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莆田:科技賦能守紅線 數智融合護良田
2025-08-08 10:19:35來源:湄洲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科技賦能守紅線 數智融合護良田——市自然資源局創新打造“空天地網”一張圖監管品牌

莆田:科技賦能守紅線 數智融合護良田

圖為在市耕地保護監測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平臺召開線上調度會。全媒體記者 楊怡玲 攝

  “空天地網”,串聯起太空的衛星、空中的無人機、地面的網格員與智慧平臺……市自然資源局強化科技賦能,創新打造“空天地網”一張圖監管品牌,通過“星機塔人網”一體化監測模式,為74.11萬畝耕地裝上“千里眼”“順風耳”,構建起耕地保護的“智慧防線”,築牢糧食安全根基。

  織密智慧網絡 構建四級聯動體系

  “現在每週我們都會通過市大數據調度指揮平臺開調度會,每次隨機抽選兩個縣(區)的10個監測點重點查看。”在市耕地保護監測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利用平臺發起線上會議,螢幕上實時切換著仙遊、湄洲的耕地監測點影像。

  “上周發現仙遊縣某村有塊耕地疑似硬化,問題下達後,鎮村網格員很快就到現場核實,發現原來是村民臨時堆放建築材料,當天就完成清理了。”指揮中心工作人員介紹,2024年以來,線上調度會已召開28次,快速響應處置問題327個,讓監管指令“一鍵直達”基層。

  作為全省首個成立市級耕地保護監測指揮中心的城市,莆田將“空天地網”建設納入市政府年度目標,構建起一體化監管體系。在指揮中心的電子屏上,網格員巡查情況、耕地問題處置進度一目了然。市、縣(區)、鎮、村四級通過“一張圖”,無縫聯動。2220名各級田長與4348名網格員組成“護田梯隊”,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網絡。

  “市裏的調度指令剛到,我們馬上就能通過平臺看到疑似違法線索,這效率以前想都不敢想!”在荔城區西天尾鎮的田間地頭,網格員拿著手機展示耕地巡查的移動端,螢幕上清晰標注著當日的巡查網格與待核實的問題信息。

  “0.2米解析度的航拍影像,能看清地裏的作物長勢,更別説新增違建了。”市自然資源局無人機巡查隊隊員黃素忠正組裝設備準備出發,他所在的團隊負責重點區域的巡查任務,“上次航拍發現荔枝林裏藏著一處違建,當天就聯合鄉鎮制止了,這在以前靠腳力巡查很難及時發現”。在“三線發力”機制下,全域每季度更新優於1米解析度的衛星影像,重點區域無人機高頻次航拍,4264個耕地網格精準落圖,實現“技防+人防+智防”全方位覆蓋。數據共享讓監管更高效。“以前各部門數據不通,現在發現耕地異常,馬上能推送給農業農村、林業等部門聯合處置。”市耕地保護監測指揮中心負責人吳建新説,通過統籌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地面巡查等數據,整改效率大大提升。

  科技賦能增效 實現全鏈精細監管

  在黃石鎮屏山村,精準監管已成為常態。“我們利用平臺對疑似違法線索進行核查比對,工作起來事半功倍。”該村村級田長陳重慶提到,今年4月平臺推送一處圖斑,顯示村東頭的耕地有新增建築跡象。他帶著網格員趕到現場,發現是村民想在耕地上搭建雞棚。經過比對影像、講清政策,村民當天就放棄了搭建。如今,屏山村耕地保護成效連續三個季度在全鎮名列前茅。

  精細監測,讓耕地細微變化無所遁形。2024年以來,全市田長與網格員累計巡查61萬餘人次,發現“非農化”“非糧化”問題1719個。“以前等部省圖斑下發要3個月,現在市級主動識別推送,時間提前了2個月。”市自然資源局執法監督科負責人吳凡説,問題線索從獲取、研判到下發的全鏈條提速,讓違法行為“露頭就打”。

  線上調度讓整改更高效。仙遊縣賴店鎮象嶺村不久前收到平臺推送的線索,稱有村民在耕地堆建築垃圾。田長在App上發起調度請求,市、縣(區)、鎮三級田長線上會商,半小時就敲定整改方案。2024年以來,通過線上調度已高效落實1714個問題整改。

  莆田建立“巡查制止—核實認定—處置整改—監督驗收”閉環管理機制,2024年發出18份預警函,約談11個鄉鎮,問責72人次。“每個環節都有記錄,責任邊界清了,幹事更有底氣。”秀嶼區東莊鎮綜合執法隊隊長林軍説,精準問責既壓實了責任,又保護了基層幹部積極性。

  護航發展大局 彰顯品牌綜合效益

  “今年已處置6起亂佔耕地行為,新增非農化違法問題‘雙下降’,這離不開‘空天地網’的助力!”荔城區黃石鎮綜合執法隊隊長李元順説。作為2025年國家級農業産業強鎮,黃石鎮281名田長與網格員守護著3.2萬多畝耕地,科技賦能讓“守田”更有成效。

  數據凸顯品牌建設的社會效益。今年以來我市違法佔用耕地現象得到有效遏制,違法宗數、違法面積下降明顯;通過對2718宗已整改問題的持續監測,有效避免“拆了又建”的惡性循環。早發現意味著少損失、降成本,群眾對耕地保護政策更理解了。

  在科學決策方面,“空天地網”提供的實時數據成為政策制定的“智囊”。平臺積累的相關案例數據,為我市制定出臺《莆田市河湖林田長制條例》《關於常態化推進“兩違”綜合治理的通知》提供了數據支撐。

  “我們將持續升級‘數智護田’系統,讓‘空天地網’更精準、更高效。”市自然資源局總規劃師溫秀加表示,從“人盯田”到“科技護田”,莆田以“空天地網”一張圖監管,積極探索耕地保護的莆田實踐。(全媒體記者 陳艷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