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漳州詔安:盤活低效用地 “冷”土地“熱”起來
2025-08-08 10:03:56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詔安採取“地毯式摸排—多元化盤活—産業化植入”模式,盤活低效用地 “冷”土地“熱”起來

  夏日炎炎,在詔安縣南詔鎮,一處閒置近十年的地塊正在上演“變形記”:在機器轟鳴中,原本無人問津、雜草叢生的國營詔安縣毛巾廠,正一步步蛻變為綜合商業用地和批發市場用地,該地塊計容建築面積從改造前的0.3萬平方米增至1.3萬平方米。

  同樣情況的,還有詔安工業園區內的麥凱智造嬰童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二期土地,通過司法拍賣,被貝諾傢具有限公司競得,26畝閒置土地被重新利用起來,在今年上半年帶來了近4億元的産值。

  近年來,詔安採取“地毯式摸排—多元化盤活—産業化植入”模式,盤活低效用地。截至7月,詔安已盤活低效用地793.64畝,改造面積位居漳州第一。

  摸清家底

  為重新利用“打前站”

  俯瞰詔安大地,工業片區星羅棋佈。這裡是漳州的南大門,毗鄰廣東,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投資熱土。

  “詔安産業版圖裏,傳統的工業企業佔了大部分,他們在這裡發展了十年、二十年,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隨之顯現。”詔安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王張巍手裏,有一張詔安低效用地情況匯總表,上面記錄著低效用地的類型、用途、面積等信息,其中,有些用地的取得時間超過三十年。

  從前,工業園區的招商秉承“撿到籃子都是菜”的理念,土地利用方式較為粗放,招入的項目品質也參差不齊。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的經營狀況産生了變化,一些多佔少用、佔而未用、佔而未建的“空心”廠區出現,佔用著土地資源,卻沒有帶來應有的效益。

  如何讓低效用地變高效利用?“要盤活用地,先要對全縣低效用地情況心裏有底。”王張巍説,詔安從摸清家底入手,地毯式摸排了全縣低效工礦用地、低效城鎮用地、低效村莊用地等。

  通過摸底,詔安繪製了《詔安縣産業社區八大專業園招商一張圖》《詔安縣低效用地情況匯總表》,清晰列出全縣八大專業園的低效用地企業及具體處置建議等要素內容,將低效用地再開發與産業社區工作有機結合,為精準招商提供翔實、準確的土地規劃要素保障,共摸排出低效用地90宗、總面積4594.59畝,並建立工作臺賬。

  “一地一招”

  多元化開發改造

  摸清家底後,詔安開始對表單上的低效用地“把脈開方”。

  在詔安工業園區福建必冠芯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自動化車間裏,機械臂正以每分鐘30件的速度精準作業。這家2022年從廣東惠州搬到詔安的企業,三年間實現産值5422萬元。

  “最初落戶時,79米長的廠房連一半的流水線都放不下。”必冠芯電總經理李木喜説,企業以生産LED鋁基板為主,産品主要供應電視機、顯示器等傳統行業,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企業來到了技改升級的關口。要容納更先進的設備,就要有更大的場地,用地成為企業面臨的第一道關卡。

  “把閒置用地給更有需求的企業。”詔安縣工業園區土地規劃局負責人黃靜蘭説,了解到企業的需求後,園區馬上聯繫用地,幫助必冠芯電順利租賃佔地36畝的7棟廠區建築。這片土地原是福建詔安工業園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用地,但建成後空置。為了幫助企業順利生産,園區還同步聯繫設計單位制定方案,解決了原有廠房長度不夠、無法放置流水線的問題。

  針對不同低效用地的“病因”,詔安開出不同的藥方,以“一地一招”的方式精準施策,圍繞政府收儲、廠房出租、擴建廠房、企業轉型升級、幫扶恢復生産、簽訂履約監管協議、法拍盤活等方式,對土地進行多元化開發改造。

  不僅要盤活,還要産生“1+1>2”的帶動效應。“對盤活土地後重新引入的産業,要進行先期的篩選,以點帶面,帶動産業鏈條發展。”王張巍説,産業的植入,是讓低效用地“熱”起來的關鍵,為此,詔安加強國有企業、鏈主企業與工業園區的招商聯動,以主導産業或特色龍頭企業為主體,打造優勢産業集群。

  此外,詔安對利用低效用地的工業企業進行資金獎補或進行政策扶持,積極輔導並納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範圍。目前,當地通過盤活低效用地,已成功引入彩豐物流、米根喜置業等12個優質項目,其中,彩豐智慧物流産業園的引入,填補了詔安縣大型現代物流園的空白。(報業集團記者 楊淩怡 通訊員 楊宇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