笑著説。這是我省為了進一步降低創業門檻開展的“零材料”“雲簽名”智慧登記服務。
在商海搏擊風浪,個體戶“小舢板”如何升級為企業“輕舟”?傳統“個轉企”模式中,個體工商戶需先登出再設立公司,手續煩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個體工商戶的轉型意願。
2024年10月28日,省市場監管局等17個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支持“個轉企”工作的指導意見》實施。今年6月10日,“廈門凡妙食品”換成了“廈門凡妙食品有限公司”新招牌。利用《指導意見》,店主僅用十幾分鐘就一次性辦結了公司設立、個體工商戶登出和食品經營許可證變更。變更後,個體工商戶可以保留老字號、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稅務登記、銀行開戶等。
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已有4660家個體工商戶順利轉型為企業,其中七成以上集中在批發零售業、製造業、居民服務修理等行業。
此次施行的《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規定》中有“直接變更個體工商戶經營者”的政策,而福建早在2022年底就已實現。
以往,個體工商戶若想變更經營者,需要先登出原營業執照,再重新申請設立登記,不僅手續煩瑣,還可能導致原個體工商戶積累的商譽、客戶資源等無形資産受損。該政策極大地便利了因家庭經營傳承、合夥調整等原因需要變更經營者的個體工商戶,保障了經營連續性和市場主體穩定性。
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共有99621家個體工商戶直接辦理了經營者變更登記。
全成長週期“陪跑員”
根據《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規定》,港澳臺居民申請登記個體工商戶時,可將港澳居民居住證、台灣居民居住證上記載的居所作為經營者住所進行登記。而這正是我省近年來先行探索的政策,此次,福建經驗被納入全國新規。
臺胞吳先生原先在台灣從事餐飲行業,後定居在廈門,準備重操舊業。他看中了思明區繁華路段的一家小吃店,原店主恰好也有意轉讓,雙方按新政策快速辦理了經營者變更,從普通個體戶轉變為台灣個體工商戶,大大縮短了登記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
去年8月,“一照多址”政策在福建落地。個體工商戶在登記機關轄區內,除涉及前置審批的經營範圍外,允許登記多個實體經營場所,無須再一一申請營業執照,只需在原執照上增加地址即可。福鼎市經營火鍋店的肖先生就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在市區及鄉鎮開設了多家連鎖店,“‘一照多址’便利了證照管理,減少了重復年報,為我降低了管理成本”。
為全面、準確地掌握電商經營者的實際經營情況,防止出現經營地址模糊、監管盲區等問題。我省著力探索線上經營地址合法化登記,助力純電商經營者規範發展。
莆田市涵江區優彌電子商務工作室同時在淘寶、京東和拼多多3個平臺銷售服裝,無須提供實體經營地址,只需同時將這3個平臺提供的網絡經營場所進行登記。“這一舉措不僅為純電商經營者提供了合法的經營身份認定,也方便了監管部門對其進行精準管理和服務。”省市場監管局註冊審批處負責人説。
根據個體工商戶的經營規模、行業特點和發展階段,省市場監管局建立“生存型”“成長型”“發展型”分型標準,針對不同類型主體實施差異化扶持政策,首批認定了892家“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納入重點培育庫,為它們提供法律、融資方面的服務。截至2025年5月底,我省個體工商戶獲得經營性貸款7265億元,同比增長6.3%。
“我們不僅是‘管理’個體戶,而且要當好‘陪跑員’‘服務員’。”省市場監管局註冊審批處負責人説。(記者 林智嵐)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