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漳州市華安縣:小山村吃上“生態文旅飯”
2025-08-07 10:09:36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華安縣以康養、文旅産業融合發展為抓手,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鄉村全面振興 小山村吃上“生態文旅飯”

漳州市華安縣:小山村吃上“生態文旅飯”

遊客在貢鴨山村參觀百畝繡球花海。 黃建和 攝

  潑水節的笑聲在山谷回蕩,古厝民宿一床難求,百畝繡球花海吸引遊客紛至遝來……在華安縣,一個個曾偏居一隅、默默無聞的小山村,如今正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獨特的文化魅力,成為吸引八方遊客的熱門打卡地。這座常住人口十幾萬的山區縣,以康養、文旅産業融合發展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抓手,將綠水青山變成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鄉村煥發活力的金山銀山。

  今年上半年,華安接待遊客總量264.73萬人次,同比增長13.4%;實現旅遊總花費24.03億元,同比增長11.3%。

  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汽車駛離高安鎮區,沿著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上約6公里,便抵達高安鎮坪水村。只見青山如黛,黃墻黑瓦的屋舍錯落有致,墻上3D彩繪栩栩如生,盡顯畬鄉風情。

  “十幾年前,我們村是華安最落後的村,被稱作‘貧水’。”坪水村黨支部書記鐘明土説。

  2016年,華安縣啟動實施鄉村旅遊示範村建設,環境優渥、特色鮮明的坪水村被選為示範村之一。通過環境整治,建設公廁、道路、廣場等基礎設施,開發魔公瀑布、櫻花谷、新娘泉、畬鄉古道、鷹仔峰等旅遊景點,坪水村的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提升。

  村子美了,如何吸引遊客?坪水村深挖當地畬族特色文化,將火把節、坐刀轎、“三月三”畬族文化節、潑水節等傳統民俗活動、節慶打造成旅遊業態,並組建畬家文藝表演隊,將畬族文化搬上舞臺,增強遊客參與感。

  近日,“坪水相逢 浪漫畬鄉”主題活動在坪水村舉辦。魔公瀑布畔,遊客們互潑“吉祥水”,水花飛濺間笑語喧囂;山哈廣場上,拋陀螺、跳竹竿舞、丟繡球等民俗活動精彩紛呈;夜幕降臨,歌曲《坪水相逢》、舞蹈《上畬山》《傘緣》、情景劇《畬家有喜》等節目輪番登場,篝火盛宴讓遊客沉浸式感受“坪水相逢”的浪漫。

  “7月至8月的每個週六,遊客都可以參與潑水狂歡。這一活動既是我們村的旅遊亮點,也有助於傳承畬族傳統文化。”鐘明土説。

  隨著遊客紛至遝來,坪水村民宿、畬家風味餐廳、文創體驗館相繼興起,農産品的銷路也大大拓寬。“旅客多了,我的店也火起來了。”村民王瓊主要經營食雜店,過去因村民外出謀生,生意日漸蕭條。如今,遊客對山村土特産的需求增加,她抓住商機,售賣“苦茶”、筍幹、虎尾輪和七指毛桃等土特産,業績好的時候年營業額可達10萬元。

  2024年,坪水村接待遊客超12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50萬元,村民通過經營民宿、銷售農産品等方式實現人均增收超2.3萬元。這個落後的小山村,憑藉文旅融合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過去我們賣農産品,如今“賣”健康

  雨後清晨,華安縣馬坑鄉貢鴨山村在一陣清脆鳥鳴中甦醒。沿著柏油公路,幾名遊客正悠閒漫步,舒展筋骨。

  “這裡山清水秀,蟲叫鳥鳴不絕於耳,非常適合靜養身心。”2019年,李振華與妻子經朋友推薦來到貢鴨山村,被這裡的生態環境深深吸引,一住便是7年。

  作為國家森林鄉村,貢鴨山村夏季平均氣溫僅23攝氏度,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極高。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當地瞄準了康養旅居産業。

  “過去我們賣農産品,如今‘賣’的是健康。”貢鴨山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鄒燕青介紹,過去村裏以種植業為主,但收益不佳,村民紛紛外出務工。村裏轉型發展康養旅居産業後,如今長住旅客已逾150人。

  “眼下正值康養旅居旺季,我們的民宿供不應求。”2014年,來自漳州的方德輝看中貢鴨山村的生態優勢,創辦貢鴨山度假山莊。歷經多年發展,客房從8間增至40間,可提供80余個床位。

  為讓遊客留得住、待得久,村裏還陸續推出“共享菜園”“共享雞舍”“無人菜攤”等新業態,遊客既可親手種菜,也能直接購買村民自産的絞股藍茶、紅菇、竹蓀與蜂蜜。

  儘管貢鴨山村的康養旅居産業風生水起,但仍面臨淡旺季問題。

  為此,村裏因地制宜打造“春賞雲上花、夏圓避暑夢、秋享稻花香、冬觀霧凇景”的四季文旅格局。今年6月,華安國家森林公園首屆繡球花活動季暨馬坑鄉招商引資推介會在此舉辦,單日自駕遊客突破2000人次。竹蓀種植基地、森林康養度假區、麝香養殖基地等三大項目同步簽約。

  “我們計劃建設最美日出露營基地,推出星空音樂會、森林瑜伽等活動,豐富旅遊業態。”鄒燕青説。

  深藏山間的華豐鎮高石村,近年來也成為廈漳泉遊客養生度假的熱門去處。當前,村里正著力打造集生態康養、文化康養、膳食康養于一體的綜合型村落。

  在膳食文化體驗基地施工現場,工人正加緊建築主體封頂作業,項目預計本月底完工。“高石村山清水秀,中草藥資源豐富,未來遊客可在此品嘗中草藥膳食、學習中草藥文化。”高石村黨支部書記鄒火標介紹,去年村裏實施高山生態康養項目,涵蓋膳食文化體驗基地、竹林茶寮、康養步道、童夢樂園等子項目。隨著項目陸續投用,未來村裏的旅遊業態將更加完善。(報業集團記者 李妙珠 通訊員 陳蕾 黃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