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福建:從一“進”一“智” 看縣域經濟連連攀升
2025-07-22 09:52:45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我省聚焦83個縣域164條重點産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推進“四鏈”深度融合 從一“進”一“智”,看縣域經濟連連攀升

  透過1—5月多個地市的關鍵指標,福建縣域經濟“進”的底色愈發鮮明:三明全市22條縣域重點産業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4%;泉州九大千億級産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全部實現正增長;莆田全市縣域重點産業鏈實現規上工業産值844.5億元,佔全市的69.5%;南平10條重點産業鏈614家規上企業共實現産值350.8億元,同比增長11.8%……

  攀升的數字背後,是福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縣域重點産業鏈進一步蓬勃發展。

  日前,全省縣域重點産業鏈等工作現場會在三明市沙縣區召開。記者從省工信廳獲悉,今年以來,全省上下圍繞推動縣域重點産業鏈發展,在一體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産業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等重點工作方面,取得較好成效;各縣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努力塑造縣域重點産業鏈競爭新優勢。

  從增量看“進”的底色

  路演、對接、洽談,臺上激情澎湃,台下高朋滿座。知名企業帶著新産品前來,大流量平臺介紹品牌IP合作需求情況,銀行機構、專家學者、行業協會代表等齊聚一堂……

  這樣熱烈的場面,今年在福建各地頻頻出現。福建力推縣域重點産業鏈“四鏈”融合,聚焦83個縣域164條重點産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和融資需求,截至5月底,今年全省各地已開展“四鏈”融合對接活動173場,參與企業1.4萬家,共對接供需項目近400個。

  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福建遵循資源要素稟賦優勢,以錯位發展策略精準定位獨特模式,協同發力培育發展縣域經濟。

  充分發揮“有為政府”作用,部門合力增強縣域發展動能:組建竹産業、氟新材料、新型顯示、紡織鞋服等重點産業鏈特聘專家團;優化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建設“縣域館”、拓展“四鏈”服務功能;梳理縣域重點産業鏈重點企業“白名單”,推動縣域重點産業鏈圖譜上線“金服雲”平臺,首批已採集18條産業鏈近2500家企業信息。

  各地在差異化發展中落子發力,全面推動重點産業聚鏈成群:福州統籌産業、科技、金融、人才等資源,打造“四鏈”融合示範平臺;廈門建設“産業圖譜平臺”,為縣域産業發展提供系統性診斷和服務;漳州建立縣域重點産業鏈融資監測機制、繪製産業引才圖譜等。高品質發展案例接連涌現:福州市晉安區推動中國機械總院海西(福建)分院落地福興經濟開發區;尤溪縣推動華東紡織-尤溪研究院投入運營;惠安縣引入AI模型,搭建産業鏈大數據監測平臺;清流縣依託專家特聘團,賦能氟新材料産業。

  縣域經濟發展水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縣域綜合承載能力。在福建縣域經濟新版圖裏,從沿海到山區,園區是探索縣域富民産業的最好載體,也是縣域經濟動能轉換的“反應堆”。

  作為三明與泉州山海協作的標誌性項目,位於三明市三元區的泉三高端裝備産業園,已吸引24家泉州企業簽約入駐,項目總投資超60億元,全部達産後可實現年産值40億元。

  三明安德凱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企業代表。新投用的1600噸鍛造線,正是企業加速提質增效的有力印證。“每月消耗3000噸至5000噸不同規格的特種圓棒,在三鋼周邊佈局機械裝備産業,不僅降低了運費、原料成本,還享受到了全流程、一站式的配套支持服務。與在泉州運營時相比,每噸鋼材的運輸成本減少了約65元,綜合成本大幅降低。”公司董事長林飏説。

  這只是一個縮影。福建持續以園區標準化建設為著力點,鼓勵各地將工作重心從“建設”向“招商”轉變,涌現多個地方樣本:福州對園區開發公司新增用於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的銀行貸款,泉州實施聚力打造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2.0版本,莆田打造體制機制優、産業發展優、要素配置優、園區形象優、改革成效優的“五優”開發區,等等。得益於此,今年以來,福建63個省級園區新開工建設面積超720萬平方米、建成面積超530萬平方米,投用率達90%,新入駐企業超540家。

  從變數看“智”的提升

  縣域經濟的競爭取決於産業的競爭。在福建,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也是核心競爭力。從“制”到“智”之變,福建縣域經濟正掀起澎湃的新動能。

  從單個企業來看,當工廠流水線的真實痛點,遇上飛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AI“神經中樞”讓工廠“活”起來。“數字化是點亮産業轉型的‘燈塔’。”這是福建金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部經理柳鵬雲給予的評價。

  在這家從事電池零配件研發、加工和製造的環保創新型企業裏,AI成為實打實的降本工具和增效手段:在智慧化流水線上,一個個電池結構件陸續從料倉傳送至提升機,再被送至檢測設備中,最終被分至各類收集筐中。

  “目前共有18台AI智慧檢測設備,1台AI智慧檢測設備可完成4名工人的工作量,準確率由以前的90%提升至99%。”柳鵬雲説。今年1月,金楊科技還上線ERP(企業資源規劃)、MES(製造執行系統)、WMS(倉庫管理系統)3套系統,構建“設備—産線—工廠”跨層級數據交互網絡。

  從一方區域來看,近日,廈門火炬高新區啟動2025年智慧製造診斷服務工作,專家深入企業現場“出診”,圍繞工廠運營存在問題和實際需求“開方”,為企業編制診斷服務報告,提供切實可行的實施路徑。

  過去三年,智慧製造診斷服務已為廈門火炬高新區87家企業挖掘433個智慧化改造痛點、難點。這一次的診斷服務更突出鏈式轉型,主要涉及新型顯示、電力電器等行業。

  推動“智改數轉”由點上示範走向面上推廣,也讓更多企業脫穎而出。天馬微電子、友達光電、ABB低壓獲評工信部卓越級智慧工廠,科華數據、漢印電子、晶宇光電、乾照光電獲評國家智慧製造優秀場景等。

  發展縣域經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關乎生存和發展的“必修課”。當前,全省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的企業佔比超70%,全省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的總數和爭取資金總量均居全國前列。與此同時,“千員萬企”數字化診斷行動仍在持續開展,1100多名數字專員累計服務企業超1.3萬家。

  眼下,推進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具備新的時空條件。特別是當大模型與縣域特色産業鏈、厚重人文基因耦合共振時,便會催生遠超傳統範式、具有質變意義的創新爆發力。

  以廈門為例。通過建立健全“一個專班、一個圖譜、一套政策、一個園區、一個賦能千行百業行動方案”的“五個一”産業推進工作體系,廈門聚焦千行百業“人工智能+”需求,動態梳理人工智能能力清單,已收集工業製造、供應鏈、醫療三大領域82項能力清單和64項場景清單,國內代表性企業110家,涵蓋基礎層到應用層全産業鏈。基於此,廈門依託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嘉庚創新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在製造、醫療、城市治理(含交通、氣象)、動漫遊戲、海洋等多領域持續挖掘並培育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數據顯示,目前,廈門人工智能産業規模336億元,位列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前十。

  擴大到全省來看,福建深化“智賦百景”行動,今年發佈新一批省級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18個;組織開展人工智能企業和行業垂直模型摸底,徵集製造、教育、醫療、就業、交通、低空經濟等行業垂直模型演算法近200個。

  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圍繞加快産業數字化轉型、深化園區標準化建設、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産業、培育壯大專精特新企業等四個方面,更大力度發展縣域重點産業鏈,集聚資源要素,深化“四鏈”融合,不斷塑造産業鏈競爭新優勢。(記者 林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